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阅读>

高票价不止杀死春节档

三川汇文化产业浏览:10.7万

欢迎收听文化产业评论啊,这是一个尴尬的春节档啊。上映前业内看好了一个史上最强春节档的诞生。那么上映之后,初一的票房同比去年下降了14.12%,初二票房环比初一跌幅又高达了27.87%。虽然初三止跌企稳,但最强春节档的火爆场面今年是不会再出现了。相反,社交媒体上热烈讨论了春节档的电影票价。那么初三话题电影票价影响你春节观影吗?登上了微博热搜的第一名。为什么今年春节电影票那么贵?虎年春节档票价史上最高,也拥有极高的阅读和讨论。2018年10月取消了大面积的票补之后,春节票价逐年上涨,2019年首次突破了四十块,接近45元。因票价上涨过快,还刺激了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等盗版的大范围的传播。

在2020年春节档缺席,观影热情高涨以及就地过年的政策之下,2021年的平均票价继续上涨,虽然人次和票房是双双新高,但也伤害了观众的热情。中消协舆情监测显示,看不起电影了,电影票价太贵了成为春节档期间很多观众发生吐槽的普遍现象。那么今年吐槽来的更早,更多相关话题频频上了热搜。新浪娱乐发起了你能接受这样的票价吗?投票中,77.8%的用户选择了贵的离谱不看了。在狙击手,水门桥,奇迹的笨小孩儿等电影口碑还不错的前提下,初二票房比初一减少了四个亿,观影人次的下滑更加严重。初一至初五的单人票次同比2021年差距最少都超过了600万,前几天的总人次规模仅仅相当于2017年的水平。但是放映的场次却比2017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七点三七到百分之七十七点六。票房人次双跌放映规模增加带来的是更低的上座率,往年大年初一最低上座率都会超过50%。

一票难求是初一的真实写照,但是今年上座率高达了50%的真人电影持有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琪琪,笨小孩儿,还有狙击手,甚至都没有超过30%。影院卖品,衍生品等其他收入大受影响,商业中心受影院拉动的其他业态也同样受到了影响。那么一方面呢,是观众的吐槽,另外一方面是受艺人。影院解释道,发行价上涨,春节期间人工费用上涨,受疫情带来的影响,影院停业与生存艰难,涨票价也是影月的无奈之举。那今年票价真的贵吗?真的超过了观众的承受范围了吗?对比历史数据,今年的平均票价不仅突破了50元,而且在2021年高价的基础上上涨了近10%。

是名副其实的史上最贵春节档。春节是家庭观影,社交观影的高峰期,多人观影的比例非常大,单张票超过50元影响并不大,但是人多了,总成本上涨会更加明显。有网友表示,春节期间看电影的成本接近了千元,看电影已经不再是大众消费了,消费成本上,相对吃饭,唱歌,剧本杀等其他活动,春节看电影也不再有优势了。关于电影票定价,国际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是一张电影票的价格不高于本土普通劳动者月收入的1%。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5128元,那么显然,今年春节档的票价占比高于1%。再加上过节期间一人买票,全家观影的情况比比皆是,观影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就更大了。从2021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十来看,按照1%的规则,仅有北京,上海两地区的平均票价超过50元是合理的。

另外,2021年的城镇居民收入同比只增长了7.1%,但是今年春节票价的平均涨幅是接近10%。有的地区涨幅甚至是更高了。再来横向对比一下不同国家的票价水平吧,初二下午实施,当日平均票价为60.9元。当时美国电影平均票价为9.1亿美元约合57.9元人民币。春节档平均票价已经超过了美国。票价负担可以用票价除以人均可支配的收入表示。在春节票价接近美国的情况下,你可以对票价负担做一个概算,取已知的数据方便计算。中国取2021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2022年的春节平均票价。美国取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公布的2020年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5万3205美元以及今年初二的平均票价通过计算中国的票价负担为百分之零点一五四美国为0.017%前者是后者的九倍。

