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2021,股市和楼市还会躁动多久?

2021-02-04 15:34:52 1.5万
声音简介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东西情报站,我是大白。‍‍


今天我们讲三个话题,‍‍第一个话题讲一下中美关系和国内经济走势,第二个话题讲一下最近的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最后再讲一下股市。


一、中美关系和国内经济走势


我们先说第一个话题,‍这块不太涉及直接‍‍投资操作。


很多人喜欢问中美关系,为什么?因为中美关系、中美是否发生冲突是个带来变数的参量,但是经济发展、经济走势是个常态,常态就是不是带来变化的,或者说是被变化的影响的,但是我认为,未来两年内中美关系不再会是一个影响特别大的参量。


为什么呢?首先我们看一下美国的情况,拜登现在上台了,从12月底折腾到现在总算是上了,懂王彻底离开了。你要知道拜登是一个大概率(至少美国民主党内共识)不会寻求连任的总统,他有一个过渡性质,他更多的是把被懂王搞得有点乱的美国带回到原本的道路上,他没有太多时间去做一些新的突破。

 

拜登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第一件事是防疫工作。

 

病毒是不认人的,不是说之前盯着懂王搞事情,其实谁上去没搞好疫情,病毒的杀伤力都是一样的。现在懂王下去,拜登上来了,原本拜登在下面看着疫情把懂王搞成这个样子,看得很开心,现在位置换了,拜登要去承受压力了。

 

有人说美国人不怕死,国内很多别有用心的媒体在带节奏,美国人是有不怕死的,比如保守派和没有什么文化的红脖子中有些人是不怕死的,但是美国不是只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也就6000-8000万,美国还是有很多正常人的,正常人跟我们都是差不多的。美国有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是脑子正常的人,人家对生命的态度和我们是基本一样的,没有说不在意疫情这个东西。

 

我们可以看几个数据,第一个是10月份之后,入秋之后,美国的消费数据、非农就业数据连续不达预期,就是因为疫情反弹,退一万步讲,就算一部分人不在乎疫情,但是大家都是在意经济的。一旦连续就业数据、非农就业数据、消费数据连续不达预期,对美国社会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再加上,现在辉疫苗不太给力,本次直播前两天的数据,也就是上周五的,光挪威500多万人口的国家,接种了疫苗,就死了55个人,虽然年纪偏大,但是这个量也不小了,而且也没有全部接种;美国本土因接种疫苗死了30多个人;以色列那边的情况也一般;南非还出现过打过疫苗,但是病毒绕过人体免疫系统的情况。现在以色列已经在寻求中国的疫苗支持了。大家不要看以色列跟美国走很近,但历史上中以关系还可以的。

 

现在疫苗不及预期,然后经济数据、消费数据又被疫情反弹搞得不及预期,所以美国国内的疫情管控压力其实挺大的,这是拜登现在最重要的工作。

 

你可以因为懂王疫情搞得不好而把懂王选下去,但是反过来民主党建制派的人一样搞不好,为什么不能把你搞下去?道理是一样的,病毒是不看人的。

 

我们国家的疫苗在国内国外基本上也接种了1000万人,要是挪威是我们的一个城市,500万人,因接种疫苗而死了50多个人,你看翻天不翻天?

 

第二件事,修复盟友关系,回归一些国际组织。

 

拜登是不是可以做到?他当然可以做到,但是能不能破镜重圆?不行,尤其是跟欧陆之间的关系,英国可能没有问题,但法德领导人的脑子是很清醒的,都是很有能力的人,国家跟国家之间的事情,不是两个小男女朋友谈个恋爱吵了个架,哄一哄就回来了,国家之间的事情没有这么容易的。

 

法德这两年经历过“苹果”事件,还有这次疫情中美国多次与英法德唱反调,导致以法德为中心的整个欧陆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清醒、冷静和务实,这不是他们认同了中国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之类的,而是处于直接且深的利益和经济需求。

 

