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深圳,到底哪里不一样?

2020-08-05 16:47:13 2.1万
声音简介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东西情报站》,我是大白。


本期录制时间是7月13号周一晚上,到目前为止,深圳还没有出楼市调控政策,不过我还是打算提上来讲一讲。金融已经连讲了四期了,我们换一下口味。


一、深圳楼市近况


我先给大家复盘一下深圳楼市近期的现实情况以及政策传言由来,让大家对事情的全貌有一个认知,尤其是深圳的听众,可能对此还比较急切。


顺便说一句,上海最近也躁动起来了,虽然没有深圳这么强烈,但趋势是一致的。上海的朋友可以一并重点留意一下这期内容。至于后面会不会扩散到其他城市,目前我还不好下判断。

 

事情的源头是从去年双十一前后开始,深圳楼市又进入到躁动不安的状态。


从中介公司的指标来看,就是买方的咨询量和看房量上升,中间被过年和疫情打断了两个多月,本来以为这个事情就这么抹过去了,但结果从4月份开始,交易情况和市场情绪越走越热,完全不理会疫情对经济和收入的影响,累计到现在已经涨了20%-40%了。


6月份,深圳二手房住宅过户数量达到1万套;而7月,从头十天的数据来推测,应该最终会达到1.3万套级别。深圳这一个指标的冷热分界线是8000套左右,历史峰值是1.7万套。



如果一个月在8000套以下,一般就是偏清淡;


如果在7000套以下,那往往很多房子的谈价空间就会变大,虽然挂盘价格未必会下降;


到了8000-10000套区间,就是偏热了;


1万以上就已经是很热了,房价会进入到上涨通道,经常会导致业主捂盘惜售或者坐地反价,使得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


1.3万套的水平如果持续的话,房价恐怕会涨得比较明显。


然后上上个周日,住建部和深圳市政府开了个研讨会,引得市场纷纷猜测是不是要出调控政策了,但等了一个多礼拜都没等到。现在从市政府的表态来看,似乎是不太打算出了,这一点我也吃不太准。如果真就不出的话,照目前的状况运行下去,再涨一截恐怕是大概率事件。


坦白讲,我个人是真有点接受不了这个价格,但也不妨碍这个价格的趋势很坚定。


硬要不出调控的话,其实也是有理由的。因为从官方数据来看,上半年深圳房价并没有涨多少,也就10%多一点。


倒不是官方在说谎,而是官方数据是统计全局的,这就包括了东部地区的盐田、大鹏、龙城、坪山、坑梓这些区域,而市场上一般常用的深圳房价的数据,往往是指深圳主流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房价,包括我下文会提到的所有价格和涨幅数据都是如此。


深圳的东部地区很特殊,地处山海之间,距离主城区40公里-70公里,已经超出了合理通勤范围,所以那边的供应量对于缓解主城区的需求压力没有太大效果。


而深圳的高收入和强购买力本身也就是来自于主城区的产业集群,这就导致了两边其实是有一定独立性的两个市场,东部的水一直难解中西部的渴,房价价差越拉越大。


我也没法去预测政府后面会怎么做,我只能说,你要是在深圳有明确居住需求的话,那尽量还是不要去赌调控、赌回调,虽然存在这样的可能,但这么做更大的可能是踏空。刚需是赌不起的,车开走,要再追就很难了。买房最辛苦、最痛苦的经历就是追涨。


至于投资需求,现在的楼市、股市都是一个德行,主流优质资产都非常昂贵,上不上车,就全看个人心理对价格的接受程度了。至于想听我的意见,我没什么特别的意见,反正我自己没有追楼市,股市追了一点。


二、如何理解一座城市的楼市


下面,我以深圳这个实际案例,来帮大家解析一下理解一座城市的思路。由于这里还不是专门的楼市主题,所以不会涉及到太多系统化的背景知识,主要是结合深圳这几年的市场情况,帮大家解决一下怎么看待一个城市的问题。


这算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框架,大家可以从这里入手做一些自己的思考,后面到专门的楼市主题,我再来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


这个解析过程我分成三步,大概需要两期内容。


第一步:是什么?


深圳楼市的特征是什么?有何不同?


