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书院大学课程》儒家书院子龙主讲

主播:听友71888815 播放:4080最近更新: 2022-08-04

古人读书分为蒙学、小学、大学。蒙学是指对幼儿的启蒙,比如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小学教的对象是童子,主要教洒扫应对、训诂、句读等,洒扫应对是指让童子懂礼仪,比如在长辈面前怎么站,怎么说话;训诂是指具体解释一个汉字的出处,是什么意思,代表了哪些东西;句读就是如何断句,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句读之不知”的意思就是连断句都还不知道,因为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要想读懂一句话,就要自己断句,这实际上是让读者的一种思考,但不可否认也会对原意造成曲解。

  到了大学,就要读《四书五经》了(有的人在小学开始读《四书》),对中国的经典进行系统地了解。此处不再赘述,我们只要知道,目前正在读的《大学》是四书之一,还是属于四书的入门课程,读懂大学后你就可以登堂入室,领略浩瀚精妙的儒家思想了。后面的中庸、论语、孟子都是在大学的基础上的延伸,所以大学有三纲领把条目之说  。纲领就像是衣服的领子,我们拿衣服的时候提起领子就能顺顺当当的吧衣服拿好,但你不提领子也可以拿起衣服,不过就有些紊乱了,

第二个问题,大学之道到底是什么“道”?

  “道”既不是走路的那个道,也不是“道家”的道,而是“天道”之道。可以当成自然原理,也可以当作是基本原理。实际上,此处的“道”是指宇宙的本体,宇宙本来的那个样子。从人文上讲,主要是指《大学》一文中反应出来的道理,具体来说分为三个方面: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又称之为“三纲”。“纲”的意思是在一张渔网上设置的关键性的绳子——纲绳,我们知道渔网的撒出去,必须要通过牵引纲绳才能收网。有一个词“纲举目张”本意就是说撒网的那种状态,“目”就是渔网的网眼。还有一个词汇“提纲挈领”,意思是抓住关键性的要素就能理解全部的东西了,这个词汇还引伸出了另外的词汇“纲领”,这个词汇我们就耳熟能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