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人喜欢别人夸自己“聪明”,而不是“努力”?

2018-12-20 20:36:27 2.3万
声音简介

1

为什么老师的这句话害了无数的学生?


小时候,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老师这么说:“是个聪明孩子,只是没有用在正道上,努力起来,不会比XXX差。”

现在你知道了,所有的老师对所有的家长都这么说,目的是想激励你奋发图强。

可惜老师并不知道,这句话在学生心里的实际效果却可能是这样的:

前提一:这次考试估计又得挂。

前提二:现在开始努力,万一还是考不好,岂不是证明了我不聪明?

结论:还是继续玩游戏,下次再努力吧!


工作后,你就变成这样:


前提一:这个项目难度肯定不小。

前提二:就算拼命加班,万一还是没拿下,岂不是让别人笑话我能力差?

结论:还是下班吧,下次有好项目再努力!

这种心态,心理学称之为“自我妨碍”效应(self-handicapping),就是故意设置障碍,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你也许要说,谁会干这种变态的事?遗憾的是,这是一种常见的心态,它往往以不同形式潜藏在你我的内心深处。


2

为什么在重大比赛中反而不敢拼尽全力?


上个世纪的网坛传奇女将纳夫拉蒂洛娃拥有59个大满贯冠军头衔,有一段时间状态不佳,在连续败给几个小将之后,曾经对媒体反省自己的心态:

“在比赛时不敢尽全力……,唯恐发现自己虽尽全力仍被击败,因为一旦如此,就证明我完了。

纳夫拉蒂洛娃说出了所有运动员内心最大的恐惧。对于运动员而言,“不好好准备、不努力比赛……”,这些都不是大问题;真正的大问题是“状态下滑是因为过了运动生涯巅峰期”。

为了逃避内心最大的恐惧,就会出现“在比赛时不敢尽全力”,甚至“赛前准备不投入”,来证明自己只是不够努力而已。

更要命的是,这种心态非常微妙,大部分运动员都很难像纳夫拉蒂洛娃那样有清醒的自我认知(所以她才能走出低俗),往往用情绪不佳等含糊的问题掩饰过去。

很多优秀运动员在状态刚刚开始下滑时,都会经历这种心态,导致状态与心态的“双杀”,下滑得更厉害。

不过,运动生涯毕竟比较短,运动员有这种心态也很正常,而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自我妨碍”心态,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3

为什么你喜欢给人留下“不努力”的印象?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大概的老师和家长都给我们灌输过两条价值观:

1、笨+努力=成绩好、聪明+努力=成绩最好;

2、聪明+贪玩=成绩差、笨+贪玩=成绩最差。

从公式里看,“努力”比“聪明”更重要,确实,大部分关于努力的格言都是正面的,大部分关于聪明的格言,都是中性或负面的。

可在现实中,“努力”的个人形象并没有“聪明”那么受欢迎。比方说,衡水中学和人大附中的北清录取人数差不多,高中排行榜上也是并肩,但如果有个北清圈子聚会,自报“人大附中”出身的人,大家一片羡慕嫉妒恨,而自报“衡水中学”的人,大家的反应通常是:“噢,就是那个搞题海战术的中学啊……”。

这恐怕才是我们心里真正想说的话:人为什么要努力呢?为什么要自律呢?为什么不能给自己一点不劳而获的惊喜呢?靠自律换来的分数,靠努力得来的成功,是多么的没创意啊!

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心口不一呢?

假如你有一个很用功的女儿,成绩名列前茅,但实际上,你并不喜欢别人夸“你们家女儿真努力”这句话,这让你感到害怕——当别的孩子都开始努力之后,你女儿的优势会不复存在,暴露了她只不过比别人用功早而已。

事实上,在小升初时,因为没有统一入学考试,招生老师常常会对成绩稍差一点的男孩子网开一面,理由是“有潜力”——通常这个年纪的男生都没有女生用功。

在大部分人看来,努力和聪明来源不一样。“努力”完全是一个主观的行为,想什么时候努力,就可以什么时候努力;而“聪明”至少有一大部分是来自遗传。

再加上那些年年拿奖学金的学霸们,张口闭口就说“这次考试啥都没复习又要挂了”,聪明就成为一种比努力更稀缺的东西,如果说“努力”是品质升级的“中产生活必需品”的话,那“聪明”就是奢侈品。

所以,在印(装)象(逼)管理中,我们是这么排序的:第一等是“聪明”,第二等是“努力”,而“笨”是一种比“贪玩”更low的形象,所以第三等是“贪玩”,第四等是“笨”。

这样就好理解了,如果你不能给人一个“一等(聪明)+二等(努力)”的印象的话,那么,你宁愿选择“一等(聪明)+三等(贪玩)”,也不愿选择“二等(笨)+四等(努力)”的印象,这就是“自我妨碍”。

