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实践五伦,就是达道

2023-05-28 10:16:5621:23 4.2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中庸
声音简介


仁义落实到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就是礼!

礼无所不包,上至国家法律,下至待人接物,礼让彼此关系处在最有益的状态下,生成长养。而且,礼里面还蕴藏着古圣先贤关于如何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守简御繁之道呢。

敬请您用心欣赏~



第二十章 哀公问政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义”是什么呢?义是适宜。“义者,宜也”,适宜的宜,那什么叫适宜?就是因着外在环境的变化,因着时局的变化,而我调整我的作为,使它不违于仁,就是义。所以义其实就是仁,不悖于仁。


有时候我们为了仁,所以我们要爱一个人。因为我爱一个人,我要做很多对他好的事情,所以我们直接把仁翻成爱。但是有时候这是错的,为什么?因为你一直爱他,你一直给他好处,有时候会害他,那个时候的爱不是仁,爱是爱,是溺爱,不是仁,不能生成。那时候我们就要转变一个作为,使他这个爱不悖于那个仁,不悖于他的生生不息的法益。那个时候我们就换个名词吧,就叫做义。其实义那个时候才能够圆满它的仁。


所以,推广到我们本性里面的这种权变:有的时候你休息,才能够得到生生不息;有的时候你要运动,才能够生生不息啊;有的时候你要吃苦,才能够生生不息,才能够得到这个好处啊!可是有时候你要轻松,才能够得到内在精气神生生不息的长养,因时制宜就叫做义。


那我们把身内的因时制宜的这个概念,推广到人跟人之间、物跟物之间的因时制宜,因为我们对他们的物性的了解,人性的了解。我们知道他过了哪个节度就伤他的身,而不能够对他有好处,所以我们就改变了方式去作为,这种方式都叫做义。


而义里面最大的德性啊,落实在生活上最具体的是哪一件事呢?就尊贤。为什么尊贤是最大的义呢?因为贤人是聪明的;贤人看得出本末的;贤人看得出远大的好处,跟长远之后会产生什么坏处;贤人就是在于祸害还没有产生之前,他已经把你解决于无形。那种人是值得天下苍生所依靠的。


把贤人推举到自己的头上,推举到我们的上面去,因为他比我们贤明嘛,他就能够为天下众生谋最大的福利。所以,虽然这个好事不是我亲自做的,但因为这个贤人是被我推举上去的,因而天下得最大的福,那么这些功德算你一大份。


因为你不举贤的话,那个人不能发挥,天下众生不能得好处嘛。所以义啊,最有义气的事情不是你亲自去做,亲自去流血、流汗;也不是你自己一个人拿着刀、拿着枪,在外面跟人家打拼,不是。最具体、最大的功德在于哪里?在于举贤呐。所以以尊贤为大。


所以中国人就有这个美德啊,非常容易尊敬别人。只要看到他有比我们有更胜于我们的好处,我们就要低下头来,我们就要称尊,我们就要尊敬他。然后,现在的人就不懂这些,他就说:“为什么我要比他低啊?为什么我要跟他低头呢?他为什么不跟我低头呢?”有没有?你老是在计较这一些。你不知道,你所作的所为,从小学一直学,学到现在、学到高中、学到大学,你所为何来呀?你只是想学一个正确的生活方式、正确的生活思想、正确的的人生态度,为什么?以便于让我们的小孩、让我们的父母,都能够精气神更畅旺、身体更好、心理更健康,不是为了这个吗?那就是为了仁,不是吗?所以人类最大的功德,就是这个仁,而不是那个爱。


现在新时代很喜欢说爱,爱到最后都变溺爱,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事情?中国老祖宗早就讲得更圆满了。我说爱不是错,但是你只对了一半。你只对了一半,表示你错了一半啊,你错了哪一半?就是当“时”已经过了,爱过了头,时已经过了,而你还依然爱个不止的时候,就产生了害处,那个时候要转变手腕,叫做义。所以能够得这个仁是为难啊。


“其仁存,则其政举;其仁亡,则其政息”,说天下就是得贤才为难呐,为什么?因为贤才能够因时而权变。


为什么我们要尊贤呢?仁民之道过了头,就要变所宜,而改变。泛爱之心、爱民之心过了头,那我们就要改变。那仁者无所不爱,可是仁者无所不爱里面会择所先呐,会有所先爱的。无所不爱但是我会有先爱的,为什么?我会先爱贤人,因为贤人可以帮我们爱天下,贤人可以造福天下。所以“义者,宜也”,而“尊贤为大”呀!


