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一切的经论都本于诚信、诚身

2023-06-22 11:48:0417:14 3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中庸
声音简介


天下只有至诚的人,才能够把那么错综复杂的学问整理出头绪,并且给你好处;孔夫子的高明、深邃靠的就是他的种性、他的诚。

因为诚是本于性,性是本于道,道之所以可贵又是因为有一个生;讲中庸,最后讲中和,讲中和讲到内心来,最后就是一个诚字而已。


第三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第三十三章诗曰衣锦尚䌹

诗曰:“衣锦尚䌹。”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于入德矣。

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內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下一章  唯天下至诚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只有天下的至诚啊,才能够经纶天下的大经。“经纶”什么意思?经就是理出丝的那个头绪就叫做经;“纶”是什么意思呢?把那个丝搓成绳子叫做纶;这个抽丝剥茧,找到它的头绪出来,并把它做成有用的东西,叫做经纶。只有天下的至诚的人,才能够把那么错综复杂的东西,把它整理出头绪并给你好处,天下的大经,一切的经论都本于诚性,都本于成生啊。

立天地之大本”,本是什么呢?诚是本于性,性是本于道,道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有一个生。所以,里面可以成道,外面可以成德,成己成物都是因为一个字叫做“诚”。诚立了,就立了天下之大本。

知天地之化育”,天地之化育来自哪里?来自于物物的本性。因为有至诚所以能够启动你的本性,完成一切巧妙的赞化。圣人是以启动每一个人的本性来参赞天地之间万物的化育啊。

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说,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跟知天下之化育,靠的是什么?“焉有所倚”那个“倚”就是依靠,靠的是什么?

“焉有所倚”这几个字哦,非常的恳切。怎么样说恳切呢?这个学圣人,我们就学一个“诚”,而“诚”本于性哦。所以圣人之道呢,是非常平易的东西啊,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不需要很聪明睿智可以学,不需要你很有钱,可以交得起很高的学费才可以学。因为不用钱的啊,那个诚性就在里面。所以不依靠什么,只依靠自己,不依靠任何东西而能够诚,这个就是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不由外在,而是由内在,自昭他的明德而来的,所以说焉有所倚。哎,这么高的功业,孔夫子能够与天相比,那他靠的是什么呢?“肫肫其仁” 肫肫是非常圆满、完全,也可以说是非常恳切的种性,那个仁就是种性。“渊渊其渊”他的深邃之遂那么深邃靠的也就是他的种性。“浩浩其天”他的高明之所以如此高明,靠的是什么?也是他的种性。所以“焉有所倚”他靠的是什么?肫肫其仁呐,就是你的种性。把你的聪明睿智通通拿掉,返观你的身中当下即道,不需要花钱,完全不靠外在东西,把内在的生生不息的生生种性能够显露出来,能够生成长养自己的精气神,那么推之以外就可以成己成人就可以成物,永远怀着一个赤诚就是一个至诚的人。不外乎就是这么简单、这么平易的东西而已呀。

你有没有发现为什么要讲这些呢?为什么我说劝大家读这些中庸,圣者的书要读啊,因为他走过的路啊,冤枉的路你就不用走了。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光怪陆离、尚玄好奇、通这个消息、接那个消息,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事情呐?我们现在用这样的人为造作,那样的人为造作,我们很想修持可是却离道越远呐。那你到底要靠什么呢?肫肫其仁呐,这不是很恳切吗?一语道破就把你的终极目标都讲出来了。那为什么我们不听呢?

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如果不是聪明圣智、而能够通达自己的本性、贯穿天德的人,哪能够去知道这些呢?哪能够知道孔夫子的圣德呢?哪能够知道谁对谁错呢?这个意思是说孔夫子的德,已经不是常人可知了。《道德经》不是这样说吗?下士闻道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对吧?真正的道给你看到,道一定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嘛。道不是光怪陆离的,道不是躲在山洞的嘛,道不是这样不用椅子坐在半空腾空而起的嘛,这些不是道。道是中庸,道是依于本性,道是现于每一时每一刻,用于日常每一件事、每一个处境,那才是道啊。

所以当下士看到孔夫子啊,一个流浪奔波的老人到了七十岁还无人用他,还常常被嘲笑你们这些拘拘腐儒只会讲,没有一个国被你们给治好。下士闻道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他不知道圣人非必把世治好。因为前面讲过,治世要有两个条件呢,一个有位,就是要有权柄,一个要有德;孔夫子偏偏有德无位呀,你怎么叫他把它治好呢?可是他把仁义示范好了没呢,诶,你看他的一生行仪,你看看呐,看还有谁超过他?谁可以超越他?谁可以入世治世?谁可以这个出世?谁可以两袖清风毫无贪求?谁可以成己成人成物呢?谁可以看得懂呢?没有人可以看得懂,现在的中国人看不懂,现在的炎黄子孙看不懂,现在美国人渐渐看得懂,欧洲人看得懂,在那边立庙,在那边推行他的教化,我们自己的人呢,还在笑。真不知我们是怎么样以后要怎样面对我们的老祖宗?