他们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找不到增长,被疫情搞得头疼,美国一天到晚在那瞎弄,英国还要跟我们搞离岸平衡对手,搞得他们自身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压力都很大,所以现在他们被迫外交,尤其是跟中国的外交关系的处理,与经济社会上面的合作会越来越务实。

 

这次中欧合作框架中,马克隆和默克尔说是要来访华,原话还说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邀请习主席去访问欧洲”。其实这个态度是很明显的,这两位领导人现在非常务实和清醒。

 

转过来看美国立场,美国要回欧洲重新修复盟友关系可不可以?可以,生意接着做可以不可以?可以,有合作接着搞可不可以?可以的,但是关系回不去了。欧洲和中国这边该做的事会做起来,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在下降,它想要努力修复,要付出成本付出代价。


之前懂王什么好处都要占,一些小国几个亿的关税都要去计较,这样能搞起盟友圈子吗?不可能。现在美国想要修复就要拿出成本和代价,但是美国现在的战略资源,无论是经济层面、军事层面,还是文化意识层面,他们的战略资源已经有限,在低成本下调动战略资源已经有限,拜登想在这两年把盟友关系修复过来,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事情。

 

第三件事,恢复国内秩序、政策以及社会运作机制。


懂王在位时乱七八糟搞了一堆事情,把奥巴马的医保法案等一堆事情给作废了,所以现在需要做一些修复。

 

这件事从拜登上任第一天一口气签了30个总统命令就能看出来,从来没有哪个总统上任签这么多的,奥巴马上任时签了5个行政命令,懂王上任时签了1个行政命令。现在拜登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恢复原有的政策制度、被扭曲的市场机制以外,还有跟美联储、美国证监会的关系需要恢复。

 

以上这三件事的工作量很大,至于一些对华政策拜登暂时还顾不到,不是他不想管,而是他在政治资源、战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华战略目前不是能够很好处理的重点,是被迫选择。这个局面至少会维持一两年,甚至更久。

‍‍‍‍

当然对华的遏制不会完全停止,会回到那些常做的比如技术封锁、舆论场上充值之类的事情,从七八十年代就开始这么做了,搞到现在就那样了,对中国的影响已经不大了。所以在可预想到的范围内,这两年中美关系也就这样了,除非出现什么意外的事情,没法预期。

 

所以这两三年我们不要把中美关系的参量看得很重,反倒是要关心我们的经济走势和整个资本市场、金融系统。

 

我们的经济数据现在听起来还可以,全年GDP是正2.3%,坦白说也不高,第四季度正6.5%也不高,很多人预期这应该是经济复苏的高点,第四季度增速应该是7%甚至更高,应该要高于疫情之前的平均增长率。这个逻辑说得通,就是说经济被疫情砸下去之后,有些需求有些工程会压后一段时间集中爆发出来。


按照道理说是这样,但实际上没出现这个情况,因为预估数据涉及的定量计算,很难得出一个公允的判断,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新冠疫情是第一次遇到,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没有历史数据、历史模型可以参考,经济回复到什么程度叫好,什么程度叫不好,这个判断不好做,定量计算不好做。反正真实的数据摆在这里,四季度是6.5%,全年是2.3%。

 

但是我们的出口数据好到离谱,12月出口数据是正18.1%,进口数据是6.5%,贸易顺差创了历史新高,共780亿美元,之前从来没这么高过。这个现象我之前在课程中也给大家解释过,主要还是跟国外的库存摆动和产能丧失有关,导致有些需求堆到了我们这里,然后他们需求供应链上的一些反应被放大了,比如需求可能是1.2倍,但是到了生产端被放大到了1.3倍,这是库存量在里面产生的一个效果。

 

不过这也是个阶段性的现象,什么时候会不好呢?其实大家不用担心经济要不好,而是要关注变化会变成什么程度,大家可以关注一个数据叫做PMI,12月PMI相对于11月份有一点下降,当然它还是在警示线以上挺多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已经连续两三个月回调了。

 

