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真集》清•王士端

主播:中孚易 播放:3202最近更新: 2024-05-16
《养真集》•隐士养真子所著.
以下是随选《养真集》经典语句:
今夫人要做天地间第一等美事,莫如读书;要做读书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学道。
朱子曰:“读书将以求道,不然读他何用?至于学业乃分fèn外事,可惜坏了多少人。”

《道德经》有云:“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道’则无名,而用之无穷。是故君子 惟道是学,功名、富贵,皆视如浮云 任其去来,而漠然无所动于其中矣。

问:“君子惟道是学,有所取益 而然欤yú?”
曰:“有。”愿闻焉?
曰:“学道之人,是学其在我。我者也,心可广,身可润,病可愈,死可免,如是之益,益莫大焉。”
又问:“学道之人,果有 是益与乐乎?而今世人 见有学道之人,共嗔为迂,何也?"
曰:“《道德经》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白鬓老人曰:
“读书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学道。自古及今 学道者纷纷,成道者寥寥,其故何也?
首要根器高,次要读书多,三要遇人早。
根器不高,不能有出世之想;
读书不多,不能见理即明;
遇人不早,多受旁门小术之误,终不能成大道。
试看钟、吕、紫阳、玉蟾、丘祖诸仙。俱是颖悟超群,胸藏万卷,更兼早遇仙师,是以名标仙籍jí,身出尘凡。
若不得真师,断难成道。
若谓余言有谬miù,君其问诸蓬莱。”

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
无我则公,公则明,明则处事当,而尽物之性矣。
率天性而行,自无人欲之累,日用常则也。顺常则而动, 必无逾矩之愆qiān。
今夫人,只知我是父母之所生也,不知我与父母、与天地,皆道之所生也。是故君子必求得道,而后无愧于天地,无忝tiǎn于父母。
人心有七孔,多为血丝所锢,如要开通,非学思不能。思有钻研之义,学有印证之功。思学兼用,何道不得?理有未通者,如面墙而立,思如墙上钻穴,钻得一穴,透得了一穴之明,先小后大,久则并其墙而去之,则豁然大通,无复障碍矣。
使其所好者,仁义也,礼乐也,诗书也,不问而知其为贤也;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反之也”,又曰:“汤武身之也”,
只是反求诸己而已矣。汤武能反求,汤武身中有个尧舜;吾人能反求,吾人身中都有尧舜。反观其身,气在其中矣;反观其气,神在其中矣。
君子以身任道,故身修而道立,小人以身循欲,故欲滋而身亡。

君子积德,德能润身,亦能荣身。故大德者,位禄名寿,不求而自至;
小人积财,财能养身,亦能害身。故财多者,忧患恐惧,欲去而不能。
高明人之事 多从外来,且能就事了事;高明人事来,应之以理,自然如庖丁之解牛,官止神行。
小而昼夜生死;大而元会运世,皆可触类而旁通矣。

学道者须知一性是真,万缘皆假,一切日用养生之物 皆假中之尘垢也,胡为乎与凡庸之辈争多寡,较美恶于尘垢之间哉。
昔人云:“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非道德深厚者,难以语此。
善也者,太极一动所生之阳也,人得之以为性,故人性皆善。

吾闻圣人有言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凡舍身而曰有修者 是之谓不知本。”
白鬓老人曰:“太极一动,所生之阳为性,可谓天命之谓性第一注脚。欲养此阳,又指出规中真息是也。可谓合盘托出 鲜能知味,能修身内者几人,身外之修,宜乎众矣。”
人为善则神聚而灵,人为恶则神散而昏。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
老子曰:“修己之身,其德乃真。”
吕祖云:“天涯间说人寻我,走遍天涯不见人。”
人心本明,只为物欲所蔽便昏了。

学莫先于致知,致知在格物,必学了思,思了学,至于豁然贯通,则知至矣。知至则意诚心正,可次第而得知矣。人若真知,必肯真行,其不肯真行者,仍是假知。
君子以身体道,凡身之所在 即道之所在。

有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之志,积日成月,积月成岁,不论三年五载,而学不至于圣人者,未知有也。
瞬存息养,功无间断于俄顷,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白鬓老人曰:“常常保得住,知便是行。此一语非透重关者,不能道破,至论晏息日新,瞬存息养,日就月将,天理必时时存养,人欲当日日消磨,尤为十二时中忘不得之注脚。

圣贤言语都是实事,依而行之,可以修己,可以治人。
凡看书必要看通彻,体认在自己身上,才有得力处。

大学下手功夫,全在“格物致知”。
《道德经》五千言,其要全在“虚心实腹”四字。

古人云:“书读千遍,其意方见xiàn。”吁!一味匆忙,虽涉猎shè liè五车chē何益?
省察要细心,克治要果决,存养要宽裕,此三样功夫日日要用,至于无功可用则成矣!或谓不假施功,顿超彼岸,此在上智,容或有之,不敢谓人皆可能也。
白鬓老人曰:“此三样功夫,即圣门口诀,有志希贤希圣者,勿忽!”