2010年往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圳几乎是高收入、低房价的代名词。那时候,深圳的房价跟北京、上海比,完全不在一个级别,跟杭州、广州比,也是偏低的。当然,那个时候,深圳也不是一线城市,实力完全不是今天这个水平,腾讯的市值还不到现在十分之一。


而到了2012年,深圳的房价开始明显跑赢京沪以外的城市,但绝对价格比起京沪,还是差很远,真正的转折点是在2014、2015年。


2014年9月30号,中央放松限购限贷政策,深圳楼市开始有点躁动,但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大范围上涨,其他城市相对来说更加迟钝一些,没什么动静。


应该是出于放松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考虑,政府在2015年3月30号进一步加码,将增值税全额征收的认定年限从5年改为2年,当时还叫作营业税,并且进一步降低了二套房的首付比例。


当天下午,我在朋友公司喝茶吹水,喝到临近下班的时候,掏出手机一看,营业税5改2,我直接对在场的几个朋友说:走,开车,看房去,今天晚上一人定一套。


从那一刻开始,深圳整体房价半年时间接近翻倍,最夸张的地区甚至出现:3月份300万的房子,到了4月就报价400万,5月份就敢喊500万,6月份直接干到600万。


到了2016年初开始,北京、上海也跟上了深圳的步伐,一年时间涨了80%-100%。而2016年下半年到2019年中的这段时间里,全国其他主要大城市基本上遵循级别从高到低、实力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涨了一轮,涨幅普遍在50%-150%。


主流水平差不多就是翻倍出头,部分强二线涨得偏多一些,这些城市由于此前太多年没涨,相对低估了,所以这一轮跑赢了一线。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也就没什么特别的了,无非是大家顺次涨一圈而已,幅度差异也不算太大,深圳这个城市效率高一些,闻风而动冲在第一个也是很正常的。然而实际情况是:


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在涨完一轮之后,普遍就地趴下没有再动了,一部分城市还出现了回调,即便是少数出现两轮上涨的城市,其中一轮的涨幅也是非常轻微的。


而深圳就不一样了——



2015年9月之后,中场休息了一下,年底开始到2016年上半年,再次出现20%-40%的涨幅;


2017年上半年,中高价位的改善型住房和学位房,补涨30%-60%;


2018年,受到“三价合一”政策的影响,中低价位的刚需房空中接力,又涨了10%-30%;


2019年原本很平淡,甚至有些低迷,但下半年受到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政策的心理影响,在双十一前后开始,一直持续到最近,再次上涨20%-40%。


是的,你没有听错,全局来看,从2015至今,深圳房价没有一年是不涨的,只不过有些年度存在结构性差异,并非普涨。整个这一大圈下来,深圳的房价相对于2014年中,少则3倍,多则5倍,中枢水平大概就在4倍左右。


我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我说不出名字的冷门城市能跑出这个涨幅,但反正主流一二三线城市里面仅此一家。

 

第二步,为什么?


深圳为什么不一样?


网络上有很多对房价抱有怨气的声音,情绪化地认为深圳房价是炒作的结果。


首先,我不否认深圳房价有炒作的成分。事实上,全国主流一二线大城市都有不少投资群体存在,有投资自然就有炒作,但这些一二线大城市也都有着坚实的居住需求,也就是投资炒作推动是建立在供需关系基础之上的锦上添花


没有供需关系支撑的地方,是炒不动的,要不然谁去把鹤岗炒起来给我看看?


深圳楼市问题核心也就在这里——极其严重的供需矛盾。


关于这一点,我给大家补充一些客观信息,了解了这些供需方面的客观信息之后,不用我多解释,你心里也能明白个七七八八。


1.供应不足


第一,深圳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相比之下,广州7436平方公里,上海6340平方公里,北京1.64万平方公里——深圳是主流大城市里唯一一个行政面积过于局促的。行政面积不足,使得深圳的整体规划非常紧张,甚至不得不在汕尾搞了个飞地。


第二,深圳是丘陵地貌,原生平原面积占比不到30%,通过大量开山、填海之后,目前也就刚过30%。也就是说,深圳真正的宜居平原地区,也就只有600多平方公里,而北京、上海是纯大平原,广州的平原面积也有2000多平方公里,上海浦东新区一个区1200多平方公里,全是平原,这都是深圳的2倍。平原面积不足,严重限制了深圳的发展空间。


第三,深圳是个很年轻的城市,建设年代不久,商品房住宅总存量190万套,北京在690万套以上,上海在720万套以上。深圳有超过一半人口是实质性长期居住在城中村农民房当中的,虽然城中村农民房确实降低了深圳生活成本的下限,不少深圳人喜欢吹这一点,但是请注意,发展这么一座高水平的大城市,不是为了让大家一辈子住农民房的,这只是个过渡阶段的权宜之计,终究是要慢慢解决的。不要把这个当成真理,这不是社会主义。


