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神直播】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 | 窦昕

2023-08-03 10:36:1598:33 101万
声音简介


一、什么是语文课,我们如何理解语文这个词?


今天我们有一些这个话题要跟大家分享,也是喜马拉雅这边搜集家长和学生的一些问题给到我。第一个就是谈一谈什么是语文课和我们如何去正确的理解语文这个词。说到语文课,我们家要么是搞文史的,要么是搞语文教育的。我对语文比较了解,我的语文成绩也比较突出,中考的时候语文满分,高考的时候语文全省最高分。


语文其实是两个词,一个是语一个是文,语是汉语,文是文学。以前语文课不是一本书。1956年的时候,语文课是两本书,一本叫汉语,一本叫文学。为什么是两本书呢?纵观全世界,有的国家的语文教育是纯粹的文学教育,而建国之初,文化荒废了一阵子,也因为战争,很多原因,所以大家都希望在汉语这一条线上走得比较扎实,语法要清晰,然后也是跟美国学的。


教语言的时候强调语法、强调逻辑,强调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强调汉语本身的工具性,而文学是强调它的文学性、人文性。所以分为两本书,一本叫汉语,一本叫做文学。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文学这本书被去掉了,然后我们后来学到的语文其实是根据汉语而演变而成,所以我们的文学教育的内容偏少,然后我们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一套简单的选文系统就构成了我们语文课的全部。


所以语文课会显得非常的单薄,本来应该最有趣的一门课,竟然变的最没意思。没有体系,没有趣味。所以首先我们看到语文的时候,各位家长一定会想到的,语文其实是汉语,其实是我们以前人学的。现在这一点要改善了很多。第一,文学教育的比例大大提升。第二,文学、文言文、古诗词这一部分的比例也超过了一半,在初中课文在初中课文里也超过了一半。所以语和文首先我们要知道它是汉语和文学,而现在语文教育正在回归文学教育。


二、古代有没有语文教育


其实古代的语文教育它不是现在的语文,它没有汉语课,它早期是文学课,是“文学教育”。

后来是经学教育,什么叫经学呢?作为儒家的经典,十三经、四书五经....  就这些。儒家的经典,因为科举考试要用,所以基本上那时候语文课是"经学教育",教大家怎么读经,教大家怎么写文章。然后其他的内容都是杂览。


比如说,你要懂诗词歌赋,那是叫杂览,比如说,你如果看过《儒林外史》就知道了,跟范进同一榜考中的魏好古,就跟主考官周净说,大人请求你面试,他说你的文章已经在这了,我干嘛面试你?他说我除了文章,诗词歌赋也都很好,你看能面试我吗?他说诗词歌赋是杂乱,如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诗词歌赋。你说这些杂览何用?赶出去。


所以在科举考试的年代,经学才是正课。你到了明朝,清朝有了四大名著那些小说,你要是读小说也是闲书,那是杂书。


所以古代是有语文课的。但就像我说的最早的语文课是算术。因为最早文字的发明是为了记数记账。后来这种语文课是皇家贵族教育,是王族贵族家教育。然后是礼乐射御书术糅合在一起的“语文教育”。在后来的语文课其实是“文学课”,最后的语文课是“经学课”。


三、现代语文课讲错了?该如何结合新教材做改变?


现代语文课讲错了,错在哪里?我不敢说,现在语文课讲错了,我说现代语文课,它的侧重点之前在“”上,但事实上现在的语文教材回归到了“”。


第一个是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第二个是古代的经典篇目的比重超过一半了,在初中部分;

第三个是文学教育占到了语文教育里的绝大部分。


所以我说现在的语文课回归了,回归就没有错了,如果以前忽略是有错的。


其实大语文的方向,10多年前我们刚做的时候,我们呼唤的回归,我们呼唤整本书的名著阅读,我们呼唤语文课跟文学、文史、文化结合,其实跟语文教材是一样。


本身北大中文系、北师大中文系、我们的母校的这两个专业也好多都是参与编写新版教材的。我们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的尊敬的老师们也都是这套新教材的编者之一,所以我们本身的认知是一个方向,我们这帮做大语文的和学校里做新教材是一脉相承的,是不谋而合的。


那么新教材出来之后,我们跟中华书局出了教材的同步精讲,也受到了很多好评,然后也谈不上特别大的改变,因为我们还是沿着既定方向在不停的迭代升级。


四、正确学语文的方法


那么正确的学语文的方法,掌握了我下面说的方法,孩子不用花钱,去报课外班,也不用花钱买我们的课,只要做到了我说的以下学习方法,孩子一定是脱颖而出的语文佼佼者。在整个的从小学到高中结束的阶段,语文成绩可以保持领先,而且会很自信。这个方法非常的简单。首先语文是四门功课,叫做输入、积累、运用、输出


