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翻译版·导言】马丁·普克纳:书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2019-12-30 13:15:40 4.9万
声音简介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了文学,世界会是什么样?”


在2018年出版的新书《文字的力量》的开头,作者马丁·普克纳这样问道。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文学的世界会是怎样。


首当其冲的无疑是小说,我们会痛失《哈姆雷特》、《白鲸记》和《哈利·波特》。如今的哲学、政治学、宗教也将不复存在,因为他们都依托文学而存在。我们不会再看到宗教典籍、报纸新闻和电视节目。


“从文学中获益的不只有爱书者,” 马丁·普克纳总结道,“自打四千年前文学诞生起,它就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栖息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 


欢迎收听:100本改变你和世界的书,在这里我们为大家讲述改变世界的书籍。我是扎卡里·戴维斯。在接下来的众多节目中,我将和学者教授讨论塑造了我们当今世界的书籍。


在本集中,我将带领大家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看文字是如何改变权力平衡,如何塑造文明的。



为什么书写技术的进步对我们很重要?


新的书写技术往往会重塑权力,它们不会摆脱与权力的瓜葛,反倒会重塑其分布。所以我们需要去关注权力转移到哪儿了。


这是哈佛大学英文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马丁·普克纳,普克纳教授也是《文字的力量》一书的作者。


在书中,普克纳教授追溯了历史上几次新技术更新了人们印刷、阅读纸质内容的过程。


有些革新是受切切实实的文字技术的影响,比如字母表的发明、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在中国的诞生以及其在欧洲北部被改进。


你会看到,新技术每次都会掀起翻天覆地乃至根本性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通常和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文学作品的成本有关。


根据我们在其他领域得来的生活经验,一旦某种东西成本降低了,就会出现一些有意思的新情况。



书如何影响了历史上的伟人?


你认为书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呢?


首先最明显的是,书可以感染进而改变读者,尤其是权贵。《文字的力量》第一章讲了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这位可以说是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重要人物之一了。


自然而然,我开始思考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背后的动因。我很快想到很可能是荷马的《伊利亚特》。亚历山大东征时随身带着一卷《伊利亚特》,他可不只是掉书袋子完事儿,显然他将自己东征视作《伊利亚特》中那般值得歌颂的英雄壮举。


根据现有的史料,这点可以从很多方面来佐证。首先,亚历山大大帝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进入小亚细亚时,停留在了特洛伊。这个地方在东征时并非军事要塞,所以他八成是想重现《伊利亚特》中的一幕。


东征全程,他一直把自己看做荷马笔下的阿喀琉斯。行军途中,他夜夜将《伊利亚特》放在枕边而眠。在我看来这便是文学塑造历史的一个重要例证。其实也未必。我们往往不管好坏,把许多事情都看得过于浪漫。但是文学的确影响了历史,这点倒毋庸置疑。


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权贵在读某本书时,会将书以及书中的情节纳入对自己生活的构想中,为自己的人生故事搭建框架。所以说书不光能激励人去行动,还能些许地激励人去规划自己要做什么。


没错。这些书可不是他们碰巧读到的某本书。他们可都是意义非凡的名著,是奠基石般的存在,比如说荷马的《伊利亚特》。


当时凡是说希腊语的地方,没有一个文化人不学习荷马史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书可以看作对整个文化源头的追溯探讨。


它们有特定的道德价值体系,倡导每个人遵循这些宏大体系,让自己的美名以文字或民谣的形式留于青史。



我们如何通过书和过去连结?


这就像是层层推进,所有文学都是在前世文学的基础上,与历史相糅合。那些切切实实的文本,关乎逝者与过去,也关乎后世与未来。挺不同寻常的。


没错。文字的基本影响之一是,你写了些东西,你知道你正在向未来发声,某种程度上说你会收获未来的读者。


而阅读则是和过往沟通交流。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在听到英雄吉尔伽美什的故事时,被故事的悠久历史深深震撼,也与这些古老传说保持了某些奇妙联系。


他说这些传说源于大洪水之前,也就是说源于远古时期。这让编写这些故事多了几分吸引力和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岁月感。


太奇妙了。所以说书可以通过影响权贵来改变世界。还有别的例子能证明书籍对世界的影响吗?



书如何影响普通人?


