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阅读>

29 昙曜五窟 拓跋焘(下)

自说自话的掌柜浏览:13万

这里是自说自话的掌柜。掌柜说,北魏孝文帝传。今天咱们讲第29回昙曜五窟拓跋焘的下级。以前啊,咱们讲过辛弃疾了,是吧?辛弃疾有一首词,辛弃疾可能最著名的两首词之一就是这首京口北固亭怀古千里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备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浔阳巷,陌人到妓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冤家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过43年。

望中游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毕礼辞下,一片神鸦涉谷凭谁问廉颇老义尚能犯否?这首词里啊,其实有有好几个人名儿,是吧?人到寄奴曾住,这祭奴就是就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流域。而这下阙当中呢,有个有个弊例词,是吧?这个弊例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袁家草草是吧?袁家之战。这是南朝宋的第三次北伐中的三次北伐中的最后一次,是是,也是拓跋焘的最后一站。而且这一战其实是拓跋焘人生的最顶峰。这一战就发生在公元450年,这一战的结果就是辛弃疾感叹的冤家,草草风狼,居续赢得仓皇北库袁家是吧?这是,这是刘裕的儿子啊,刘裕袁家之治,这是刘宋的鼎盛。于是呢,这个皇帝呢,就想学汉文帝搞一个封狼居序,要要平定北方啊,咱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所以呢,南宋那个时候主动地进攻北魏,结果打败是吧?这皇帝不得不逃跑,这就是仓皇北顾。所谓的胜利,其实就是仓皇北顾,这是拓跋焘一生当中最大的成就。南朝宋三次北伐,最终的结果是原来以淮河为界,现在三次进攻以后,搞得拓跋焘现在饮马长江。其实在在450年就是。呃,就咱们上回讲,崔浩死的这一年,发生了好多事儿,是吧?汉人出现了,出现了大的动荡,鲜卑人呢,也因为这个原家战争之后呢,变得变得难以驾驭,你看这个咱们就可,你就看这个拓跋焘的手段啊。450年6月杀崔浩,稳定北方六镇。七月赢得了对对南朝宋狙击战的胜利。第二年到451年,已经稳定住局势的拓跋焘杀了太子皇手下的极端鲜卑将领。如果你现在明白拓跋焘是一个走钢丝的人,你就会知道这是以高压手段平息了这场内乱。

汉人和和鲜卑人之间的斗争。但是,但是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胜利呢?拓跋焘赢了吗?拓跋焘在这一次平定内乱中,损失了自己的诸葛亮,崔浩,而且呢,自己的儿子拓跋晃也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北卫昙曜五窟中,是吧?有有一窟是这皇帝是追认的,是,是被后来的皇帝追认的,他没当过皇帝。这第三窟是拓跋焘,第四窟就是这个提前死了的拓跋荒,但是拓跋黄死在了拓跋焘的前面,据说是忧愤而死。是吧?因为老爸把自己的朋友全处分了。这场动乱呢,非常可怕,更可怕的是,拓跋焘即便付出了这样的代价,损失了一个诸葛亮加一个儿子,好多的汉族大臣,好多的鲜卑大将,可这一切并没有帮助拓跋焘度过这场危机。第二年公元452年,拓跋焘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死了。这就是这场这场汉族和匈奴斗争可怕的地方。拓跋焘的死啊,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啊,这个历史上是有不同说法的,我们咱们讲故事的,咱不掺和这学术问题,是吧?所以,所以我给大家讲的讲一个咱们不讲的,咱们也不,咱们绕着拓跋焘走吧。

我给大家讲一个历史上很委屈的人,咱们讲讲这个宗爱,咱们还是还是讲一个汉人的故事啊。这一回咱们讲这宗爱的故事。宗爱的事儿啊,在魏书当中有魏书宦官,燕官,他们不叫宦官,他们叫燕官。魏书燕官列传当中啊,有有他的传记,这个人在历史上是被极端贬低的,但是他的传记啊叫不详细。这样的人呐,大家都觉得实在是是恨他,是吧?它丑陋到我们的历史啊。选择了忘记它,那意思就是这这这不是说它是哪个民族败类的问题,是吧?这不是它,不是哪个民族的败类,不是这个问题,它是人类共同的耻辱。那都不不能写入史书,以后不能让外星人看见。就问大家一个问题,史书对宗爱的写法非常的奇怪。我就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你知道曹操吧?为什么知道他呢?是吧?因为他官职大。