圣人有言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夫损者,损过以就中也,损末以还本也,损人欲而还天理也。
或曰:“如何是明心?”曰:“虚心是明心,四相俱无,万法皆空。”
“如何是见性?”曰:“率性是见性,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白鬓老人曰: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易》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可见人之一心易放难收,学问吃紧处在此,功夫下手处亦在此。

精气神得其所养 而长者生,失其所养 而消者死。试察一日之间,得其所养 而长者几何?失其所养 而消者几何?则生死可以自知,而无用卜为度也。

学道之功要一日 密似一日,一时密似一时,久之自熟与道合一矣!

一部中庸,皆言“诚”也。择善固执,求诚之事也;参sān、赞、位、育,至诚之功也。至诚之谓圣,天道也;存诚之谓贤,人道也。法天始能成人,尽人可以合天,故曰:及其成功一也。
天之道惟诚,故能生万物;帝王之道惟诚,故能化万民;圣贤之道惟诚,可以备万善。慎独致曲,是日用间求诚最紧要的功夫。至诚可以动天地而格鬼神。
白鬓老人曰:“儒家去尽虚伪,则为至诚,至诚者,圣人也;道家炼尽阴私,则为纯阳,纯阳者,真人也。殊不知诚即真也,真即诚也。”
昔人云:“天下无二道,至人无两心,”诚哉是言!

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此五者天下之达道也,舍此五者而言道,外道也。
智、仁、勇三者 天下之达德也,舍此三者而言德,悖德也。
大勇也。尤贵智以助之,仁以成之。智则觉而不迷,仁则纯而不杂,三者备可谓至德而成,大道始凝矣。
子曰:“据于德。据者,固执之谓。惟固执,则一得永得而弗失之矣。久则熟,熟则化而为仁。”

吴临川曰:“仁者寿,吾尝持此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貌之厚重者寿,言之简默者寿。
盖温和也、慈良也、宽宏也、厚重也、简默也,皆仁之一端也,其寿也宜矣。临川论有仁之一端,尚且能得寿,若并五者而俱有之,其寿之长也不问而可知矣!仁者乐yào山,夫山之为物也亘古不迁,是凡物之有寿者莫若山也。山能常静,仁者常静,静则神凝气结,精满形固,岂有不寿者哉?”

人皆曰:“身安便是福。”我则曰:“心安便是道。”
乐莫乐于得道,士庶得道,其乐过于王侯;
苦莫苦于失道,王侯失道,其苦大于乞丐。
一日学道一日快活,日日学道日日快活,终身学道终身快活。
学道原是安乐法门,是以圣人学而不厌。

白鬓老人曰:“太极在天为理,在人为性,两仪在天为气,在人为命。其实理外无气,气外无理,可见性命并非在两处,修性即所以养命,犹实腹即所以虚心也。”

古圣相传只有一个中字。
不偏不倚yǐ,中之体也;无过、不及,中之用也。
尧曰:“允执厥中。舜曰:“惟精惟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有念,人心也。无念,道心也。
白鬓老人曰:“念头不起处,谓之中。

古人有言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是天生的圣人,汤武是学成的圣人。”
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pǔ,明通公溥庶矣乎!”
学道便是学圣人。道我固有不从外来,圣非绝德可学而至。
吾人之性与圣人同,能尽其性便是圣人。
学举业者能中举人,人皆知之;学圣人者能至圣人,胡不知也?
吾夫子信己可以为圣人,故学而不厌;见世人皆可为圣人,故诲人不倦。
白鬓老人曰:道我固有,不从外来;圣非绝德,从学而至。此四语可以开圣门之堂奥,长学者之精神,孟子生于孔子百年之后,愿学孔子,所以至今人称孔孟。

问:“而今世上纵有慕道之士,其如有道者之难遇何?”
曰:“世上经书皆有道之所留也,就经书而就正者,但得不悖,其教我者不亦多乎?”己有方知人之正,己无邪 方明人之邪。若一味皂白不分,逢人求教,其不入于旁门外道者,鲜矣!”

余尝谓:“大修行人必得学禅家参悟,用道家功夫,敦儒家品行。其何故也?”人不学禅家参悟,则心性不能明彻;不用道家功夫,则神气不能相抱;不敦儒家品行,则必至好奇尚怪,惊世骇俗而后已。

故邱祖云:“试叩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空老。”
又云:“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误了几多年少!”
世有躬行深造者,必能默契余言。
节目列表
正序 | 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