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本期节目内容:

首先我们先看经济,在1912年到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发展比较迅速,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个原因只是起到了一部分作用,在甲午战争以后清朝就已经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在清末新政的时候清朝也鼓励发展工商业。只能说民国政府对工商业的发展鼓励地更多一点。
  第二,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主要是1915年为了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提倡国货、反对日货运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忙着打仗,顾不上中国,日本就趁这个机会想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并且还要求中国保密。
  二十一条主要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山东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满蒙问题,第三部分是关于汉冶萍公司的问题,(汉冶萍公司的前身就是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第四部分是关于福建问题,第五部分是关于聘用日本顾问等问题。
  二十一条对中国危害非常大,几乎是要把中国变成朝鲜,袁世凯也是非常愤怒和震惊,但是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又远远不如日本,不能通过武力解决问题,只能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除此以外,袁世凯也是想了各种办法应对日本,其中之一就是故意把二十一条的内容透漏给新闻界,这样中国老百姓又是游行又是示威搞反对活动的时候,中国政府就可以拿这个作为对日本交涉的一个筹码呀。“你看看,我们国家的老百姓不答应,如果我们政府答应了你,闹出什么乱子怎么办。”
  所以中国民众知道以后就掀起了提倡国货、反对日货运动,
  第三,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竞争肯定是居于劣势,因为在技术上、管理上都赶不上外国企业,所以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列强重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快速发展的表现:新建企业和新增资本大大增加,但主要是轻工业,轻工业需要投入的钱少,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一个是穿,一个是吃。 这都是刚需。
  这一段时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第一,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分部很不均匀,这种分部对我们中国非常不利,外国一旦入侵,占领沿海地区,那工业不都落入敌手了嘛,抗日战争的时候就遇到了这个问题,虽然往内地搬迁了一部分,但还是有很多落入敌手了。
  第三,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一个国家强不强主要就看他的工业实力,为什么苏联刚建立那会儿,经济那么困难也要尽快把重工业发展起来,只有拥有了重工业,国家才有能力抵抗侵略。抗日战争那会儿,我们中国飞机、坦克、重型火炮都生产不了,那不挨打等什么呢。
  第三,发展时间短,就是昙花一现,一战结束以后,春天也就结束了。
著名实业家:张謇(江苏)、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
  下面我们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所以在我们高中历史分出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这三个板块中,经济的发展往往起着更根本的作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资产阶级进一步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动了一系列的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也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同时也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老板多了,打工仔也多了嘛,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们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三大块
  第一是物质生活和习俗
  第二是交通和通讯工具
  第三是大众传媒的变迁
  我们先看物质生活和习俗
  物质生活主要包括穿衣、吃饭、住房,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行是在交通工具那一块介绍。
  穿衣服方面,洋布和洋装开始进入中国,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中山装的来历众说纷纭,因为孙中山喜欢穿这种衣服,所以叫中山装。
  吃饭方面,吃西餐成为时尚。
  住房方面,欧式洋楼开始引入中国。现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保留有近代欧式风格的建筑
  比较多的比如哈尔滨,俄式建筑比较多,哈尔滨号称是东方莫斯科。其他还有天津、青岛、上海、武汉等等,这些城市都是近代外国人活动比较多的地方
  下面我们看社会风俗,社会风俗的改变也是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为什么维新派要主张断发易服
  1.维新派要实行政治变革,发型、服饰以及生活习俗的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东西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如果这些东西改变了,对人们的思想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实用问题,工人进工厂做工,你拖个辫子,很容易被绞到机器里面。
军队留辫子也不方便,军队开始穿新式军装以后,脑袋后面有个大辫子戴帽子都戴不了,就是那种大檐帽。
  打仗也不方便,以前是冷兵器,脑袋后面拖个辫子在敌人用刀从后面砍你的时候辫子还能挡一下子,但是在热兵器时代,你拿枪射击的时候,辫子很可能会影响射击,你摸爬滚打的时候,辫子也容易遮住视线。
  妇女缠足就不能出门参加劳动,那社会就失去一部分劳动力嘛。
  3.生活不方便,留大辫子,洗头不方便,很不卫生。人们想去搞搞体育运动也不方便,踢足球、打篮球,有辫子也不方便
  4.美观问题,适合自己的发型可以增加人们的颜值,但清朝男子的发型就是一种,前半部分头发剃了,后半部分留辫子,千篇一律,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也许不觉得丑陋,但近代以来,来中国的西方人多了,一对比,还是会觉得不剃发好看。中国人留辫子被外国人看成是中国人丑陋的一个标志,像个猪尾巴一样。
  妇女缠足都把脚给弄变形了,肯定也不好看。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城市里的人、思想比较开明的人都愿意剪辫子,但思想比较保守的人以及农村里面的人都不愿意剪辫子,缠足也是一样,农村很多人依然缠足。我爷爷、奶奶都是1920年代出生的人,我爷爷小时候还有辫子。我奶奶也缠足。一个延续了几百年的习俗要改掉,谈何容易呀!
