马友友专辑 | 为9任美国总统就职演奏的华裔提琴家

主播:璇公子_中医笔记 播放:3.2万最近更新: 2022-09-22

从肯尼迪到奥巴马,从川普到拜登,这个华裔大提琴手马友友已经为 9 任美国总统就任演绎了《Amazing Grace》不知不觉他已经见证了白宫 60 多年的权力流转,政事更迁。


为什么美国总统对马友友的大提琴始终都抱有一种仪式感的热情?

这时候,难免让人回溯起马友友在上一次和美国总统的“亲密接触”:当时的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了授勋仪式,为马友友等颁发了代表美国平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 。

而再往之前回溯到最初的那一点:那是在 1962 年的那一段著名的黑白影像里,马友友在音乐会上,被伯恩斯坦介绍底下的听众:包括肯尼迪,以及他的夫人杰奎琳。

7 岁的中国大提琴家,奏着他的古法音乐,被介绍给他的美国新同胞。

后来,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都成了这个大提琴家的忠实粉丝。

而在第 42 届的总统就职典礼上,他又和当时最负盛名的小提琴手 Mark O Conner一起,给克林顿总统表演。

这真是一种很奇妙的文化景致。


正值壮年的美国政治家们雄心勃勃,就职典礼只是一场促切又澎湃的过渡:他们等待着之后的执舵;而这个华裔音乐家总是能用他悠扬的大提琴声将之后的锋变流转稀释一些,或者说,让世俗权斗离人们远一点。


而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比起艺术家惯见的锋芒,马友友始终呈现出一种对文化交流的渴望,以及对人类世界的包容感。


来自中国的法国移民,4 岁习琴,3 年后和家人一起搬到纽约,有人说这个移民人身上兼具了法国人的浪漫,中国人的谦逊,以及美国人的奔放;他可以演奏任何音乐,从肖邦到格拉斯,从博切里尼到皮亚佐拉,虽然他最出名的还是巴赫的大提琴组曲:他 1997 年录制的第一组曲的序曲是美国有史以来流量最大的古典音乐。


不过,比起他的音乐演绎本身,更让他受到瞩目的,是他对广阔世界里的融汇与碰撞的热情吧。奥巴马之前给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大提琴家“颁奖的时候,说“比起他对音乐的热情,更瞩目的是,他对公众的热情。”

他做的《丝绸之路》音乐计划,就是用音乐将世界里的各种情感汇成那一点。


马友友也曾感动乔布斯:在乔布斯的秘密葬礼上,马友友也用他的音乐带给了后者安宁;似乎是,当对美善的需求达到至高点时,马友友的音乐,总能及时到来。

在这个始终“和蔼,又情绪平和”的人身上,你可以充分地相信:艺术家以及他的音乐,可以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


对于国人而言,马友友也许更能唤起亲切感的一个特质,也许是某种程度上,他的“中庸”之道:他亲切,随和,在情绪鼎沸的就职典礼上也显温雅之态;当记者期待他在政见上有色彩更分明的表达,他一贯地省略:“我只是觉得每个公民都有话语权,”然后又俏皮地说,“我认为巴赫的音乐,可以给特朗普上很好的一课。”

但对待音乐的毫不含糊,拒领 18 次格莱美奖的态度已经可以说明很多事情。


当然,如果说这些艺文人士还是让自己成为了音乐叙事里的中心,你多少会感到有些抽离;那依然用一曲《Amazing Grace》感动所有人的马友友,则总能毫无意外地唤起所有人内心安宁的情绪。


比起“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种上帝视角的表达,更恳切的说法也许是,马友友已经在他对音乐和世界的热情里找到了一切。

他有他的天地,一块不用去管及其他人欲图输入什么,而是他想表达什么的天地。

当国人再一次在马友友的音乐中泪下,比起说,为美国的“民主回归”感到欣慰,更合适的说法是,我们在这个华裔大提琴家的音乐里找到了无关任何种族性别的共感:

而即使对于美国站在权力顶峰的那些政治家们,即便日常是刀光血影,但共感是相通的:


对包容的需要,以及渴望爱。

马友友将它带给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