然后还可以关注另外一个数据,就是南华的商品和工业品指数,这两个是先行指标。因为商品工业品出厂价格贵,就意味着需求强、供需紧张,这两个指数最近已经涨了好久,但是最近前两周都在回落,回落幅度还不小,这周可能也会收一个阴线,也就是说工业商业品出厂价格的最高点可能已经过了。这两个指数跟出口关系比较大,工业景气度的最高点已经过了,但目前还在景气度以上,在结合PMI的数据我们需要考虑个问题,就是景气度的拐点在哪里?拐点之后会下探到什么程度?今年值得关注的就是国内经济走势,还有刚刚提到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

 

‍‍‍整体来说,经济发展受限于全球总需求不足,增长不足的情况下,你是不能预期经济的上限有多好的,它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国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打出来的余波,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入到资本市场之后,一部分融资到实体市场,一部分被套利之后成为了消费,这导致需求上产生余波。

 

现在资本市场和楼市的气氛比较像2015年的情况,要谈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告诉大家一个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对经济作出反馈的逻辑。

 

经济肯定会影响资本市场和楼市,经济好时,上市公司的利润会相对好,它对股价是有正面影响的,或者说大家都挣钱了,特别是挣了很多外汇的时候,挣得钱就会形成新的购买力,对房价有推动作用,这个逻辑大家理解起来没有问题,但反过来呢,资本市场和房价的运作也会反过来影响经济。

 

你们回想一件事,有没有人记得2015年时高端消费涨得非常厉害,甚至比后几年的高端消费都涨得厉害,为什么?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正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巨大乐观预期,推动了一部分人的消费,你说分化也对,因为资本市场一定是一部分人赚钱,一部分人亏钱,亏钱的人亏掉的那部分钱可能是原来他不舍得花掉的钱,但是赚钱的人赚到了钱是舍得花的,就是我有20万,投了10万去股市,可能者10万块不进股市我也舍不得花掉,如果不投进股市我就存折,但在博弈中有人把我这10万块钱转走了,那个人是舍得花钱的,一来这就是财富的转移和分化,另外就是整体资产价格上涨之后形成的乐观预期,推动了人们的高消费。

 

但这种推动往往是透支的,所以2014年、2015年提消费升级,2017年、2018年大家都在提消费降级,是不是真的降了?不是的,只是2015年把消费升级的风吹得太高了,不应该那么高,后面看到就低了。

 

所以如果资产价格出现这种大起大落,它反过来对经济也是有反馈的,这种扰动对于正经发展的产业来说不是太好的事情,因为长期的企业发展,需要稳定的订单来支撑现金流,一天天跟抽风似的,对企业经营来说不是一个有利的因素。第二个因素我在节目里也提过,估计很多人都忘了,就是我们2014年开始搞去产能,然后搞技术升级,这个过程中就会把很多技术含量低的企业挤出去,上马的是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企业,那几年也是半导体、医药发展比较快的时候,不过一般人参与不了,因为受的教育水平不够,专业技能不够就参与不了。当时很多old money虽然在八九十年代能挣到钱,2000年初能挣到钱,但是后面就跟不上了,退出来就不搞了,产业资本就变成了金融资本,买房的钱也属于金融资本,在全世界都是这样,它可以撬动巨大的金融杠杆。

 

所以搞清楚了这两个逻辑,资产价格对消费有影响,资本也反过来作用于资本市场和楼市,你以后应该可以用这两个逻辑解释很多问题。

 

二、房地产市场近况


接着我们说下楼市的情况,我们知道上海涨了一些,然后被锤了,深圳去年就被锤了,住建部的督导组在上海和深圳监督指导,市委的压力估计挺大的。

 

不过说实话,上海整个城市的涨幅并不算太多,当然有些地方涨了很多,30%-40%,这些都是关注比较多的热门楼盘,这些资产肯定都是先涨的,还有一些刚需上车盘、首次改善房,还有一些比较好的学位房涨得确实蛮多的,但这并不代表整个上海的涨幅,20%都不一定有,老房子之类的基本没涨,有的甚至是亏的,上海全市场的涨幅没有那么多。

 