我们刚刚提到,精明的统治者可不是随随便便找一本书就为自己所用。那倒也是事实,但重要的不只有那些名著。


同样重要的还有围绕着这些书形成的整个教育体系。我认为这算得上是某种“文本基础设施”。这是我自创的一个说法。


希腊再次成为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古希腊会读写的人越来越多,部分原因就是字母在这儿被广泛运用。这样一来,不光间接降低了成本,还降低了读写文字的门槛。


随之而来的又有许多新变化,甚至还出现了私人买卖书籍的现象。不只是国王可以藏书,普通人也可以了。这可以看作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收集知识产品。如此一来,许多与文本基础设施相关的事情发生了。


或许可以这么看:文字建构了普通人也可以参与的体系或文化。从某方面讲,你不能脱离普通个体去谈论那些外部的东西、那些个体所处的体系。


没错。



书如何让普通人拥有话语权?


书籍如何通过影响普通读者来改变世界呢?


这就是近代发生的事情了,我想我们对这块多少更熟悉一点,因为它更合乎我们对文学作者的些许浪漫想象——他们远离世俗权力,并非法院系统或国家机构的一员,却只是孤军奋战,提笔反抗权力。


所以最终,写作者脱离了国家机构。这样就出现了持异见者提笔反抗权力机关的传统。


用颇具浪漫的眼光看,尽管这些作者在政治军事实力上占据下风,但他们这种用笔墨揭露真相的行为很有勇气,也充满了力量。


这些文字之所以充满力量,是因为它们以某种方式感染了读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力量吗?


我的分析可能更宏观一点。这些都是书面文字。由于书写技术的普及,书写不再是权贵的特权。学会运用书写技术的人可以呆在、也可以离开权力机关,通常来说他们与权力之间并非毫无瓜葛,但基本上跟权力都不那么过从甚密。


此后作者与读者之间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构成,一种新的社会关系。我认为这种新型关系至关重要。


毫无疑问这都是些杰出的作家,他们用文字实现了非同寻常的成就。不过我觉得如果只关注书写工具,只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就有点局限了。


你需要更宏观的去看书写工具如何将作者与读者联系起来,以及这种联系带来了怎样的力量。



“故事”如何带领我们认知世界?


在这档节目中,我们很想了解思想如何赋予个人和各个文化更多可能。一方面,作者可能会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用上各种修辞,让我们觉得像是在读哲学文献。


另一方面,可能作者自己也没想到他们正在宣传一个想象世界。作为语言文学研究者,您觉得文字是如何塑造我们和写作者、如何塑造世界的呢?是如何出现这种让人叹为观止的影响力的呢?


我认为文字故事之所以重要,部分是因为你所说的,故事不仅仅能让人冒出新想法,还能将这些想法植入一个富于想象的世界中。


所以你的如今藏着你的过去,藏着你读过的书。你不一定会被某章节宣扬的某种理论而影响,但其实你更多是会被文字建构出的那个世界所影响。


这个文字世界遵循什么样的法则?故事总是隐含某种因果关系。是什么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是历史潮流吗?是个体行为吗?只是源于某种巧合,还是有意策划?是多个人物共同导致了某个结果的发生吗?


我是说,从A到B再到C可能有十种方式。而故事要做的,就是给你某种具体的情节感。在这个文字世界里,你将人物置于其中,观察他们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反应。


所以我觉得,所有这些比某个人物说的话重要得多。



文字载体的变化如何影响我们?


不错。我们讨论了书籍对权贵、对统治者的影响,我们也谈到了它对普通读者和普通作者的影响。也不一定是普通啦,也可能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借由大众和实情所引发的力量。您还能想到什么其他因素,造成了书籍对世界的这些变化的吗?


我觉得第三点我们刚刚也稍微提到了,可以说是文本基础设施。不要只盯着某个作者,而是要看看整个书写技术是如何被更新重塑的。


我觉得这点叫人如今又不安又兴奋,因为我们看到网上突然出现了各种新的文字载体。传统的文字机构和权威,比如纸媒报道,正面临挑战。


大学可能也面临着挑战。可以说如今新的机构、内容平台和活动平台层出不穷,比如同人小说网站等。


这些变化至关重要,它们更广泛,更分散,我觉得影响力也更大。在写《文字的力量》时,尽管我提到了一些书与读者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或是权贵,或是逐渐成名的大人物,但我觉得这种有关文本基础设施的故事才最为重要。


普克纳教授在研究中强调了科技、文字与权力的关系。他从文学发展的长远角度,纠正了我们如今对很多作者的误读。



文字和文学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对文学往往抱有这样的看法,当然许多热爱文学的学者都对这个事实颇有兴趣,那就是许多作者都对政权持有异见。


他们提笔反抗权力,对吧?我觉得这么想,部分是出于我们对文学的神秘猜测,部分是因为我们希望文学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文学确实能这样,但如果仔细琢磨,你会发现其实在过去的这四千年里,大多时候文字和文学是跟权力站在一边的。