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或者开公开课的时候,家长问我语文该怎么学,我都说你按我这个来就行。积累和运用是很容易忽略的。很多家长觉得我孩子读了足够多的书,就可以学好语文,其实不是的,没有积累和运用的话,你读书读得多,也未必带来好的结果。所谓积累和运用,就得长期坚持积累和定向运用,具体做法是给每个孩子一定要准备一本精美的甚至昂贵的摘抄本,让他舍不得扔的那种,每天在上面做积累。


小学的孩子最少每天 20 个词。初中的孩子可以把词的量缩小,词汇、成语、语汇的量缩小到10个,但是要多一两句话,每天动手,你如果光是读过了,你没有用手写一遍的话,这个效果是大打折扣的。选用的工具书没有特别理想的。我跟中华书局出那本书的时候,出统编版同步精讲的时候,我还说我愿意后面再花时间专门做一本这样摘抄用的工具书。


现在比较合适的是《现代汉语小词典》,现在还有一小词典里面有 12,000 个字,太多了。6 0000多个词也太多了.....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是缩到 5000 个字左右,然后词缩到 4000 个左右,5000 个字的认识和 4000 个重点的词,有的字你光认识一下就行了,你不用了解他,跟它有关的词语,然后这5000个字、4000个词,专门做一本书,但现在没有,大家可以使用《现代汉语小词典》,12,000 个字、6 0000个词的这个版本,然后大家不要按音序,也不要让孩子抄解释,你就每天编上号,让他抄词语,什么样的词语或成语呢?那些捎带陌生感,他自己以前未必知道,或者稍微知道但稍带陌生感的。有机会用在自己的作文里的词或成语,就要抄这样的词。每天20个,花 5~10 分钟就能做完。


翻辞典这个过程本身是语文基础夯实的过程,你翻的过程中你就知道了近义词之间的关系,这些字的读音,你的语文的底子就变扎实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字词字音从来没搞错,从来不写错别字的孩子,从来没见过。你只要基本功够扎实,语文学的绝对不差,而基本功通过翻词典也可以铸就的。好,这是抄词,抄了词之后,光抄完还不行,完全不行。


必须得运用。每周抄了 100 个词,你要把 10~20 个也就是 15 个左右的词语或成语,用在这一周的习作可以只写一段话,这样的不出三个月,孩子的语汇、词汇量将会远超同龄人。半年,将会达到同龄人的词汇语汇量的两倍。如果坚持一两年下来,他是普通的同龄孩子的词汇量的 10 倍以上甚至好几倍,这个时候他的表达就非常犀利了。


我小时候写作文老写满分作文,我写作的时候用的词或成语叫分级写作,我还得掂量掂量,看我作文的老师水平如何,我才敢写有的词和成语。所以现代汉语小词典,第6版以后都可以。现在没有更好的,我很遗憾,因为这不是一个最优解。那么小学是抄这些词语定向运用,到了初中就要抄一些句子了,好的句子,有的是从诗句里来的,有的是散文里来的随手抄。如果自己找不到方向抄,我们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叫每日窦摘(窦神归来之语文与文章)然后上面每天免费的给你读一个句子和解释。


然后你就把句子抄一抄也可以。只要是在四年级以上的孩子,抄那个都没问题。所以抄词和抄句子结合起来,小学阶段以词为主。中学阶段的词和句子相辅相成。只要你做了这件事情,你的语文绝对就能学得很好,这件事一定要做,拜托各位家长一定重视,我刚刚说的这段话。


五、怎么读书最容易吸收理解?读专还是读杂?


读专是读杂的前提。你如果连专都做不到,那你就直接水平没达到,就已经朝多个方向去飘了。你自己的基本功都没夯实,必须读的东西都没读完。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因为我的孩子也很小,我的孩子小红豆现在一年级。现在课外班太多了,我自己也是做课外教育,我当年自己刚干的时候,在海淀成了个所谓名师,然后我看着那些孩子真的很累,他们上我的课还算开心的。但上那些课的时候,真的每天很累的样子,小小年纪也都近视的居多。然后我就想,我以后孩子长大了,我绝不给他报课外班,让他开心的玩。这话真的打脸了。


