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心”、“意”、“知性” 可分别对应《西游记》中哪个人物?

2020-09-25 19:30:03 4.5万
声音简介

中国文化中,无论曾子著述的《大学》,还是子思继承著述的《中庸》,都是把从人道出发的性情之“性”,作为明通形而上道的表示。

佛学输入中国后,译文所用的“佛性”、“觉性”,乃至“明心见性”,也都照样引用“性”字,作为现实人生的生命之源,作为表诠。后世道家神仙的丹道之学,有所谓“性命双修”之说等。隋唐以后,禅宗兴盛,又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主旨,在中国文化中形成联系儒、释、道三家中心之学的台柱。

至于心、意、识(知性)的差别,如果勉强用个比喻的话,“心”好比一个盘子,“意”好比盘子里一颗圆珠。“知性”则好比盘子和珠子放射的光芒,內照自身,外照外物。但这整盘,又装在一个血肉所制的皮囊(人身)里。

中国小说中古人也早有趣味的譬喻,如《西游记》中,作者把心身意识演化成小说,把心猿意马,化出代表“心”的孙猴子;代表“意”气的是一匹龙马;猪八戒则代表人的大欲,喜欢男女饮食。晦气色的沙僧,代表了没有主见的情绪,只能挑着行李,担起皮囊跟着孙猴子、猪八戒跑。代表完整的心身生命的便是唐僧。表面看来,他是最老实的笨人、善人、好人,虽然一路处处遭遇艰难险阻,妖魔鬼怪,而在这三四个鬼精灵伴随下,走完一段人生道路,正是由于他的“诚意、正心、修身”,所以他成功了......详解请点击上文音频收听)

 点击:进入吉劭居的喜马店铺<<<    推荐《中国儿童文化导读》


打赏专区 ↓↓↓


用户评论

表情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