所以你想做大功德吗?想做最对的事吗?有根本的事吗?就是这两句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这是第一根本,仁的根本。第二件事,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你想做最有道义、最有功德的事情吗?对天下苍生最有贡献的事吗?就是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亲亲之杀,这个“杀”就是等次,慢慢减小叫做“杀”。那么“亲亲”你总要有分厚薄啊,什么叫厚薄?恩对你最大的,你回报给他的也大,再恩比你再稍微小一点,然后再更小、再更小的,你所回报他的也就可以更小。


你不能说全部一样,为什么不能全部一样?因为父母帮你把屎把尿三年,慢慢还要把你抚养长大几年,你不能够跟着路边卖你一碗面的人,你给予同样的回馈,不一样的。所以你一定要分得出轻重缓急。


就像我们在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出了一件事的时候,我们知道什么事情最重要。有一个炼油库快要漏了油了,你现在知道什么事情最重要,赶快打电话叫救护车,然后把阀门关掉,漏的地方要先止漏,然后,你再去准备别的东西,都还来得及。


我们知道处理事情,有个先后次序,你也就知道说,我们对待人也有先后次序:有最重要的,跟次重要的、跟最不重要的。那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对待人的时候,就要本着这个原则,最重要的一定要立即处理,给予最厚的、最圆满的、最细心的。这就是亲亲之杀,尊贤之等


那因为这个“亲亲”的厚薄不同啊,那厚薄不同我应该怎么因应它、怎么对待它?那就有所谓的伦常,所谓的五伦啊。因尊贤就是他的专业不同、事功不同,所以我就对谁呢,就要先对谁就要后。我在负责什么事啊,我要做什么事啊,像现在说不定要水灾了,那我就要知道说现在要尊敬那一些能够治水的人;那如果预防的是地震,那我就要去尊重那一些会地震的人。那什么时机做什么事,而谁先谁后,这个就要分得清楚。那分得清楚,去区分它的时候,去订定它,大家才有所依循嘛。订定它的时候就叫做礼。所以把这个亲亲之杀,尊贤之等落实下来,而让大家能够遵从,那个东西叫什么呢?叫做


所以《孔子家语》在这一句的后面它是写什么?写礼者政之本也,它多了这么一句。好,确定礼,礼是什么?礼就是义,礼就是仁。把仁义规范在具体可行,而且因五伦的不同、因人际关系的不同、因专业的不同,那它因应就有不同,把这个不同通通给它写下来,就是礼的等次。那礼也就是仁义的具体施行的细则。


所以礼可以定序而明分,礼可以使百姓知道他的分际,安于他的序位,乐于他的所在职分上。为什么?因为我按着礼而来的,每个人安于这个礼啊。所以仁义因为礼而有所依循,得以展现。


这个什么叫做礼?简单地说,依时而变其用,就叫做礼啊。依时而变其用,什么时?譬如说,我回家的时候我是为人父,我的时是父亲,那我就是要父亲的慈爱;我去公司的时候,我是为人君的话,那君对于臣下,就有对臣下的敬,那就不同了;那我如果去公司是人家的臣,部下就是人家的臣嘛,那臣对上要有什么态度?那我一回家我是人家的父,那我父对下是什么态度?所以,因你的位置不同而时就变了,因时变了然后我们的作为就变了,这个就是礼的功效啦,这个就是礼的作用。


所以,礼随着这个仁义而为人道之所依。所以人道来讲,虽然讲仁义两个字,其实仁义就是为了仁。那最后还得加一个字,加一个礼,因为没有礼的话,仁义无所从。所以礼是为了义、也是为了仁。而义也是为了仁,总而言之,这三个字都是为了仁。


所以在《中庸》里面另外有一句话说,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说王天下的人有三个东西最重要的,这三个东西掌握得住他就寡过了。哪三个东西啊?仁、义、礼,这三个东西呀,只要先掌握到。仁、义、礼、智、信是五常,可是这个五常里面哪几个字最重要?你先掌握住,那个信跟智是自己会跑出来的,就是把仁、义、礼这几个字把它做好,这样就行了。


