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泥步修行

2023-10-09 22:27:5118:21 50万
声音简介

欢迎到主播的小店逛逛,好节目少不了您的支持,点进度条上购物车图标就可以。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静播频道,可以收听更多内容。

主播推荐:

余秋雨先生也算是个争议人物,成名早,是非多。其实,读书也好,听音乐、看电影也罢,我一般只看作品本身,作者的八卦从无兴趣。余先生是一名学者型的作者,文字优美考究,富有深意,有一种装饰后的美感。这本泥步修行》推荐给你,读后心情会很好。

最后附歌:Jocelyn Pook,Russian Red - Loving Strangers

原文:

我们逃离了那么多错觉之山,叩问了那么多正觉之门,最终,应该在何处安顿心灵?


你看,不管是道家、儒家、佛家,每家里边有那么多门派,每个门派都足以留驻长久。但是,在他们近旁,还有很多别致的庭苑。更让大家心旌摇曳的是,既然来自印度的佛教如此深厚,那么,同样滋生在域外的大量精神丛林,又会怎么样呢?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尤其是欧洲自文艺复兴之后产生的近代文明……


每一处都可以安顿,但安顿的时间一长又会想念别处;如果转移到别处,又有另外的信号吸引目光。这就证明,任何一处都难以对自己产生全方位的笼罩。


而且,那些门派产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确实与此时此地有极大的差别,硬行笼罩必生虚假。有了虚假,又怎么能让心灵安顿呢?


是否安顿了,只有自己知道。只要还有一些隐隐约约的异光杂色,就很难安顿;只要还有一些浓浓淡淡的陈霉气息,就很难安顿;只要还有一些边边角角的夹生和夸张,就很难安顿;只要还有一些丝丝缕缕的缠绕和纠结,就很难安顿。


安顿,不能全靠已有经典,而必须由自己出场。一遍又一遍,再叩山门,再访庭苑,反复比勘、选择、重组。最终,寻找到一种最自在、最简约的精神图谱,这就是心灵安驻的地方。


这就像一个成熟学者终身不离的私人藏书室,看来只是对世间已有图书的选取,但选取就是营造,营造自己的精神栖息地。


这就出现了精神修行的完整程序——


我们破惑,

我们问道,

我们营造,

我们栖息,

我们安顿。


我本人在毕生的修行过程中,也希望找到一种与很多经典密切相关、又不完全相同的精神图谱。然而总是显得过于庞大,一直在努力精简。


精简是一件大难事,但又有点迫切,因为很多学生总想让老师用精简的方式告诉他们人生的秘密,他们拒绝庞大。


就在这时,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自从互联网行世不久,网上不断出现以我的名义发表的格言和美文,近几年越来越多。


我回故乡时,小镇的廊柱上就张贴着不少写着我名字的这种格言。一问,都是从网上抄下来的。


见到新认识的年轻朋友,他们一见面就大声背诵这样的网上美文。


更夸张的是,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任职的何勇先生来电,纽约一家中国餐厅举办我的“诗文朗诵会”,包括歌手演唱。他前去听了,发觉也都是这样的格言和美文,因此用电话来验证……


这事我开始并没有太当一回事,每次听到都一笑了之。几十年深受盗版之害和谣言之害,对于“横抢”和“硬塞”这两件事早已习惯。后来,我请朋友们选一些以我名义发表的格言和美文过来看着玩玩,但一看,心情立即发生了变化。


这些文字,尽管与我的笔墨风格南辕北辙,但在内容上却没有什么污渍,都在谈论“人生哲理”。它们的出现,丝毫不存在过去那些谣言的不良企图,倒是处处闪动着一种涂了粉彩、戴了面具出场的可爱天真。因此,当中央电视台撒贝宁先生采访我时谈到了这件事,我就说:“我是一个通透的山谷,一会儿,飘进来几朵乌云,一会儿,又飘进来几朵白云,都不必惊讶。来过的云,都会悄然离去。”


但是,说是这么说,心底还是纳闷。他们显然是热爱这种文句的,却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好东西”如此源源不断地送给一个他们并不认识的大叔?


我想,误会的起点是他们的语文老师对我的过度推荐。这让他们产生误会,以为借我的名字,可以让他们每天写出来的“人生哲理”引起广泛关注。


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们对“人生哲理”的孜孜矻矻,如醉如痴,正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一个重大命题的憧憬和饥渴。


我觉得应该珍重他们的这种情怀。


一般说来,人一上了年纪,就不太愿意再谈“人生哲理”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人生的极其复杂、诡异、多变,简直无理可讲。因此,凡是还在谈的,一定还比较年轻。但是,这种阴差阳错,实在是人世间最荒唐的“话语颠倒”。那就是把一个最艰深问题的话语权,交给了最不应该具备这种话语权的人,而真正有可能具备话语权的人群,却在沉默。


我想改变这种状态。


岁月确实像一道道厚墙,堵着我的嘴,但我相信真正有力的话语一定能把这些厚墙穿越。我修行大半辈子,破了那么多惑,问了那么多道,理应留下一些成果,否则就对不起那些惑,对不起那些道了。


试想,如果换一个人,也像我这样从头来一遍,吃那么多苦,走那么多路,读那么多书,看那么多人,经那么多事,终于熬到了我这样的年岁,却只扯别的,拒讲人生,那是多么浪费!


