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6 如何止损,让自己不再亏“钱”

2023-12-17 21:41:3407:30 83.4万
声音简介

公众号:艺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朋友,你好!


不论是谁,一定都愿意相信,我自己所做的决定都是“理性”的判断。

如果我告诉你:你一直在“主动的”用自己“理性”的决定亏"钱"呢?

我相信你一定觉得我在放屁吧。


去年我带的艺考生,大部分都是即将艺考的时候,下定决定来找我补课。上了一次课之后,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是同一个反应:一拍大腿,痛哭流涕的后悔着说:“我怎么没早点找您上课啊。”

虽然我教的也不是最好的,但至少要比一些机构里坑钱的所谓“老师”要教的好得多。这一点,找我补课的孩子们心里都清楚,因为他们几乎半年之前就关注了我的公众号,天天听我节目,甚至跟我说,仅仅我节目里教的东西,就已经远超他们从机构学到的十倍之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你知道我教的好,在你们机构里学不到东西,为什么非得等到火烧眉毛了才来找我呢?

答案是:给机构交了全款了,退起来太麻烦;还得说服爹妈,不好搞啊;已经在那里学了很久了,如果突然转学,我的小伙伴们怎么看我啊…


如果你是艺考生,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你面前:如果自己现在的机构继续学下去,可能什么也学不到,同时又有一个不错的老师可以给你上课,甚至可以让你艺考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你选哪一个?

相信吗?在现实生活里,大部分人选择,继续混下去吧…


让我们把问题换一个问法:

如果你现在在做一个事情,你清楚的知道,这个事情继续做下去,一定会亏损,甚至你做的时间越久,投入的越多,亏损的就会越多,你是否还要继续做下去呢?

我相信所有在看这段文字的人,都会说:“谁做谁傻X。”

可是现实就是,大部分人,都会做下去……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概念:沉没成本。

什么是沉没成本?

你这样理解就好了: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不会根据未来的亏损来决定是否继续做下去,而是更加在乎过去的投入是大是小,而这个过去的“错误投入”,就是沉没成本。


讲一个经典案例: 

 20世纪60年代,英法两国政府联合投资开发大型超音速客机,即协和飞机。该种飞机机身大、装饰豪华并且速度快,其开发可以说是一场豪赌,单是设计一个新引擎的成本就可能高达数亿元。难怪政府也会被牵涉进去,竭力要为本国企业提供更大的支持。

  项目开展不久,英法两国政府发现:继续投资开发这样的机型,花费会急剧增加,但这样的设计定位能否适应市场还不知道;但是停止研制也是可怕的,因为以前的投资将付诸东流。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他们更是无法做出停止研制工作的决定。协和飞机最终研制成功,但因飞机的缺陷(如耗油大、噪音大、污染严重等)以及运营成本太高,不适合市场竞争,英法政府为此蒙受很大的损失。

英美两国在研制协和飞机的前期,投入巨大,即使是在研发中期的时候发现未来亏损的可能极其之高,但是也根本停不下来了。因为如果停下来,那之前巨大的投资怎么办?不就全部付诸东流了?

可结果就是,正因为没停下来,损失却更大了。

你看,多么不理性的判断。

可是99%的人,永远都在用这种不理性的方式去判断事物,且自认为自己及其理性。


永远记住一句话: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比如说:今天你想去吃某一家店的剁椒鱼头,留着口水的你跨过山和大海,花了五十块钱打车到了这家店门口,结果发现——没开门。

接着,你欢愉和希冀的心情瞬间转为暴怒,在大街上跳脚骂街了半个小时,然后随便找了个小馆子吃饭,又因为心情极差和老板吵了起来,最后打车回家,半天的时间一下子就没了。

此时你的心情已经糟糕透了,回到家又和爱人吵了一架,回到房中,发现自己的表格还没做好,但是早已毫无心情,于是草草做了一份“残次品”发给老板,结果又被上级一顿臭骂…


在这个悲惨的故事当中,沉没成本就是那顿“剁椒鱼头”,结果你没能及时认识到,既然这顿美食已经“沉没”了,那么它就不是成本。

可你却因为它,毁了好心情,丢了形象,破坏了家庭关系,伤害了事业…

你又何尝不是那架协和飞机呢?