所以,“自我妨碍”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印象管理”策略:当你信心不足,或者预判自己可能会失败的时候,为了在“外在的观众”(他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面前保持更好的形象,预先放弃“努力”等次要形象,维护“聪明”等主要形象。


“自我妨碍”导致了很多人在重要的考试(会议)前,越没有把握,越不肯用心复习(加班准备);

“自我妨碍”导致了很多人在接到重要任务后,会当众故意作出消极反应,就算努力,也不会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以预防失败后对自己形象的影响。

“明知努力就可以进步,却还是不努力”的心态,就像有人说“大众汽车性价比不错”时,你嘴一撇:“我只喜欢玛莎拉蒂,所以老子现在什么也不买。”

再列举几个和“我只是不够努力而已……”类似的“自我妨碍”的心态:

我只是觉得能赚钱最重要,理财能多出几个钱?(事实是你看到数字就头大)

我只是更喜欢一个人待着,懒得理他们而已。(事实是你的沟通能力已经退化到学龄前儿童了)

我随时可以戒烟,干嘛急着现在?(事实是你已经戒了十八回了)


(还有什么,大家可以在留言里补充……)


4

“不努力的聪明人”,你的印象管理成功了吗?


“自我妨碍”最大的好处是缓解情绪压力,但仅此而已。

每一个“自我妨碍”者都知道,“聪明但不努力”就是个骗自己的借口而已,但骗着骗着就习惯了。所以他们永远有理由不努力:一开始不努力,是因为到时候再努力也来得及;后来不努力,是因为再努力也来不及了。

从“印象管理”的效果看,有研究表明,旁观者很可能会被表面的印象迷惑,真的把你当成“不努力的聪明人”,但问题在于,旁观者并不喜欢和这一类人合作,因为“自我妨碍”者在与同伴的交流中,通常会释放着出大量负能量

遗憾啊,他们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


5

只有loser才吹嘘智商



“自我妨碍”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不努力”行为一定要公开表现出来,才能起到“形象管理”的作用。比如学生故意引起老师对他的公开批评;员工虽然不敢当面和领导作对,但常常私下里在同事中散布“失败的预言”。

这就说明“自我妨碍”行为与环境有相当的关系。在普通人中,智商分布不均,“聪明”比“努力“更稀缺,更倾向于把“不努力的聪明人”当成自己的形象标签,并把“努力却没有成功”看成一件可耻的事。


在这种环境中,你因为害怕嘲笑、害怕被孤立,更有可能出现“自我妨碍”的心态,这就是普通中学比重点中学的学生更容易放弃努力的原因(以前叫“学风不好”)。

一但到了同样都是“高智商”的群体中,不仅“努力”比“聪明”更稀缺,格局、价值观、运气……,哪一样都比聪明更重要。

智商160的霍金说:“只有失败者才吹嘘智商。”

成功人士更崇尚努力,并不是他们虚伪,而是看多那些凭着一点小聪明最终一事无成的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兮之月夜

笨怎么就是四等了?我很努力可是就是不行那不是笨吗。

1350502xqst

这期很好

肖春兰_p5

听起缺少了点激情,听久觉得有点无趣

猜你喜欢
为什么为什么

本书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

by:猫等等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

欧罗巴的故事欧洲的历史辉煌而悠久,故事讲述了欧洲从旧石器时代到公元2000年的发展历程,从欧洲大陆出现人类踪迹、名字起源讲述到欧盟改革、欧元发行。不仅是对欧洲政...

by:勤奋_13

镇妖册/为什么都喜欢听

【内容简介】混沌初开,阴阳既分,阳者化为万物,阴者则为元灵。时光流逝,万物乃积成,偶感元灵,生灵乃生出。人与妖魔之争横贯人类历史,到如今已经不知几千万年矣!成千...

by:鼎越寰宇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的普及读物,也是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入门书籍。书中的许多观点新颖而深刻。如开篇伊始关于大脑的作用的分析,作者认为,大脑...

by:大彬听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尤其是父母以及各位教师。这是一本深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教育心理学著作。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详细分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

by:蔓延读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重要著作,是一本深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他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详细分析了学生学...

by:读sir淦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教师的专业成长必备的工具书,帮助实现专业成长的认知科学领域的理论。颠覆认知,越早知道越受益。

by:文芳伴读

为什么有这么多为什么

hi,我是琥爷,关注我的公众号littlexiaomuma,一起感受这奇妙的世界吧~

by:琥爷奇语

什么为什么

妈妈在怀孕打架时算群殴吗?眼镜没发明之前眼镜蛇叫什么?为什么手机可以联网?如何问一个让AI也答不出的问题?.............?

by:有声至尊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