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卧龙出山

2019-08-05 20:24:39 5656
声音简介

        “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极具探索价值的历史事件。比如:明明有史书记载是诸葛亮毛遂自荐,而不是刘备“三顾茅庐”,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诸葛亮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惟独看中了走头无路的刘备? “坐在小车上、手摇鹅毛扇”,这是我们熟悉的、诸葛亮的标准形象,他当年真是这样的吗?据说著名的《隆中对》战略一开始就隐藏着致命的设计缺陷……
  诸葛亮从17岁起开始隐居隆中,过着一种半耕半读的生活。他一方面博览群书、勤于思考,一方面拜师访友、广泛地与社会接触。经过十年的艰苦磨砺,逐渐成为一名志向远大、学识渊博、关注社会、见解独到的青年才俊。《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把自己比作古代著名宰相管仲和著名将领乐毅,对此,邻居们都一笑了之。但是,他的朋友徐庶和崔州平等人相信,诸葛亮确实是一位天才。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宰相,在他的辅佐之下,齐桓公登上了春秋霸主的宝座。乐毅是战国时期燕国的著名将领,他曾经率领军队一举攻下齐国70余座城池,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诸葛亮后来辅佐刘备夺占荆州、益州,建立蜀国,三分天下,其业绩决不在管仲、乐毅之下。诸葛亮早年拿自己和他们相比,除了对自己的才干充分自信以外,也表明他的一种期待。因为无论管仲还是乐毅,他们都遇到了一位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的君主。诸葛亮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幸运。
  古往今来,一直有很多人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效曹操?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在实力上,他统一了北方,兵多将广、钱粮充足。在个人能力上,他堪称雄才大略,当时的政治家无人与他相比。特别是在对待人才方面,曹操求贤若渴,三次颁布“求贤令”,广纳天下贤才。对此,天下读书人无人不知。
  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曹操是否知道有诸葛亮这个人,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诸葛亮对曹操肯定是早有了解。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有着双重面孔的人,性格很复杂。起初,他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与抱负,后来他又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并最终做到了这一点。曹操在看到民众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时,他会伤心落泪,并出台政策招抚流民,恢复生产、安定社会。但是他也会因为父亲之死而迁怒他人,大肆屠杀几十万无辜百姓。对待人才方面,他既可以连袜子也来不及穿就跑出去欢迎人才来访,也会因一些小事而翻脸无情,杀害跟随自己多年的老朋友。诸葛亮对曹操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喜欢的。这与他的政治理念有密切的关系。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故事,对曹操这个人的人品有极为深刻的揭示。故事说,曹操早年四处流亡,途中路过一个朋友家,朋友准备杀一头猪来好好招待他,却被他误以为要谋害自己,而将朋友一家全部杀光。之后曹操还说出了他那句传世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个故事,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符合曹操这个人的性格。史书上历来把曹操与王莽并称,可见其人品的低下。对这种人,诸葛亮只想除之而后快,而决不可能为曹操效力。
  诸葛亮虽然不会投效曹操,但他一定考虑过孙权。孙权文韬武略,胆识过人,不愧为一代豪杰。他据有江东,兵精而粮足。孙权爱惜人才,而且也与手下人相处得很好。另外,诸葛亮的大哥诸葛谨在孙权手下很受重用,有大哥的提携,诸葛亮在东吴应该是很有前途的。

  学者:但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孙权呢?史书上记载:赤壁大战前,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当时东吴的大臣张昭想留下诸葛亮,被他婉言谢绝。后来有人问起其中的原因。诸葛亮说:“孙权当然是人中豪杰,但是我看以他的度量,他有可能会对我很好,但不会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不能留下。”这是诸葛亮已经投靠刘备以后的事。退一万步说,即使孙权能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他也不会背叛刘备而依附孙权。不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在选择服务对象上的另外一些标准。

