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阅读>

07 新古典主义和拿破仑

张法中浏览:35.8万

三拜拜。大家好,上一期在电影节目里边儿,咱们大概聊了一下关于十八世纪的艺术,当时呢有那么一个坑,今天咱们把坑填上。我说十八世纪欧洲主要存在大概四个艺术潮流,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如果我们去简单理解的话,他们应该是一个取代另一个。那这样这事儿就没法儿讲了。我从苏三老师那儿呢听到一个词儿叫复杂思维,换到我们美术史里边儿也会适用。我们要了解西方的美术史,有的时候呢,真还得了解一些其他的航向历史。只有在各种条件都贯通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真的明白艺术史变迁的根源,以及每一个流派它的价值取向。

咱们说两个例子,第一个地域性,比如说啊,佛兰德斯,这个地区,像我们熟悉的油画的发明者凡埃克兄弟。还有那个可爱的乡村老画家布鲁盖尔,还有奔放华丽的鲁本斯,以及谨慎隐忍的凡代客,都是这儿的画家。但是这个弗兰德斯呢,它现在已经四分五裂,其中一部分属于比利时,一部分属于荷兰,还有一部分属于法国。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这几个画家都称作荷兰画家。虽然现在大多数爱好者都这么认为,但是这个理解肯定是错的。而历史上这个区域呢,也在不停地去变更主人,像尼德兰,法国,西班牙,奥地利都曾经占有过这儿。我们要了解它当时的归属,对我们了解它当时的主流文化是有非常大的益处的。

再说另外一个例子,十八世纪的时候,欧洲大概有三个时代的断层,一个呢,是英国,因为他们已经提前进入了立宪制,人民平等,更多的人有了享受艺术的这种权利。而在法国和它北部的这个区域,像我们刚才说的弗兰德斯尼德兰这些地区呢,它们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正处于时代的交替阶段而剩下的范德语地区。像普鲁士,奥地利这些地方呢,他们和意大利的那些王国很像,仍然处于旧的时代。他们的阶级制度很严,无论是贵族还是教会的高层都享有的那种不可怀疑的权利。所以我们在这几个断层上来看,在英国,洛可可艺术肯定是吃不开的,因为它没有特权土壤。那英国呢,比欧洲大陆就要更早地进入新古典主义时期,而在德语地区,能反映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作品或者画家呢。又比较少。当然,除了以上我说的时代上的断层以外,你像意大利的各国呢,还都保持着自己那个优越感,只玩儿自己的那些年,意大利真就没出太多有影响力的画家。

倒是他的艺术学院呢,一直在培养,而且培养出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外国艺术家,还有远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当时的西班牙游离于欧洲文化的边缘,拥有自己非常独立的步调,但是呢,它又不像英国那么的领先。所以在分析这100年文化的时候呢,我们一定要拥有复杂思维。复杂思维是要让我们在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能用简单的线性模式,而是要形成网状的思维模式。当我们习惯了因为所以的时候,可能总是会错过真正的真相。接下来呢,我们就聊一聊这个美好而又痛苦的矛盾时代。拜拜。

咱们先从1594年说起。那一年,在意大利,人们在修水渠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儿石碑,上边儿刻着庞贝两个字儿,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周围呢也没有发现任何其他的类似情况。于是呢,这个事儿就没有引起什么重视。在一百多年之后的一七零七年,人们在微苏威火山下边打井,发现了三个精美绝伦的雕像,这让人们产生了兴趣,但是很快呢也得到了结论,说这是古代遗迹残留下来的。当时呢,大家还在说啊,说这么美好的东西,怎么就留下来三个呢?当然,这事儿呢,也很快就过去了,因为没有后续嘛。直到1748年,人们在同一个位置挖出了真人的尸体。真人的尸体到处都是吗?但是这儿的尸体不一样,因为这儿的尸体呢,是被火山灰包裹的非常严密的尸体,那这个身体动作形状完全像活着一样。只不过就是内部空了。这个发现让很多人意识到,有可能是某一次威素威火山的爆发,直接掩埋掉了一个城市,由于这个速度太快,很多人呢可能都来不及逃亡,尸体呢也来不及腐烂,就被火山灰给覆盖了。