现在城市房地产全市场涨幅到30%就是一个坎,就要被锤了,北京上海深圳这种受关注度比较高的城市,可能更敏感,20%就要被锤了,其他城市政策上给的允许空间可能就是20%-30%,目前就是这个态势,没有合理不合理,你要清楚这个预期,不用想那么多为什么、怎么办。

 

现在城市的楼市,在内生供需角度来讲,既涨了动力,又涨了需求,但是政策上还找不到疏导性质的调控策略,什么是疏导性质的?就是在热点城市的热点地区大规模新增供应,不是说完全没有可能性,只是一下子拿不出来,就没办法缓解供需矛盾,只能压制需求。

‍‍

然后我经常在课程的评论区看到有人问,最近是不是在上海买房的好时机,是不是杭州买房的好时机,我很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是觉得之后会跌吗?我觉得这个问题意义不大,如果你现在有需求,我不认为这些城市有跌的驱动力和趋势,既然不会跌,那么反正未来任何时刻都会比现在贵,或者最多跟现在打平了,所以说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热点城市、头部城市、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基本没有回调的迹象,反正我可能找不出理由来,既然这样就不存在现在是不是好时机的问题,不会跌想买就尽快买了。

 

但是有些城市的涨幅可能差不多达到了,比如广州、杭州已经达到了20%以上,所以政策调控上留给它继续上涨的空间不多了,这个时候如果你是个投资者,且不是一个长期投资者,你也不是要自住,也不是要用学位,就是想投资一两年卖掉赚个钱,可能现在有点晚了。比如说现在涨了20%,你算上交易成本,就是25%了,再加上交易成本,可能涨到30%的时候政策一压,两三年就停在那里了,成本跟涨幅打平,月供白付了。想要短期投资房产挣钱,已经赶不上了,长期投资者或者说自住的,可以赶紧买,没什么好多想的。

 

最近三亚、海口的关注度比较高,我有朋友住在三亚比较高档的小区比如海棠湾那边,跟一线城的房价一个价位,最近很多土豪去海棠湾看房,估计三亚也得动一动。

 

我说现在有点像2014、2015年时的迹象,不是说像那时一样资产会翻倍,只是说氛围和时机有点像。其实全球范围内,不只是中国的房子在涨,今年房价涨得最多的国家是韩国,涨得高一点的地方有6成的,美国今年也涨了,如何看美国房价涨幅?我教大家一个方法,可以看下它的先行指标也就是木材期货的价格,如果木材期货的价格连这张,那么房地产2-3个月之后房地产也会热起来,因为北美盖房子用木头比较多,这就很像我国的螺纹钢一涨就是房地产市场热了。美国今年热门城市的房价涨了不少,均价破百万美元的城市美国多了好多,这个东西怎么说呢?一方面疫情需要援助,不管是央行货币渠道还是政府财政通道,都要把钱注入市场,注入市场之后还是有疫情,这就意味着实体的生产投资被压抑着,这钱怎么办呢?不给又不行,西方国家有的底层人民是没有储蓄的,不给日子就过不下去了,给了总是会一定程度上流入到资产价格中去,无非就是股市和楼市,这就死循环了。

 

说实话现在我已经不买房了,我觉得没有必要买那么多房子了,以前我投资深圳房子比较多的时候,总有人问我为什么只买深圳,为什么不买广州、杭州、成都、上海?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深圳不够好吗?深圳不够大吗?我的钱多到在深圳买不完吗?都没有,我没必要跨城市买,你们有很多人到处买房,其实不管炒股也好,买房也好,总想超出自己的边界去做投资。

 

有些人说深圳和上海同时买是为了分散风险,其实是分散了个寂寞,这两个城市是同进退的,深圳崩了,上海还会好吗?上海崩了北京会好吗?这根本不叫分散风险。你买不同的股票,比如拿全周期的股票对冲一些强周期的股票抱团股,或者用小市值业绩好的对冲一下抱团股或银地保股,这个叫分散风险,上海、深圳、北京、杭州、成都到处买,这叫鬼的分散。

