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阅读>

007虽然读起来,感觉像出门办事一样

鬼谷子财商学院浏览:5046

虽然读起来感觉像出门儿办事儿一样。我拿着一张新性的照片儿,然后记得在此时认出他的模样,就此回到本觉光明中。但书中说,就像在梦中一样,您很难做到如白天那般的清醒觉察。更何况在弥留之际,书中也有讲到一些高僧或平凡人在觉察中接受死亡的故事。他们对身体的痛苦坦然的接受,没有恐慌和忧虑,无需抚慰,反而是照顾者在他们身上感受到祥和氛围。无需麻醉,他们便走得安宁而又稀松平常。他们不是接纳了死亡,而是有所明白该如何和自己的心相处。死代步走身,但心会一直跟随,抛掉身体所带来的头衔,角色责任,我们是否还拥有一些死也可以带走的东西呢?或者说,死不是终结者,让心性蒙尘的心念,也就是七情六欲,才是一切的终结和开始,让我们于存在中循环不息。

中音叫法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所了解的心是我们死亡时消散的心,我们就会对死后的事情一无所知,也无法了解心性更深的石像所呈现的新面相。因此啊,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熟悉心性。唯有如此,在我们死亡的那一刻,当它强有力的自然显露时,我们才能够有恃无恐,才能够视之为自然。就像中阴教法所说的,犹如孩子投向母亲的怀抱,而且还可以借着安住在那个状态中终得解脱。那接下来再说说死何心性,请不要误以为心性只有我们的心才有,事实上,它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我们要一再强调,体悟心性就是体悟万事万物的本质。历史上的圣人和神秘家用了不同的名词来修饰他们的开悟境界,给予不同的面目和诠释。但基本上他们都是在经验根本的心性。**教徒和***徒称为**,印度教徒则称为我师,婆婆罗门,匹施奴,苏菲教徒称为隐藏的性质。**徒呢,则称为佛性。所有宗教的核心都肯定有一个基本的真理,这一生就是演化和体悟这个真理的神圣机会。那心性到底是什么?是所谓的高我吗?是真我吗?还是普世的智慧呢?我忽然想起俞飞鸿和许知远对谈关于爱友来生的拍摄困难时说,眼看资金已天天消耗啊,想要的天气久久不来,一切低迷而停滞之时呢。第二天,他醒来,看着窗外茫茫,心底竟是一片空白。没有绝望,没有恐惧,没有歇斯底里。

就是那样的一片空白。前面我也多次说过,我是一位易经文化研究者,在易经中就这样说过,万事万物皆会变化,那世间是否有不曾变的东西?那个存在至今的永恒,是否便是心性?那个一片空白却又衍生出万物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4-03-03 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