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纪录片上映:一世多艰,她和诗词互相成全

2020-10-23 06:00:22 9205
声音简介

本节目由喜马拉雅独家播出


我的有声书新专辑《重口味心理学2 | 系列畅销百万册,探索人性的幽暗角落》已经上线,欢迎收听,这本书讲述心理学中最重口、最好玩、最幽暗的部分,矫正大众对于心理学的种种误解,揭开人类各种怪癖背后隐藏的终极秘密。《重口味心理学2》是一面心理学的照妖镜,在它的照射下,自闭症、潜意识、抑郁症、催眠、同性恋、碎尸杀人狂、性变态、临终关怀等再也没有秘密可言。


主播:许诺

微博/公众号:许不诺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

导演:陈传兴

文字整理:南方周末


节目文本:


古典文学诗词大师叶嘉莹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上周已经上映了,我也去看了。片名出自于唐代诗人于良史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在叶嘉莹96年的人生里,坎坷多艰,历经了战乱、政治迫害、海外飘零数十载,在许多次人生的至暗绝望时刻, 是诗词给了她无穷的力量。

 

她也用自己毕生之力,传承中华文化,阐述着诗词之美,重系中断的古典诗词命脉。

 

今天的节目,我就带着大家来走进叶先生的诗歌世界。

 


诗人痖弦在纪录片中回忆说:到了端午节(诗人节),新旧两派诗人原本是不在一起吃粽子的。大家对屈原的解释定义不一样,所以你吃你的粽子,我吃我的粽子;你纪念你的屈原,我纪念我的屈原。

 

直到新旧诗派看到叶嘉莹对传统诗词曲的研究文章,才调和了彼此的诗论争吵。

 

教书数十载,桃李满天下,叶嘉莹在人生的晚年卖掉京津两处房产,又将自己的稿费、版税收入悉数捐出,累计捐赠3568万元,在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都让她为传统文化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但叶先生只谦虚地说,她只是水中的月亮,不是真实的月亮。

 

叶嘉莹,究竟是何许人也?

 

 

很多人都知道,叶先生有着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的身份,受聘于台湾大学,哈佛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她是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也是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但这些头衔,都不足以概括她跌宕的人生。她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为叶赫那拉氏的后裔。那是一个军阀混战、风雨飘摇的年代。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面对北平的沦陷,叶嘉莹写下了悲痛的诗句:尽夜狂风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听

 

17岁时,她失去了母亲。24岁时,她结婚南下到中国台湾,又经历白色恐怖和政治迫害,她的先生还被捕入狱。

 

她抱着幼小的女儿寄居在友人家的客厅里,每天铺着一条毛毯蜷起身子睡觉,这个时候的她,写下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可以说,离开北京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像在天地间飞扬的蓬草,漫无根蒂。叶嘉莹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回到中国大陆讲学,直到1979年,才终于得以实现。

 

 

她人生中最大的苦痛之一,是在1976324日,长女和女婿车祸同时罹难,给了她沉重的打击,料理完后事,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她叹命运不公,反思劳瘁一生的意义。

 

她的朋友刘秉松回忆,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她,听朋友说,她女儿女婿意外离世,她那么心痛,但参加完葬礼,回来还照常去工作,见到同事朋友学生,最多眼圈一红。她的丧女之痛,似乎都用学问和诗词抚平了。

 

也是在那之后,叶嘉莹突然感到,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1978年,听闻中国恢复高考,已在加拿大教书多年的叶嘉莹向中国政府申请回国。一年后,她收到了中国教育部批准回国教书的信,安排她先去北大教学,不久,又应李霁野先生之邀去了南开。

 

初回南开,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堂下座无虚席。她写下了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句子。每年3月,温哥华的大学停课放假了,她就飞回国内讲学,如此奔波30多年。

 

直到2014年,因年老不再适合越洋,决定正式回国,定居南开。

 

 

叶嘉莹对诗词文化的感悟力是惊人的。

 

著名学者缪钺曾称赞她对诗词的研究是王国维之后又一次新的开拓,巧合的是,叶嘉莹也常引用王国维的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为她不顺遂的一生,做一个轻描淡写又诗意的注解。

 