我想了多次,决定反对浪费。


既然经历如此丰厚,那么,我要写出来的句子,一定与那些年轻人的文笔有很大不同。简单说来,由于年龄和经历,我的人生感悟都带有某种终极意义。


终极意义是什么样子的?在形态上很容易产生一个误会,以为那是几组复杂的公式、一堆深奥的结论。其实,在我看来,只要一涉终极,便有梵呗圣乐响起。天地大道的归结处,必是空寂诗境。


由此也唤起了我内心一个小小的欲望,即试着用我自己的笔墨,让那些一直对我充满好意的年轻人看一看,这个长期被他们冒名的真身如果亲自动手,写他们很想写的那种句子,将会是什么模样。


我已经老了,但他们也会渐渐老去,我用我的文字在路边等候。


忽然想起,他们冒充我的名字发表的句子中有这么两句:


       你的过去我无法参与,

       你的将来我奉陪到底。


这是口语化的质朴情诗,据说已经流传很广。我想借用来告诉这些美文的作者:奉陪到底的“底”,就带有终极意义。


“底”,就像是严冬雪原,不见了花,不见了树,不见了水,不见了鸟,不见了路人与足迹。也就是说,一切安慰性、误导性、干扰性的因素都删除了,天地间只剩下了终极生存的最后理由,人类生灭的最后支撑。


下面,就是我安放在路边等候,决定奉陪到底的文字。

……

    《泥步修行》是余秋雨教授系统阐释人生修行的归结性著作,用优雅的哲理散文写成。他把修行分为“破惑”、“问道”、“安顿”三大环节,并由此构成本书的三个部分。


    “破惑”部分,仔细分析了人人都会遇到的“灾之惑”、“位之惑”、“名之惑”、“财之惑”、“潮之惑”、“仇之惑”的引诱和危险。作者逐一回顾自己在破除这每一个“惑”而达到“不惑”的过程中,如何使艰难的修行变得切实可行。


    “问道”部分,作者从佛、道、儒和魏晋思想家的多重智慧中筛选出直接有助于修行的精神助力,这也使个人修行融入了千年共修。这一部分,又可看作是对中国宗教文化的当代萃取。


    “安顿”部分,是全部修行的总结,也就是追踪修行者在经历了重重“破惑”、“问道”之后如何实现心灵安顿。本书提出了“生存基点”、“因空而大”、“天地元气”、“本为一体”、“相信善良”、“我在哪里”、“日常心态”这七个方面,概括了一个修行者终于上升为一个觉悟者的精神构建。


    近年来网络上不断涌现标有余秋雨教授名字的大量诗句、美文、格言,内容全都有关人生修行。余教授说,只有这一本才是真的。


媒体推荐


    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或者说,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白先勇


    这个时代,是大争议出大成就,我们有幸就遇到了一批大人物。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得风气,开生面。他有关文化的研究,蹈大方,出新裁。他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人。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贾平凹


    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金庸


    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余光中


    余秋雨先生每次到台湾演讲,都在社会上激发起新一波的人文省思。海内外的中国人,都变成了余先生诠释中华文化的读者与听众。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荣誉教授,高希均


    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三次来美国演讲,无论是在联合国的国际舞台,还是在华美人文学会、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大学或国会图书馆的学术舞台,都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搭建了新的桥梁。他当之无愧是引领读者泛舟世界文明长河的引路人。

    ——联合国中文组组长,何勇


    秋雨先生的作品,优美、典雅、确切,兼具哲思和文献价值。他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正用得上李义山的诗:“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

    ——纽约人文学会共同主席,汪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3707375oko

如何购买

益生菌3

点赞👍

莲花藏于微尘

如果能不抛妻弃子,不把自己曾经当过哪里哪里的领导,又怎么在众人的反对声中退下来的事情一遍一遍挂在嘴边,就是修行的开始了!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余秋雨

本书是余秋雨教授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获得首奖。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

by:安浅0123

走进余秋雨

每天半小时,走进余秋雨。十八卷书,在墨香中体悟文化,让生活走入美境!

by:Nancy_Guo

余秋雨专辑

《天涯故事》《舞台哲理》《游走废墟》《千年庭院》感谢中国盲文出版社提供版权

by:方程的城

余秋雨选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个文化奇迹。文学史上的这种文化奇迹,是一种新兴文体的全方位创造状态,人才啸聚,大师辈出,佳作汇涌。在宋朝建立之初,有一个被关在俘虏屋里的人...

by:百事无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