文字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大约五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那时文学还远未诞生。文字起初服务于精英。在最初的几百年里,文字一直用于行政,用于记录贸易往来和政府事务。这些记录让城邦政权得以巩固权力,缔造疆域广阔的帝国。


直到很久之后才出现了第一批伟大的书面故事,而它们似乎更像是文字政治作用的副产品,比如成稿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可以说它们也被用于展现一种软实力,或者说是一种文化凝聚力,防止这些幅员愈发辽阔的早期帝国四分五裂。


嗯,核心还是权力。不过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我们最需要看到的点是这个:我们近来虽然更关注的那些持异见的、敢于直面权力发表真实想法的作者,但其实这只是近代才有的事。我觉得把这种观点带入到文学史中并没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努力认清,在历史上,多数情况下文字都与权力密不可分。



印刷如何改变了欧洲?


十五世纪中期,欧洲第一台印刷机问世,这是书写技术的革命性变革。虽然说在此之前的数百年,印刷机就已经在亚洲问世了,但这可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台活字印刷机,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金属而非木制或黏土活字印刷机。它的发明者是约翰·古登堡。


古登堡不是印刷术的首创者,众所周知当时中国和韩国都已经有印刷术了。不过古登堡是个企业家,他深知印刷术的作用,彻底改进了它,将它纳入最早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之一。


古登堡最负盛名的印刷作品为1452年印制的《古登堡圣经》。但此前古登堡还印刷了赎罪券,据说谁若是拥有这种单页的券,谁就可以洗去罪名升入天堂。(叙述的口吻)


只需要单单一张赎罪券,上面有拉丁文,填写姓名的一栏空着。然后你可以印刷成千上万张一模一样的券,再把它们卖掉。这有点像印钞票。


所以刚开始,教会觉得印刷术是个好东西,可以增强教会的权力。不过意想不到的结果发生了,教会失去了对印刷文本内容的控制,不光没法控制宗教文本的印刷,特别是在《圣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之后,而且还没法阻止马丁·路德这样的区区修士提笔对抗教会,仅仅是因为他有办法印刷他的论纲。


马丁·路德反对兜售赎罪券,认为其反而会纵容人们背弃信仰。他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宣言了这些观点。


这篇论纲最初是用拉丁语写的,后来被翻译成了德语,并用印刷机印刷,在整个欧洲分发传播,点燃了后来的宗教改革之火。



近代的文学如何挑战权威?


您一直谨慎地提醒我们,书写技术并非一直都在挑战权力,它也被用于确认和巩固权力。不过从降低信息、观点和故事传播成本的角度看,书写技术似乎确实起到了挑战权力的作用,推动了多元化观点的传播。


但之后的历史表明,权力机关基本上都可以控制印刷,尤其是20世纪的极权政府。


我书里有一章写的是斯大林时期的文字作品。斯大林时期,许多作品不得不以预印本的方式传播,甚至预印本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文学模式。那一章主要讲的是前苏联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她曾说那种情况,就像是古登堡印刷机还没诞生一样。


在斯大林早期,她甚至都不敢把诗写下来。她把自己的诗背下来,烧掉诗稿,口头传诵给别人。所以文字背后不光是技术进步史,还体现了民主化的进程。它挑战了旧的权力结构,但并没有摆脱权力,而是重塑了权力。



图像和文字是什么关系?


我想趁着这个机会,了解一下您的书是在回应什么问题。您似乎是在回应对人类进入“后文字时代”的焦虑。


一个基于图像的世界,或者说图像模因并不利于提高人的深度读写与思考能力,但这些能力却是我们公认的文明进步的重要前提。您在研究中发现文字将何去何从呢?


你所说的我们在很多方面都能切切实实感受到。我们不知为何生活在了一个图像时代。不过当我再次回顾历史的时候,我发现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认为所有新的书写技术都没有让文字取代图像,更多的是重塑了文字与图像的关系。


早期的书写系统是基于图像的,两者往往密不可分。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人类史上第一套文字系统,也就是楔形文字。它是被刻写在软泥板上的,而软泥在当时常常被用来做雕塑、造型艺术等巨型软泥浮雕。


软泥板也是当时的书写材料。你只要用楔形的小棍子在软泥板上面刻出凹痕,文字和图像就可以彼此紧挨着了。在埃及以及其他诞生文字的早期文明中,文字与图像也是这种关系。


活字印刷是唯一一种对文字而非图像更友好的书写技术。它是一套完全基于单字组合的系统。你如果想印刷图片,总的来说需要先在纸上留出空位印刷文字,然后再把图片加上去。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文化如今似乎逐渐更偏重图像而非文字,这只是由于前一次书写革命对图像不那么友好,或者说当时的技术限制了图像印刷。不过显然这些技术障碍如今都被克服了。


不过总的来说,我觉得文字与图像还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觉得需要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的系统。


当然互联网也是书写平台。如今人类阅读、书写的文字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要知道,如今“text”这个词竟然被用作动词,这可是史无前例的。我觉得这体现出了一些发展变化。



未来我们会怎么读书?