‍‍‍‍ ‍‍‍‍

我们房产讲完了,接着讲 A股的行情。


三、 A股的行情

 

‍‍先问你们个问题,‍‍今天‍‍大盘咣叽一下,‍‍是不是预示着行情结束了?不管是技术面、资金面,还是说基础面都得不出已经结束的结论,‍‍我不是说绝对没有结束,当然是有结束的可能的, ‍‍但是根据目前情况得不出已经结束的结论,所以你不用对现在的‍‍市场结构太过担心,其实现在市场格局‍‍不好不坏,比起11月份、12月份肯定是差多了,但是‍‍还没有到市场格局很差的时候。

 

我之前说过 A股在牛市常出现两种现象,一个叫做涨幅扩散,这个确实没怎么发生,只是往港股去扩散了, A股这边垃圾股还是没人管。‍‍纯技术面看,今天这条阴线是挺像假摔的,‍‍如果你要去验证这个事情,我教你一个方式,你就盯着几个指数‍‍,创50和深成指,不要看沪深300和上证50,因为沪深300和上证50是这一轮行情的领先风格,‍‍现在行情已经到下半场了,领先风格已经过时了,不太能代表市场趋势,‍‍你现在要看深成指、上证指数和创50这些,它们是当下‍‍‍‍风格的风口。‍‍你就看这三个指数, ‍‍最晚下周周中之前, ‍‍至少把今天的阴线给包了,‍‍完了如果再有突破,那‍‍‍‍没什么问题。要是特别强势,可能这周四周五就包了。‍‍

 

现在的问题是市场本质的问题,根源的问题,‍‍其实跟2015年也是一样的,‍‍可能有的人想不到,现在大家都在说白马牛、龙头牛,炒好业绩的,怎么跟2015年炒垃圾一样的,其实不是‍‍一样,是市场资金的运作逻辑一样。

 

‍‍‍‍2015年发生了什么?‍‍大量杠杆资金对不对?‍‍融资融券这些是合规的,‍‍不合规的还有场外配资,‍、伞形信托,‍‍包括还有合规的分级b这些东西,‍‍大量的更改资金,我之前在节目里跟大家说过,我统计过有38000亿杠杆资金进去了,‍‍搞杠杆疯牛,‍‍但是你要去看这些资金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以伞形信托为例,伞形信托就是银行把它的理财资金拿出来做优先级,‍‍再配一些高风险的资金,可能是信托之类乱七八糟的,不知道什么渠道过来的,‍‍用来做劣后‍‍,来组成一个钱,去借给人炒股,‍‍那么它逻辑是什么?劣后资金可能占30%,‍‍亏的时候先亏他,劣后资金的收益可能拿十几个点的收益率,‍‍优先的我可能只拿比如四五个点的收益率,我拿的少,收益率拿的少,但是出现亏损时不先亏我的,‍‍你劣后的占30%,只要总亏损不超过30%,我相当于不亏,至少是保本对不对?就是这样设计的。本质上伞形信托中的优先资金就是低风险资金,配置当中的钱也是一样的,你有1万,我借你2万,一共3万,你拿去炒股,我给你放了3倍的杠杆,你亏1/3往下才亏到我的钱,这个时候我不让你亏到1/3,亏到1/4我就给你强平了,理论上我也是没有风险的,对不对?对于伞型信托配资来说,唯一的风险就是连续跌停,出不来平不了,进了高风险的人手里,以高风险的方式在运作,那一年的杠杆就是形成了这样一个逻辑,低风险偏好的人的钱通过伞形信托和配资进入到高风险偏好的人的手里,变成了高空飞的操作方式。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买基金的人,很多买基金的人其实是低风险偏好的,他不像类似我这种纯粹炒股的人,能容忍股票亏30%,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基金的本质虽然不是股票,基金经理会做一些规范,有一些纪律来控制回撤,但极端情况下也是会亏30%的,最牛逼的基金经理,比如朱绍兴都有过超30%的回撤,你凭什么认为这种事完全不会发生呢?

