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想改变,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2020-12-24 10:00:38 5.3万
声音简介

十三、  想改变,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一

我们这几集一直在讲写日记。通过写日记,曾国藩确实一天天在发生着变化。


既然自我完善,首先当然就要抓紧时间。从写修身日记那天开始,曾国藩就每天早起,坚持练字,每天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从来没有间断过。


我们以前讲过,曾国藩脾气不好,和老乡郑小珊打过一架,还骂了脏话。那么写日记的时候,他把这事也反思了一下。这个事虽然两个人都有毛病,但是圣人教导说,要勤求已过,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在家书中向自己的弟弟们这样汇报: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十三日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前隙尽释矣。


也就是说,我从十月初一日起写日记,念念不忘想改过自新。就回想起从前与郑小珊的嫌隙,实在是因为一时的怨愤,我的所作所为不近人情。圣人说,改过要从速,意识到了马上就要改。于是我就想到小珊家登门谢罪。恰好小珊来拜寿,当天晚上我就去了小珊家,二人谈了很久。十三日我又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小珊与我和好如初,以前的隔阂全都烟消云散了。


所以通过写日记,他对自己的性格不断地进行着调整。


从写日记开始,他也努力戒“色”,一旦自己动了色心,多看了哪个美女一眼,他回家就立刻记下来,把自己痛骂一顿。不光多看他人的妻妾不能容忍,甚至对于自己的夫妻恩爱,曾国藩也能省就省。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对“欲望”特别是对“色”的恐惧是一个特别的底色。中国人普遍认为,那个事儿太多,对身体很不好。曾国藩身体一直不太好,所以认为自己有必要厉行节欲。因此对于夫妻恩爱,他也要求自己能免就免。所以他下定决心,“日日自苦”,每天通过勤学苦思,把精力耗尽,不再想那个事儿。


所以曾国藩这个学做圣人,真的是动了真格的了。


讲到这,我想大家可能就想到了一句话,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


这句话可能有点政治不正确,是吧?女性朋友会说,女人,难道就不应该对自己狠一点吗?当然。任何人想要改变自己,都要对自己狠一点。


很多人希望能舒舒服服地改变自己。所以现在网上经常有各种各样听起来非常诱人的课,比如什么三天改变自己,半个月让你拥有完美身材。微信上经常有各种广告,每天这样走二十步,就保证你百病不生。我在网上还看到一本书,名字就叫轻松让你孩子上哈佛。


要我说,这些都是忽悠人的。拥有正常智力和基本人生经验的人,不应该相信它。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规律是因果定律,你不付出一定的辛苦,不可能有那样的收获。就好比减肥,你不通过自己努力,而是通过手术,抽脂,效果只能是一时的,因为你的内里精神没有变,你的生活方式没有变。


我经常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件事。小时候我早上也经常起不来,特别是一放寒假,我妈早上要叫我好几次,我还不起床吃早饭。有一次,我大姨住在我家,看我早上不起床,直接把我的被子扯掉了,扔到别的床上。结果我立刻起来了,打那之后,就养成了按时起床吃饭的习惯。


曾国藩家族也历来提倡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他的爷爷曾玉屏有一句话,被他的子孙后代奉为至理名言。什么话呢?男人最怕懦弱无刚。男人啊,最怕的是没有一股刚强劲,最怕窝窝囊囊,三脚踹不出一个屁来。这是曾氏家族的风格。


曾国藩在修身的过程当中,取得的第一项成绩是戒烟成功,这个我们讲过了。戒烟过程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后来反复对孩子们说,破除旧习,必须有悍然之力。“遏欲之难,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讵有济哉!”如果没有一点悍然之气,破釜沉舟的气势,一个人不可能改变自己。


曾国藩的后代曾宝慈说:


看来文正这一生的学问事业,与此日戒水烟有莫大关系,因为戒水烟表示了莫大的决心,……要在紧要关头撑得住,挺得起。


这个推论我感觉相当有道理。


所以我们看曾国藩整个修身过程,就是大侠郭靖式的那种纯阳至刚之气。弟弟们报怨说家里环境不好,没法读书。他回信怎么说呢?他说: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你们说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外面安静。然而真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读书,就是旷野地方,热闹场所,也都可以读书,背着柴放着猪的时候,也都可以读书。如果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能读书,就是清净之地,神仙之乡,也都不能读书。所以何必要选择地方?何必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立志真不真就行了!


