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这是道家修道的原则和方法,离开此原则都不对。有些人想修道、学静坐,那便应该读懂此文,彻底了解真正的方法。其实,只要有个方法在,已不叫求静,而是求动。既然要放心打坐,那么你还再加个什么方法,那岂不更乱更忙吗?

《老子》及一切道家学神仙丹道的经论,合成《道藏》,有八千余卷之多,《老子》只是其中一卷,看是看不完的。你若读完,准有发疯的可能。大概地说,八千多卷的《道藏》,根本离不开老子的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虚”差不多等于佛家的“空”,有些道家丹经上干脆也用空,那是唐、宋以后丹书受了佛家影响的原故。

以往的道家只有“清”与“虚”两个字。“清”是形容那个境界,而“虚”则是象征那个境界的空灵,二者其实是一回事。“致”是动词,是做到、达到;“致虚极”,要你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任何染污。至于空到极点是个什么样子呢?若还有个样子就不叫空了。空没得个相貌可寻。

而“守静笃”讲的是功夫、作用,硬要你专一坚持地守祝且用禅宗黄龙南排师的几句形容词:“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直立,拟无不中。”一只精灵异常的猫,等着要抓老鼠,四只脚蹲在地上,头端正,尾巴直竖起来,两只锐利的眼珠直盯即将到手的猎物,聚精会神,动也不动,随时伺机一跃,给予致命的一击。这是形容一个参禅的人,参话头,作功夫,精神集中,心无旁骛的情况。不如此,道功无法成就。

神宗大师们另外还有个比喻:“如鸡之孵卵”。这就不像猫捕老鼠,瞪眼张爪,蓄势待发了。而是闭着眼睛,迷迷糊糊,天塌下来都不管,你踢他一脚,他叫也不叫,理也不理,只是死心眼直守着那个心肝宝贝的鸡蛋。这样也是一种修定的功夫,也是形容虚到极点,静到极点,如同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这六字真言。这六字,已经把所有修道作功夫的方法,与修道的境界、层次,都说完了。世界上各宗各派、各式各样的修道方式,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下面接着加以说明理由。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作”是形容词,宇宙万物,山河大地,无时无刻不在变动,永无止境地发展创化。一直在动中,并没有静过,宇宙的表现,是一个动态的世界。每一个人都在不停地忙碌,每一根草都在生生不息地成长,这是一种道的作用状况。所有生命都在生化中,这是合理的;生化到了尽头,自然死亡,这也是合理的。“万物并作”都在创造变化,活活泼泼朝向死亡之路走去。因此,庄子解释天地万事万物说:“方生方死”。刚刚出生落地的那一天,就是死亡开始的那一天。一个小孩生下来满一个月,亲戚朋友高高兴兴来庆祝,而在前面的二十九天的生命现象已成为过去了。早已死亡。就算后来活一百年,但在前面的九十九年,也都已死亡,消逝得无影无踪。

从生命的两头来看,庄子很幽默地指出人生的一切,根本就是“不亡以待时尽”。“方生方死”,生命看来似幸福平安,实际是在那里等死而已。只不过排着队比别人多等些时候罢了。从第一天出生开始,等到最后一刻结束,这有多么的滑稽可笑!道家这种看法,未免大伤感了。其实,更深一层体会,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生即死,即死即生,又何必那么看不开呢?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不死?“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复”是回头的来路,如果借用佛家“无量无边”的形容词来说生命的力量,本是无穷无尽,一直保留在那里,永远不生不灭。不生并非断灭相,不是枯寂,更不是完全没有东西,而是说永远有无限的能量存在那里,用而不用,不会消耗殆荆这种无比伟大的生命价值,姑名之为不生,在老子叫“复”。“复”也是个卦名,复卦又称做“地雷复”--囗,上面是坤卦,表征为地,下面是震卦,表征为雷。雷表示电能,生命发展的能源,从此发生。因此老子在后文提出“反回去”的观念“反者,道之动”,回归生命本初的状态。修道是返回根本,追求生命最初来源的那个东西。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有志向道的人,不是鲁莽地横冲直撞,向前穷进,而是回头走,走到生命来源之处。禅宗后世的惯用语“还我本来面目”,可当参考,作为此话的注解。真发现自己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便开始接上那生命本具、源源不断、庞大无比的能源。

点我:进入吉劭居的喜马店铺<<<     购买吉劭居推荐《中国儿童文化导读》


记得二年前,我想把自己和女儿一起学习论语的资料和成果录制出来,与大家共享。之所以说是学习的资料和成果,那是因为女儿小时候,我们是用一套南怀瑾指导编排、台湾老古文化出品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繁体竖版,36本,内容涵盖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孟子、易经、诗经、左传、礼记、鉴略、笠翁对韵、菜根谭、幼学琼林、昔时贤文、唐诗经典、古文观止、朱子治家格言等等,一直到上了高中,再没更多时间,所以后面还有些内经述、医学三字经、药性赋等等没能学完。点我:进入吉劭居的喜马店铺<<<