 

很多人买基金,就是在支付宝里按了几下,他完全是当理财在买的,说难听点就是小白散户心态,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个R4级风险,甚至私募基金都是R5级风险,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但是他已经进入到高风险市场,这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进出基金的通道都有严重的一致性,一致性就会导致拥堵,那么进去的时候就会把价格推得高得离谱,大家把白酒已经报到60倍了,新能源股也报到了四五十倍,酱油食用油之类的已经到了100倍,这就是进去时的拥堵,当年杠杆资金出来的时候也是拥堵,连续千股跌停。

 

刚刚有人说今天跌了点又加仓了,我不能给投资建议,我只能说原则上说你不要在高位加仓,理论上来讲,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理性的投资者是只减不加的,之前我基本不讲自己的操作,我怕说了就会有人跟,而且我也不能一下子说清楚,我就大致说一下。我12月中下旬的时候仓位是88%,1月初降到81%,上周降到74.7%,现在是72.6%,就这样我的仓位还是相当高的,我减的是比较慢的,但至少方向是只减不加的,你不要在现在的高位上去加仓。

 

机构预测今年股市行情“前高后低”,然后评论里有人说至少一季度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我也是这么看的,但是你按照这个判断方法去定你的交易计划是不行的,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有时候你的技术面指标表示不行了,该走就要走,不要说靠我判断的一季度没有问题就一定没问题。

 

我之前在课程里说过,牛市里要目光短浅,看一个礼拜就可以了,最多看到下个礼拜就了不起了,你现在看到农历新年以前,不要再往后看了,牛市一定要目光短浅,熊市可以看到星辰大海,多远都没有问题,反正熊市的风险也跌完了,就看未来给你多少成长空间了。

 

小巴跟我聊过很多次,很多人对基金定投有兴趣,可能有些人会教你一些基金定投的优化策略,比如什么时候多投点,什么时候少投点,什么时候卖一点,不是说这些策略不好,这些策略可能都是对的,但问题是你加了一层策略之后就会想加两层、三层,最后不就变成炒股了么?这就不是定投了。

 

为什么会有基金定投这种事情,就是因为大部分人的操作能力不行,所以要用纪律来代替策略,你要是真的承认你搞不来股票,搞不来择时,就是要定投,那么你死纪律执行到底,比如市场跌到2500点,大家都在说A股要推倒重来了,你也继续投,涨到了4000点,机构的人跟你说已经很高了,要注意风险了,你也继续定投,因为一次或几次定投的资金占比小,不会把总的成本拉上去,所以基金定投不要加优化策略,有这个功夫还不如找个好一点的基金经理。

 

风险提示完了,接下来给大家说一下后期的可能性,我可以明确告诉你,A股在‍‍‍‍今年的某个时刻肯定要跌的,我们不是美股,有那么高的流动性,甚至现在央行都在回收一点儿流动性了。美股今年已经有4万亿进去了,什么概念?就是按照现在的汇率,已经有26万亿人民币怼进去了,要是A股突然进来26万亿,可能会涨到亲妈都不认识,1万点都有可能。

 

虽然我不知道A股今年确切会跌的时间点在哪里,但基本是会跌的,这就涉及到一个预期,跌多深?我可以给你一个预期,一般来说,基本上A股和美股都是这样,牛市回落之后的终点,都会比牛市开始的起点高,你不用担心跌穿起点,但是这个起点是从哪里开始算呢?又一个算法是12月份启动的3300点左右,另一个是6月底刚开始的2900多点。

 

为什么会有这么两个点?因为今年的牛市如果没有疫情,它不应该是这样的走势,不应该有7月份到12月份这么长的盘整,也不应该有6月到7月那一段上涨那么陡,3月份的坑也不应该有,确实是被疫情影响了节奏。

 

如果没有疫情,可能三四月份是牛市的初升浪,然后整理一下两三个月就主升浪,不会形成两个明显的平台,现在就搞成了两个平台了,所以就导致很难判断牛市回落的平台底线在哪里。