所以礼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啊!礼不是来压制人的,不是来让人执着的;而是让你的位置变的时候呢,你懂得怎么改变你的作为。位置变,时就变了嘛,你就知道怎么改变作为。


我早上还没上班的时候是一个时,是一个位;等我进了公司是一个位;等我出去玩的时候是一个位置,位置是永远都不同的呀。那我们就必须要知道怎么样改变那个作为,让彼此的关系是处在最有益的这个关系之下。


那么我来补充一下“礼”这个字的重要,在《淮南子》这本书里面它说:礼者体情制文者也,是说依人情而定待人接物、敬爱人的这种行为制度,就是礼的意思。


好像我们教小孩,我们会跟他讲,你应该怎样待人接物等等,这个其实就是礼的范围之内。礼就是一种次序,因人伦失序,所以圣人创礼来导正人心,使我们行为有所依循。


那么礼的范围包括敬天畏地的祭拜礼节、是非判断的标准、国家的组织、宪法法律、社会秩序的制度、修己治人的原则、举止态度的风范等等,这些在古人的眼中通通叫做礼。礼啊,其实是无所不包的。


所以《春秋左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说:“礼,天之经也是天的不变的原则,把它写成文字来告诉我们怎么生活,就是礼啦!说地之义也,是地的最高境界的一种奉献的精神;民之行也,是民的实际生活的规范;政之舆也,是推行政教的工具;是国之干也,是国家的宪法组织制度的主轴的所在。所以这个礼啊,可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我们看这一段:所以君子呢,他不可以不修身的,修身修自己的什么呢?就是修自己的仁、义、礼。因为取人就看仁义的修养嘛,也就是“亲亲”、“尊贤”,跟待人接物的礼节等等。那礼是为了圆满仁跟义的,所以礼不是为了礼,不是为了显现一个样子。好比说你见人一定要笑,你一定要送什么礼,一定要在什么样的规范之内。其实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人跟人的相处总有一种好的模式,而这个好的模式之下,有益于彼此的本性的精气神更容易长养,更能够安定的情况下去长养他们的精气神,这个状态下就是礼。所以修身的内涵是什么呢?仁、义、礼。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事亲”是仁,是返本报恩视为最大的一件事情,是以亲亲为大。“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知人,才能够举贤呐,举贤就是义,是尊贤为大嘛,前面讲过了。“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而你仁也好,义也好,不是刻意创造的,而是本于人性跟天道的自然的常规,叫做知天。我们这个修身也好,事亲也好,总而言之都是依循着天道的自然,不是刻意另外去创造的。我们订定国家的礼制也好、订定人跟人之间的五伦也好,也都是因于天道的自然,也不是刻意去捏造出来的。


所以最后,把修身、事亲、知人,最后呢,通通归结于知天。你要知道原来这些都是本于人跟人相处之间,很自然的会有一种更容易长养我们一身的精气神、能够安顿我们心灵的方式,都是为了这个而来的。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天下通达的道有五个,而去行这“五达道”的呢有三个德性,做好这三个德性就能够把“五达道”给做好。而五达道做好差不多也就可以得到我们《中庸》所要谈的最高的境界,也可以最圆满我们的本性。


那这个达道这个达,跟前面我们谈到达孝的达是一样的意思,到处通达,“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是这个道理,叫做达。在中原地区礼仪之邦能够用,到蛮貊之邦也可以用,叫做达,没有差别的。


能够权变而展其正用,适时权变而不受于一些小节。所以为什么前面要讲义,那个义也就是个达啦。义是为了仁,改变手段来做仁,用另外一个办法来做仁。这个是达于仁的人,才能够所作出来的行为,不过我们要给它另外一个名称,叫做义。


而这里说“达道”,就是说懂得适时权变,但是不会违背原来的那个仁,不会违背天道常道的自然。然后展现在五种的人际关系上,“达道”是五种的人际关系上,叫做“天下之达道五”啦。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现在先介绍“达道”,至于三个“达德”呢,待会后面再来介绍。哪五种关系呢?天下人之间的相处不外乎五种关系,君跟臣的关系,像老板跟职员的关系,就是属于君臣的关系;或是像主管对于属下的关系,那也是君臣的关系。


在家里呢,都不叫做君臣,家里叫做父子,父子相处之道跟君臣应当有差别的,因为一个是有血缘关系的,一个是把屎把尿,把你把到大的,一个是因为工作技能而结合的,那是不一样的。


