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阅读>

孙丽华一插洋队后又下岗,不幸的遭遇!

日中之阳浏览:760

去伊拉克擦羊队擦点寿命。从学校出来后,孙丽华被分配到了上海电子广场。现在这家厂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当时这家场合,在这家厂里工作的工人所享受到的那份荣耀感。很多年纪大一点的上海人都是能够回忆起来的。1983年,厂里接到上海市有关部门的任务,需要派遣一批工人去伊拉克工作。那时候去国外工作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对人员的挑选非常严格,而孙丽华当时正是厂里的先进工作者。

并且是当时很受尊敬的全能工。他顺利地通过了面试和体检。当时阵风了一阵争,伊拉克和伊朗正打得不可开交。当时孙丽华已经成家,并且有了一个三岁的儿子,有领导问他去正在打仗的地方工作会不会害怕。他回答说不怕。于是孙丽华就把孩子交托给了他的妈妈,安排好了家里的事情,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段两年多擦羊队的旅程孙丽华并不太在意擦炀帝的福利待遇。被宁可被选拔上的自豪感对他来说更为重要。刚开始到那儿,他和他的同事们并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饮食,很多人第一天就发烧了,不但吃不下当地的食物,甚至来自来水都喝不下去。

很多人当时就哭了,但孙丽华没有哭,他想的既然来了就好好工作,身体本来就不适应,再一哭一折腾就更加吃不消了。最后,他靠着自己坚毅的性格撑过了最难度过的阶段。在伊拉克的经历让孙丽华体会到了活着的重要。有一天,孙丽华和几个中国员工去巴格达最高的山上拍照,正开心时,一颗炮弹落在他们身边。不幸中的万幸,这颗炮弹并没有爆炸,而是击穿了一栋房子和好几个楼面,这把他们几个人吓坏了。还有一次,在离孙丽华的宿舍非常近的煤气厂里发现了一颗定时炸弹,当时整个宿舍楼里的人都已经撤离了。孙丽华由于睡得太沉,居然没有被吵醒。

而正是孙丽华的这份沉着,这份在危险面前沦为不乱的镇定,让她在股市取得了成功。这些事情让孙丽华更加珍惜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生命,更加懂得活着的意义。后来炒股的时候,他一直很小心谨慎,尽量回避风险,哪怕少赚一点。孙丽华说,毕竟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下岗了,靠卖电器过日子。四平路46号,那是上海电子广场的原址,是孙丽华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地址。他的第一份工作在那里,他也是从那里下岗,走向了未知的股市。

当时厂里并没有和他们直接说明,而是让他们先回去休息几个月,最后通知说是下岗了,让大家各自出去找工作。这一切对孙丽华来说,实在是太快,太突然了,他觉得天要塌下来了,生活没有了希望了。这家厂主要有两大组研业务,一个是日钢灯管,另外一个是黑白显像管。单就日钢灯管业务来说,工厂当时的损耗很大,管理设备,技术也都没有跟上,越做越亏,越亏越多。一开始尚且能够吃老板,但是后来企业的生存状况就越发艰难了。

孙丽华一行人从上海出发去伊拉克的时候,这家厂还是生机勃勃,但是当他们在1985年参完洋队回到上海的时候。这家厂就已经风光绿减。之前厂领导还和员工们说,在这个地方保证能够光荣退休,但转眼没几年的时间,他们就下岗了,需要自谋出路了。找工作对当时的孙丽华来说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他大哭过好几回。他想过做钟点工,或者去医院做失能妇理员,但几经考虑,他还是想找份择路有保证的工作,即使钱少点,至少能保证家庭的日常开销和孩子们上学的费用。这个时候,孙丽华的同事在离原来工作单位不远的地方开了家小早餐店,让孙丽华过去帮忙,孙丽华没有半点犹豫就答应了,虽然那家店只有不到三平方米,也只卖一些豆浆和包纸。

孙丽华还是很感激他的同事给他这个养家糊口的机会,因为这份工作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在朋友那家早餐店帮忙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寻找其他工作。当时为了能找到工作,也没有任何的修饰感,只要别人要他,什么样的工作孙丽华都愿意去做。但是事情并不像孙丽华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也碰了很多赤壁,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家庭的生计总归是要维持的,在早餐店打工的收入不足以弥补家里的开销。无奈之下,孙丽华把从伊拉克带回来的电器给卖了。当时这些电器在国内相当稀罕,电视机,照相机等等。靠着卖电器的钱,孙丽华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发布时间:2023-11-04 02: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