我现在小红豆八个课外班,因为本身优质教育比较多,北京这边毕竟也更集中,有很多的课外班,给她报了,觉得提高的很好,所以也报了不少班。在报八个班的基础上,怎么可能还有时间,读那么多的书,做那么多的课外阅读。尽管小红豆算是一个在表达和阅读方面都超常儿童。可能跟她小时候天天讲的原因。她三岁的时候赵伯奇去我家,说小红豆你在干嘛?我在把刚刚我爸爸给我讲的故事画下来,什么故事?小红豆说,阿喀琉斯的脚后跟,把赵伯奇吓的说:“我的天哪,是三岁小孩子,你给她什么都讲”,我给她成体系的把希腊神话、中国的通史、这个世界的大概文化背景、世界史的通史,都给她讲了一遍。你看有的听众发666,反正当时是把赵伯奇给给吓坏了。小红豆在这方面很出众,很突出,但是我仍然不认为她有时间读杂,只能读专。


你最该读的那些名著,就已经够他读了,占据他所有时间了。其实这些名著它不代表老旧,经过岁月的验证,证明它是好东西。很多人甚至持这样的观点:他说唐诗宋词在这个年代学它还有什么用?这些经典名著,今天看还有什么用?这就大错而特错了。以知人论事的大语文的方式去读书、去学习名著,去学习古诗词,他是在教我们如何优雅的处事。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的困难和情绪,我们都可以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找到解决它的方法,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叫做”共情心“和”同理心”。


我从小也是搞竞赛,数学那些的学科都学得不错,同样是搞竞赛,竞赛生每次都推举我做队长。我上学还早,那些我的同学普遍比我大两岁,我 5 岁就上学了。那时候我们甘肃是 7 岁上学,我是 5 岁上学,他们普遍比我大两岁,但是他们一切都听我的,我特别有号召力,我觉得不是别的原因,是因为我从小受到我们家的文史教育,使得我特别知道一个人在经历了怎样的事情?生活在怎样的时代背景?有了怎样的经历和遭遇之后,才会说出怎样的话。


这就是反复的在训练我们“同理心”和“共情心”,当你知道人家这样说是有人家立场和原因的时候,你不会跟它形成正面的冲突,你会理解他,甚至悲悯、同情他,跟他站在一起、抚慰他、鼓励他,你很容易把身边的人都搞定了。你不是那种诡计,技巧般的搞定,也不是玩弄权谋的搞定,而是你的真诚会把每个人都团结在你身边。刚开始干大语文这个事情,坦率的说看不到前景。北大中文系、北师大中文系的那帮孩子们跟我一起干,他们本来有很好的出路,却跟我一起干课外教育,他们付出了很大的机会成本。


我相信我的“同理心”和“共情心”这种感染力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所以我说学古代的这些经典、文本、文史,本身就可以让人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叫”知人论事“、“同理心”、“共情心”,还可以让我们获得处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这个态度就是豁达的、非短期利益的、非局部利益的。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做决策的时候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利益,是为了长久的来看整个民族的利益。所以我们在文学中经常会看到那些境界高远的、胸怀豁达的、人生境界非常高的、活得非常浪漫优雅的榜样。


我们在学这些经典的时候,容易让我们获得处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那就是不小家子气、不局部的、不短期的。所以学习经典文本也可以让我们获得解决问题的态度。除此以外,最后一个学习经典文本还可以让我们获得解决问题的力量,因为这些人物本身就是力量。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他一口气说出来的6个人,你想到他们当年那么苦,被命运之神捉弄得如此不堪。你自己经历了一些,你会觉得这算什么?这根本不算事。你就会告诉自己没关系,你就可以从容淡定的面对。他们是榜样的力量。


另外,文字本身也是力量,文字里的有的痛切,“家祭无忘告乃翁”,有的嘲讽,“只把杭州作汴州”。有些坚持“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些语言本身也是力量。当你想到陆游小时候,李光宰相到他家,谈起秦桧的时候,那种奋发、振作、正义的样子,陆游就永远不会走歪。当你遇到困局的时候,你念着著名诗人的诗,手持利剑坚持正义的时候,你人生就充满了力量。


所以我们学习经典文本,可以获得处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态度、力量。也就是说我们学习这些东西绝对不是没用的。你以世俗功利、短视的角度去说没用,很容易被反驳。我们要看经典、学习经典文本、学习一些好的作品,不光是中国古代的,也包括全世界的。对孩子来说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以前,那些是经典智慧的集合。


所以读书应该读专,在读专的基础上才考虑读杂。我其实都去吃过读杂的亏,因为我小时候读书读的真的比较多。多到了不该读的都读了,也造成了一些困惑,总之我认为专肯定比杂要好。那么还有家长问他孩子读书用什么工具最适合,我们出了个电子阅读器叫诸葛书,全是名著和拆解好的知识点,也是孩子比较喜欢读的游戏式的方式。


六、怎么看待国学和文学?