五十岁时,王国维在昆明湖的鱼藻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精神支柱的王国维,最终选择投水自尽。这份痛苦,也是叶嘉莹一直在承受的。

 

 在台湾风雨如晦的日日夜夜里,她静默无声地横渡了诗词的江海,与杜甫产生了痛切的共鸣,她说,“经历过忧患,我开始欣赏到杜甫诗的好处。

 

由盛转衰的唐朝与叶嘉莹所处的近代中国,经由她的诗心,产生了奇妙的惺惺相惜。

 

在白话文和新诗日渐兴盛,古诗衰微的环境中,依然有学者在坚持。他们擎着古典诗词的火种,于浩渺的时空中偶一回顾,便惺惺相惜。我们知道,这是杜甫,是王国维,也是叶嘉莹。

 

在学者、诗人身份和众多光环背后,叶嘉莹先生最珍视,其实是教师的简单角色。

 

我天生来就是一个教书的。叶嘉莹说。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她在讲台后站了整整70年。浮和沉,名与利,都不是她追求的东西。

 

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年轻人开一扇门,将美好的吟诵传承下去。

 

 

古典诗词该用什么方式来传承?这是个讨论了很久的议题。

 

叶嘉莹的答案之一是吟诵,古人讲究吟而成文,中国古诗词由吟诵而始: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出自《周礼》,乐语是古代贵族子弟美育的重要部分。从周朝开始,我们的学习就是伴随着吟诵开始的。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法门,它所带来的兴发感动的体会,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

 

在国外生活了许多年的叶嘉莹强调:只有中国有吟诵,其他国家的文学没有。英文诗有朗诵、朗读,也有轻重的读音,但是没有我们这样拿着调子的吟诵。

 

她对于吟诵非常执着,在纪录片里,能看到许多的吟诵镜头。叶嘉莹觉得,吟诵是复活诗人生命的手法,要读懂词人,就是要进入对方的语境中,过别人的人生。

 

当诗词加上韵律声调,不仅更好记忆,也离作者的情感世界更近一步了。

 

在《掬水月在手》的观影会上,制片人廖美立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前不久,叶嘉莹本来要外出参加活动,但临出门时下雨了,她便临时改变计划没有出门——叶嘉莹非常小心不被淋到雨,因为她害怕会感冒。

 

96岁的她,不敢生一点点小病,因为这个年纪的人很可能因为一个小病就故去了。而她依然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很多事情没有完成,她还想把吟诵的资料再重新认真梳理,很多研究想要去完成……

 

如今,叶先生为了让诗词走入更多孩子和年轻人的生命,她仍然在坚持辛勤工作。叶先生如今最大的心愿,一是把自己对于诗歌中之生命的体会,告诉下一代的年轻人;一是接续中国吟诵的传统,把真正的吟诵传给后世。

 

她说,我想在我离开世界以前,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世界,留给那些真正的诗歌爱好者。

 

最后,我们衷心祝愿叶先生身体健康,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将叶先生的诗歌精神矢志不渝传承下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是於默洋呀

內容很精彩

听友255794897

谢谢这样的形式,我可以看着文字跟读了。

沧海清扬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听友186671732

很好!希望多一点人物传记

许不诺 回复 @听友186671732

好的,谢谢

猜你喜欢
纪录片

我是北京专业配音导演、配音演员,擅长专题、纪录、动画片、广告、有声读物、影视剧等。有成熟的配音制作团队。

by:bingliang2008

人物纪录片

中外知名人物纪实纪录,马云,马斯克,马克.扎克伯格.......

by:ReverseF7

大型纪录片

纪录片纪录片纪录片纪录片纪录片纪录片纪录片纪录片纪录片纪录片

by:桀骜释然

大型纪录片

这个大型纪录片有缺点告诉我我尽量改正(不喜勿喷)剩下的我就不知道该说啥了

by:爱坤小程

CCTV10纪录片

希望大家天天开心

by:借雾续情詩_

凤凰纪录片

了解世界,了解过去。不带有色眼镜。

by:Chen_浩汉

英文纪录片

英文有思想的纪录片分享,名人的演讲分享

by:番石榴叶

配音纪录片

一些配音片段纪录片。

by:Honey哈尼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