上图↑↑为快被我们娘俩翻烂的台湾版《中国儿童文化导读》


那些年,我们娘俩就是互帮互助的同学,一篇篇,一本本,一年年,每天雷打不动,也乐此不疲。我为了给女儿讲解,搜集各种资料,筛选琢磨研究,其中就有《老子他说》。所以2016年末,偶然因兴趣接触了喜马拉雅之后,我就想,既然我能给自己孩子讲,何不录制出来,与大家共享呢。当时也真是不知深浅,自己家里天南海北地讲,跟给天南海北的人讲,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远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轻松,你听到的10分钟音频,我需要一个小时乃至几个小时甚至半天一天的时间去做功课然后录制等等。点我:进入吉劭居的喜马店铺<<<


所以这两年,除了应付繁忙的本职工作之外,全部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于制作节目了。刚开始每一章开头的原文全文朗读由女儿承担,但后来她实在挤不出时间了,高中生的时间不要说以秒计算,那至少也是以分钟计算的,太精贵了,高中老师眼里这种与应试教育毫不搭边的事绝对是“不务正业”,录节目毕竟太费时间了,只好等以后有机会再补上吧,不过那可能是要三年之后了。


也许你会说,我已经看过导读了,我也听过讲解了,书可以不必读了,抱歉,我从来不相信,任何所谓导读讲解是能够用几句话就把经典说透的,包括吉劭居的节目。用梁文道的话说就是“我从来不相信这种给人维他命药丸或鸡精的事,我相信的是,我要告诉你,这个苹果很好吃,你要自己去尝他。”我一直说的,好比我们学走路,所有的讲解导读,都只是拐杖,只是教我们怎么走路,最终,我们还是得抛开拐杖,独立行走,到一定程度,你就会不满足于别人的讲解,而产生自己的独到视点和理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希望的是,在这个好像是个糖衣药丸的节目里,让大家发现一种敬意,对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种经典的尊敬的态度。然后你会发现,这些典籍,完全不像是我们表面所以为的那么简单地可以一言以蔽之。


有很多听友一直让我推荐一套可以读的典籍,我迟迟不敢,因为典籍浩如烟海,我们哪个版本更好,或者说更合适呢?我只能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辨别。我们当时用的是台湾的繁体竖版,具体的价格我忘了,应该折合人民币在2000多元。后来我发现内地也有出版了,而且也是南怀瑾授权并指导,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当然,最初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价格不菲,近千元。几经改版后,最新的这个版本一套只要四百多,而且还有配套的原文朗读音频。所以我非常满意,除了亲民的价格,它的排版、纸张、内容,都是我想要的,大字,还有拼音标注,非常清晰,并且在每一部典籍前,都附有解题一篇,对其作者、成书时间和经过、主要内容、学术渊源以及历史评价,都有简要的介绍。

 

全书一共18本,每本分AB两部分,就相当于我之前买的36本。内容是由南怀瑾先生精心挑选的书目选编,基本涵盖了各个门类的国学典籍。旨在从熟读到熟记,一部一部地学习经典诗文,并首先从《大学》《中庸》《论语》等国学基本典籍开始。有了这个基本经典的根底,会对孩子一生的语文根底以及培养读书兴趣大有助益。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我们对于传统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知识的吸收。全书一共18本,共蓝色、黄色、橙色三个系列:

 

蓝色系列可以初步了解传统国学的核心内容和入学门径。黄色系列当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橙色系列可以初步进入中国传统政治、民俗、文学、历史、医学等学科的学习。现在点击声音标题边上的红色小购物车,或者节目简介里的“吉劭居喜马店铺”链接,就可以下单购买。点我:进入吉劭居的喜马店铺<<<

 

我想,如果大家想要购买一套国学的书,让我推荐的话,首选这一套。再悄咪咪跟大家说下,我会把我私藏的就是自己之前买的那一整套台湾版本的音频,全部上传在我的公众号上,你可以去下载,到时候可以放在手机电脑平板上,边听边看书,比光盘还更方便。另外,这一套复旦版本的音频,我也在录制并更新中。南怀瑾老师的意见,也是我们和女儿当初学习的体会,就是儿童时期的教育模式,当以读诵熏习为主,讲解倒还并不是十分迫切的事。但为满足广大家长和蒙童学习之需,吉劭居已经完成了论语、道德经的讲解,并正在进行庄子的讲解,后续还将按照这套导读的顺序依次进行解读,与大家一起重温学习。

点我:进入吉劭居的喜马店铺<<<

最后再次感谢二年来 一路陪伴 一路鼓励 一路温暖相拥的各位好朋友们,读书路上,我们继续相约前行…….

点我:进入吉劭居的喜马店铺<<<



18661826766

喜欢吉老师的讲解

回复@18661826766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沛佃

吉老师讲得细心,耐心,倾心,恰到好处,功德无量。

一路狂奔3

南怀瑾老师把道经全读完了也没能正道成功,可见是无稽之谈

刘昌龙_南无阿弥陀

感恩老师法布施,讲的真好。

听友246543800

南怀瑾老师何许人也?竟读完八千多卷《道藏》,学识渊博哉!

听友203236584

声音好听,讲的棒

当前评论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