下一章:衣锦尚䌹

诗曰:“衣锦尚䌹。”恶其文之著也。《诗经·卫风·硕人》篇,有这么一句话,“衣锦尚䌹”锦就是亮丽的,穿着亮丽的衣服;尚䌹是外面还要盖一件单薄的朴素的罩袍,把它给盖起来。古人有德性的人有时候穿着很华丽的衣服,怕人家觉得华丽呀,就把它给盖起来。

恶其文之著也”就是厌恶太华丽了,为什么?风头太见了,太显露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各位,现在的人,如果有一件亮丽的衣服,恨不得马上、赶快穿起来,他哪里肯用一件朴素的衣服,朴素材质的衣服把它盖着呢?这在说什么?说有德性的人哦,他觉得他内在有多少、外在才显露多少,他不愿意让内在草包,然后外面显露得非常的高尚华丽,那么他会认为自己是个伪君子。他不愿意当个伪君子,所以虽然现在很有钱,穿了很华丽的衣服,我觉得不相配,我把风头我把它给藏起来,这个是一个君子的想法。不愿意显露他的锋芒啊,你有没有发觉现在的人,用尽各种办法要显露他的锋芒啊。

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所以君子的道啊,“闇然”,什么叫闇然,隐藏而不露。君子的道就是挫锐埋锋,深藏不露。“而日章”,而他的心性呢却渐渐放出他的光芒。你站在他的旁边你自自然然感受到那种感动,吸收到他的德性。

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什么是的然?恨不得光芒四射,“而日亡”而他的心性却日日地消亡。这个小人求其形貌的光华,而忘了内在的充实,贪图短暂的收效,而失去究竟的成功啊。

就像我们现在这个很多很多的人啊,浮华不实,都是这样的人;我们现在很多很多修行的人,贪其短暂的收效,去到哪里学一个什么课程,啊好多的感动,有没有?长远的心性呢,却没有人去管。心是什么、性是什么、命是什么?不知道。从来不在这个上面用功,德性是什么?不建立。你有没有发现?大家都在寻一个奇特的方法快速收效的办法,从来没有人管管德性是什么?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事情,什么是德性啊?谦卑是基本的吧,忠孝节义是基本的啊,诚恳真实是基本的呀。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检验我们这些德性跟作为呀?从来没有!你关心的是什么样的呼吸办法,有没有?怎么样可以接消息,有没有?怎么样到哪一个庙里去接受什么样的训练?然后可以马上天人合一,你是不是在想这一些东西呀?你不知道说真正天人合一唯有一个根本就是“诚”啊。中庸里面所说的诚。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于入德矣。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就是君子的道,是日用伦常,可是呢不厌烦,它非常饶富趣味,饶富意味。

简而文”简单可是相处久了却觉得其实是非常文采。

温而理”温和而有条理。

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这几句呢是在说,圣人洞察于机微呀。一个东西虽然现在看去来还很远,可是他渐渐在逼近,他早都知道,知所回避呀。

知风之自”他察觉某个东西正在形成某个气候,这个风不是真正的风啊,不是一阵风的风啊。某个气候正在形成、某个形势正在形成,他知道。

知微之显”一个东西现在看起来很弱,可是呢,照这个比例下去,不就的将来,它将会很难收拾,他知道。诶,他有这样的知见存在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他内在有诚,诚是什么呢?成人成物。一个成人成物的人呢,他的观瞻就会远,他的顾虑呢就会多,所以他会比人先一步,可以作为众生之师。可以入德,这样的人呢就可以进入学问呐,我们可以值得跟他学习呀。

这些都是诚的收效,讲中庸最后讲中和,讲中和讲到内心来,最后就是一个诚。因为有诚所以凡事看得出端倪来呀,你看那个当母亲的,今天生小孩今天就是母亲了叻,她当了母亲之后,你就会发现她都在关为婴儿细小的变化,什么时候要换尿布,什么时候要喝奶水,什么时候要怎样,什么时候要怎样,有没有?然后呢虽然她也没有练习过当母亲哦,可是她一生之后就当母亲哦,可是呢大半也都当得很好。为什么呢?因为内在有一个什么东西?诚。母亲对小孩真是诚,诚到了极点,对不对?