  大城市的婚丧仪式改为简约文明。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交通工具主要有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
  (1)铁路。
  铁路和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项伟大成就。1825年9月,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铁路在英国通车营业,这标志着近代铁路运输业的正式诞生。在以后很短的时间内,修造铁路的热潮迅速波及欧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总里程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
  但铁路在引进中国的时候,却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当时,清朝的多数官员和民众都将铁路视为了洪水猛兽。因此,从铁路在中国的土地上首次出现,到中国拥有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其间经过了20多年的激烈争论,可谓一波三折,步履蹒跚。
  1865年7月,英国人在北京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小铁路,上面跑小火车,当时的北京人看了,像看妖怪似的,很多人反对,所以清政府赶紧命令步军统领衙门拆毁了这条铁路。
  以后清政府对待铁路的基本思路就是你能建我能拆。
  1876年,英国人修建了近代史上著名的吴淞铁路。当时英国人修的时候,骗清朝的地方政府,说是修一条普通的马路,建成通车以后,清朝地方官再傻也能看出那是铁路呀,就和英国人交涉,“我们这儿的政策是不让修铁路,赶紧拆了”
  英国人不同意,当初你们政府同意我们使用该块地来修路呀,不管修铁路还是修什么路总之都是用来修路了嘛,没有违约呀。双方就扯皮。
  这个时候,正好这条铁路上的火车压死了一个中国人,英国人的态度也软下来了,经过双方的多次协商,终于达成协议。
  协议规定:英国人建成的吴淞铁路由清政府花费28万5千两白银买下来。在清政府将款项付清之前,你们可以先用,但不能再继续修新的铁路。在清政府交清款项后,那这段铁路就和你们英国人无涉,我们想怎么处置都行。
  那么清政府付清了全部款项,就把这段中国最早运营的铁路拆毁了,当时外国人就想,怎么清朝这么不愿意修铁路呢,就推测估计有这个几个原因,清政府害怕如果铁路真修建起来的话,可能会导致很多人失业,比如搬运工、车夫和船夫,这些人要是没工作,都成了无业游民,那对政府是个很大的威胁。
  1879年,世界上最早的电气化铁路在德国出现,这标志着铁路运输事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家外国铁路都升级到2.0版了,中国这边一寸铁路还没有呢。
  李鸿章这些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就非常着急,他就计划修一条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这样方便把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出来呀。
  针对这个计划很多顽固派官员就认为铁路经过清王朝的“东陵”所在地,“震动”陵寝。李鸿章为了推动近代化,真是废了不少脑筋,他向朝廷保证说:为了不让火车“震动东陵”,这条铁路建成以后,不用火车头来拉,我用马来拉火车。最后清政府终于批准了。
  1881年,唐胥铁路正式开工建设,当年就修好了。这条铁路全长11公里,按照李鸿章对清政府的承诺,唐胥铁路建成后还真用马来拉火车,这条铁路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罕见的一条“马车铁路”,但时间不长,很快就还是用火车头来拉火车了。
  在1883年到1885年的中法战争当中,清政府在运输能力方面存在的劣势再一次暴露无遗。
  战后,清政府认真检讨,认识到铁路在运输上的巨大作用,打仗的时候,要运兵、运武器弹药、运补给品,铁路可比马车方便多了。所以以后清政府才慢慢开始大规模的修建铁路。
  ③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经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公路。
  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出现。
  ②外国近代修路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期间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
  (3)水运。
  ①鸦片战争以后,轮船进入中国,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②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的垄断。
  (4)航空。
  ①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②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
  2.通讯工具的变迁:
  (1)电话:1875年,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2)电报:19世纪70年代,上海建起电报机房。
  随后,台湾架设了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供官商通报,但普通百姓很少使用。
  下面我们再看传媒行业的发展
  1.报刊业: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
  (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纸。
  后来,维新派、革命派以及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进派都利用报刊宣传新思想。
  维新派的报刊有《时务报》,《中外纪闻》
  革命派的报刊有《民报》、《民生日报》
  新文化时期激进派的报刊有《新青年》
  (3)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舆论宣传这个阵地对于革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国家搞政变,政变的一方一定要先控制住广播站和电视台这些宣传机构,老百姓了解国家大事靠什么不就靠看报纸上新闻嘛,谁能用自己的理论说服老百姓,那老百姓就拥护谁。
  2.影视事业的发展:
  (1)1905年,国产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定军山》的主演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同光十三绝之一的谭鑫培,这个时候的电影还是黑白无声电影。
  (2)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走向成熟,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下次再会。

【更新时间】每周一周五周六
【更多节目】打开高考必备app—贴心电台—学习—历史音频

1345560zzxz

说的很精彩

回复@1345560zzxz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INS悦

很喜欢,可以很好的帮助我背历史

有个启明

非常棒!一听就停不下来,就像追剧

星之毁灭者

谢谢老师

INS悦

找了很久,这个音频最合适

INS悦

棒棒哒!

明日141 回复 @INS悦

摸摸头

当前评论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