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本书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提出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认为血缘、心理、人道、人格为四大因素,孟、荀从内、外两方展升为光辉的个体人格和伟大的人类特征,而以实用理性、乐感文化为部精神。本书并以此贯穿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其中着重论证了中国的辩证法是“行动的”,而非“思辩的”,论说了秦汉时期所形成具有机反馈机制的“天人感应”宇宙观流传至今,庄子、禅宗的哲学是对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学,宋明理学作为道德形而上学仍具有重要价值,以及在明清时期思想中“内圣”与“治法”已出现分离,标志着中国式的政教合一将逐动摇,认为这是走向近代的重要趋向等等。

播主注:应听众要求读的,李泽厚的思想史论有古代、近代、现代三本书,将会顺序播出。

Alex305007018

主播很努力,偶尔也挺逗,加油!

回复@Alex305007018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听友106307341

大圣女士,读他人的文章,可不能自己随意去发挥,点评,那是狗尾续貂!

世界首富猪老三 回复 @听友106307341

服了,还是买书看吧,都不知道究竟哪些是李泽厚本人的意思了……

分享氏

哎呀,乱了

TT大圣 回复 @分享氏

我也蒙圈

分享氏

听着好像有敲东西的声音,又好像是椅子晃动的声音

分享氏 回复 @TT大圣

我说呢

糊涂理论

传统的儒家文化无论是无论从哪里讲用现代的眼光看他就是对人格的异化。实在找不到其他的词。

宜思读书 回复 @糊涂理论

你这话有4个误区,1人类向往和平安定生活,必定要建立在不互相伤害的相处模式之上,所以平等向善皆是道德要求也是群众要求。至于统治的极端控制是走到极端了,又是另一个问题。2当权者身处当时时代,不可能超越当时的时代,所以不能纯粹干净划分,当然也不能排除极权统治渴望。3传统理法这个提法不准确,这四个字涵盖太广,传统中也不乏传统优秀文化,不能一概否定,得批判看待。4异化一词用于社会学是从马克思开始的,要知异化必须知道正常化是什么,关于什么是人格的正常,我目前没能力下定义,望能赐教,以上皆不成熟之见,也为一己之见,望君指教。

糊涂理论 回复 @宜思读书

传统理法对人性的异化是不可否认的,人类行为的危害性都是想象出来的,统治者出于对社会稳定的极端渴望从而制造并推广的各种道德规范并非针对自己。

宜思读书 回复 @糊涂理论

什么是人格?仁义礼智信不算,难道非得堕落到动物性才算正常?

乱糟糟的人生

动物没有仁吗?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