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南怀瑾:观无量寿佛经~4.大道废有仁义

2023-11-29 01:49:0608:42 4268
声音简介
平常打坐时心里风起云涌的妄想,乃至于妄想不起了,心里还有一个“空”的“念头”,这都属于“心障”。

至于眼前黑洞洞的一片无明,就是“眼障”的缘故,如果用功到忘身,而进入非肉眼所见的清净无边之境,就是眼无障的一端。

我们所以不能成道,就因为心、眼有障,如果心、眼障消就能见佛,也可以说是初人明心见性之门了。

这时候世尊又对韦提希说:“你知道吗?阿弥陀佛离此不远。’,

《》上却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才对呢?对我们这群凡夫俗子而言,阿弥陀佛无疑是远在天边。有朝一日乘上人造卫星,来个太空漫游,也不见得能找到这西天的乐园。那么世尊何以又对韦提希说“阿弥陀佛离此不远”?这和某些宗教所说“道在我们心里’’是同一个口吻,也就是“道不远人,人自远道”的意思,只要我们心地上是一片净土,阿弥陀佛自然显现,要怎样心地才会是一片净土呢?这就必须修持净业了。

接着又说:“你现在留心看看‘净业’修成,生于彼岸的人们具备了些什么条件,我概略地为你介绍一下,也好让后世想往生极乐的人们有个典范。”

通常我们一看到有人做了桩坏事,就会脱口而出,“造业!造业!”学佛之后,看到某人不太顺眼,“业力深重”这顶帽子就送了出去。

其实学佛的也个个在造业,阿弥陀佛如果不是“业力深重”,西方乐园就不会出现。这话怎么说呢?

我们再看看六祖——“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不也是一股强烈的业力?

其实“业”也就相当于事业之业,善的是善业,恶的是恶业;造业并不一定是“造孽”。人们不造善业就不可能成佛,成了佛不造善业就不可能普度众生。

法藏比丘以一国王之尊,抛却了荣华,离弃了富贵,动心忍性地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成就了“为天地立心”这至高无上的成就之后,又流露出“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精神;立下四十八条大愿,为受苦受难的人们创建了一处非言语所能尽其美妙的乐园——极乐世界,广揽天下同好,无条件供应各人精神或物质方面最美好的需求。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丰功伟“业”。

这座乐园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只要我们“净业有成”,这片净土即可呼之而来。

“净业”到底是什么呢?

释迦牟尼说:“要想往生,必须修行三福。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行持十善业。”

俗语说:“万恶淫为首,众善孝为先。”这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而释迦牟尼举示学佛净业的第一步恰好也是“孝、敬”,由于这个基础观念的相同,因此佛教进人中国,一拍即合地融入大汉文化,而后再放射出中国佛教的绚丽光彩。

至于后世理学家攻击佛教的首项罪状“无父无君”,则不免使人有哭笑不得之感。

其次,要受持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戒”相当于中国《礼记》中的“礼”;佛家分划得更详尽,依各人修持程度而渐次分为五戒、沙弥(尼)戒、比丘(尼)戒、菩萨戒等。

威仪则相当于中国仪礼之仪。

“最后,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在佛教界里我们经常听到“发心”这字眼,“发心”成为布施行善的代名词。其实“发心”的正宗意义是“发菩提心”,也就是“发道心”的意思,除了自己的明心见性外,还希望并帮助每个人都求得无上大道而自在逍遥。讲得明白点,我们可以说它是“自度度他”“悲智双运”的大道。这是佛法的中心所在,也是佛法追求的目标。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典解读

by:正经教主

《观无量寿经》诵读

内容简介:《观无量寿经》,是佛教经典,简称《观经》。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畺良耶舍译。另有异译一种,已佚。此经进一步发挥了《无量寿经》的净...

by:夏韵菩提

《观无量寿佛经》讲解(5集)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简称《观经》,净土五经之一。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礓良耶舍译——同步经文朗诵音频及文字版讲解,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醍醐分院”。...

by:恒宁乐园

佛说观无量寿经︱原文诵读

《观无量寿佛经》(梵文Amitāyurdhyāna-sūtra):净土宗五经之一。本经是释尊在摩羯陀国王舍城东北方耆阇崛山(别名灵鹫山),于千二百五十人之声闻众...

by:明心2998

《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等

前不久我的妈妈临终时,我和弟弟助念了17小时阿弥陀佛圣号,妈妈走后笑得像花一样灿烂。这让我们对佛和佛国无比坚信。我也因此发心,希望通过念诵佛经利益更多众生。愿听...

by:素衣纯熙

李苏居士~《观无量寿佛经下卷》

李苏居士~《观无量寿佛经下卷》

by:卍李苏文化传媒卍

李苏居士~《观无量寿佛经上卷》

李苏居士~《观无量寿佛经上卷》

by:卍李苏文化传媒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