他的官职大到什么程度呢?曹操,曹操是国家总理是吧?兼三军总司令,而且是1/3国家都是他的自治区。可是可是这个不被我们记忆的钟爱你知道吗,也是这个植物啊,而且他是以一个宦官的身份担任的这个职务。我们竟然在历史上大家都不知道这个人,一个北魏的曹操,居然我们谁也不知道,你说这是不是很奇怪呢?钟爱是一个,是一个宦官,但是我跟你说,钟爱不一定是汉人。跟大家说,就就宦官这件事儿啊,这这宦官这件事儿本身呐,就不一定是中国文化实际上比我们比我们更早大量使用宦官的这个文明啊。是埃及以后。这种传统呢,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一直到西汉。

你看这宦官这种职务,都都是一种刑罚的产物,是吧?你看司马迁,司马迁不是主动当当宦官的,是吧?司马迁是是因为犯了罪受刑,因为犯罪而成为残疾人。而且国家呢,是是照顾这些残疾人,给他们一个一个发挥特长的机会,才让他们入宫的。其实宦官的普及啊,是后来我们和西域的交往增多了,这种万恶的事儿才才多起来的。北魏是是接先接受了西域文化,是吧?哎,先匈奴化,再汉化。所以他们使用宦官这件事儿呢,咱们应该说不好说他是不是跟我们学的,是吧?这这这种露脸的事儿啊,我们真的犯不上往自个儿身上揽是吧?哎,反正汉朝的宦官就已经够瞧的了,我心里真的不愿意这个宗爱还是汉人,要不这件事儿太丢人了。史书中只说呢,宗爱是因为犯罪而受刑入宫的,这个说法不太好,是吧?这,因为这这这听着就有点儿咱们咱们汉人的意思了。

后来呢,在一次这个拓跋焘打猎的时候,皇帝呢,是据说是一眼就看上了钟爱,就喜欢上钟爱了人妖是吧?大大家有了解吧?哎,这这这事儿是我猜的啊。史书中具体原因不详。反正以后呢,宗爱一下子就从一个小太监被提升为了中常使。中常是,就是就曹操那个爷爷的职务是吧?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负责呢?负责照顾皇帝起居的太武帝,最后喜欢这个宗爱到什么程度呢?如果钟爱不在身边,拓跋焘叫寝食俱废。一个岁数不大的小太监,何以能如此呢?不说了,以后,这个这个宗爱呢,就就就跟着太武帝拓跋焘,这这算是太武帝身边的最亲近的人。

这不就到了公元451年,拓跋焘饮马长江大江边儿的大宴,文武在酒席上封赏了一批官员,就封这个宗案为秦俊公公爵。可是大宴后不久啊,史书说就发生了一件事儿,这宗爱向拓跋焘举报了两个太子的内臣步伐。史书上没有说出具体的罪行,但是拓跋焘呢很严厉的处罚了这两个事儿,这两个太子的内臣全都被斩首,跟着拓跋焘回到大同,好多太子的内臣都遭到处罚,史书当中说的就是连坐拓跋焘信佛。这个不是拓跋焘信佛,是这个拓跋焘的儿子拓跋晃信佛,因此咱们在划分势力的时候,就把它归入极端的鲜卑势力。我们认为拓跋晃是极端鲜卑势力的。拓跋焘同时在杀,在在这个处罚拓跋晃的这个这个内臣的时候,同时就表示杀崔浩后悔了,原话就是崔浩,可惜紧跟着这太子拓跋晃呢,莫名其妙的就忧愤而死。这一段儿历史啊,我跟大家说,你要想看懂啊,因为它太乱了,是不是今儿这个死,明儿那个死,到底怎么回事儿,你根本就好像看不明白。你要想看懂这个事儿,有个诀窍在啊,我,我今天告诉大家,你就看懂。

当时政权争夺的是两拨人,一波是汉人,一波是鲜卑人。在当时,这些皇帝非此即彼,就看哪波大臣拥护他这个皇帝。你看吧,他就要么是是信佛的,要么是信道的。这么看,这个宗爱是汉人,是吧?至少他是汉人集团的。因为什么?因为因为他现在在迫害极端鲜卑的人。史书当中呢,就就在这个时候,就是这个时候拓跋焘说的那句话,是吧,后悔杀了崔颢。其实这个这个平衡啊,拓跋焘要维持起来也很难,因为很多矛盾都太尖锐,是吧?而且双方的实力都很强大。

