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橡媪叹》

作者:皮日休   文稿:上上签   主播:Shadow  剪辑:Shadow


【原文】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译文】

深秋橡子熟了,一颗颗散落在树木丛生的山冈(gāng)上。一位佝偻着身子、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踏着清晨的严霜开始捡拾橡子。拾了很久才够一捧,从早到晚才拾了一筐。橡子要多次蒸、晒才能当做过冬的粮食。山前的田地里长着熟透的稻子,紫色的穗子,香气袭人。农家把稻子仔细收割好再细细地舂出颗粒饱满宛如玉耳坠一般的米粒。将这舂好的粮食上缴给官府,家中一点也不剩了。为何明明一石多的米,官府称出来却只有五斗?狡猾的吏卒不怕刑罚,贪婪的官员也肆无忌惮地贪赃枉法。他们在播种的季节将收缴的粮食从官仓中拿出来放贷牟利,等到收获的季节粮食又重新收回粮仓。从冬天到次年春天,只能用橡子欺骗一下自己的肚子,勉强度日。


我听说春秋时期的田成子用虚假的仁义为自己(其实是他的后代)换来了王位,而这些官吏竟连伪善都没有。看着这位拾橡子的老妇人,听了她的遭遇,不知不觉间流下的眼泪弄湿了我的衣裳。


【解读】

这首诗是皮日休的《正乐府》十首中的第二首,诗中写了一位拾橡子充饥的贫苦老妇人的悲惨生活,故名《橡媪叹》。诗人以老妇的口吻道出拾橡子的辛苦,揭露了官吏贪得无厌、剥削百姓的丑恶嘴脸。与田成子假意施恩百姓相比,这些赤裸裸的无耻官吏更加可恶。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社会的黑暗和官府的贪婪,诗人也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诗人认为乐府诗的功用是反映“国之利病,民之休戚”,诗人创作此诗也是坚持了他“尝有可悲可惧者,时宣于咏叹”的想法。

juanna娟娜

一石读一旦声

回复@juanna娟娜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风小小寒

念错好几个字

管不住自己_f1

橡媪叹⑴ 秋深橡子熟⑵,散落榛芜冈⑶。 伛偻黄发媪⑷,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⑸,尽日方满筐⑹。 几曝复几蒸⑺,用作三冬粮⑻。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⑼。 细获又精舂⑽,粒粒如玉珰⑾。 持之纳于官⑿,私室无仓箱⒀。 如何一石余⒁,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⒂。 农时作私债⒃,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⒄。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⒅。 吁嗟逢橡媪⒆,不觉泪沾裳。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