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本篇文字作品来源永源基金会的公益项目


外婆前半生的坎坷


我的外婆出生在解放前,其前半生辗转颠簸,经历了共和国那段激情燃烧的时光。外婆说,她这一生最大胆的决定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决定加入垦荒队,奔赴边疆。

1955年的时候,昆明市的刘小山组织起了第一支昆明青年志愿垦荒队,近四百名青年去了龙陵。两年后的一次垦荒队报名时,外婆的好姐妹听到了消息,找上了当时作为图书管理员的她。“我没有特别想去边疆,但是她们俩人要报名,一直在喊我一起去。”

当时各地的工会极力宣传贡献精神,社会各界都鼓励青年下乡开发边疆,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外婆心里一直有一股“离家就一定要做出什么事业”的少年志气,又被两个好姐妹用第一批下乡的人的事情一鼓动,就这么冲动报了名,随后顺利的通过了垦荒队的政治考核。

1957年的年底,七八辆军绿色东风牌卡车在昆明西站搭上近三百名青年,浩浩荡荡的在锣鼓和鞭炮声中从昆明出发,一路向着怒江坝前进,在途经的城镇休息时,无不受到热烈欢迎。外婆每每讲述这段经历时,眼睛里还是闪烁异样神采“从昆明出来,吃的住的都是最好的,都不用我们出钱。还发给我们衣服,蚊帐和被子。”

外婆所在的垦荒队的目的地是怒江坝区,每天的工作就是扛着锄头除草犁地。最开始的时候外婆也觉得苦,可一想起当初主动报名的也是自己,咬咬牙坚持着没抱怨。没过多久,区政府步入正轨,开始招聘书记官,通过同队年轻人的介绍,幸运再次降临到外婆身上,她从一个垦荒队员成为了一个书记员。在区政府办公室里做统计的工作,在村长和村民会议时记录,平日里出宣传报宣传党的思想。

1979年的调职申请书是外婆做的另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

盛夏的某一个晚上,外婆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咂摸出了一点心上的疲累,生出了回家的念头。

于是外婆第二天起来写了一封回桂林的申请书,当天就交到了政府,没过多久便得到批准,于是外婆带着两个孩子,坐着绿皮火车回到桂林。

回到桂林之后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外婆回桂林时没有工作也没有住所,只能暂住在她妹妹的一间空屋。那间空屋的泥巴墙几乎全部倾塌,屋顶漏雨严重,一到下雨天整个厨房的地面全部都变成了烂泥地,却也无法修缮,只能用油毛毡堵住漏雨点凑合。

外婆是坚强的。外婆的一生中,无论是离开桂林,选择参加垦荒队,还是后来的回到桂林,都没有过后悔,一路上尝遍了酸甜苦辣咸。离家将尽三十年,独自一人到了云南不说,在云南省内还多次辗转颠簸,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留不长久,若没有一颗坚强的心,怕是难以忍受一次次的相识相知与分离。但无论在什么地方,外婆总能很快的适应环境找到自己的位置,除了坚强,或许还应能归功于外婆始终如一的平和心态。

外婆现在的生活很惬意。早晨一路溜达到菜市场买菜,中午看看新闻,晚上吃完饭沿着榕湖边散步;周末时不时搭上公交车到自己的儿女家里吃饭,陪自己的重孙玩游戏;家庭聚餐的时候永远热衷于推荐她和朋友去过的餐馆,吃饭的时候会感慨“我们当年可没那么好的条件……”

是的,当年的确没有什么好条件,甚至可以说是恶劣。

在我的眼中,外婆是不幸的,她是中国动荡年代的见证者、参与者,一生中和亲人聚少离多;可她也是幸运的,她拥有奋笔疾书的学生时代,在后来下乡的过程中很快就成了政府的文职工作者,没有吃太多的苦,后来回到桂林也总有贵人相助,不至于限于困窘。

有人说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它告诉人们这世界的残酷。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以平常心待人待事,它教会了人们坚强。


杭高岁月

在我的眼里,这一代的人是如此的顽强

回复@杭高岁月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韩嘉天

孔雀🦚东南飞..... ● 人这一辈子 好像总有些事儿是随势而行。 回头望时, 记得最深的不是那些顺风顺水, 反倒是当年的艰难,曾经的苦事。 待再次回味,倒有些滋味了。 祝祖国🇨🇳七十年华诞, 愿每一个青春无悔....!

醉温柔_MP 回复 @韩嘉天

isnbvccbnlkouyteqwsdgjiuokhjfgxrgkllpooujiokkklmmnnnt

醉温柔_MP 回复 @韩嘉天

wroslxmgjowdghkmlldgkn

都市农夫pan

喜欢嘉天老师的音乐课,同样喜欢嘉天老的声音、嘉天老师的文字

如云漂泊121

这一代人的故事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