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真理”是什么?如何检验真理?

2018-12-21 10:00:0221:21 32.7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299 喜点

混沌之思

好,让你受累了,慢慢改基础不好但有感悟就分享了。

回复@混沌之思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混沌之思

王老师强大的知识量,推出的理论我很佩服,但在某些问题上我有疑问探讨一下,我复制下王老师的这断话,我们反推一下这断话,是不是在接近还是远离真像,“在我们接受外部信息的一瞬间,我们就必须在感官上把外部信息扭曲,把光量子感受为明亮,把光波长感受为颜色,把振动波能量感受为或错觉为轰然作响的声音等等。因此我们的感知本身绝不给我们提供真相。”我们感觉的亮现在用科学手段发现了光亮子,我们感受到的颜色同样追踪到了光波,我们感觉到的声音,同样也用实验观测到声波震动的能量,这些凭个体的感官知识,是永远观测不到的。但人类群体的科学探索,是可以超越自然给人设定的规则。去追求广义逻辑的真。这也是超出了存的范围这我感想。

黄族_tk 回复 @混沌之思

模样,是你主观意识下的相,非山洞的本来面目。意识需要借助第三方,比如光等去认知外界,无法知道本来面目。你不能说看到了反射入眼的光,就说光是山洞。光入你眼,进入大脑后转变为一系列电子脉冲,最后脑成像。电子脉冲是山洞本来面目?

卜丫的窝 回复 @混沌之思

抱歉,本不是我该说的

萝卜特弹 回复 @听月01

是远离“真”,不断加了“滤镜”去分析,只能是渐行渐远

1834513dqoo

知识不是被证明是错的,而是随着信息量增大和新的变化,突破了知识成立的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不得不建构新的理论模型以适应变化。

1361711lqwc 回复 @混沌之思

本来就要懂先生的意思

听友240532374 回复 @1834513dqoo

这里的知识指的是两层意思:即“感知、知道”和“认识、识别”,知和识是一个递进过程~动态词~等把这个过程总结归纳之后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知识~名词

断点_ri 回复 @1834513dqoo

知识本来就是主观的 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掺杂了人类的感官活动或者以感官为基础的延伸

me子非鱼

老师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含真量有限,含有人的主观扭曲,。可是王老师的结论是用这些扭曲的理论和知识作为底层推导出来的。一个用含真量有限的东西推导出来的结论,那么含真量将更低,其中必然有更多的扭曲性。这样的话就好象玩思辩游戏了。

萝卜特弹 回复 @me子非鱼

这也是一种解释,解释符合当前的现象,也是为了求存

混沌之思 回复 @凉茶2

这个科学的含真量低,实际也可以理解为,信息量爆炸的时代更新太快,符合王老师说的不稳定性,很多人们创造出来的,非自然的东西更新快,符合越先进存在度越低,依存关系越复杂,离真越远。就象一个从小都没见过牧场、屠宰场、菜市场,是在超市、商店、家庭远离自然环境长大的孩子,问他牛的概念可能想到的是袋装牛肉产品。这确实是离真相越来越远,我们创造了一个现代社会,违反了人的自然规律,让人能上天入地,超越空间距离和时间赛跑。王老师的课也启发了,古典的求真哲学探索,最后是宗教或不可知,现代求存哲学是知识爆发的起因,也是人类延续很有可能的手段。只要用中国的原始的敬天爱人的集体主义生存思想,给科技创新提供新融合创新文化

凉茶2 回复 @me子非鱼

含真越来越低,表明人类的科学技术创造的寿命越来越短,方生方死!

战歌领唱者

我怎么有点越来越向往原始社会——信息量极低,人类什么都知道,没有道德,没有法律,没有政府,没有文明,人性完全自由。

pbinbinp 回复 @pbinbinp

采集狩猎,打错字了

pbinbinp 回复 @萝卜特弹

你并不向往,如果你真向往,你就扔掉手机去丛林里过彩礼狩猎的生活,然而,你舍不得手机,舍不得互联网,舍不得汽车,舍不得汉堡,舍不得豆浆油条。你所谓的向往仅仅是嘴上的向往,不是你真的向往。

萝卜特弹 回复 @战歌领唱者

我也向往,可惜已经回不去了

JianliGuo

邓小平改革遇到障碍时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该是特指检验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真理,而不是指检验物理、自然界的真理。王先生举的反例均是针对物理、自然界的,而不是针对人类社会的,所以我感觉不是很恰当。 如果在人类社会中不用实践检验真理,那么应该用什么去检验呢?

听友480249572 回复 @JianliGuo

他的意思是让人民行动起来,不要再搞意识形态。而不是那句话表面那样

飘雪_nMK 回复 @JianliGuo

逻辑自洽!

背后有高人 回复 @JianliGuo

明白人。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