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说宋朝》第二十六集




【提要】

解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著名的诗句。但是您知道吗,出身科举,中榜成为进士的他,曾经还当过将军,带兵打仗。但其实这样的情况在宋朝是非常普遍的,那为什么会采取文人统兵呢?历史学家李亚平老师,今日为您解答,《说宋》正在播出。

【片头】

这是地理版图最小的中国,也是文化发展最大的中国;这是军事力量最弱的中国,也是经济实力最强的中国。这是一千年前的中国,了解它,知道我们是谁,为什么在这里。《说宋》,可以看,可以听的历史。

【李亚平】

前面我们说到了赵匡胤在干部制度、人事制度等等方面,在兵制这些方面,所做的这些重大的调整。这些调整都是过去历朝历代没有发生过的,应该说这是属于一种创新吧。你要如果认为赵匡胤就找到此位置,你可能远远低估了他在这方面的他的心理冲动的那个强度,比如说他先是把部队实行特别频繁的这种轮换制度,这种轮换的做法就和他在文官的任期上面的做法有点像。他规定帝国的文职官员,文官,在一个地方的任期只有三年,过了三年之后就一定要把他调到其他的地方去。而且这种调动的范围是在全国范围内调动,从一个县级干部以下,甚至是一个科级干部,都是在全国范围内调动。这种三年就要轮换的这种做法是为了什么呢,他就是为了防止你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长了之后,你拉帮结派,然后你形成你自己的势力。

他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坚持的,能坚持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说在我们今天山东青州地区,那个地区有一个地方官,我想一定是一个很公正,很廉明,然后又很有才干,又很能够为老百姓着想的这么一个官员。所以他的三年任期满了之后,当地的老百姓就很多人来挽留他。那么这位官员就说,按照制度我是必须得走的,我没有权力这样做。那么这些老百姓怎么办呢,居然就有几百位当地的老百姓,就来到了首都。来到了首都,就到了皇宫这儿,集体请愿,请皇帝能够把这位官员给留在当地,再留一任。赵匡胤说绝对不允许,就告诉他们说,叫他们回去。老百姓就不愿意走,这几百个老百姓就不愿意走,就继续在皇宫门前请愿。你们知道赵匡胤采用了一个什么办法吗,赵匡胤说“笞其为首者”,鞭笞,拿鞭子给我抽打这个领头的,完了把这个老百姓全给驱散了。一个很好的一件喜事,活活变成了丧事。

这是在文官上面,他非常坚持这种制度。这种情况就是说,在客观上确实使得这些官员们没有办法在一个地方结成那种帮派。和他在文官这个事情上面的做法是有点类似的,这种精神上面、本质上面有点类似,就是他在军队的这种,他用一种特别频繁的那种调动的方式,就是你现在住在这儿,住在这儿了之后,一两年、两三年我就把你调到特别远的一个地方去,全国的军队就是这样,非常频繁地这样地调动。他在这样调动的同时呢,他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做法,就是调动的时候军队走,军官不走。比方说您是一位军长,好,你手下的这一军的人马调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军长留在这儿。然后别的部队来了之后,你再带他一段时间,然后他又给你调走。

那么这种调动的含义和我们刚才讲的那个,对于文官的这种任期的严格的规定,它的精神实质上是一样的。就是要让你军官、这些将领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和你的部下们形成一个特别紧密的这样一种关系。同时他还规定高级军官是不允许像以前一样再养自己的亲兵,过去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一种惯例,就是大家都这么做,每一个人亲兵三百个、五百个、三十或五十个,随着级别的不同他有这样的亲兵。

后来有一个,赵匡胤四个结义兄弟,就那个义社十兄弟之一做了高级将领之后,有人就控告这个人,说他选了一些亲兵做自己的心腹。赵匡胤听到了之后大怒,他马上下令把这个人给关起来,并且下令要斩首。那是他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啊,那么违背了他的命令了之后,他都绝不允许。

