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历史古迹(一)市区篇

1万

        保定是首都“南大门”,以“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辖4市(定州为省直管试点)、5区、15县和2个开发区,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49万。其中,市区面积2531平方公里,人口280.6万。保定基本市情可以概括为:京畿重地、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

 

一是京畿重地。与北京相伴而生,市区距京津石均为130公里左右,素有“冀北干城、都南屏翰”之称。历史上为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元设保定路,明建保定府,清设直隶总督署,解放后两度为河北省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处于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的核心区,是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是文化名城。有三千多年历史,是尧帝的出生和受封地,是燕文化发源地。曾经诞生了刘备、赵匡胤、祖冲之、郦道元、关汉卿、王实甫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具有厚重的书院文化和红色文化。宋有州学,明有府学,莲池书院被毛泽东主席称为清末“全国书院之冠”,清末民初保定被称为“学生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曾培养出1800多名高级将帅。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曾创建北方最早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红旗谱》《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红色经典作品,反映了保定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的光荣历史。目前,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17所高等院校,在校生25万人。保定体育全国闻名,培养了郭晶晶、庞伟、王涵等20位世界冠军,被誉为“冠军摇篮”。

 

三是山水保定。境内“群山西峙,众水东瀛”,平原和山区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50.3%、49.7%。拥有白洋淀、野三坡、白石山5A级景区3处,清西陵等4A级景区10余处。市域年均水资源总量28.53亿立方米,拥有王快、西大洋、安格庄、龙门4座大型水库和90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32亿立方米。

 

四是低碳城市。保定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双料”低碳试点城市,也是中国科协确定的全国地级市中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形成了以汽车、新能源、纺织服装、绿色食品、新型建材和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5+2+5”现代产业体系。


本专辑由保定玛雅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喜马拉雅保定站)制作播出,介绍保定市区的历史古迹,并将通过城市有声名信片系统进行节目的传播,旨在通过喜马拉雅平台,发掘保定历史,传播保定文化,助力文明城市、宣传保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