下边儿的故事呢,就就咱们接着讲,就就你就看了就更困惑了。一般都说呢,说钟爱赐死了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是被宗爱暗杀的。都这么说,但是其实你细看史书啊,史书上其实没有这么说,只是说太武帝报处死于暴病。当然是吧,当然经常这个暴病而亡,这这就是遭到暗杀的一种一种一种隐晦的说法。可是你明白,在这个大是大非上采用了这样一个含含糊糊的写法儿多可怕呢?他这么一含糊,宗爱在历史上可就说不清了。到底拓跋焘是不是宗爱杀的呢?史官其实不肯直说,这是一个很反常的事儿,为什么?因为宗爱以后就是因为刺杀拓跋焘被判死刑的?这个事儿在北魏官方是有标准答案的,但是竟然史官不肯说,不肯说拓跋焘被宗爱刺死,而说拓跋焘爆粗,也就是说,汉人在替宗爱在遮掩呢。哎呀,似乎这个不好。是吧?总爱是汉人,好像好像板上钉钉。实际上,拓跋焘的死啊,你细想,它不符合宗爱的利益。

拓跋焘一死,宗爱的麻烦来了。宗爱没有任何好处,而是麻烦来了。现在两个最近的合法的继承人,一个是刚刚被宗爱那个进进谗言害死的太子拓跋晃的弟弟,一个是拓跋晃的儿子,你说这两个人上台,哪个会对会对宗案有好处?要命的呀。当时没有人说,但是以后都说拓跋晃的儿子是拓跋焘指定的皇太孙。但是当时可没有人说这句话。你注意以后拓跋家这几个人对对钟爱的态度,那叫意味深长。

老爸死了,现在传位给儿子还是传位给孙子呢?关键是这两个人都不喜欢宗爱,那你说宗爱当时为什么要要杀了喜欢自己的拓跋焘呢?这不是疯了吗?在拓跋焘死了以后,突然出现了奇怪的局面,控制局面的不是钟爱,而是鲜卑族的大臣。最后大臣出现了分歧。史书当中说的这段儿说得非常清楚,不是宗爱要密不发丧,是鲜卑这些大臣控制了当时的筹局。密不发丧,就在宫里讨论这件事儿。最终,大臣们决定了立拓跋焘的儿子,拓跋晃的弟弟,拓跋焘的三儿子当未来的皇帝。这就把三儿子传入宫中,然后大臣们准备发丧。就在这个时候,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宗爱走了进来,传话说,太后要见你们这大臣的头儿,大家都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是吧?因为大局已定,潮局都在我们控制下,这个大臣的头儿就就跟着宗爱去了,走到太后宫殿的门口,突然跳出二十多个小太监,上去就把这大臣的头儿刺死了。几乎在同时,刚刚入宫的拓跋焘的三儿子也被太监刺死了。

钟爱现在站出来斥责这帮鲜卑族的大臣,你们有阴谋,你们为什么秘不发丧是吧?皇帝的位子可以这样私相授受吗?跟着就收押了所有参加讨论的人,然后对外立刻就对外发丧,并且呢立了拓跋焘的另一个儿子,拓跋焘的小儿子拓跋余当了新皇帝。史书上怎么说这个拓跋余呢?说这个拓跋鱼啊,喜欢喝酒赋诗,喜欢**问道,这这个拓派余呢?和钟爱很要好。拓跋余是个汉人,还是个鲜卑人?实际上这不就就很清楚了吗?这是一场政治斗争,是吧?谁杀了拓跋焘,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心里都有数呢?如果私生活咱们不去讨论,那那你说钟爱有什么可卑鄙的呢?有趣的事情就是在于拓跋瑜对钟爱的态度。这件事儿还没完,史书当中说,你看拓跋余当了皇帝,一开始和宗爱特别好,就是就是这个拓跋余,封宗爱为王,然后听那官职,大司马,大将军,太师,总督各路人马,是吧?还还有别的官职呢,一大串儿呢。翻译成咱们现在的话,就是所有权利都归宗案。可是在200在在在位200多天以后,这个拓跋鱼这皇帝啊,当得自己都含糊了就成吗?这这这不是所有的事儿都宗爱管了吗?我管什么呢?除了荒淫无道,我真的没别的事儿可做呀。