那么,春节期间CPI上涨,通货膨胀,人工费用上涨都是事实。可是票价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匹配,票价负担过大也是事实。利用经济学中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测算出观众对于票价变动的敏感度。通过简单计算2021年和2022年相关数据就可知道了。今年初一到初五的需求弹性系数都大于一初三,初五甚至是接近六了。婚影需求对票价的变动极其敏感,这从数据角度验证了今年票价上涨是人次减少的主要原因。春节期间休闲娱乐是刚需,属于缺乏弹性的活动。但是电影不是电影,消费的需求弹性极大,一旦票价超过了承受范围,观众就会转向其他影视产品,或者是等待下映后在流媒体上观看。

甚至宁愿不看电影。2010年120元的阿凡达一票难求,2018年500元的复仇者联盟四皇帝座也有观众。但春节票价过百就被吐槽甚至直接不看,这并不矛盾。在消费心理上,这就是一个值不值得的问题。值得与否对标的是观影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与供给质量是息息相关。供给质量不是指影片时长,也不是制作成本有多高,而是指内容质量,放映质量和服务质量。

今年几部影片质量虽然都不错,但也没有好到让观众接受高价的地步。豆瓣开分最高的是狙击手的7.7,但是你好李焕英去年开分高达了8.1,流量地球现在的豆瓣评分也有7点9分内容质量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票价继续上涨拉大了观众的心理落差还有放映质量和服务质量疫情之后影院的工作人员普遍就减少了四五个厅的影院可能只有两个正职员工工作人员减少观众多的春节很容易出现服务质量放映质量跟不上的问题票价上涨其实并不是原罪春节票价比平时高其实有合理性但高得离谱了贵到观众难以承受就会吓退观众截至初52022年春节档五天的总人次相比前三年分别减少了2582.5万1512.5万。还有4095.9万人次流失超过了10%。已故电影人赵军曾经撰文,你的人次才是你最大的财富。高票价引发的人次流失,负面效应是长期的。另外,今年的总票房同比一定是下降的,可能回到2018年或者2019年的水平。

春节大幅度涨价逻辑在于春节票房收入在全年占重要的位置,那么中国影院本来就特别依赖票房收入。现在直接转变为依赖春节期间的票房收入。春节收入高可以吃一年,甚至冷门时间可以不营业。2021年春节涨价,但人次和票房都出现了新高,尝到甜头的影院开始进入下一个循环,继续涨价,希望复制2021年。更可怕的是影院观影习惯的流失。2014年开始,互联网平台烧钱票补才,培养部分中国人走进影院看电影的习惯,核心观影群体也只有两个亿,现在这群人一定有被高票价吓退的潜在的增量观众。更不会在高票价下培养出稳定的观影习惯了。

上映前大量的宣传广告,还有明星活动,企图把观众拉进电影院,但是过高的票价直接打碎了观众的热情。还有观众更理性了,花100和花30看电影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内容质量成了唯一的指标,而且要求更高,花大成本拼创意的营销活动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很多声音也在为今年的高票价辩解,票价上涨是行业行为,无可厚非,但是不合理的价格观众是不接受的。回到九块99块九遍地的2014年到2017年不太可能,那么票价需要主管部门,行业合力稳定,制定合理的票价区间,要利用好上座率这个杠杆,影片质量很差的2017年上座率也都在50%以上。今年质量明显好于2017年,但是上座率过50%的真人电影也只有一部,春节期间上座率不足,就可以考虑适当降价,吸引更多的观众。更多对比,与观影习惯良好的美国,韩国,印度,日本相比,我们的票房负担应当适当下调。与历史相比,2021年这种特殊年份的票价参考价值不大,适当低价才是现在最好的策略。

电影是国家的名片,电影市场的繁荣更有利于民族电影的发展。电影的替代品太强大了,短视频已经无孔不入,剧本杀,体育比赛等新的对手又出现了。只有适当低价培养观众,培养观影习惯,电影产业才有未来。从这个春节开始,学会尊重观众的声音那么,您对春节档的高票价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发布时间:2024-02-18 04: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