夫妇之道也是人际关系的另外一种,还有兄弟之道、还有朋友之道,这五个就是任何天下国家的人,你一进入社会,不论你走到哪里,你的人际关系总离不开这五个。不是君臣、就是要父子,不是父子就是夫妇、就是兄弟、就是朋友,就是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大家都是一样到处通行的、自然的,叫做“天下之达道“。


那么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带给你烦恼的莫过于人跟人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那么样的复杂,我们怎么样守简御繁、化繁为简,让你在处理人事关系的时候有所依循,而彼此都可以得到互相生成的最好的一种人际关系中呢?那古圣先贤就把它仔细观察人类的人际关系一直归类、一直归类,归类到最后只有五种人际关系。那古圣先贤就把这五种人际关系,再把它加以订定、说明、规范,不越逾这些矩度的时候,你在这五伦的人际关系里面,可以得到跟对等的人有相互生成的最佳人际关系之中。


所以君臣就定于君臣之伦的游戏规则里面,父子定于父子的游戏规则里面,然后给他最简约的一些精神,让他们可以去持守。比如说,父要慈,子要孝;君要敬,臣要忠;君不是高高在上,你看君要敬臣,对不对?君要敬,臣要忠,就是要这些简单的,来订定他们的生活规范。


那全天下的人都各有所守啦,所以就各能够全其生。我只要碰到一个伦,我在那个伦里面,我就能够给予对方最好的回报,我能够全其生,我能够全自己的生,能够适自己的性,能够全别人的生,所以这个道啊到处就通达,叫做达道


这样讲一讲,大家都是听过就算了,反正这个五伦从小听到大,没有一次听得有感觉,你也没有有哪一次听完之后回去有什么作为,那么这就失去我们今天再一度这么大的年纪了,再回过头来听《中庸》啊,你就没有目的啦,对不对?那你要不枉费我们离开这些书本这么久,我们竟然还有机会再回来复习,那我们就要从里面看到些什么。


那么前面讲仁、讲义、讲礼,你都会觉得虚玄;讲性你更觉得虚玄;讲什么生生之义你也觉得虚玄。那圣人的苦心就是把这个中庸之道,那么好,那么深沉,对众生那么有益,怎么落实到你生活里面呢?而你可以做呢?现在已经讲到最具体啦,就是这个五伦啊。


所以你千万别轻看过,回去要好好的面对五伦的关系。你好好想一想,再仔细观察、观察看看,是不是你所要面对的其实就是只有这五伦的关系。而我们一直对于五伦关系里面,我们没有按照古圣先贤的办法去做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得到彼此生成的法益,常常处在彼此伤害的这个危害之下。


所以回去之后呢,开始面对五伦,你总是面对五伦而已,每一次面对不同的五伦,就是位置不同改变,你时已经不同,改变了。


就像农夫哦,春天的时候你就应该拿起锄头啰;当你秋天的时候呢,那你就应该拿起收割的东西,是不一样了。所以借着五伦去时习,去时习你可以高,你可以低,你可以拿,你可以放。去时习你怎么样安分守己,守在什么?守在最有益的生活态度、生活职份上,让这个相处之道呢,能够通达,能够达到你的生生之义,能够通行天下,能够让天下的人都能够得到法益,而不是读读而已。


我刚讲这一堆我是要劝你,正视这个五伦,它是可以实践,你每天都要碰到,确定按照古人的方式去做的时候,可以得到最大好处。除非你对它有误解,或者是你不肯去实践它。若是愿意去实践的话,就叫做达道


你可以从这里,一直走,走到道;你可以从现在一直走,走到见了你的性,你的性就是道;你可以从这五伦的关系里面,得到中,得到和。你可以落实中庸,怎么落实就在这个五伦的关系里面,非常非常重要!


慢慢地听,往下我们就要开始学习落实,怎么样把“中庸”两个字变成是具体可行的动词,而对你、对别人都要产生益处,这圣贤已经讲得这么明白,就在这个五种关系里面。 



pearl000

因时制宜就叫做义

回复@pearl000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听友41753351

有线下课程吗?

听友85950995

谢谢老师的分享,每天都在听,越来越有感觉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20210719再来一次

雪莉净兰

感恩老师🙏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