所以,曾国藩说,要改变自己,首先看你立志真不真,是不是真的下定了决心,这是最重要的。理学非常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的重要性。强调以志帅气,用意志,决心来驱动自己。


宋代大儒程颐曾说:“为气所胜、习所夺,只可责志。”人们按习气行事,被习气左右,只是因为自己的意志不坚定。所以,意志的力量是强大的,程颐说:“其志既正,则虽热不烦,虽寒不栗。”只要你意志强大,那么热了也不会烦燥,冷了也不会畏缩,任何客观环境、任何物质利益都不能使你动摇。


大儒朱熹也说,“痛理会一番,如血战相似,然后涵养将去。”


一定要下定决心,和自己血战一番,彻底把理弄通,然后再慢慢进行涵养。


王阳明也提倡,“持志如心痛”,他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就是说,一个真有志向的人,就如心脏被一根针扎着,一心只想着心上的痛,只想着向前努力,哪里有功夫去做别的事?这就是“持志如心痛”。


所以曾国藩说,人只要意志坚定,什么环境下都能读书。


青年毛泽东受曾国藩影响很大。我们今天到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里面有四本书,都是曾国藩家书,一套,每一本上面都写着咏芝珍藏。咏芝是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号,后来改成了润之。那么毛泽东读没读过曾国藩“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这句话呢?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常在闹市中、路灯下看书,管这叫“闹中求静”,用这个办法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他还写了一篇文章,叫《心之力》,也表达了唯意志论的思想。他说:“人之力莫大于心。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也就是说,心的力量,是宇宙间最大的力量。如果心力足够,你想做什么事,都能做成。


                                二


应该说,曾国藩对自己,有点太狠了。为了改变自己,曾国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什么代价呢?皮肤病。


道光二十五年,曾国藩发现,自己身上开始大面积长癣,“其色白”,遍布全身,“大者如钱,小者如豆”,奇痒异常,抓烂作痛。非常痒,一抓皮肤就破。


曾国藩的皮肤病很有名,因此还引出很多传说,比如说他是“巨蟒转世”等等。不过我们都知道,这种病,应该是今天的神经性皮炎或者银屑病。我们都知道,皮肤病是怎么引发的呢?一般来讲,情绪紧张、精神焦虑及过度劳累都是重要的引发原因。按医疗手册,医生在诊断难治的皮肤病时,应该“详细询问病人是否有过精神紧张、思虑过度、劳累、失眠等神经精神因素。”[1]


曾国藩家里并没有皮肤病的家族病史,所以他得病,应该跟他几年以来严厉自我管理导致的精神长期紧张有关。以平庸的身体资质试图成为圣人,曾国藩付出的代价就是如此。


所以曾国藩确实做到了对自己够狠。


很多人不能下决定来改变自己,为什么呢?很简单,害怕呗。害怕什么呢?怕累,怕痛。


所以很多人在改变自己的路上,都是走几步,停下来,再退几步。用曾国藩的话来讲,就是将前将却,想要向前,又想往后退。这样半努力状态,这种勤奋地懒惰着的状态,注定一事无成。很多人都是一生陷在舒服里,陷在懈怠里,一直没能跳出来。


曾国藩在家书中对他的弟弟说:“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不要太爱惜自己,不要怕这怕那。精神你越用,它越足。阳气,你越提,它越盛。每天白天做的事越多,晚上睡觉越安心。如果你又要向前,又要向后,提不起气来,一辈子成不了事。


所以要改变自己,我们首先一定要下定决心,铲除旧习,另开新面。不能做疲软人,不能贪图舒服享受,要重新奠定生活的基础,重新建立行为模式。要让意志力做自己的统帅和暴君,用一股蛮霸之力,如同莽夫猛将一样杀入生活。这就是曾国藩给我们的启示。



[1]喻友军、刘毅主编:《外科护理学》第2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年,第506页。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喻同学s

戒色…………

听友487401594

听了曾国藩心态平和

听友443508046

我也想学文正, 烟都戒不了,

1873363khyx

非常喜欢张宏杰老师

猜你喜欢
十三个墓地,十三个奇想故事

拜访有传奇的墓,认识英雄不死的灵魂,我们才能凝视自己。

by:瑛行

道家思想文化全十三讲

余祥和教授,道家思想文化讲解全十三讲,通俗易懂,讲解生动,值得一听。

by:实用哲学

十三夜

媲美紫式部、清少纳言的天才女作家樋口一叶经典小说集作为日本公认的第一个职业女作家,樋口一叶因其文学地位和功绩,头像被印在5000元面额的日元纸币上,成为日本...

by:只读文化

十三式

每首诗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师的图解,让学诗一目了然。...

by:北国飘雪6

十三咒

你怕鬼吗?其实每一个厉鬼的背后,都会有一个或凄凉,或无奈,或遗憾的故事......一个千年的诅咒,一段不为世人接受的孽缘,一个不停缠绕的诡异噩梦,一个平凡无奇女...

by:阿尔静

十三鬼穴

揭开十三鬼穴神秘面纱,探求狂猖癫等神智门径。

by:葳蕤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