这个设想催促着很多官方的也好,独立的也好,这些考古学家,考古爱好者来到附近,然后他们紧接着就发现了这个1700年前被掩埋的庞贝城。当时的考古技术非常的差,所以呢在挖掘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损毁,而且所能挖掘的部分呢,只是我们现在知道庞贝城的一小部分。但是就是这些残缺的一部分,都震惊了整个欧洲,人们看到了自己的文明在上一个辉煌时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尤其是那些艺术家们更能直观的看到古罗马时期的那个艺术骄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很多人到罗马来旅游的时候,都会到庞贝在这些古老而伟大的艺术面前膜拜。庞贝古城出土了大量的雕塑和镶嵌画的作品,他们印证了当代人对古代的一些猜测和幻想,他们发现古代的艺术真的是那么的质朴。那么的高尚和那么的庄严。

同时期的欧洲,有这么一个潮流,叫做大旅行,通常呢,是指各国的年轻人,当然主要是无所事事的那些贵族,然后会用几年的时间到处去旅行,其中最终的目的肯定是罗马,因为那个时候罗马还是人们心目中的欧洲中心。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艺术上,或者是在宗教上,它都是欧洲的中心。而各个国家的优秀画家们,他们虽然贫穷,没有机会大旅行,但是他们有一个机会考取奖学金,到罗马去公费的学习。当然,咱们以上说的这些都是新古典主义作为古典主义回归的一个基础,在洛可可盛行的那个时代,其实就已经有人回归古典主义了。这些人看不惯洛可可的轻浮,也不喜欢巴洛克的狂暴,他们崇尚古希腊,古罗马的那种质朴。其中最开始应用的艺术家呢,叫门德斯。

严格来说,这个人是丹麦人,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丹麦人,但是他出生在捷克,当时这个地方叫德雷斯顿,是波兰王国的一个大城市,后来呢又变成萨克森王国的首都,现在呢又属于德国乱,是吧?以后咱们说的相对简单一点儿,我这么说呢,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这个时期这个地方一直处于动荡之中所以他也给了新古典主义的一个机会因为新古典主义崇尚的是庄严肃穆。充满了那种政治理想,所以在乱世里很容易形成它成长的土壤。门格斯曾经在英国画过一段儿时间,后来呢又回到了德雷斯顿,作为皇家画师。在这儿,他得到了机会去罗马学习。这是他第二次来到罗马了。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带他来过,那时候他还大量的临摹过米开朗基罗的作品。现在的门格斯拥有很高超的技巧以及对古典绘画清晰的认识,所以远在德雷斯顿的国王还授予了他首席画师的名头。并且允许他继续待在罗马进行创作。

同时呢,他还在罗马的一所新建的美术学院任院长。这个时期的门格斯在欧洲的新古典主义划派中真是当仁不让的头牌,就连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都听到过关于他的传言。所以呢还特意邀请他到马德里进行创作。当时一起跟他到马德里的是威尼斯一所美术学院的元老,叫提埃波罗。而这两个人的创作在西班牙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大的影响是让一个小朋友因为他们成为不朽的大师。

这位小朋友呢,叫葛雅,咱们以后还会再说到他。门格斯在艺术上的成就有点儿像我们上一期在电影里边儿说的萨里耶里,虽然他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他比大师还低那么一点点。不过他不寂寞,因为很快大师就出现了。这个人呢,叫大卫,以前的老翻译管它叫达维特。大卫一开始在巴黎学习,一直成绩都不错,可是连考三年都没有能考上罗马,奖金连续的失败搞得大卫就挺郁闷的。据说啊,他还一度想自杀过。不过这个传言我认为不太可信。

从大卫后来的经历来看,他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当然,最终在26岁的时候,他他成功了。据说当时他的考题画的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不过也难怪,毕竟潮流就是这样。可是接下来他到了罗马,接触到古典主义的时候,他的理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卫在罗马的法兰西美术学院学习,在罗马学习的六年里边儿,他深深地受到这个古典精神的影响。

当他回头看法国现在正在发生的艺术的时候,他才发现他是多么的厌恶洛可可带来的那种轻浮。那种浅薄,而是多么的崇拜古典主义里边儿那些崇高,那些深沉。当然,他在罗马的时候还有一个偶像,就是另一个法国画家,叫普桑。虽然普桑是法国人,但是他大部分活动都是在意大利进行的,所以大卫作为一个法国画家,而且是被洛可可教育的一代,很少接触到普桑。而到了罗马之后,他真切地看到了普桑的原画,有一股源自于法兰西的那种自豪充盈着整个大卫。