嗯,我们现代人执迷于展现与过往的不同,所以每当传统事物遭遇挑战时,我们都会冲过去拥抱新事物。


有个事情很有意思。看看如今的书写革命,你会发现历史上一些旧样式在几千年里首次重现了。你去看看埃及或者美索不达米亚书吏的图片,他们腿一盘,把写字板放腿上,多像我学生坐在大教室里面的样子。


重现的还有滚屏。滚屏的前身,也就是卷轴,曾一度被罗马抄本所取代。不过如今我们滚动着计算机的屏幕,因为计算机更喜欢滚屏,而不是一页页的文字。


计算机当然可以模拟纸张页面,但这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滚屏,所以我们才会让屏幕往下滚动。这个技术革新还挺有意思。很多革新都是这样,把先前的形式样式拿过来,重新改造融合一下,用某种方式加以改进。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我们这档节目讨论的是书。您觉得为什么人们要了解书呢?这有什么重要的呢?有哪些书影响了我们这个世界,我们的文化中又有那些书可以影响未来呢?


严格来讲,书或者说罗马抄本是一种特定的载体。所以我也不确实书作为一种载体是不是真的重要。


举例来说,如果书被其他形式所取代,我个人觉得没什么。随着这些形式的改变,故事的书写、传播和阅读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这不是什么微不足道的变化,不过我对这个也不怎么担心。其实观察这些样式如何变化、长的文字样式和短的样式如何互相影响,这还挺有意思的。如今,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相互影响正在重现。


不过我觉得你所说的书其实是种隐喻,是代指与长文本相关的复杂活动,这种活动需要我们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输入输出。


这么说的话,所谓的书是通过写作产生的对思维、文字和想象的凝炼,而且是一种极为宝贵、极为重要的思考形式。


文字已经有大约四千年的历史了。它是种文化技术,通过一次次变革塑造着我们这个世界。正是凭借着这一技术,我们才能做更多事情。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当珍惜文字。它弥足珍贵,也正经历着变化。但我们不必为这种变化痛心疾首,而是要任其发生,并尽力加以利用。我觉得只要运用好这种变化,很多激动人心的事情都会发生。


本节目由喜马拉雅独家制作播出,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不吃番茄09

翻译版跟精制版区别是什么

破晓十四

成本的降低对产品的推广至关重要

坤灵

给普克纳教授的配音音色真棒!专注听声音都忘了理解内容

分别为聖

好好学习吧,我可是付费购买的。现在会员可以免费收听了……

猜你喜欢
英语900句,英文带中文翻译版

英文朗读加中文翻译朗读,让初学者明白英文意思,方便学习

by:lily1913

英文演讲原声(中英文翻译)

搜集各种英文演讲原声,附英文/中文解说词

by:有心的竹子

英文翻译诗歌学习

LifeistooshorttobewastedonsomeoneIdon'tlove!生命短暂,不想将就!

by:半句话半首蝶恋梅

苏轼诗词英文翻译

作为在三苏祠隔壁一小读书的眉山人,当年“百坡亭”文学社的会员,苏东坡一直是此生最影响我,也同样影响了很多人的前辈典范!他颠峰的跨界才华,达观的人生态度,汇聚在他...

by:道法自然修在当下

哆啦A梦英文漫画版 带同步翻译

哆啦A梦英文版来啦想回忆儿时又想学英语就来听听吧

by:Ms鱼儿猫

富爸爸穷爸爸(英文+翻译)

语言就是信息,信息就是一切。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习普通人学习不到的财务知识。

by:幸福学习室

法律英语 英文合同及翻译

《世界500强企业都在用的英文合同大全集》是我在翻译合同时使用的工具书之一。英文的合同有专门的用词、构句方法。我建议想认真学习的同学,自行购买本书,对照我的...

by:英语同传壮壮老师

法律英语翻译日日练之民法典英文版(2024)

创建该专栏的目的:为了用输出巩固输入;为了做一个法律英语翻译的作品;为了和同行的伙伴交流互动;为了给自己的法律翻译能力背书……专栏收尾时间:2024年12月31...

by:顾李君有启发

语法引导式英文翻译写作

寻找写作与口语的规律

by:北京牛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