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17.8|汪荣祖:对慈禧太后不同的记忆

2019-03-15 06:00:03 4.5万
声音简介


历史跟记忆不同,记忆是一个长期的累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记忆,而且不同记忆在某一群人当中会形成集体的记忆。历史是求真相的,因为记忆并不一定是真的,历史除了求真之外,还要求有解释。美国很有名的历史学家HenryS.Commager,他有句话就是说,“历史是有组织的记忆”,换言之记忆是一种没有组织的现象。记忆又是在某一个环境当中的产物,所以在我们知道记忆和历史不同之后,我们可以知道后人对慈禧太后有着不同的记忆。


慈禧的污名化 

民国之后造成对慈禧太后的一种很严重的污名化,这个污名化也其然有知。因为无论是维新派,还是国民党都把她当成祸国殃民、罪孽深重之人。把中国受外国的欺辱,中国的衰败,中国的割地赔款这些罪状都加诸于慈禧的身上,慈禧成为一个替罪羊。民间还流传一种谣言,说努尔哈赤灭了叶赫那拉氏,所以慈禧(她就是叶赫那拉氏)来报复,这种流言是完全不可靠的,这也是要把慈禧污名化。原因很简单,中国近百年的沧桑使大权独揽的慈禧太后成为众矢之的,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污名化之后,很多人甚至怀疑她的出身,其实她的出身是很清楚的,为什么要否认她的出身呢?因为他们要贬低慈禧太后。尤其是康有为,康有为觉得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一手造成的,所以他在给一个日本朋友的信里面就说,国家现在的形势,西太后是守旧的,是一天到晚淫乐的一个人;而皇上,就是光绪皇帝是要维新的,是开明的。他把光绪跟慈禧对立起来,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负面的。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大家对慈禧的印象就更坏了,都认为是因为慈禧太后纵容义和团才造成这样的局面。

(义和团旗帜)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之后,订立《辛丑条约》,我们看《辛丑条约》内容,会发现中国几乎没有国防了,所有的边防都要撤销,而且外国有权在中国驻军,中国完全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这些都是慈禧太后造成的,所以当慈禧庆祝70岁生日的时候,革命党章太炎就做了一个嘲笑她的对联。因为慈禧太后70岁要做一个花费很大的生日,他这个对联里怎么讲?他说慈禧太后50岁的时候割琉球,60岁的时候割台湾,而今70岁又割东三省,所以最后他的结论是“每逢万寿祝疆无”,可以看到他把中国割地赔款这些事情都加诸于慈禧太后的身上。民国初年的时候,舆论界就把慈禧塑造成一个贪婪、滥权、误国、误民的形象。这种舆论要把慈禧塑造成非常负面的一种记忆,后来人家都把慈禧当作反面教材。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蒋介石在台湾过70岁生日的时候,当时有个自由派的期刊,叫《自由中国》,他们就出了一个祝寿专号。有一篇文章里面就影射蒋介石,他怎么说呢?他借那拉氏来说蒋介石假如不听好的意见,慈禧太后就是蒋介石的前车之鉴,把慈禧太后作为负面的教材。我看到“文革”打倒四人帮之后,有人指江青是恬不知耻地模仿慈禧太后大肆淫威,又把慈禧当做负面教材。所以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尤其在清末民初这一段时间,大家对慈禧的记忆是非常负面的。

(慈禧太后)


前清遗老的辩护 

当然也有少数的例外,这个例外就是一些前清的遗老。民国时代还有一些前清的遗老,他们还是忠于前清的,所以对慈禧的记忆当然不一样,也不可避免地对慈禧有过度地辩护。咸丰过世之后,有两个皇后垂帘听政,其实慈禧不是正后,正后是慈安。慈安后来死了,死了就有疑惑,说是不是慈禧要大权独揽,把慈安害死了。有这样的传说,可是前清遗老否认这件事情。另外肃顺是咸丰遗诏顾命大臣之一,因为照清朝的制度,要由顾命大臣来辅助新的皇帝。肃顺是这8个人当中最有能力的,但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那个时候慈禧太后才28岁,当时咸丰在热河死了。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跑到热河,恭亲王在北京,慈禧居然跟恭亲王联系上,现在他们的通信来往都公布了,他们两个联合起来了。当肃顺和其他顾命大臣回到北京的时候,慈禧和恭亲王发动政变把他们关起来,把肃顺杀掉,还有两个王,载垣、端华,都赐他们自尽。政变之后就变成两个皇后垂帘听政,垂帘听政是违反祖制的,清朝的祖制是要顾命大臣来辅佐小皇帝,不是母后来听政。所以慈禧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发动这样的政变,破坏了祖制。可前清遗老还要为她辩护,说这个事情肃顺不对,所以才有这样的政变,说肃顺咎由自取。



(恭亲王)