他也想成为普桑去讴歌法国的精神。在罗马毕业之后,他就回到了他自己的母校,这个时候呢,已经是法国皇家美术学院学员,聘请他做院士,专门呢负责为宫廷作画。同时呢,他也教授一些学生。我们熟悉的他很多前期的作品都是来自于宫廷的定价,但是他完全没有按照宫廷的要求去画。幸好啊,没多久大革命就开始了,要不然他一定会被皇家辞退。真正第一张让大卫出名的作品呢,叫荷拉斯兄弟之士。这个话里边儿描述的是罗马和邻国正在发生战争,但是双方呢又有着通婚关系,所以没办法战争,只能采取其他的方式。于是他们商量,每方呢都出三名勇士,他们进行决斗,获胜方直接赢得战争的胜利罗马的荷拉斯兄弟就被选中了。

而画面里边儿表现的就是老荷拉斯把武器递给这三兄弟的这一刻三兄弟当时的义无反顾,父亲的那种庄严,女人们的痛苦都被大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幅画很受当时法国群众的欢迎,因为它传达出国家使命这个大前提。那时候正是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的最后几年,人民对这对儿自私的,甚至是卖国的寄生虫简直是恨之入骨。尤其是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特别希望来搞一场革命,通过革命的形式重新建立一个法国。而革命呢?就一定要有牺牲要有大无畏精神就像荷拉斯兄弟之事里边表现的一样两年之后,达维特又画了另一幅鼓舞人心的作品。叫苏格拉底之死。咱们知道苏格拉底死的冤枉,死的憋屈,但是他死的伟大,他死在民主的刀下,死在自己制造的秩序里边儿。

这个精神正好契合当时法国的革命情绪。大家都对民主啊,平等啊这些词儿非常的敏感,也会对苏格拉底以及古希腊的那种民主体制抱有极高的崇敬和幻想所以这个画儿一经展出。整个巴黎都被它震动了。人们开始欢呼,这是时,代的声音我们从封面儿的第二张看一下这张画儿苏格拉底坐在床上。身穿着白袍子,一只手呢,马上要接过这个毒酒,另一只手指向天空,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这个死亡和他崇高不渝的信念。学生们都非常不忍心看到这一幕,有的在那低头垂泪,还有的扶着墙痛哭。有一个学生坐在他面前,把手放到膝盖上,很很明显,他是难舍自己这个精神领袖。

但是没有人有办法去阻止这个牺牲,因为如果阻止的话,那就是阻止苏格拉底本人。这个时候,在苏格拉底的床头坐着一个人,就是柏拉图,他背对着他的老师,穿着跟老师一样颜色的袍子,正在那儿低头沉思。这就意味着柏拉图会继承苏格拉底的遗志他的双脚交叉,这个交叉呢,来自于希腊神话里边儿月神啊,月神是个女的啊,由于得不到一个美男子,而把这个美男子呢困到了山洞里边儿。永远沉睡。这就象征着苏格拉底只是沉睡了,而他的精神永远不会死。从意义上这么分析,这张画儿会让巴黎的群众很容易相信自己的牺牲,也是对信念的一种坚持。从另一方面呢,就是这张画儿的形式是对于信仰基督教的民众非常熟悉的一种形式,因为它采用的是跟最后的晚餐一样的构图。苏格拉底在中间,左边儿有六个学生,右边儿也有六个学生,正好契合耶稣的十二个门徒。虽然不再是宗教题材啊,但是画面里边还是能传达出那种让人信服的崇高理想。

后来达维特的作品还有马拉之死,他来讲述了革命领导人之一马拉被刺杀的场面,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但实际上,马拉这个人是一个极其残暴,极其血腥。那么一个人啊,而且还有皮肤病,它需要每天都泡在那个浴缸里边儿,就像我们从画里边看到的一样。大卫的作品每一幅都像一部生动的戏剧一样,即使你看不懂字儿,都会受到其中含义的那种鼓舞。通过这三幅画看起来,大卫应该是一个政治画家,属于那种激进的革命派。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他是一个非常冷静,而且格局很宽的一个人。他并不是不清楚革命带来的是什么,而真正到了法国大革命的中后期的时候,这场革命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人民希望的那种变革了。