 

我个人倾向于7月-12月的那个平台,其实这个平台的难度也很大,因为现在险资也就是社保资金甚至一些理财资金,想提高股市的配置,那么他们由于都是低风险资金,他们的配置意愿在3100、3000点左右,也就是到了那个位置这些资金想要配置,可能到了这个位置就会止住了,所以就算崩下来,预期底线很难计算了,之后A股应该很难见到2字开头的指数,以后就是3000-4000震荡的一个时代了。

 

我们说下回调的底线,刚刚说A股一定会跌,这就涉及到一个预期,今年很多机构预测前高后低,市场上怎么解读这个预期?目前主流市场是这样的,他们都认为机构在忽悠他们骗他们接盘,你说前高后低,不就是要跑得快么,高了就跑,所以大家就直接跑得快,你说3月份跌,我2月份就跑,这不就没有前面的高了么,这就是所谓的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这是很多老股民的思维方式,他们对A股本质上是没有信心的,他们炒了很多年股,但其实是A股的空头,他们不相信A股能持续上涨,不相信中国企业能持续做好,甚至不相信中国经济能够持续上涨,他们一定程度上是A股甚至中华民族的空头。为什么,这是他们的时代背景决定的,他们不过是想在波动中投资赚点差价,我不是批评老前辈们,这只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现象。但你去看95后和00后,他们就不一样,他们是真心觉得中国很强,中国企业就是能做好,中国未来会越来越好,因为这符合他们的认知,他们从出生以来就看到中国的一路向上,现在跟美国干上了,眼瞅着过些年把美国干趴下了,你跟他们说中国不行,他们也是没法理解,就好像你跟二战后出生的美国人说美国不行一样,他会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你: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这都是有时代背景认知的。

 

中国股市整体信心的转化要靠95后甚至00后的人,再过个5-10年,他们在社会上的分量大起来之后,中国股市的情绪驱动力、信心可能就不一样了。

 

返回来说今年的股市,很多老股民信心不足,认为不会出现前高了,但这个逻辑我在课程里给你们分析过,肯定是有问题的,我当时的意见是,很可能出现“前疯后崩”。

 

‍‍很多人认为基金经理‍‍有后低,他就会提前跑,‍‍你这有点想当然了,你要知道这两三年基金的收成非常好,‍‍很多年轻基金经理,比如说广发刘恪松这些‍‍走对了赛道的,他们肯定能力卓越,在短时间内收获了大量的民生财富地位,‍‍管理规模膨胀到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境地,但‍‍整个公募基金就有巨大的财富效应,很多没有冒头的基金经理也想功成名就,也想赚大钱,另外心里是不服的,‍‍为什么不服?‍‍因为很多老牌基金经理,比如朱绍兴,大家是清楚这些人‍‍就是常年靠选股吃饭的,人家选股能力就是很强,但是新的基金经理其实是这两年走对了, ‍‍走了热门赛道,‍‍坦白讲看上去技术含量确实没有老一辈的那么高,有些基金经理就属于一种大家都觉得我行,我就很行的感觉,心里还是有求胜心的,现在公募基金里很有这种风气,有求胜心就会努力会搞“前高”,搞团一下,前高就变成前疯了,位置太高了,掉下来就可能变成了后崩了。

 

最近也发生很搞笑的事情,易方达的张坤,挺厉害的基金经理都搞出粉圈了,什么“坤坤勇敢飞,i坤永相随”,累不累啊。

 

不过跟你们说一下,易方达中小盘精选已经从股基改成混基了,可以降仓位了,‍‍懂了吧?‍‍什么意思?张坤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他知道降仓位,知道现在捧他的这些人,就是未来股市跌下来会踩他的人,头脑非常清醒。


本次直播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喜欢本集内容,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更多朋友。‍


编辑|徐姗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Doris_4oc

大白老师急起来好可爱呀

亚琴_zv

现在的年轻人很相信自己的祖国

亚琴_zv

老股民真的可怕

小兔HAPPY

谁也不服就服大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