好比圣人,他看到一个礼乐在实施,十年后会有什么气氛,百姓会有什么心境,政治会有什么改变,他了然于胸,这些都是因为有至诚的心念,处处为众生好,处处为众生设想,所以呢,看得比我们还要高、还要远。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內省不疚,无恶于志。《诗经·小雅·正月》篇,说“潜虽伏矣”,说潜藏得虽然很深啊,“亦孔之昭”,可是呢也会变得很明显。这在说什么?说我们心念内的东西呀,心念内有一个不净的心思,你虽然掩盖得好象很妥善,可是你相不相信在某一个情境、某一个境遇之下,它会非常野蛮地从内心窜出来?而让大家看得非常明白。那个孔就是很大,极为大,那个孔。昭是明白。所以“君子内省不疚”,君子日日的三省吾身,怎么样检验自己,要让每一天自己不愧疚,疾就是愧疚。自己所作所为所说的不愧疚,对自己都过意不去。“无恶於志”不让那些恶念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叫做无恶於志。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说一个君子的德性之所以常人赶不上的,正是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所谓看不到的地方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存心啊。君子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你们所看不见的存心的地方,他操持,在哪里操持?在心地里时时在操持啊。

修道所说的就是修身,修身所说的就是存诚啊,而诚在哪里?诚在你的心。所以,人们所不见嘛。心志不为妄念所疑惑、所动摇,那么我们的气就不会奔散,这个是修行的守真之本,至诚之方。是君子一定要非常非常看重的。

为什么一个人精气神养得不好呢?因为心志常常为贪欲所摇动所迷惑,所以呢,精气不饱。这个是想要修行的人非常非常重要的地方。另外君子能在众人所不见的地方不睹不闻之际,时时戒慎恐惧地去省察自己的气节,他的心志才能够慢慢慢慢地凝固,这个是至诚的根基啊。是从这里开始站立起来的。所以人之所不见,那个可以比喻为心,也可比喻为一个人的时候,也要非常战战兢兢的。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经·大雅·抑》篇,有这么一句话说,“相在尔室”说看看你在这个房子里面的时候,一个人在这个房子里面的时候,相就是注视着看着,看着你在自己房子里面的时候,“尚不愧于屋漏”,屋漏是什么呢?古代的房子西北角,作为供奉神明的场所,叫做屋漏。不愧于屋漏,就是四下无人的时候呢,心中还是敬畏着神明,虽然人家没有看到,但是我认为鬼神看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嘛,说你不在,起码我知。我自己不知,起码鬼神都知吗,所以,自己的作为,四下无人之际,在自己的房子里面,也还能够秉持气节不愧于神明,这在说什么呢?说他的诚敬戒慎恐惧,他的修持是这么样的踏实、道地,不断地在自己身上检验。

各位你的修持是不是这样啊?你有没有发现你捧着钱,到处去学,你并不想“相在尔室,不愧于屋漏”,是不是这样呀?那我们跟古人的方法都不一样,非常危险。

所以,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君子还不动,人家就敬他,还没说话人家就信他啦。为什么?因为他是律己甚严,如此的严谨,他的尽性也深之于他的心,诚于中形于外。

这个心啊,必定要在人前人后都操存无间才可以,以敬为主,以信为行。敬自己就会非常严谨,信呢就丝毫不会虚伪,这个是求诚的妙方啦,求诚的阶梯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服务体现价值

感恩讲师,真棒👍🏻👍🏻

pearl000

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 圣人的示范

天汝

“知天地之华育”天地化育来自哪里?来自物物的本性。圣人启动每一个人的本性来参赞天地万物之间的化育啊。这句终于听懂了

猜你喜欢
国学经论

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各种经论,阐述中华优秀的文化基因,结缘优秀的青年才俊,为未来中华崛起铺垫文化之路!

by:紫微水镜先生

新华严经论

一听就悟本自光明华严经解说

by:照至悟

孟有儀【经论哲学】

大家好,我是孟有儀,欢迎来到我们的节目!在这里,我将带领你们深入道家和佛家经论的世界,探索那些古老智慧的精髓。无论你是初探哲学的新手,还是深谙古典思想的行家,这...

by:孟有儀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

一个人如果只布施不持戒的话,所修的福报会漏失掉,如果你布施兼持戒的话,这些福报才能积聚起来而不漏失!这就好像是你们家的一个塑料桶,你布施供养修福报,就是往桶里装...

by:无来无去123

艾问·中国财经论坛

独立主持人,艾问传媒创始人艾诚为你问遍全球财经大咖,带来直击现场的财经干货。

by:艾问人物

语出经论 言释文章

成语释义专辑简介:我的老师张士广,1962年11月出生,北京人,法名净心,字谦光,号传道者。大隐于市井,难找;圣贤于山水,难遇。有师父充满动力,伴恩师无与伦比。...

by:滕漓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