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第四项是调集军需物资。隋炀帝下令,让河南、淮南和江南老百姓建造戎车五万辆,送到高阳,也就是今天河北的高阳县,好预备给战士们乘衣服和帐篷;又征发江淮以南地区的民夫和船只,把几大粮仓的粮食、铠甲和一些攻城的工具运到涿郡。

    这样大规模的准备工作一共动用了多少人呢?按照《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奔走在路上的有好几十万人,真是人困马乏。这个准备规模,不仅远远超过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那次对高句丽的战争,事实上,也远远超过当年的平陈战争了。这不难理解,谁让隋炀帝有钱呢!

    就这样,经过一年紧锣密鼓、不计成本的折腾,到大业八年(612)正月初一,各项准备工作终于都就绪了。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大军齐集涿郡,总共达到了一百一十三万多人,当时号称二百万,整装待发。

    从集结军队人数之多、战前筹备时间之长可以看出,隋炀帝对这次征讨高句丽高度重视,志在必得。然而接下来的出征一幕却令人倍感荒唐而滑稽,不像是去打仗,倒像是在演戏,尽显隋炀帝讲究排场,好大喜功之能事。

    大业八年正月初二,隋炀帝发布诏书,宣布了高句丽不修职供、招亡纳叛、侵扰辽东以及内政紊乱等四大罪状,然后宣布,自己要亲总六师,吊民伐罪!作战嘛,当然要师出有名,宣布这些当然没有错,问题是,隋炀帝把该宣布的宣布了,把不该宣布的也给宣布了。他宣布什么了呢?

    首先,他把作战部署给宣布了。按照隋炀帝的说法,他的二百万军队要分成左右两翼,每一翼又分为十二路军,比如,左第一路军走镂方道,左第二路军走长岑道;右第一路军走黏蝉道,右第二路军走含资道等,反正二十四路大军的进军路线都公布得清清楚楚。这也罢了,隋炀帝还把军队番号也给公开了。

    怎么公开的呢?各路大军即将出征时,隋炀帝要求每路大军必须在衣服领子上别一个布做的军记带,这个军记带长一尺五寸,宽两寸,上面写上各军的番号,省得谁走丢了,走乱了。另外,他是御驾亲征,不仅皇帝本人要去,大臣们也都得跟着去,这些大臣也不按原来三省六部那样的编制了,而是分别隶属于御营六军。哪六军呢?内、外、前、后、左、右六军,他们也要带上这个军记带。这样一来,一百多万官兵,每个人隶属的军队番号也就等于都暴露在了敌人面前,这不是故意泄露军事机密吗?

    这也罢了,更雷人的是隋炀帝的出征方式。按道理讲,兵贵机密、兵贵神速,如果能够快速突袭敌人,打他一个措手不及,那简直是最好的局面了。可是,隋炀帝不这么想,更不这么做。他怎么做的呢?他的方略是“日遣一军,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什么意思呢?一共是二十四路大军,每天派一支军队出发,每支军队相隔四十里。一天一天地这样走,这样一来,光是这二十四路大军出发,就花了二十四天的时间。二十四路大军之外不是还有天子六军吗?这又是六天的时间。再加上一些辎重部队,整个出发仪式完成,一共用了整整四十天时间!敌人就是再迟钝,也早都知道了。

    光是出发迟缓也就罢了,关键是这样一来,整个军队就形成了一字长蛇阵了。首尾相隔一千多里,别说是互为犄角,前面出什么事,后面连知道都不知道。这样一来,所谓百万大军,战斗力也就相当有限了。

    

1528365wnlh

果断拒听

回复@1528365wnlh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1528365wnlh

这哪是蒙曼主讲的啊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