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阅读>

精读世说新语 01 《世说新语》到底是谁写的?

戴建业老师浏览:5.7万

欢迎您收听由喜马拉雅出品的戴建业精讲世说新语作者戴建业演播,每天读诗词小康,欢迎订阅绪论第一回听众朋友们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的课程。世说新语编于南朝宋的世说新语已经成书,变成了名著,流传不久便成了经典。南齐便有学者为他做注,后世那更是几乎代代都有名家点评。世说新语不仅是我国古今文人的枕边秘宝,甚至还是日本人千百年来的最爱。傅雷先生郑重地告诫远在国外的儿子说,一定要精读世说新语。

朱光潜先生也称世说新语伴随自己一生,不过,世说新语一向是文人的清贡雅品,很少向社会大众敞开大门。那么,今天我们有幸和大家一起来细细品读这部杰作,领略魏晋的文采风流,感受名士的高雅飘逸,品味语言的机智隽永。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世说新语的成书过程与体力特征。南史本传称世说新语是刘义庆这个人协助的。要了解此书的成书过程,那还得从编著者说起。就是这刘义庆,他原本是宋武帝刘裕的二弟,长沙警王刘道廉的二儿子,五弟,最小的弟弟临川五列王刘道归五子于是奉旨过继给了叔父。当儿子受封为临川王,历任尚书仆射,平息将军,荆州刺史等职。据说这刘义庆自幼就是聪颖过人,刘裕曾当面夸他,此我家封城也。封城是什么意思?古人常以风城剑来比喻人中俊杰,可见刘裕对这个侄子的欣赏和喜爱。

刘裕称帝之后,刘义庆便担任皇帝的进士。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之后,他同样是文帝所信任和器重,27岁就升任尚书左仆业,这也相当于是副宰相这么一官职。不过刘义庆并没有因此忘乎,所以他很快就认识到世路艰难。宋文帝这个人为人一向是猜忌残忍,又对宗室诸王和大臣都身怀戒心,哎,谁也信不过。登基不久就大开杀戒,接连杀害了付亮,徐献之,谢辉等拥立他的功臣。

刘义庆那当然也是爱高官厚禄,但无疑更爱惜自己的脑袋。恰好元嘉八年太白兴反,幼执法刘玉庆害怕有灾火降临,于是借故离开京城,远离这是非之地。他所惧怕的灾祸是天灾,更是人祸。元嘉九年至十六年,也就是刘义庆30到37岁,这个时期,他出任荆州之后调任江州刺史,第二年调任南兖州刺史,直至远嘉21年病逝于京义,享年42岁。史书上称刘义庆性减速,寡世,欲爱好文艺,文辞虽不多,足为宗室之表。

就说刘义庆这个人啊,性情简约朴素,少有嗜好和欲望,爱好文章毅力。文章辞赋虽然不多,但是他的才华学识为刘宋宗室中的佼佼者。除世说新语之外,隋书京集志和新旧唐志收录了他编著的两百六十多卷书目。刘义庆本人即才能高超,学问广博,又喜欢招具文学之士。许多有词章之美的文人学士,像原书路展,何长瑜,鲍照等,或请为资义参军,或引为佐使国臣。

这些有欠完整的史料也引出了两个疑案,第一是世说新语到底是编于何时呢?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可能是转于原家十年之前,还有的说成书于刘义庆在任江州刺史之后。这两种说法都属于是推测。从刘义庆二十多岁到四十一岁这段时间里都有可能编成此书,一定要坐时某年某月,未免是太过武断。此书大约是编于元嘉九年柳义庆出任荆州之后,年纪太轻,编此书学养尚贤不足。身在京城,他也不敢广招天下的文学名流。近年来啊,学者们开始考论他具体的编著年代。由于书中所记述的个别人物卒年下限在元嘉十三年到十八年之间,也就是436年到441年。所以有人认为只能是刘义庆出任江州刺史及以后的岁月。

这种推论啊,也是很难自圆其说的。从书中个别人物的足年下限,并不能推断该著的编书年限。边树这种黄黄大柱,绝不会是一时心血来潮就能写出来的,任江州刺史之前,就可能在着手编书了,把江州刺史以后也可能再继续通稿。总之,编书过程中存有诸多的可能性,既非诚实一时,又非诚于一地。那第二个疑案,就是,世说新语是编于一人,还是成于众手?刘义庆的文采既然足可以作为宗室的表率,而又爱好文章毅力,无论是才学爱好还是经历,都能独自编纂,不必假守他人。

南史刘义庆传称,所著世说十卷,并没有说是出自幕府文士。此后的正史,其他的史书,地方志中的目录和私家目录中,世说新语的传者都是刘义庆一个人。直到清明之际,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其他的声音。明朝画家陆师道在何良郡的何氏雨林序言中这样说刘义庆当时幕府多闲事,编世说新语。虽然全书最后对作品的删改订正有刘义庆之笔,但检寻材料,润色文字这些事情啊,应该是幕府文人做的。幕府诸贤只是做一些初级工作。全书阐明道理的事例与修订,还得是刘义庆完成,但这丝毫不影响该书的著作权还是归于刘义庆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更进一步推测该书成于众手。

为什么呢?原因是世说新语当中的文字,有一些故事是取材于裴琦,郭城之所著的小说雨林,郭子。这两本书中有的内容差不多和刘义庆自己所著的幽冥录,轩艳记两部志怪小说集一样,因此说它是编辑旧闻,不是新造宋书。也说刘义庆广招有才学的世人,不管远的,近的都来了,那么这本书由大家一起写就也就未可知了。鲁迅先生不过是提出了自己的怀疑,时下的学界却有人试图将这种豁然之词证实,称为实然判断。从世说新语没有统一的语言风格,书中时有前后重复,称谓不一,相互矛盾等问题,书中偶有句式和用词。鉴于原书何长于鲍照诸人作品的角度来论述该书成于众手,有的则力竭维护刘义庆的著作权,从世说新语具有统一的风格,原书何昌瑜,鲍照等人在义庆幕府或就职时间太短。或与该书文风差异太大的角度阐述,该书只能编于一人,就是刘义庆一个人写就的。其实啊,这两种论证用心良苦,但却都没有得到要领,都不能得出各自所要论证的结论。

首先,世说新语无论是否具有统一的风格,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该书编辑旧文不是新造,没有统一风格,十分正常。这本书主要记述的是魏晋名士清谈,这就很容易形成某种统一的时代风格,具有某种主导风格也合情合理。其次,极少数文句或用词习惯相同,并不能证明该书是出自某人之手。因为刘宋与魏晋时代相接,与东晋更是地域相重,出现相同的词汇和相近的句式不是很自然的吗?在此,某位幕僚就职时间不长,难道就不能由其他幕僚接着干吗?最后啊,以文风相差太大来排除,某人不可能参与编写,这种论证方法同样也不靠谱。

名磊尚识师傅玉立铭文知道词崇尚以事实为主,诗歌附体则应该华美。文体风格既然不同,作家的语言自然会随之变动。在今天,现在啊,许多官场显宦和学界名流都喜欢当主编,好让自己看起来有名有权又有学。其实他们多半主而不边,主归自己编属他人,以今揣古。我倒是比较倾向鲁迅先生的猜测,但没有找到确凿证据之前,还应当维持原判。也就是世说新语为刘义庆编纂。听众朋友,本集已播讲完毕,请订阅专辑。

下集精彩继续

发布时间:2023-11-15 18: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