另外就讲到同治皇帝19岁就死掉了,同治皇帝是慈禧的亲生儿子,可是在法律上是正后慈安的儿子,所以有人说慈禧母以子贵,这不完全对,慈禧能够起来还有其他的因素。她是揽权,可是前清的遗老要维护她,说她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得已如此。最揽权的一点是什么,同治皇帝19岁死了,他没有儿子,照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找一个人做他的儿子来继承,可是慈禧不愿意,为什么?假如再找一个,她就不是太后了,同治的皇后就变成太后了,所以她就找了她妹妹的儿子光绪,承祧同治皇帝,这样的话她可以继续做太后。所以同治的皇后什么都不是,她也不能做太后,也不能做皇后,就自杀了。这是慈禧很明显揽权的地方,可是遗老还是想把这事掩盖起来,不把这个事情当作重要的事情。他们甚至说后来慈禧也没有幽禁光绪,我们知道光绪在瀛台被幽禁。他们说这不是幽禁,这显然有点强词夺理了,有些曲解,所以遗老对慈禧的记忆也不正确。当然有些地方可以修正革命党负面的影响,可是他们也是有很多过度地袒护慈禧的地方。

(民国瀛台旧照)


王国维如是说 

在遗老当中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就是王国维。王国维也是遗老,他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历史学家,可是他很忠于清朝。我们都知道,民国之后他留了辫子。他对慈禧的记忆在哪里?他作了非常有名的《颐和园词》,这首词好像是在描写颐和园,实际上是在讲慈禧,里面有些事情值得一提。从咸丰时期内忧外患开始,到后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再到慈禧垂帘听政,这些事情他都说得很清楚。而且他说垂帘听政,慈禧太后的确展示了她的政治手腕,但他不认为慈禧是弄权,有一些赞美的意识,说她展示出才能,甚至是美德。他说慈禧太后对同治中兴有功,用了恭亲王做议政王,对外重用曾国藩、李鸿章这批人,使清朝有中兴的气象,这都归功于慈禧。但是他不谈慈禧最后罢黜了恭亲王。恭亲王本来跟她合作发动政变,把顾命大臣推翻了,可是慈禧垂帘听政之后,又把恭亲王给排挤掉了。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慈禧的政治手腕,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不择手段。而且他说慈禧太后临朝议政也表现出她的才能。

(王国维)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慈禧太后识字,而且能用汉字来写诏书、手谕等等,这很重要。因为当时的女子不太受教育,比如慈安就是不识字的,识字很重要,只有她识字,才可以下命令。因为当时皇上跟臣子的沟通,都是用上谕与奏折互相沟通。慈禧能够通文字,是慈禧能够表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我们可以看到慈禧的文字修养并不高,因为在内务府发现她的一个草稿,有复印版,她书法凌乱,错别字很多,但是没有关系,她手稿很容易改正,她还是可以沟通的。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慈禧书法)


王国维也说慈禧太后能够应对得很好,而且她非常关心国家的事情。关于政变他也从正面来看,而且把光绪继位认为是不得已的举措。另外,1908年,光绪死了,第二天慈禧才死,他们两个先后去世,王国维一点也不怀疑。很多人怀疑这件事,说怎么可能年纪轻轻,不到40岁的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前一天过世?一定有人谋杀他,这个事情到现在还是一个疑案。不过最近在国内修大清史,他们发现光绪的头发里面有大量的砒霜在里面,可能是被害死的。可是也有人说这个砒霜也许不是他吃下去的,是有人无意当中黏到了他的头发上等等,当然很难下定论。可是我觉得假如没有正确的事据,从理据上来讲很有可能谋杀,谁最有可能谋杀?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杀她的侄子呢?这必须要从政治角度来看,大家知道戊戌政变的时候,康有为改革派是要围园杀后,先要搞政变。慈禧太后知道光绪皇帝绝对是卷入其中的,但是她不能把光绪皇帝弄出来。所以我觉得慈禧太后不按当时清朝的法律,而是把六君子马上处决了,就是要避免他们把光绪招出来。在慈禧来讲,我是4岁把你抱来,让你做皇帝,到最后你跟着这些人要对付我,她是恨之入骨的。所以她一直想要废光绪,可是因为内外的压力她做不成。到最后,她想她快死了,假如让光绪存活的话,他可能会完全翻盘。所以从政治考量,慈禧很可能想先把光绪干掉来解决问题,让宣统来继位。

(载沣与溥仪、溥杰合影)


但是王国维讲的,最遗憾的,就是说慈禧没有看破袁世凯的阴谋。因为从王国维的角度来看,他看到袁世凯逼着孤儿寡母,逼宣统皇帝退位,订立优惠条约等等。其实清朝把政权是交给了袁世凯的,而且袁世凯跟清朝定了优待条例。后来民国政府也不遵守,冯玉祥进入紫禁城把宣统皇帝赶出去了。本来照优待条例,宣统还可以在紫禁城里做皇帝。王国维感到很遗憾,这是遗老的记忆。

(清帝退位诏书)