        在今天隆中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凉亭,名叫“抱膝亭”。史书记载,由于尚未发现值得辅佐的明主,诸葛亮一直显得很茫然。每当早晨和傍晚,他都独自一人,在山林之中抱膝长啸。
  诸葛亮后来在他著名的《诫子书》中有一句千古流传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是,一个人胸怀雄心壮志,而又报效无门的时候,要真正做到“淡泊、宁静”是很难的。诸葛亮于夜深人静的时候“抱膝长啸”,可见他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不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诸葛亮也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的普通人,而不是《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那个半人半神的超人。
  当那位读书人备感苦闷的时候,后来那个最赏识他、最可以发挥他才智的人——刘备,其实就在距离隆中不远的新野县城里,当时,他也苦闷极了。
  刘备一生也极其坎坷。大约八年前,刘备走投无路时,才跑到荆州来投靠刘表。
  刘表也没让他闲着,把他安置在抵抗曹操的最前线替自己守住大门,扮演“炮灰”的角色。此时的刘备无论是官衔还是军衔都不比刘表差。但是,在靠实力说话的年代,刘备只能寄人篱下,受人差遣。所以在当时,他一定非常窝火。
  不久之后,刘备认识了司马徽和徐庶,这两人向他极力推荐诸葛亮,并称赞诸葛亮是“卧龙”。很快,刘备就亲自去拜访一位年仅27岁、名不见经传的年青人——诸葛亮。于是就有了千古传颂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这一年是建安十二年。
  关于“三顾茅庐”的故事,《三国演义》写得非常精彩。在最终见到诸葛亮之前,小说作了长长的铺垫。说刘备如何带着关羽和张飞二人,如何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去拜访;又如何一次二次没有见到诸葛亮而只见到他的朋友和他的家人;第三次去诸葛亮又如何小睡片刻而让刘、关、张三人等了老半天才见上面等等。这些编撰的故事除了渲染刘备的礼贤下士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众星拱月”般一步步推出神仙人物诸葛亮来。
     特别是小说中对隆中周围的环境进行了一番描写,说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不知道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有没有到过隆中,但这番描写与隆中的景色倒是非常相似。
        另外,《三国演义》还引用了一段描写诸葛亮家内外陈设的古诗:说这里:“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这首诗是三国以后的人根据想象而写作的。作者可能认为,诸葛亮既然是一位名士,房子周围就应当种植着翠竹野花,床头必定堆放着发黄的古书,经常同猿猴与仙鹤相伴,闲来弹奏古琴,墙上挂着七星宝剑之类的东西。
  这是中国古代文人认为很雅致的生活方式。所以,那个不知名的诗人就把这些东西全部布置在了诸葛亮的周围。
  今天隆中公园里的诸葛草庐基本上按照这个思路重建的。当年诸葛亮的家里究竟有没有猿猴、仙鹤、古琴、宝剑之类的东西呢?史书上没有记载,所以也无法断定。
  尽管《三国演义》花了将近两个章节的篇幅来描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会见,但在权威的历史书《三国志》中,上述内容都没有记载,关于这一段,书中只有五个字“凡三往,乃见”。
  所以后人评价《三国志》:惜墨如金、过于简略。
  见到诸葛亮之后,《三国演义》又对这位主角进行了一番外貌描述,说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除此之外,这部小说还在别的章节中提到:诸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辆四轮小车。总之,小说对诸葛亮外貌特征的定型是: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三国演义》的这种描述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看到的诸葛亮形象几乎都来源于此。这是诸葛后人根据上述的描写而绘制的先祖肖像。
  据学者研究,在东汉末年和魏晋时期,名师们非常盛行戴各种各样的头巾,葛巾是用葛布做的,纶巾则是一种更高级的丝织头巾。所以,说诸葛亮头戴葛巾、纶巾应该都没有错。而这种头巾可能是里面有较硬的衬底。
  羽扇是用鸟的羽毛做的扇子。东汉末年盛行于江东,除了诸葛亮之外,当时,手里整天拿着扇子的名士也不少。
  鹤氅原本是一种用白鹤等鸟的羽毛制作的、价格昂贵的外套。后来泛指那些衣袖宽大、穿着飘逸的外套。这种服饰在魏晋时期确实非常流行。
        至于四轮车,这是罗贯中的艺术加工。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五丈原坐的小车,是一种由一匹马拉的两轮车,而不是《三国演义》中让人推着走的四轮车。
  综合起来,诸葛亮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目前故宫所藏的《南薰殿历代名臣像》中的诸葛亮画像,史学界认为其服饰比较接近历史的真实。
  看来,我们今天见到的诸葛亮的形象,都是后人按照魏晋时期名士们流行的着装方式而推测出来的。至于说隐居隆中时的诸葛亮是否就一定是那幅打扮,也不一定。毕竟,他之所以是名士,并不是因为打扮得像名士,而是他的见解和学识。
  但是,在魏晋时期一本名叫《魏略》的历史书中,诸葛亮完全不像一个超然脱俗的名士,而被描绘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说客形象。
  《隆中对》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奇文。关于它的内容,简而言之就是:曹操和孙权都很强大,暂时不可与之竞争。荆州的刘表和四川的刘璋都缺乏执政能力,可以先后夺取这两个地方。然后,搞好内政外交。等到天下有变,就两路大军分别从荆州和四川向北进军,一举夺取天下,恢复汉室。
  可以想象,当时刘备听了之后,犹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在眉开眼笑之时,当即就决定请诸葛亮担任自己的谋士,共同实现《隆中对》中所描绘的蓝图。
  从古至今,学者们大多对《隆中对》中的精辟见解表示非常推崇。
  但是,也有学者《隆中对》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看法。
  不管今天的人们怎么评价《隆中对》,这都只是“事后诸葛亮”。在当时,一个身居小山村里的27岁的读书人,能正确地评估各派政治势力,能审时度势地制定出一个顺应时代的战略方针,并很早就预见到后来“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这一点,史学界也有公论。
  诸葛亮的《隆中对》给穷途末路的刘备指明了一条光明的大道。同时也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施展才华的位置,以至于后来开创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没有刘备,诸葛亮可能会一直待在隆中,老死在他那个茅草屋里。至少,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一个光彩照人的诸葛亮了。所以后人对刘备的礼贤下士,是极其羡慕和推崇的。刘备本人也因为“三顾茅庐”而妇孺皆知、名垂青史,成为中国历史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模范。
  刘备当年肯定没有想过他会因为“三顾茅庐”而流芳百世,他只是很器重那位刚结识的年轻人。所以俩人整天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这样一来,跟随他多年的关羽和张飞就不高兴了。刘备对他们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样重要。听了大哥这句话,那两位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三国演义》中老把张飞描写成为一个性情暴躁,不通文墨的大老粗。其实这与历史有很大的出入。史书记载说张飞是一个富家子弟,字写得很好,平生还有一大嗜好,就是爱画美女。当然,他的武艺也很好。
  这两位虽然不再公开地发牢骚,但他们也在观察,一个小山村里的读书人究竟有多大本事呢?
  《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山后,刘备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诸葛亮,还任命他为军师。后来曹操大军南下征讨荆州,诸葛亮首次指挥刘备军队就取得“火烧博望坡”的胜利,继而又取得“火烧新野”的胜利。可惜,历史完全不是如此。

