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阅读>

知名男星“最无效减肥法”遭群嘲:为什么你认真努力,依旧活成积极废人?

夏雨嫣浏览:3.9万

睡不着吗?我讲故事给你听,不要在深夜流浪,你还有我,我是主播夏雨嫣,新浪微博或微信公众号搜索夏雨嫣找到我披荆斩棘的哥哥里。胡海泉在得知李云迪节目期间瘦了十五斤后大受打击,他既羡慕又无奈地反问,说,自己来这个节目也是为了减肥,为什么李云迪减了十五斤,他却只减了两斤?结果,胡海泉史上最无效减肥法这个话题就出现在了微博上。有人用一个简短的视频记录了胡海泉减肥生活的一天,一天喝八杯奶茶,仰卧起坐20次,乘电梯上下楼20次,饭后站在电动平衡车上行走1km。蹲起20次。视频可能有恶搞的成分,但胡海泉在节目里的一些细节却从侧面印证了视频的内容。比如说p哥里面有一幕几个哥哥吃午饭,胡海泉问赵文卓要不要尝尝自己的牛肉,结果赵文卓走近一看,就被这道菜的油给吓跑了。胡海泉尴尬地笑着说,只要没点米饭,就算是减肥了。

胡海泉的无效减肥法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热搜上的一个话题,120斤减到110斤需要多久?点进去翻了一圈儿之后,感觉好像看了好几部的励志减肥时,博主从121.1斤的初始体重开始减了一个月。反而越减越肥,于是自己调侃说,照这个速度下去,大概要一辈子吧。这条微博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超过4.6万的评论里,大部分都在表达自己的感同身受,这不就是我吗?连实际体重和目标体重都一样,我以为是谁偷拍了我家的秤呢。一模一样的体重,一模一样的情况,就偶尔克制,经常放肆。我也是卡在了120到122之间,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似乎成了许多人的常态。

想想看,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平时浑浑噩噩,突然刷到一篇记血文,瞬间来劲儿,立马就看书学习,给自己充电,但热度过后又恢复原来那副死样子。年过30,觉得要开始减肥了,于是制定了三个月的跑步计划,结果隔三差五掉链子,一提跑步就没力气,干饭却比谁都来劲儿。报考了事业单位后,书满了一大堆,一个月后愣是没有拆封,这就是所谓的积极废人flag立了一大堆。却没有一个能做到。但曾是努力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稍微努力一下,就觉得自己在拼命,于是感动得不行。比如减肥中的胡海泉,戒掉了米饭,就觉得自己真的是太自律了,必须偶尔吃点儿多油的牛肉犒劳自己。要是电子秤上的数字再减少一点儿,那非得吃顿火锅补一顿,才有力气继续减。我有的时候也是这样,稍微看会儿书,就得刷会儿手机找平衡,不放纵一下都对不起看书的苦。

但这种努力往往只能感动自己,最后不但达不到目标,还会把意志力消磨光,浪费之前的付出。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必须认识到努力的底层逻辑。真正的努力不是短期的心血来潮,也不是把自己逼得很惨,而是把自律变成习惯,把努力变成常态。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感受,思考和行动有95%是来自于习惯。我们坐上车座位,屁股挨到坐垫那一刻,最会毫不犹豫地系上安全带。不需要专门对这件事情进行哲学辩论,而是自然而然的就这么做了。这就是习惯。我们的习惯和固定日程,让我们在完成日常任务时,只需要最低程度的调动意识,还有助于我们保持清醒,将注意力集中在更有创意,更丰富的思考上。许多伟大的成功者不一定比其他人更聪明或更有才华,真正让他们朝着更有见识,更有学识,更有能力,准备更充分的方向发展的,是他们的好习惯。

美国的拉里伯德被誉为最伟大的职业篮球运动员之一,但他其实并不是最具天赋的球员。尽管他天生运动能力有限,但他还是带领波士顿凯尔特人夺得三项世界冠军。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得益于拉里的习惯,每天早上上学前先练**百次罚球,凭借着这种自律拉力成了nba历史上最稳定的罚球手之一。无数次在球场上把一些所谓最有天赋的球员打得落花流水,成就上瘾一书中提到,追求一个长远的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又很难坚持。有一个方法就是把做这件事变成一种习惯,成为你每天的日常。