那么下一个是怎么看待国学和文学?我认为国学里面有很多精华,我从来不敢说我自己教国学,一方面国学博大精深,我也不敢说自己教的了。另外一方面我是不想给大家带入一个奇怪的概念。因为在一百几十年前,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农耕文明就被工商业文明给打败了。

在以前我们民族,我们的祖先绝对是世界的主宰。当农业文明被工商业文明打败的时候,工商业文明当时的代表“日不落帝国”——英国,就开始主宰世界。所以到今天全世界有18亿人使用英语,只有14亿人使用汉语,这是本质。我们不可能用农耕时代的所有立场观点去解决工商业时代、互联网时代遇到的困局,永远不可能。如果我们整个倒退的来看,难道我们希望再回到黑暗的 100 多年前,我们绝不希望,所以我不敢说也我们教的是“国学”。

我宁可说我们教的是“文学”,虽然我们教的不止“文学”,有文化的部分,但是我宁可说我们教的是文学、文化。那么还有人会说,中国的文学和国学大师几乎绝迹了,那么文化的根如何植入?现在孩子的思想里是这样的,说中国文学和国学大师绝迹了,这种带有对当代批判的角度,我也是否定的。

在剧烈的变革期,才会产生大家和大师,从来都是“时势造英雄”,顺势而为。刘邦身边有一块卖狗肉的朋友、给他帮工打杂的小官吏。他们那群人就那么有才吗?他们那群人就那么伟大吗?为什么这帮人跟着刘邦一个个都成了豪杰?那是因为刘邦恰逢这个时代,跟着刘邦干,就成就了他们。为什么在2400年前左右,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埃及和犹太出现了一帮先知。全世界在这个时候突然爆发,南亚大陆上有了佛祖,有了佛祖的产生,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大家同时爆发?因为那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变革。那时候的中国谁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统一版图。


所以《百家争鸣》大家愿意实验,在大的变革期所有的人、所有的思想家绽放。100 年前大家说民国时期大师辈出,不是民国伟大,是我们从农业文明突然变到了工商业文明。我们从文言文变到了白话文,我们经历了一个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拐点,在这个拐点上,自然名家辈出了,比我大100岁的鲁迅带着比 伯奇 他们大100岁的老舍 这些人。就这两代人100年前的80后和90后,他们轰轰烈烈的搞起了“新文化运动”,搞起了新的变革,他们都成功了。


我斗胆的说一句,如果在100年前,没准窦昕也得名列文学史的重要的位置,是有可能是“时势造英雄”的,不可以说今天中国的文学和国学大师绝迹了,也不可以说是现在的时代稳定了。我们希望时代是稳定发展,那么文化的根一定要充实,而且必然要充实。美国它的历史并不长,他也都在寻根。美国的文学也走上了寻根之旅,美国的文学的根是西部牛仔的根,是开拓的、勇敢的、侠客的,甚至在法律之外的、大气的、崇尚武力的。


美国的根是西部牛仔的根,欧洲文学的根是经院文学。马尔克斯也开始寻找印第安人的根,都来我们中国寻根。日本也根据文学,在寻典雅的根。中国也开始寻根,有乡土寻根四大家,有贾平凹、莫言、陈忠实、路遥、阿成等各种寻根。所以寻根之旅,全世界都在进行,我们必须得正视和自信我们的文化,否则永远都不可能融入。我们很多人崇洋媚外,现在反了,你要知道特朗普家里的孩子和奥巴马他们家里的孩子,不光学汉语,都学中国文化概论。


所以大家都开始意识到,中国人的勤劳笃定,中国人的善于积累,中国人的聪明勤奋,中国人不追求不劳而获,不追求剥削别人,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必将崛起,现在中国的崛起成必然,中国本身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所以不单中国人自己,连国外的人必须得了解中国的文学和文化。学习中国的文学和国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欧文读书

美女蛇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的

DohkoZhou

曹文轩就不要提了

蟈蟈_zl

请问怎么买课程?

猜你喜欢
窦神归来第一季

窦神归来第一季,精选初中古诗文共50篇,适合初中生精读,小学中高年级素读。我在妈妈的影响下,比较喜欢学习古诗文,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半的历史了!...

by:Grace1203

中考语文直播

怎样学好初中语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重点难点方法集锦,易错排查,重点难点各个击破!

by:云心教育

学习和直播记录

见证自己的成长

by:千山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