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冀:减少个人期望与对未来的关注

2019-01-14 05:50:0011:24 24.4万
购买 | 199 喜点

五四的火炬

未来梦想,是前进动力

回复@五四的火炬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华Liu

期望越高,失落越大。未来的梦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但终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始终在足下,在当下的足下。每一步的走稳,往往又是在低期望值的实现中获得。只有行稳,方能致远。

林其昌_z7 回复 @华Liu

曾国藩好像也有此论断!

动动月亮

“少冀”真的是我们的家长最该做到的。我用盖房子来比喻家庭教育:一位家长带着孩子盖房子,家长在盖房子时,时而设计、时而焦虑,因为不专注,结果垒出来的墙歪七扭八。那一头的孩子,照样学样,时而观察家长、时而沉思,结果垒出来的墙也是歪七扭八。等到房子的地基和框架完成时,家长不满意,想推倒重新再盖,一回头,发现孩子已经大了,孩子盖的那部分房子更糟糕,这,就是当下很多家庭面临的教育现状。秋雨老师的这一课,不单单适合佛教研习者,更适合我们的家长,不要那么多期盼,安静地踏实地做好当下小事,有了这些基础,孩子才能身心健康;不要那么多计划、畅想,孩子才能有灵性的目光,用这目光去探寻他的未来,这才是最好的教育吧。

琴声依旧70

不要让将来困扰自己。老师的这节课警醒了我,自从听老师的课,看那么多的同学因笔记和评论得到老师的签名书,我很长一段时间来,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评,但背后却有期冀——希望能领上老师的签名书。这节课,让我发现了自己内心的这个“冀”。我还是需要在老师的讲解中进一步修炼。关注当下,既然自己对文化课有着强烈的兴趣,那我就喜悦于当下,听课,学习。谢谢老师,让我一次次学到人生哲理的同时,一次次清扫自己心灵的垃圾。

香林花语 回复 @琴声依旧70

你应该是感悟最深的,恭喜你,悟出来了

原色小调 回复 @三六九幺幺

适合与否不是绝对的,也跟年龄无关,而是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做事方面纯粹的观自在难免杂乱无绪,失去计划性。做事尤其是大事都得要有计划,但计划中每一步的实现必须专注于当下,必须用观自在的精神去完成,况且只有走好每一个当下,才能实现计划中的未来。在做人方面,观自在可以使我们减除负面情绪,使我们常常处于喜乐状态,也可使我们能集中精力做事。那么就会心态平和,精神饱满,人际关系自然和谐,工作效率和身心状态都不会差了。

阿瑟_ic

敢问余老师,您去汶川干什么呢?是在瓦砾中抛人,还是在医疗一线救治,还是在向重灾区开路……当你指责为什么别人不去灾区干什么的时候,你去灾区又为了什么?再有,没有了对未来的观望,当下永远是在黑暗中!还有,听到您到现在为止的关于佛教的讲述,不像是个学者的传播,而更像是一个佛教徒(我对佛教徒有一种对信仰的尊重)的修行体会!再提个醒,别什么时候都不忘抬高吹嘘自己啦!和您讲的观点太分裂啦!先生一定会不争不辩,不喜不怒吧!

听友416483006 回复 @阿瑟_ic

我朋友说一些他天天做的事,也认为他在吹嘘,后来想想是我狭隘了。他竟然说他天天喝豆浆,吃油条,还有油炸糕!

听嘚满心欢喜 回复 @阿瑟_ic

格局问题,可能别人只是用自己的经历讲一个问题,讲一个学问而已,你非要用自己的思维带入,认为是在吹牛逼,呵呵,你认为的吹牛逼,呵呵。

朝阳奔马 回复 @阿瑟_ic

本来要驳你,但听了余教授的课,就放弃了,因为不值得驳!

Angelayjy

心经里讲的"观自在",今天更深的领悟到了。永远在发现自然发生的状态,以从容的心态面对。事事无常,不让将来的无常干扰当下,这样就会大大地减少敏感、担扰、失望状态。减少个人期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活在当下,以平常心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