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期“墨子号”的成功与中国式的科技创新 王建宇,李淼互动环节

2022-05-08 20:59:1934:02 1044
声音简介

(3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量子卫星总指挥王建宇做客文汇讲堂“人文解读‘四大未知疆域’(太空深海极地网络)系列讲座”,主讲《“墨子号”的成功与中国式的科技创新》。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著名科普作家李淼任对话嘉宾。两位嘉宾从“墨子号”的发射为何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中国的量子信息学研究如何从跟踪到引领、拥有了量子技术的人类生活方式会有怎样的改变等,为讲堂听友带来了人文解读科技前沿的学术大餐,除了知晓最难懂的量子信息学外,中国科研决策机制的优越、工程师与科学家的默契配合、中国科技人勇于挑战攻克难关的爱国心,也一次又一次地赢得了听众们掌声。


现场互动



是否纠缠目前依然难以证明,但纠缠态的应用已成熟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在读博士生林榕梅:怎样判断两个物质是否发生了量子纠缠?


王建宇:量子纠缠现象存在于微观世界里面,物理学家经常说因为存在于微观世界,所以在宏观世界里面看不到,可究竟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分界线在哪里,目前为止在理论上中没有一个物理学家能准确回答出来这个问题。如何知道两个任意量子之间究竟纠缠不纠缠?我们可以来测量。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之中,更有意义的是我们可以想办法产生出一对纠缠的量子态,再用这些纠缠态的量子解决我们实际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量子定位中,如果用纠缠态测量时间,精度就会高于通常的办法。


李淼:我认为在原则上目前为止确实无法确定两个量子是否纠缠,但是像王院长所说,即使不知道为何纠缠也可以设计产生纠缠对。每产生一对光子,我们就可以让它们纠缠起来,在物理原理上就是产生一对球对称的光子,让它们一个自旋向上一个自旋向下。产生量子的过程可以比作我们生产鞋子时,不需要知道生产的到底是左脚还是右脚的鞋子,而只需要在工序上保证一直是左右脚的鞋子交替生产的就可以了。至于检验是否纠缠的办法,就是贝尔不等式被破坏的实验。



确保没有被第三方截获密钥,还有一个量子纠错过程




曹杨二中德语班学生郭庭轩:量子加密分发密钥基础建立在接收和发送双方对接收到的光子进行比对取交集基础上,如何确保双方进行比对取交集不被第三方截获?


王建宇: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比如大家获得一万个量子数,拿出来一千个来对,这个对的通道是用明码,对完之后量子数就不再用了,所以不影响以后还没有用的九千个未知的。这一千个对出来只有1%是不对的,可以判断这个量子肯定没有被窃听,但是如果要做密钥,有1%不对也不行。在密钥中哪怕有一位数不对,这个密钥就不能使用,在数学上剩余九千个要产生密钥还有一个过程叫量子纠错,两个要通过保密的办法,把里面的错误通通去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