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阅读>

余生,想和真性情的人交往

慈怀读书会浏览:7309

一大家好,欢迎收听慈怀人物志栏目。在孔子3000弟子中,有这样一个奇人,他第一次遇见孔子,就暴灵了孔子,但他后来却厚着脸皮投到了孔子门下。还成了孔门十贤之一。别的弟子呢?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做什么,他偏要对老师气得孔子高呼,你太粗鲁了。3000弟子中,唯有他多次被孔子批评粗鄙鲁莽,但却丝毫不影响孔子对他的喜爱。

终其一生,他没有写过一部著作,可他总被后世学者提及,他就是仲由,字子路,又叫记录。就连杨绛先生也说,孔子最爱众,颜渊却偏崇子路,子路最真率,对孔子最忠诚。两千五百多年前,子路出现在离家百里之外的山东临沂集市上。他穿着另类,头上戴一顶插着雄鸡尾羽的帽子,身上佩戴一把用公猪獠牙装饰的长剑,俨然一副野蛮人的样子。虽然家徒四壁,但子路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他靠出卖力气换取微薄的钱财,然后徒步到百里之外的集市上买米,再背回家给父母,而他自己只吃野菜和粗粮。如果后来孔子没有出现,子路一生大抵便如此了。不过人与人之间就是有一种奇妙的缘分,让有缘人们不期而遇。

子路第一次遇见孔子时,并没有想到这个人将彻底改变他的一生。20岁左右的子路,身高体壮力大如牛,上山能博虎,下水能捉胶生信号打抱不平。孔子在调查思田征收粮食的时候,和子路发生了冲突,不过孔子当时并没有还手,事后有知情人偷偷告诉子路,他暴灵的那个人,是现在冉冉升起的一颗文化新星,他叫孔丘,30岁不到,以自学成才,诗书,礼乐,射御样样精通。孔丘有志于办学校,搞教育,不单培养贵族子弟,还教授平民的孩子。这个看起来高大魁梧的人,居然如此深藏不露。子路最钦佩的正是这样的英雄。于是,子路打听到孔子的住处,然后登门拜访。

孔子一见子路,便说道,我想,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努力学习,谁能赶得上你呢?这20年来,子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有学习的机会,当然,他也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子路问孔子,学习真的有用吗?孔子耐心解释,木料用墨绳来矫正,就能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从师授学,重视学问,谁能不成功呢?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提出质疑。南山上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用作箭杆儿,可以射穿犀牛皮。如果一个人不学习也能像竹子一样成才,那人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呢?孔子笑答,如果逐渐后面装上羽毛,前面安上打磨锋利的箭头,逐渐岂不是能射得更深吗?子路听完这番比喻,豁然开朗,然后充满敬意地说,我受益良多呀。就这样,孔子门下多了一名耿直率性的弟子,孔门也因为有了子路,再也没有来捣乱闹事以及嘲笑和侮辱孔子的人了。子路逐渐成了孔子的左右手,两人形影不离,相伴了四十多年。

孔子教授弟子们,不要花言巧语,不要口是心非,做人要实实在在。这句话真是说到子路心坎儿上去了。子路平时就讨厌虚伪,一是一,二是二。答应别人的事当天不完成,不会再做新的承诺。周围的人都称子路无素诺。

孔子育人,把道德品质放在第一位。像子路这样有一颗忠孝之心,又有侠义之风的,正是他所看重的。但子路天性率真,说话做事不加掩饰,所以孔子总免不了要批评他。有一次,子路让尚未学有所成的子高去做废帝的长官。孔子认为这简直是害人。子弟自录听后生气道,那个地方有老百姓,有治理的官吏,何必还要学习呢?难道只有读书才算学习吗?子路话一出口,就遭到了孔子的批评。虽然屡受批评,但子路并不难过,因为它具有闻过则喜的品质。只要你批评的有道理,那我就一定会谦虚接受并认真改过的。不过,要是子路认为别人说的或者做的不对时,他也丝毫不给别人留情面。

就算是老师,孔子也不例外。在论语中,子路不悦子路运,那是常有的事。孔子很讲究明正,因为明正,才可以做到言顺,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而子路不以为然,他直接批评孔子说,您太迂腐了,做就做了,何必正什么名呢?孔子听到子路居然说这种话,气得直呼,你真是粗鲁啊。别看子路表面上对孔子毫无礼貌,但他对孔子情感真挚,打心里为孔子着想。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来到魏国,魏国国君的夫人男子看上了孔子,便盛情邀请孔子见一面。男子长得很妖媚,是有名的风流女人。

