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忆恩师——南公怀瑾先生追思文(上)

2024-02-04 16:21:2615:04 1万
声音简介

【南怀瑾老师为姚海奇、刘玉燕夫妇的题词:教育之目的爲後世造就利國利民之人才;學問之理念爲群生啓發自覺覺他之慧知】




作者:姚海奇


我们今天非常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来纪念我的老师,也就是你们的太老师——南公怀瑾先生,为他老人家举办一场追思会。在这场追思会后,你们可以看到南公的五彩舍利子照片,非常的漂亮。代表着南公一生的行谊十分圆满。你们都知道,太老师是禅宗大师、国学大师以及易经的大师,而他老人家荼毗后的舍利也呈显出三种殊胜。




第一点,荼毗大典后烧出的舍利,头颅是完整的,此即是颅顶舍利。在佛法中,颅顶舍利代表修行与智慧圆满,代表着文殊师利菩萨般的智慧,这个智慧是非常圆满的。




其次,荼毗后,也烧出了舌根舍利。舌根舍利,代表着说法无瑕。南公一生当中,讲经说法六、七十年,能做到说法无瑕,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中国佛教历史上,也有一位大师真正做到说法无瑕,那就是《金刚经》的译者,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大师。鸠摩罗什大师,传说是七世佛的译师,专门讲经说法的。有人曾指责鸠摩罗什大师,鸠摩罗什大师则说:“在我死后荼毗,如果舌根完整不坏,则代表我说法是佛说,不是魔说。”果然,在鸠摩罗什大师荼毗之后,其舌根是完整无缺的,这代表着说法无瑕。




再来,南公全身骨架烧出数目众多,颜色斑斓的五彩舍利子。此代表南公一生“三千功满,八百行圆”,三千的功德圆满,八百的善行圆成。这就好比道家所说的:“欲修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修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这是一个人一生行谊的大圆满。




今天我们在此举办南公的追思会,希望在座的师生,能对南公的一生行谊好好加以思索。所谓的追思会,就是对一个人一生的行谊做一个总结。




南公生前曾经做过一件事,在祖国艰苦困难的时刻,他个人出资几千万美金,在他的家乡——温州,兴建一条由温州到金华的铁路,在修建期间困难重重,但是南公还是克服万难,将金温铁路修建完成。他当时跟我们这些学生讲,其实修建一条铁路还是小事,他老人家希望为人类修建一条“人道之路”,这条“人道之路”能够让所有的人都能安定稳健地走完人生之路。




所谓“人道之路”,每个人体会不同,就我个人的体会,就是将三样东西结合起来,哪三样东西呢?即天、地、人,在《三字经》上记载:“三才者,天地人”之谓。我们人是要与天地互相和谐地生存着。首先讲天,“天无不覆”,天没有不覆盖的东西,无论你是好的,还是坏的,所以天是无私的;其次是地,“地无不载”,大地不会排斥任何的东西;美的东西,丑的东西,干净的东西,污秽的东西,都一视同仁,这是“大地之母”的厚爱。




天地是伟大的,无私的,但是天地有没有缺失呢?有的。天地有序的时候,风雨雷电,一切物种,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天地失序的时候,灾难与祸害也将层出不穷。因此,将人的角色放在天地之间,与天地共寿,日月同明,这样的一个“人”的角色,太伟大了。这是什么角色呢?即是《易经》所说的“参赞天地之化育”的人。能够参赞天地,与天地共同化育万事万物的人,这当然不是普通的人了,在儒家称之为“圣人”;在道家称之为“真人”;在佛家则名之为“菩萨”。




然而要想达到“参赞天地之化育”,这样的人,当然不是一蹴可及,需要长时间的教育与磨练,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在儒家《易经》中讲“参赞天地之化育”,在道家《庄子》中也提到类似观念,庄子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人的精神与天地的精神相往来,这又是一种相当高的境界,同时也是非常高的人生修养。再来,老子《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的观点,人应该向天、地、道及自然学习。然而,在道家思想中也提到另一种态度,所谓“顺为凡,逆为仙”,如果人一直是向天地学习,向道法仿效,而没有一种“有为者亦若是”的态度,则人永远是凡夫的境界,如何谈得上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因此,禅宗教育提倡“以无门为法门”的精神,如珠走玉盘,周流六虚。人若能有“龙衔海珠,游鱼不顾”的气魄,用大格局,大气度,将老子说法的顺序改成“自然法道,道法天,天法地,地法人”。则人的价值自然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参赞天地之化育”将不会沦为空谈,而“顺为凡,逆为仙”则将在人间落实。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教育。1994年,我奉南老师之命赴北京清华大学洽谈筹建南怀瑾学院一事,行前,南老师特别嘱咐:“中国的未来在于教育,你该立志在中国办学。”后来,南老师为我们题写了:“教育之目的为后世造就利国利民之人才;学问之理念为群生启发自觉觉他之慧知”,这是辰熙的校训,治校的大纲。




如何建立一个教育体系,能够将人教育成“参赞天地之化育”的程度,这是一个大难题。“由来富贵原如梦,未有神仙不读书”啊!南老师在世时曾嘱咐我们夫妇:“海奇啊!玉燕啊!你们要创办一个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是古、今、中、外从未曾出现过的教育体系,它要能照顾所有的人”,此外,南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他说:“你们创立的这个体系,要能够成为后世教育典范。”换言之,这个教育体系是要成功的、可取的,同时也是可以行之久远的体系,这样才称得上是典范。南老师的嘱咐,对我们而言真是一个空前的大挑战,也是我们时刻必须深思的课题。




在多年探索后,有一天,我忽然体悟出南老师话中的含义。此一含意在中国传统经典中是有所本的。在中国儒家有六经之说,六经之中有一部《礼记》,《礼记·礼运篇·大同章》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首先,《礼记》提出家庭教育:要人们心胸豁达,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同时也要孝敬众人的父母。不独要教养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要教养他人的孩子。不要有分别心,不要固执门户之见。




其次,《礼记》提出老年教育:要老年人能安享天年,老有所终。我的体会是,老年人的教育是必须的,老年人的教育,在于提供一个安享天年的所在,个个有所养,有所安,同时在老人病、苦的时候,能够得到合理照顾,最后,在面对死亡的时刻,能安然面对,无所恐惧,培养一种“任运自在”的态度。




第三,青年教育:要求青年,能有一技之长,能“勇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为家庭,为国家,为父母,尽责任,勇于面对困局。




第四,要有幼年教育:幼年教育,非常重要,主要在于“培性立志”,幼儿性情好坏,全赖此一时期培养、琢磨。诸葛亮《诫子书》上提到:“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因此,培性方面,幼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至于一个人一生的立志,也应该在此一阶段打造、培养。“少小立志,壮老无忧”,及早正确立志,对社会、民族、国家都是一个正面的力量。




第五,要有壮年教育:培养“怡然自得”的态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恩师

恩师作者简介:王成丽(笔名梦云红雨),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会员。作品散见于《羊城...

by:椰奶菲菲_欧

敬恩师

致敬夕阳~无古亦无今

by:Amida_

恩师赠言

开启智慧,提升心性

by:悟空_爱敬

恩师难忘

毕业多年,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一路离不开老师的呵护引导。难忘老师是恩情,是成长,更是回馈。希望这张专辑也能引发你的回忆。

by:绿树如荫

恩师利弗莫尔

感谢你的智慧,感谢你所做的艰苦工作,感谢你那非凡的悟性,在探寻投机方法的道路上,你从来都没有过终点,你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by:知足常乐_tlu

恩师基本功

练声的基本原则少量多次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练用结合口耳并用

by:浅夏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