洋人的记忆 

洋人对慈禧也有一些不同的记忆。在1903年,有一个美国的女画家叫KARL,她去给慈禧画像,接触到慈禧,她印象里觉得慈禧是个非常可爱可亲的老太太。她甚至说慈禧太后不下于英国的伊丽莎白皇后,是看起来非常庄严的一个女后。可是一般的美国人都比较倾向于光绪,因为在他们印象当中,所谓后党跟帝党,印象里帝党是比较开明的,比较进步的,慈禧代表的是守旧的势力,所以他们对慈禧有比较负面的印象。在这个当中有一个很奇怪的例子,有个英国人叫埃德蒙·拜克豪斯(EdmundBackhouse),他在戊戌那年到了中国,他就住在中国,一直到抗战才过世。他留下了一个回忆录,回忆录里面讲到他自己跟清朝皇家有很密切的来往,甚至于他说他跟慈禧都有来往,而且跟慈禧发生了性关系,这显然都是胡说八道的。英国有个很有名的历史学家叫做Trevor-Roper,他就写了一本书叫《北京隐士》。这个隐士就是讲拜克豪斯,他把这个事情写成一本书,流传很广。因为拜克豪斯他自己的回忆录很少有人看,但是历史学家把这个事情宣传出来了。虽然说它不可信,因为拜克豪斯信用也不好,他做了很多作伪的事情。虽然不可靠,但是他把这个事情写出来,这个历史学家很狡猾,用很吸引人的故事讲出来,这个是不真实的,这也是一种很奇特的洋人的印象。总而言之,整个洋人就把慈禧太后讲得比较负面。最近有一本慈禧的传记,书名叫《dragonlady》(龙女),在中国我们觉得龙好。可是大家知道“龙”在西方的概念中是坏的,所以说等于是把慈禧看成和魔女一样,是很可怕的,大概是这样一个印象。

(《北京隐士》)


真相在哪里 

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打破这些各种不同的记忆来追求真相?慈禧的真相到底如何?获取真相当然很困难。后现代史学基本上否定真相,他说真相是有的,但是过去的,过去的真相没有历史学家能够完全把它恢复出来,这个也是事实。可是我个人觉得,百分之百的真相是不可能的,但是不能说真相完全不可能,这要靠历史学家的本领。完全得知真相虽然不可能,但是至少大部分的真相应该是可以求得的。


第一个,我讲的慈禧未必是母以子贵。另外一点,她的确是有能力。她有能够阅读、能够书写的能力,这对她的政治是非常有帮助的。她在辛酉政变中把肃顺干掉,展现了她的政治能力,这也是非常可靠的事情。另外,讲慈禧对同治中兴的功劳,这也是很真实的。


但是最后我做一个总结,慈禧太后掌权46年。这46年是中国最艰难的时代,她能够掌权46年,我觉得非常不容易。慈禧太后最仰慕的就是乾隆皇帝,她甚至想学乾隆皇帝下江南。但后来因为她的太监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杀了,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其实即使乾隆皇帝在那个时代,我想他也没有办法挽救清朝的覆亡。慈禧是有政治手腕的,任何政治家都不免于揽权,何况在那个专制的时代。还有一点必须指出,慈禧太后的权力,你看她掌权40多年,她的权力绝对不下于武则天。可是武则天敢做皇帝,慈禧太后有足够的权力可以做,可是她没有做,什么道理?这也跟环境有关系,因为明清时期儒家的影响越来越深,所以慈禧太后可以做,但她不敢做,这和上一次我讲的汉化很有关系。她还是受汉化的影响。总而言之,慈禧太后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政治人物,我们不能小看她,她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在那种专制的时代,揽权,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当然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丁宝桢题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KHY_05

清末弱、差、乱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局面的原因必须披给一个或几个“人物”头上,那就披她头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不污她还能披别人头上?这就是历史,没有什么“真相”“歪曲”“正义”“残忍”“祥和”…

听友374700062

尺子有长度,可以测量。 评价她,不能从妻子、妈妈等角度来进行。 她是一个为官掌权者,她的所作所为,应该有客观的评价。 不赞成主播的观点

143政史

我们一直在追求真实的历史,追逐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我们的思维逐渐开拓,我们看待一件事物的能力从多个角度在提升,学史使人明智

猜你喜欢
狼王第二季

在众多狂野生灵中,有一支从远古时期存在至今的强大种族-狼族。它们是这片土地上最具优势的动物,它们是整个大草原的统治者,是位居食物链顶端的傲视草原的伟大种族...

by:王玥玥宝贝

尬聊第二季

《GigaChat尬聊》是传翊公司独立研发自制的一档互联网话题清谈秀。节目核心立足于互联网相关话题,但不拘泥于传统的技术内容及评测等形式,探讨互联网给人们生活、...

by:GigaChat尬聊官方账号

米精记第二季

米精记第二季会比第一季更加精彩,主要讲述缪老师鸡肉老师李黎和米小圈成功打败魏老师

by:霏儿姐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