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章】道的至尊地位

2019-08-14 08:00:0614:09 20.7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199 喜点

穿云雁1

关于道的体现。道者,万物之奥。道有它的深奥性,同时,道又可以表现为美言,尊行。而美言,尊行都有其效果,那么,不论是善者还是不善者,都需要保持对“道”的奉行,又怎么能放弃呢? 而且,美言与尊行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就是让求以得,罪以免。那么,这样的“道”就是普天下都“重视”的了。

回复@穿云雁1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此事楞严常露布

善人让我们知道好的榜样,不善人让我们知道不好的教训,两者都是老师,都是道的教化。

容容读故事

首先,那些不善的遭遇可以让我们更大,反而成全,学会用道的整体观来看待各种遭遇。 其次,记住“保存就是发展,发展就是回归”,是对道很好的践行。谢谢!傅老师。

佈佈猪

听了傅老的《道德经》,现在很期待《易经》

佈佈猪 回复 @寿大美

感谢🙏

寿大美 回复 @佈佈猪

傅佩荣人生哲学大全集有易经

荡相遣执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道啊!它是万能的庇荫。善人视若至宝,不善人视作依赖。善于言辞可与人交流,行为高洁会受人尊重。纵使有不善之人,为什么要放弃道呢?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所以天子即位,三公就职,给他们进献美玉和骏马,不如给他们进献大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古之先人为什么都看重大道?不正是说:所愿求的(所求非私,乃天下也。循道顺德而求,非妄求也)都可以得到。纵使行为不善而获得罪恶,如果诚心忏悔而归于大道,也可免除灾祸。故天下人才信仰并归附大道。

黑眼豆豆_xk

想问问傅老师,既然儒家讲人性向善,那道家是否可以讲人性向道或者人性本德,或者既然人已经来了,其实也没必要讨论人性本来怎么样,而是重点弄清我们走向哪里,请傅老师指点一下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