第四,深圳历史上每年的新房供应量主要波动区间在4万-7万套,北上广在10万-30万套。深圳长期供应不足,新房日常周光、日光。


第五,即便在这样的基础之下,深圳写字楼存量和增量全国第一,城市公园、绿地规模全国第一,高尔夫球场数量全球第一——这些都占据了大量城市土地。注意,我说的这些公园、绿地、高尔夫球场都是在深圳市区的,不是北京、成都、重庆那种超大面积城市距离市区几十公里的郊野绿地。


这五点是供给方面的。可以看到,无论是客观的行政总面积、平原面积、住宅存量、新增住宅供应增量,还是主观的城市建设思路导致的城区土地向住宅供应不足的情况,都使得深圳长期处在供应不足的状态,供应水平远远低于其他三座一线城市。


2.需求急切


一,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规模跟广州差不多水平,都是2000万出头,京沪都在3000万上下,这个数字是通过运营商数据推算的,会比官方常住人口数字要大一些。


第二,深圳住房自有率不到24%,中国主要城市里最低水平,而人均GDP又是主要城市里最高水平,购买力非常强。


第三,深圳人均年龄仅30岁出头,当打之年,正是成家立业的高峰期,婴儿出生量也长期超过北京、上海一截,跟广州差不多持平,购房的紧迫性非常强。


这些人口、年龄、出生量、收入的基本情况决定了深圳,无论是在刚需上车房、改善型住房还是学位房上,都有着强烈且急切的需求。

 

这种供需严重矛盾的背景下,深圳本身就是房价内在上涨驱动力最强的城市,长期处在卖方绝对主导的市场格局之下。新房日常都是周光、日光,市区很少有什么存量新房卖,二手房业主日常又是捂盘惜售和坐地反价。


房价只有小涨和大涨的区别,极少长时间横盘,要说跌,那得追溯到2008年去了,那个时候的深圳还没有成熟,比起现在要弱得多,而且太过依赖外贸。


所以,你要说深圳纯靠炒作,那肯定是胡说八道,但这样的基本供需环境确实可以凝聚起强烈的单边上涨共识,而这种共识就给了投资和炒作极佳的生存土壤。


客观来讲,深圳的投资客占比也确实挺高的,这个数字很难准确统计,因为买卖双方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完全说实话,他不说,那就只能猜。我个人作为从业者的直观感受是——大概在2-4成之间波动,市场热的时候,比例会高一点。


但说老实话,大部分投资群体,其实也就是有了一套两套再买一套这样的情况,早年那种炒房团和所谓的大户,已经基本看不到了。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城市太年轻,所以大家整体不够成熟,心态很容易飘——深圳经常公开冒出来业主和投资客的过激言论,比如“业主群抱团涨价”的,比如“深圳永远涨”之类的口号,这类大家应该时常能够看到,这就给人的观感不太好,让全国人民看了笑话,感觉好像全深圳都在炒房一样。其实也不至于,就是被嗓门大的人以偏概全了。


以上是深圳的情况,同理,想要解析别的城市的房价,也需要从供需去入手。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供应都是非常充足的,所以会出现长期涨不动的情况,只有在一些诸如政策等事件的驱动之下,短时间内点燃市场情绪,引导出超量需求,才能够形成短期的供不应求,从而把房价给顶上去。而事件一过,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又会掉回供需平衡或者供大于求的状态,自然就涨不动了。

 

那么,以上解释了“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怎么办”我们留到下期再讲,然后一并总结一下城市发展的一些规律路径。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我们周末继续。

 

如果你喜欢本集内容,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更多朋友。


编辑|何海东   审核|朱小静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生活时事热点关注

与大家分享时事焦点事件,生活热点话题,聊一聊、议一议~

by:梦想躺赢

热点补给站|追踪时事热点

专辑内容:汇聚当下时事热点,形成文章解读,可应用至考试工作中。专辑说明:工作日每天更新。

by:中公教育遴选之声

财经时事热点解读

本专辑侧重点在于解读当下热点财经时事,以及分享成功财经人士的财经案例,助力大家的财商成长和家庭资产配置的合理化。

by:江锋财富

24考研专硕复试政治,时事热点串讲

讲义或政治资料+卫:zhitun888,备注喜马拉雅哟!

by:MBA阿来老师

复试政治 考研政治时事热点串讲

考研复试政治热点大串讲,配套资料+v:zhitun888

by:MBA阿来老师

花好月圆爱巢/新闻时事热点播报

喜欢看新闻,听新闻,播新闻,分享国内外最新新闻资讯,为民生投资者提供分析资料,以供参考

by:花好月圆爱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