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60年代以来,北美的传统中餐馆被认为惯于大量使用味精,成为饮食界的反面典型,可这一切竟是建立在未经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的?米其林三星餐厅的魔力究竟几何,能深刻改变川菜大师对烹饪的理解?大董开在纽约的分店为何反响平平,墨尔本的粤菜完全可以超过上海?这期节目里,来自媒体的林子人和餐饮达人Ian一起聊了聊我们关心的中餐议题。


【主持】

程衍樑(微博:@GrenadierGuard2)


【嘉宾】

林子人,界面新闻记者

戴鸿靖,小圃酿造创始人


[05:00]经常有人声称自己可以从餐厅菜食里吃出味精的味道

[06:05]中国的味精消耗量在逐渐走低

[10:40]葡萄酒品酒第一课:酸甜苦咸鲜

[11:50]味精在北美销声匿迹始于六十年代

[12:20]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与味精丑闻的发作

[17:40]中餐馆背了味精的锅

[22:00]高级日料在全世界广为流行

[28:25]美国老人自认是味精恐慌的始作俑者

[30:00]This American Life介入追查发现罗生门

[31:15]葡萄酒圈对二氧化硫的恐慌如出一辙

[34:25]代餐与有机食品同时流行的年代

[43:20]全球最顶级的主厨和餐厅在做啥

[57:00]法国干洗店(French Laundry)和玉芝兰的故事

[62:30]“正宗”是一个狭隘的话题


【参考播客】

“668: The Long Fuse”, This American Life, 2019年2月15日, WBEZ Chicago


【音乐】

"Night Walker"(松任谷由實·REINCARNATION·1983·EXPRESS)

"Blackbird"(Sarah McLachlan·I Am Sam·2002·V2 Benelux)


【logo设计】杨文骥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忽左忽右》,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微博:@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播客一下

尉老师来了

节目里烦人的英语单词,是为了体现什么?这么爱秀,何不去英文栏目,

回复@尉老师来了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3345543211

讲中文时没完没了蹦英文真心感觉很烦,也并不是什么不可替代的词。很喜欢这个节目,但不喜欢这个女嘉宾矫揉造作的讲话风格

startupbiubiubiu

这期太有意思了 女嘉宾很博学啊 有些人见不得女生有文化一个劲儿在那边酸吧 这个节目评论区经常见到对女嘉宾的攻击

夏天不吃冷

味精重的菜吃了口渴得厉害,我是这样的

Cynic_leo 回复 @夏天不吃冷

钠摄入太多了···

张子推

主播选的音乐作品是喜马拉雅众多主播里面品味最高的没有之一,是最好的

JustPod 回复 @张子推

谢谢!立刻转告剪辑师

东行遇水

草鸡和鸡场养殖的鸡,草鸡蛋和洋鸡蛋的例子还是不要举了,主播们恰恰成了自己所说的拥抱简洁且二元对立的结论的人。

当前评论用户

72113

简介:每天一个小故事,历史爱好者,连续20多年坚持每日阅读从未中断。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