解说:在当时赵匡胤实行着一种重文轻武的国家制度,慢慢使得军队里的最高统领不是将军,而都是文官。这样的政策让军队实力大大减弱,而是导致后来宋朝军队一直处于下风的原因之一。

李亚平:好,前面我们讲了军队的这种频繁的调动,我们讲了三衙管兵体制,他让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然后军队这种频繁的调动,造成了一种什么局面,就是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和前面的三衙的体制叫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然后再加上这种文人的统兵,那么请问这支军队还能打仗吗?所以在整个宋朝,不光是北宋了,南宋后来也是一样,就是只是在几个比较特殊的时间段里,比方说赵匡胤还活着的时候,或者是在赵匡胤的那个前期,这个军队确实是非常能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赵匡胤本身就是中国的皇帝当中最能打仗的、最有军事才华,甚至是个军事天才的这样一个天才军事将领,所以当时他手下的部队确实是很能打仗。

但是随着我刚才所说的这样的这些制度的推行,和整个制度糅到一起去之后,形成的那种局面了之后,就使得这支部队变得特别不能打仗。所以帝国在后来的对外战争当中,在很多很多年的时间里面,在这种军事的对抗和外来入侵的军事对抗当中,的的确确是很少有那种光荣的记录,经常都是被别人一打打得就全军溃散。如果你们想知道他的为人统兵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那我告诉你,中国人最熟悉、最耳熟能详的一个大文人,说出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位范仲淹,就曾经在西北地区当过很多年的最高军事统帅,一路大军的统帅,带着大军去打仗。那么这样的文人还能举出来很多个,还好苏东坡没去前线去当过那个军事统帅。但是这种情况它就使得这支军队变得越来越不能打仗。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呢,还有就是我刚才曾经提到过的这个整个偃武修文的这样的一种基本国策的制定,对于整个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发达,发展到顶峰的这样的一个社会,我认为肯定是有关系的。但是他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越来越柔弱化,也肯定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他是怎么样用这个文人治国的呢,这个文人治国的这种在他的手下,在赵匡胤的手下是怎么做起来的呢?我们下次再讲。


听友235791816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是宋朝军队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回复@听友235791816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RzhDMW

什么叫军事实力最弱的中国?不是很理解这句话,在多个游牧民族的夹缝中支撑了三百多年,怎么就成了军事实力最弱了?军队将领调动就是最弱的证据?不知道主播怎么得到的最弱这个结论…

4129Joseph 回复 @RzhDMW

宋军这么强,为什么徽钦二帝被掳走?为什么被蒙元灭国?完颜阿骨打什么时候和岳飞对阵的?

1521502yope 回复 @RzhDMW

岳的事不提了,都是后来演义出来的故事。单单是西夏的铁鹞子,契丹的铁林军,金国的铁浮屠,宋的禁赛军背嵬军,拉到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可以横着走的,打起来如砍瓜切菜,别的朝代根本不是对手,除非用后来的火器。只要想想唐代超牛🐮的陌刀兵为什么消失了就懂了。在唐代横冲直撞的陌刀兵面对上面这些重甲兵和送菜差不多。而明末的满清连一支重甲骑兵都没有。

冯鹤闲 回复 @上善若水_pal

宋朝不是兵弱 是官弱 文官最甚 经常是外族入侵 文官就说:我们是天朝上邦 不能跟蛮夷一般见识 他们不就是想抢点物资 想要点土地嘛 我们给他们就是了 我们是君子 我要温良恭俭让........ 实在是跟兵没什么关系 你可还懂了?

听友218647041

老师怎么总磕巴?影响心情

做幸福单车 回复 @听友218647041

有听得不错了~应该感恩

栗海一粟

主播老师是历史学者,不是专业播音的,不必苛求的,所以有得听就应该感恩了

听友449831490

得位不正,啥都防,防来防去最后让金国一锅端了

陶渊黄花

不要那个片头吧,太烦了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