当子路听说孔子与男子见面后,特别生气,他狠狠批评了孔子一顿,急得孔子连连向天发誓,不是你想的那样啊。如果是天厌之,天厌之,除了子路,没有哪个弟子敢如此直接的批评自己的老师,阿谀奉承的话谁不会说,可只有敢说真话的人,才是对你负责任的人,才是真心待你的人。很多时候,虚伪的赞美远没有真诚的批评可贵。公元前五零三年,鲁国的攻山步纽起兵反对三环,找借口邀请孔子去帮他治国,平天下。孔子渴望从政已久,见此机会就想动身子路,连忙阻止孔子。他认为攻山步牛已经走上了分裂鲁国的道路,正人君子怎么能投身于他呢?还有一次,佛西想学攻山步纽那样割据一方,派人来请孔子共谋大事。

孔子心切,又要去,最终还是被子路拦住了。事实证明,这两次要是子路没有阻止孔子,孔子哪有后来的圣人荣光?这也从另外一方面看出,在那么多弟子中,孔子为什么偏偏挑选子路跟随他,并不是因为子路勇武过人,可以保护自己,更主要的原因是,子路一直以真情实意相待,就像季羡林所说,我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人呢?质朴平易,硬骨头,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考虑个人利益,也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个真字,是性情中人。子路正是这样一个性情中人,正所谓冰强则灭,木强则折。孔子深知子路性格,对子路既是喜欢又是担心,时常不忘敲打子路。有一天,子路问孔子,如果让您率领三军,您愿找谁一起共事呢?子路本以为孔子肯定会选自己,没想到孔子却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的人。子路听后,自然是大失所望。还有一天,孔子针对每个学生的神态做出点评,看到子路刚直勇猛的样子,孔子说了一句含有责备意思的玩笑话。

像子路这样,只怕会不得善终啊。没想到一语成谶,孔子竟预言了子路的结局。公元前四八一年,子路再次回到魏国,这一次他肩负责任。老国君时日无多,新人君需要人辅佐。不过老国君执政,大夫和子路都忘了一个人出逃在外十六年的太子蒯馈。十六年来,太子蒯聩从没有一天放弃过回国夺位的念头,现在时机到了,他要夺回属于他的东西,即便要继位的是自己的儿子。老国君的丧事一办完,蒯馈便装扮成妇人,偷偷混入执政大夫孔亏家,绑架了恐亏,强迫恐亏盟誓让蒯窥来当国君。孔亏在威逼之下,只好答应了子路当时住在孔窥的丰邑,不在国都,等他接到消息赶进城时,看到不少人纷纷从国都里逃出来,其中就有自己的同门子高。

子高看到子路逆着人流往城中赶,赶快拦住他,让子路不要白白去受难。子路说了一句,识人俸禄不能躲避祸难之后,便义无反顾地向孔奎家奔去。到了门口,子路碰上孔窥的家臣,他也劝子路不要进去了。子路鄙夷地说,我不像你,吃人家的俸禄,还见死不救。悲切的蒯馈见子路奋勇杀来,挟持着孔窥登上高台。子路威胁要焚烧高台。蒯馈及命手下击杀子路。在激烈的拼杀中,子路被敌人击中,帽带也被击断。这时子路说了一句,君子死官不免。

然后放下长剑,将帽冠捡起,端正地戴在头上,将袋子系好,从容就义。敌人一拥而上,将子路砍成了肉泥,君子死官,不免也成了子路人生的终点。孔子在鲁国听说魏国发生动乱,难过,倒子高能回来,子路肯定要死了。子路的笑,子路的意,子路的,真没有谁比孔子更了解孔门3000弟子,也没有谁比子路更有魅力,敢于遵循自己内心,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为什么而做,粗犷直爽,质朴善良,滚烫而热烈子路活出了自己独有的魅力。如果你喜欢听人物故事,从他人的人生中获得令人受益的力量,慈怀向您推荐学野的人物故事会视频号在这里专门为大家讲述人物故事。欢迎大家长按文末的海报二维码免费收听

发布时间:2023-10-31 05: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