它带来的是一场又一场的惨剧,而大卫并不愿意看到这些惨剧。在路易十六被砍头之后,法国根本就没有停下杀戮,在各派之间,那种仇视暗杀从来没有停止过。再加上当时的反法同盟制造的那种恐惧让大卫让整个法国人民都感觉到不安这个时候,有一种比革命更慈悲的精神鼓舞的大卫。让他画出了另一幅名画叫萨宾妇女排解纠纷这个画面里边呢,被仇恨蒙蔽的古罗马战士,正像当时狂热的法国民众,他们鼓吹复仇,宣扬暴力。但是仁慈的法兰西就像萨宾妇女一样,他们看得出仇恨只能带来仇恨,流血只能带来流血。他用这张画来呼吁民众重拾法兰西的宽容,把目光转向重建这个破碎的国家里。大革命起源于罗伯斯皮尔这些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但是这些人很明显没有办法控制革命所带来的那种狂热。这种狂热不仅让法国民众变成了饥渴的魔鬼还让周围的王权国家也感到紧张他们联合,起来进攻混乱的新法国同时呢?波鹏王朝的余党还在暗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再次回到国王的王座这个时候,法国就一定是需要一个救世主,一个真正能够领导法国人民走向正路的英雄。那法国人呢,运气真的是特别好,这个英雄就出现了,他就是拿破仑。

年轻的拿破仑有着跟他的年龄完全不相符的成熟,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品德上,这都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一开始啊,这个穷小子通过打仗出的名儿,很早呢就当上了少校,而在23岁的时候,在一次和英军以及保皇派的战斗里边儿获得了胜利。从而呢直接被晋升为准将。25岁的时候呢,他又当上了巴黎的卫戍司令,但是因为他能力过强,从而呢引起了当局的担心。后来他就被派到了国外去做司令,远离了法国本土就在他在国外打仗的时候国内的保皇党勾结这个反法同盟企图复辟播放王朝眼看着这个大革命就要功亏一篑。的时候,拿破仑秘密地赶回到了巴黎他重新集结革命党,发动了一次政变。这次政变的成功呢,也让拿破仑当成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第一执政官。第一执政官这个称呼自从古罗马以来还是头一次用。在稳定局面之后,拿破仑呢就颁布了法典。

这个法典基于人权宣言,强调民主,自由,共和这些概念。从这儿开始呢,法国大革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束了。除了保皇党以外,每一个法国人都应该感谢拿破仑,他让平等变成了现实,他让人民呢重新冷静了下来。当然,他同样也吸引到了大卫的崇拜目光。这个时期,大卫几乎就变成了拿破仑的狂热粉丝,他为这个矮个子神画了很多张肖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封面这张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一个人,一匹马,在寒风中,在艰险的阿尔卑斯山脉,自信又阴郁。是什么样的男人才能征服这座山,拥有什么样的精神才能在他勇往直前?又是什么样的男人才能连续七次面对反法联军?后来拿破仑称帝的时候,大卫又画了另一幅伟大的作品,也可以说是在新古典主义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品。叫拿破仑一世加冕。这幅画儿是那么宏伟,那么的严肃。

通常一个皇帝加冕的时候是由教皇来做的,但是拿破仑只是象征性的让教皇列席。我们从画里边可以看到,就在拿破仑的身后坐着的那个就是教皇。只有拿破仑自己才配给拿破仑和约瑟芬加冕,因为他的成功从来没有依赖过上帝,他靠的完全都是他自己。拿破仑称帝,对于铁粉儿来说是一个盛世,可是对于另一些进步的人来说呢,就没有那么伟大了。另一些进步人里边儿有这么一个非常著名的音乐家,就是贝多芬。当拿破仑势如破竹的捣毁欧洲旧秩序的时候,贝多芬还为他点了赞,还为他写了一首叫拿破仑交响曲。

可是当贝多芬听说拿破仑轮称帝之后呢,他就愤怒地把取名改成了英雄交响曲。拿破仑轮第七次面对反法联盟的时候,他终于失败了。最后一次失败的拿破仑被放逐到大海上的一个小岛。这个时候路易十八上台。大卫呢,因为曾经是革命党人,所以呢被驱逐出境。晚年他一直生活在布鲁塞尔,一直到他去世。但是他信仰的新古典主义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消失。他的学生安格尔在他的影响下把新古典主义推上了最高峰。我们仔细看安格尔生存的年代,就会发现他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后一位古典主义大师,因为在他59岁的时候,一个终结古典主义的人出生了,他就是现代绘画之父塞尚。

安格尔比他的老师大卫更加纯粹,也更加的典雅。他拥有无以伦比的绘画技巧,而他的前半生呢,还一直有那么一个宿敌,而且他是在和那个宿敌的交锋中成长的。关于他们俩的话还太长,咱们下期再聊。好。今天就到这儿,亲爱的朋友们再见。

嗯,

发布时间:2023-11-23 02: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