  学者:“诸葛亮出山后,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刘备任命他为军师。实际上,那时军队里也没有这样的职务。刘备驻扎新野,自己尚且寄人篱下,哪能给诸葛亮什么样的官职呢?他只是作为一个宾客,为刘备参谋军事而已。诸葛亮真正开始有职务,是在赤壁大战以后,刘备逐渐夺取了荆州的一些地盘,自己做了荆州牧以后,才任命诸葛亮做了个“军师中郎将”。而在此之前,他根本没有任何职务,不可能指挥刘备的军队,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火烧博望坡”和“火烧新野”。“

  据史书记载,即便是赤壁大战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诸葛亮也从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率领过任何一支军队。这么说,可能会令他的崇拜者们感到十分扫兴、甚至有些愤怒,可是,历史就是历史,《三国演义》只是小说,不能拿它当历史书来读。诸葛亮之所以伟大,并非一开始就被委以重任,然后一帆风顺、捷报频传。恰恰相反,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一些并不显眼的基层工作,而且把它们做得很好,用自己出色的工作来赢得刘备和大家的尊重,最终担负起蜀国丞相的重要职务。

上一个:01 天才家世
下一个: 03 蜀汉丞相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03680305

背景音乐如同燥音,影响收听率。

WZHI 回复 @听友203680305

这个是电视片的音频

继绝兴微卧龙吟

玄亮szd!(雾)

继绝兴微卧龙吟

🤣🤣🤣🤣🤣

猜你喜欢
卧龙河

这是一道民族文化的亮丽风景,这是一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国元素、传递正能量、歌颂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劝善励志创业之歌。小说以传承中华...

by:大秦段少

卧龙记

看岳小玉这个有点娘娘腔名字的街头混混如何变成一个“练无敌”的武林高手。经典武侠小说从出江湖,热血的打斗,快意江湖的恩怨情仇,值得你的期待!

by:阳道山

圣王出山

我们的认知高底,取决与周围环境。当你被否定时,不是你进入了别人环境就是别人进入了你的环境,两都不是时,那就是觉醒来了。2024年1月26日

by:高楼大厦平地起666

强龙出山苏泽

【收听须知】1、强龙出山苏泽2、由于音频节目更新的比较慢,如想快速阅读小说文字版的全部章节,请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黑葡萄文学】,关注后,并在公/众/号中回复...

by:听友458179599

斑驳燕出山啦

我的老公不是人,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十一处特工皇妃,KAO被潜了等都是我读的

by:斑驳燕wy

谁让诸神出山

作者介绍:梅兹•埃文斯,最初以一名电视评论员和特色作家的身份在新闻界起步,随后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她在《太阳报》《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上都发表过大量的评论文...

by:安慰兔

出山(cover花粥)

最新最热门的翻唱作品

by:娄振宇_baiyu

卧龙湖往事

东北的卧龙湖,杂居着蒙满汉三个民族。那里民风古朴彪悍,土语和习俗生动有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内阋于墙的兄弟在外敌面前歃血为盟。三个民族的真汉子、真女人、真性情,...

by:沈阳喜听

卧龙湖往事

东北的卧龙湖,杂居着蒙满汉三个民族。那里民风古朴彪悍,土语和习俗生动有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内阋于墙的兄弟在外敌面前歃血为盟。三个民族的真汉子、真女人、真性情,...

by:大连喜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