当你花30块钱买了一张电影票,结果发现电影实在是糟透了,大部分的选择就是:继续看下去,哪怕在电影院睡觉,也要看下去。

最好的做法,应该是转身离去,回家看书。

因为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或许细心的你已经发现了,这期节目我在“钱”上面打了一个双引号。

没错,止损的不只是钱,还有一切“资源"。

例如说:时间、精力、肉体、意志力、心情、注意力…

所以,沉没成本出自经济学,却可广泛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你更加理智,更有效率。(比如音频中举的情感方面)


比如说——商业。

售车员有两种,一种是好的,一种是不好的。

他们的区别在哪呢?

一种善与给客户制造沉没成本,一种则不擅长。

例如,大家或许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在你买车的时候,售车员带着你看车、选车、聊天、谈保险、看装饰品等等……

他做的事情越多,你耗费的时间就越久。

你所耗费的时间,就是你的沉没成本。

你花费了两个小时看这款车,最终你选择离开的时候,会总觉得“亏了点什么”。

内心的活动大致是:我都花了这么久了,不买有点不好。

其实你啥也没亏,因为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去年我去找房地产中介帮我找房子,需要先交订金。

交了之后我才发现,他找的房子一个比一个烂。

于是我果断不再联系他。

有人会问:订金呢?订金不要了吗?

我的回答是:“再看下去,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我的时间比那几百块钱,宝贵的多。”


今日思考题:

1、你因为不了解沉没成本干过什么傻事?

2、你还能在商业领域找到什么使用沉没成本的例子和方法?



问答

@猴小妞:

为什么老师大家都很推崇支持我们做一个努力的学生努力的学生=成绩好我认为努力的人成绩不一定好,学习是要掌握方法而不是以时间换分数甚至有的时候不成正比,我认为努力的学生是懒惰的,学习不动脑子,是一种省脑子的方法。至于老师喜欢这种学生,是因为他们表面看起来努力,可以营造整个班级氛围好,便于管理家长也喜欢看到孩子们周末还坚持每天学习很久,会感到很欣慰,但可能孩子只是在做低效率的学习,坐在桌子上但是走神很久。我的艺考机构其实也是这种,给每个人灌输一种你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拿证,刻意弱化天赋以及方法论,最终等到考试完了我才惊醒 艺术需要天赋和方法论光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机构有   嗓子不破不立,一定要把嗓子练废才能练好一说,当时视为真理打破思维定势,做一个勤动脑子的懒学生

进步很大,给你鼓鼓掌。

不得不说你是很有天赋的。

很多人或许学习学了一辈子,都不会明白一个事:学习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清醒的学习只是在浪费时间。

我最讨厌的学生就是勤奋的傻学生,因为只会越学越傻。

”我一年看了100本书。“

“挑一本给我讲讲。”

“……”

“那你学到啥了?”
“……”

“你思考出什么来了?”
“……”

看一本书,不光要看文字,也不只是照搬,更重要的是思考作者的行文逻辑,字面意思背后的深入世界,以及它能够与你现在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共鸣,是否能帮助你探索真实世界的逻辑。

你的这条留言我很喜欢,有点意思了。


@等风来:

自己的性格为什么这样?因为从小的过着留守儿童的生活,做事的时候畏首畏尾。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不忍卒的的书。”

我很喜欢这句话,但我更喜欢一句话:

“每一个人都有一次重生的机会。”

我们与原生家庭几乎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但是注意,是几乎。

这是可以割裂的,更可以重新活一次。

能探索到原因很好,但是绝不要以原因为自己的理由,因为更重要的是——把原因解决。

愿你不再继续畏首畏尾,更愿你向死而生,获得新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爱学习的呆着

如果一件事情继续投入下去会亏本,那么就应该及时止损,而不要因为前期投入太大而舍不得放弃。

成长总是难忘的经历

22岁时给了一个自己知道可能性不大在一起的女孩子2万多块钱现金。那2万块钱还是我当时刚出社会辛辛苦苦存的

floatedstar

沉没成本

舒米勒_m2

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虽然不喜欢这个专业但是还是能够转化心理尽可能去做的更好,我的亲身例子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