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瑶指月

这个故事我很喜欢,但是故事后面的异史氏曰,我觉得有些意思。那段忠臣孝子死君父的言论,如果和《红楼梦》里面宝玉批评文死谏、武死战一段话对看的话,真是非常有趣的。不知道如果黄泉路上,蒲松龄和曹雪芹遇上了,如果讨论起这个问题的话,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马瑞芳 回复 @浅瑶指月

蒲松龄说不过曹雪芹。他口才不行。

浅瑶指月 回复 @马瑞芳

😄

慷慨悲歌的燕赵 回复 @浅瑶指月

是的,这篇探讨有关忠孝仁义主题的佟客,是一篇非常有趣和有深度的文章。我觉得除了某几处有看如“老饕”那篇的江湖况味,就是它引发的深度和广度。因为不仅涉及到了作者蒲松龄的部分历史观,还有对日常生活事件中,看待普罗大众表达忠孝节义真伪的深刻。 从结构安排上来看,聊斋中如佟客这种主篇+副篇这类的,还如《梦狼》、《折狱》等等,一定还要多加琢磨,因为都是蒲松龄创作时的有意为之,也大概是“四方同人以邮筒寄之”的整合留痕。因为此类既有正面记述,层层皴染,也有时会反其意而用之的。(续1)

马瑞芳 回复 @慷慨悲歌的燕赵

非常有见解I

慷慨悲歌的燕赵 回复 @浅瑶指月

(续2) 另外,此篇中两次提到解缙,这也不是閑笔。结合明史记载和历来史家及学者的结论来看,虽然他与方孝孺之忠义境界不类,但与那个副篇文意合看,蒲公在此便多了一份深意。这和你说到雪芹借宝玉之口,说古今臣子动辄文死谏武死战的质询,是有异曲同工之用。如果再结合两人的名字细想,会更有一番解读趣味 由此,还有以前研究学者可能未注意到的地方,即蒲松龄在创作聊斋时,其实和雪芹一样,很多主体人物也采用了谐音法或暗喻法。佟客便是一例🌹

马瑞芳 回复 @慷慨悲歌的燕赵

太棒的听众或者叫学友

慷慨悲歌的燕赵 回复 @马瑞芳

马教授谬赞了,不过一同好者而已

林下之风_饼 回复 @浅瑶指月

我就可怜那被灭的十族,这要多少人头落地,血怕是要成河

回复@浅瑶指月
表情0/300

其他回复(8)

马瑞芳

蒲松龄说不过曹雪芹。他口才不行。

慷慨悲歌的燕赵

是的,这篇探讨有关忠孝仁义主题的佟客,是一篇非常有趣和有深度的文章。我觉得除了某几处有看如“老饕”那篇的江湖况味,就是它引发的深度和广度。因为不仅涉及到了作者蒲松龄的部分历史观,还有对日常生活事件中,看待普罗大众表达忠孝节义真伪的深刻。 从结构安排上来看,聊斋中如佟客这种主篇+副篇这类的,还如《梦狼》、《折狱》等等,一定还要多加琢磨,因为都是蒲松龄创作时的有意为之,也大概是“四方同人以邮筒寄之”的整合留痕。因为此类既有正面记述,层层皴染,也有时会反其意而用之的。(续1)

马瑞芳

非常有见解I

慷慨悲歌的燕赵

(续2) 另外,此篇中两次提到解缙,这也不是閑笔。结合明史记载和历来史家及学者的结论来看,虽然他与方孝孺之忠义境界不类,但与那个副篇文意合看,蒲公在此便多了一份深意。这和你说到雪芹借宝玉之口,说古今臣子动辄文死谏武死战的质询,是有异曲同工之用。如果再结合两人的名字细想,会更有一番解读趣味 由此,还有以前研究学者可能未注意到的地方,即蒲松龄在创作聊斋时,其实和雪芹一样,很多主体人物也采用了谐音法或暗喻法。佟客便是一例🌹

其他用户评论

小鱼的福禄

马老师解读《红楼》、《聊斋》都尊重原著特别深刻。超喜欢。

YolandaJiang

我认为谢缙不大可能是听了妻子啼哭作自保,因为他不仅去谒见朱棣还主动提醒朱棣先去祭拜朱元璋以粉饰造反的合法性。这就是不仅表示归附还要邀功了。虽然谢缙大才,但实在称不上人品高洁,只是个趋利避害的普通人罢了。

马瑞芳 回复 @YolandaJiang

蒲松龄猜测

是李进呀

这种人现在的大白话就是网络喷子

鲁班剿匪记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一个怕死的人不可能成为侠客的。董生把自己当成冯谖自吹自擂,在佟客看来不过是耍猴戏而已。 其实除了人狐爱情故事和科举故事外,留仙写的江湖故事和断案故事也很精彩。 江湖故事如:《侠女》《红玉》《田七郎》《老饕》《崔猛》《聂政》 断案故事如:《太原狱》《诗谳》《新郑讼》《胭脂》《冤狱》

修奇only

这个事属实有点恶心董生了 人家第一反应是要救父亲的 没想退缩 佟客进了“谗言”故意坏他 然后再批判人家 要这样那些见义勇为的人 甚至为了救人牺牲了自己性命的人 如果在出手之前也有人拉他一把晓以利害 可能也不救了呐?你能说他救人的行为就不高尚了吗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时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当前评论用户

004

简介: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