于是于是皇帝召见了宗爱,史书当中说,就跟宗爱商量你那什么,你是不是多少也给我点儿权利啊,是不是我这皇帝当得也太没面儿了?就在这么说完没有几天,拓跋余就被一个小太监被刺杀了。据说啊,这这又是宗爱指派跟大家说啊,我不信宗爱,这这脑子是有问题是吧?谁对他好,他刺杀谁,每一次都把自己推到那个没法儿收拾局面的那个那个境地去,这合理吗?钟爱为什么要刺杀拓跋余?大家想过这事儿吗?小皇帝现在已经在宗爱控制下了,是吧?最想让小皇帝死的恐怕不是宗爱,不是汉人,而是鲜卑这帮大臣。其实这件事儿,这就叫错综复杂。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咱们就说一个最常识的道理,谁知道皇帝要马上就要被刺死呢?谁知道这件事儿呢?应该就是指派刺客的那个人知道对吗?所以,所以谁是凶手,谁对于拓跋余的死有准备,谁就是凶手。大家说我这我这推断对不对?你看你往下看啊。拓跋于一死,皇帝一死钟爱,表现出的叫措手不及,乖乖的在宫里什么都没动,就等着别人来抓了。而几个鲜卑大臣哎呀,表现的那那叫机灵啊,是吧?皇帝一死,这帮人立刻就就冲入皇宫,进宫就抓了宗爱。

宗爱可能现在都不一定知道皇帝已经已经被刺了,似乎他们早就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皇帝被人刺杀,你说这这宗爱多蠢,是吧?你在皇帝身边,你就不能不能说来个来个下毒什么的,搞个啊,搞个暗算无常死不知,你非得动刀是吧?搞得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是被刺杀,这不是自个儿作死的吗?鲜卑大臣在控制了宗爱以后,就以刺杀两个皇帝的罪名处死了宗爱。大家想,这个时候回想,拓跋禹可从来没有说过拓跋焘是钟爱杀的,对不对?是到这个时候为止这帮大臣说的,他们说,不但说了说说拓跋焘是是宗爱杀的下一个皇帝拓跋浚。拓跋浚是拓跋焘指定的皇太孙,也是他们说的,这个时候说的,早干嘛去了?是不是?如果拓跋浚当年你们知道拓跋浚是拓跋焘指定的皇太孙上,拓跋焘死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呀?如果是那样的话,拓跋浚当皇帝有任何争议吗?所以这件事儿,这故事啊,你没法儿想,你只要一想,哎呀,我的天呐,这鲜卑人呐,真的汉化了,而且汉化的程度啊,不深,真的不是不深,是是真够深的。汉人可能鲜卑化了,我觉得脑子不够使,终于是吧,这个拓跋黄信佛的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浚当了新皇帝。拓跋浚成为第五个北魏皇帝,那个拓跋于后来只能算王,是吧?哎,就是拓跋浚追封他老爸拓跋皇为皇帝是吧?拓跋晃是昙曜五窟中的第四个皇帝,但是他这个皇帝是是被追认的是吧?他那个,他那个弟弟拓跋余最后不算三月,大家注意啊,三月发生的刺杀拓跋余这件事。同一年的十一月,参与这次诛灭阉党的大臣都被拓跋浚刺死,皇帝让他们死,这帮人太可怕了,皇帝都觉得不能留,留下来。说不准哪一天,拓跋浚觉得自己就得就得走了叔叔那条路。

宗爱最终因为杀了两个皇帝,杀了两个预备皇帝而死,杀了四个皇帝啊。据说你看太子拓跋晃是吧?是他陷害而死的,这这这血债在他身上是吧?皇帝拓跋焘是他杀的,拓跋焘的三儿子就准备准备的那个预备皇帝也是他杀的是吧?皇帝拓跋余还是他杀的。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在他身上。可是这个故事啊,就把新星对好了,拓跋刀死了。大家明白拓跋刀的故事为什么复杂了吧?拓跋焘死了,拓跋焘的儿子也几乎都死了,是吧?他的孙子拓跋浚当了新皇帝。新皇帝追认自己的老爸拓跋晃为皇帝。哎,叔叔最后成了王。终于,我们现在看到了大同云冈石窟是吧?开始修建云冈石窟的就是这个拓跋浚,第五个皇帝,这就是昙曜五窟的主人,那尊,那尊最高大啊,必须从门外才能看全的大佛的主人。好了,咱们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下一回咱们开始讲昙曜五窟的最后一个皇帝拓跋浚

发布时间:2024-01-22 0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