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课程内容的回顾

2023-06-08 00:15:4511:46 20.5万
购买 | 199 喜点

1860729ntzb

听余教授讲佛法收益匪浅,醍醐灌顶。

回复@1860729ntzb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动动月亮

佛教课程的总结:一,佛教在精神思维上补充了中国原来固有的学说。二,佛教的核心教义:缘起性空。三,用佛教的核心经典《心经》,对社会观念提出一系列的否定。四,天地宇宙本为一体,自己在解脱和放空之后,要度化众生,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五,秋雨老师讲述自身的经历,他受益于“不回避”、“不招引”、“不回应”,并提出下一步修行目标:“少分”、“少忆”、“少盼”。六,禅宗的三段论告诉我们:回到事物的本真,回到自己的本真,世界和自己才能轻松。秋雨老师讲述的佛教课程还要反复听反复看,这么高水平的课,我需要用几年去学习,感谢秋雨老师和喜马拉雅团队!

听友251292447 回复 @动动月亮

总结到位

华Liu

佛是以佛心看世界,看事物,是推己及人,修己度人。从精神上摆脱各种禁锢,悟出“空”灵,进入“无缘同慈,同体大悲”的佳境。但从作为看,更多的在精神层面,这有些缺陷。以佛像、佛念作为精神寄托,甚至作为消灾避难,求财求物的手段更是与佛心相悖。

听友251292447 回复 @华Liu

有深度!

13聆听 回复 @华Liu

新春快乐!

林圣野

佛教的特点是空,道家是无。入佛门也叫入空门。广大是空,是非是空,成败是空,荣辱是空,生死是空,而到禅宗之顶点连佛法与佛也是空。

Panos攀

佛教本是宗教的一种,但更像是一种朴素的古代哲学,从宇宙万事万物和人类心灵出发,通过宇宙现象归纳推理出来的,所以具有一般普世性和理性,这也是它一直能经久不衰的原因。例如,从“缘起性空”这个论断说明宇宙一切事物的不确定性,所谓的拥有和失去,生存或灭亡,增加或减少,都只是一种“执”,由于宇宙一切事物都是内在联系的,所以不仅要度己,还要能度人。最终让所有人觉悟,并达到解脱的彼岸。

1581777odvn 回复 @Panos攀

想多了

兰与Lisa 回复 @上善若水_jsn

我理解的彼岸是思想的觉悟,没有对生死的惧怕,没有由执着而生的苦恼,以平和安宁的心境去过普通的生活。并不是真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所在,有,也是在人的心里。自渡渡人,都只是把觉悟而达到解脱的方法让人掌握。方法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体验。佛教是方法论,而不是思想。如果大家都不被生死所惑、减少贪嗔痴的欲望、一心向善、内心安宁,虽然不敢说世界大同,但是一个祥和慈爱的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了。佛陀也会死,但是思想上的解脱让他觉得这是到了另一种境界。所以,极乐世界的美好故事,只是让我们在现实社会中修炼自己的,帮助他人,创造一个人人喜乐的生存环境。如果执着于真有这么一个地方,人人长生不老,那就是“着相”了。

上善若水_jsn 回复 @Panos攀

彼岸又是什么?是真的吗?是不是另一种极端?或是另一种有心者的某些不好的意图?这本身是不是也有问题?就跟《吃货宇宙》这部动画片一样,为什么非要渡到彼岸、往生到极乐世界、净土世界,如果很多人都变得那么好了,有那么多厉害的、智慧的人,为什么那些人不能商量一致,齐心协力一起把这个世界变成一个美好的世界而非要一个接一个的引渡?而引渡的人如果有去成了的,那他们是否又是长寿的活着的?如果还活着为什么没有什么人能回来,去做些实实在在的大事,根本的能让大家都看到的事?我很深深的怀疑佛教里面的一些思想。

筱翃听

佛学让人活的更通透明白,气象万千。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