当你感受到了阶段性的成果,有成就感的时候,你就会对这件事情上瘾。如果我们也能像拉里一样,把努力变成常态化的习惯,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那么,如何把努力变成常态化的习惯呢?提高不应该做的事的成本,降低应该做的事的成本是关键。什么意思呢?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之所以明明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行动就是没办法跟上,是因为大多数人都难以从思想上摆脱即使满足的陷阱。如果你吃一口蛋糕,体重就会立即增加50斤,你可能就不会再吃第二口。如果抽一口烟,你的脸就会瞬间变成一张80岁,布满皱纹的脸,你可能就不会再抽烟。

如果你没看完某本书,就会立马被公司解雇甚至破产。你可能半天就看完了那本书。问题就在于吃一口蛋糕,抽一口烟,在当时看来似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付出的成本我们目前看不到。我们不会马上变成胖子,脸不会皱,也不会被解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危害的感知是下降的,于是觉得做这些事没有问题,想要养成好习惯就变得很困难了。这个时候呢,你就可以通过提高不应该做的事的成本,降低应该做的是的成本,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提高不应该做的事的成本。可以把成本量化,比如说,你可以自己定义两者的联系,吃一口蛋糕,体重就增加了0.1%。

有了0.1%这种数字,吃蛋糕的成本就具体了,不再是非量化的了。因此呢,下次再吃蛋糕的时候就会斟酌一下,那么降低应该做的事的成本,可以从小事着手。比如说,你想提高知识储备,但又因为种种阻力,做不到一天看一本书,那是不是可以一天看两页呢?相比一天看一本书,一天看两页,行动就小得多,负担接近于零,轻而易举就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来实现。而一旦开始看了,就不会只看两页就停止。超额完成任务还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成就感,让你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

这种微习惯一旦坚持下来,就会形成惯性,产生飞轮效应。什么意思呢?让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需要很大的力气,但是等到齿轮开始咬合转动,互相配合,由慢到快,飞轮就会越转越快,到后面就不用费多大的力气了。千万不要小看那些每天发生的微笑,甚至是无关紧要的改变,给这些小改变加上时间的复利,你就会获得丰厚的回报。成就上瘾一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可以选择立刻得到300万美元,你可以选择拿到一美分,但连续31天每天价值翻倍,你会怎么选?聪明的人一定会选择一美分,因为这个过程可以带来更多的财富。我们很难相信一分钱会带来更多的钱,因为在这个选择里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收益。

如果你选择300万美元,31天过后你还是只有300万。而如果你选择一分钱,31天后你就有了1073万7418.24美元,是300万的三倍多。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持续行动的重要性。如果你想保持好身材,只靠一段时间的自律,短时间内或许能看到效果,一旦你不再自律,体重就会立马反弹。只有把自律变成习惯,长此以往,持续行动,你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看见改变,皮革里的李云迪是一个例子。有工作人员盘点一些哥哥的迷惑行为,一位叫小杨的工作人员称,李云迪非常喜欢自拍。李云迪对此解释,他说自己并不是自恋,而是因为最近在减肥,自拍是为了检测自己是否有变化。很多人都知道,为了上镜好看,李云迪在节目前就已经减了不少的体重,但是为了保持住身材,节目中他也一直在坚持节食和运动。这也是为什么参加完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们即使处在比赛结束后的隔离期,没有条件也要在酒店****进行每天的体能训练。因为他们如果有一天停了下来,前面的努力就有可能白费了。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平凡枯燥,有时甚至是艰苦的训练不断复合叠加来实现的。只有放弃走捷径的想法,他是走好每一步,你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我是主播夏雨嫣,谢谢你听到我。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点赞,评论,转发是对主播最大的支持。晚安,

发布时间:2024-05-07 1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