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贯通古今、大小圆融的学问

2023-05-24 21:10:4821:30 1.9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孟子
声音简介


孟子向滕文公细细解说如何为政,可现代人学习这些有意义吗?原来,圣贤讲的是根本的道理和方法,既可以治国安天下,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用好了无往而不利。且听张讲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滕文公上·第三章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阳虎,阳货,鲁季氏家臣也。天理人欲,不容并立。虎之言此,恐为仁之害于富也;孟子引之,恐为富之害于仁也。君子小人,每相反而已矣。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滕文公问为国,滕文公就继位了,然后有一天就问孟子说:“怎么样经营国家呢?怎么治国呢?”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百姓的生计是不能拖延的,应该要积极推动才对。

诗云举《诗经》的篇来做佐证,《诗经·豳风·七月》篇: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这是《诗经》里面的话,“昼尔于茅”,就是说白天的时候,教导百姓去取这个茅草,昼就是白天。“宵尔索绹”,宵就是晚上,晚上的时候把拿来的茅,慢慢地搓、慢慢地搓、把它搓成绳索叫做索绹。“亟其乘屋”,“亟”就是把握时间快速地到屋顶上去,去干吗呢?去修补屋顶,免得下雨,然后家里面都滴滴答答,不得安宁。就是弄一些该弄的这一些防备的东西。“其始播百谷”,等到春天的时候,春耕,我们就开始播种,百谷要种出去。这个意思是说,家里很多事要做,第一级的要务要先做好,能够吃的、喝的、住的先弄好,然后到春天的时候开始播谷。

这段大概的意思是说,百姓一整年都很忙,实在是没什么可以休息的。意思是要滕文公体恤百姓辛苦的意思到了秋冬,收成完毕,你看都在做一些家里的那些琐事,做绳索、搓成麻绳、做麻衣等等,很多啦。然后修补房屋,因为春夏的时候忙着农事没时间,等到明年又春天了又要播种了,一整年都没得休息的意思。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他说百姓的习性就是这样,如果他吃喝都丰足了,这个人就有恒心。所谓恒心就是孝悌忠信的心,那么如果这个人,吃穿都不能够满足的话,你教什么孝悌忠信,他是不会理你的。所以他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让百姓丰衣足食,这个事情是治国的第一要务。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等到如果百姓没有恒心,没有恒心就是吃喝不能满足的时候,你教忠教孝都没有用。那个时候,“放辟邪侈”,无所不为,非常的放荡,非常邪辟,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无不为已”。

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等到他必须要为恶多端才能够生活的时候,然后我们等他为恶的时候把他抓起来,陷溺他于罪,然后把他给处罚,关起来。是罔民也。这个等于是国君设了一个网来网罗百姓,不是一样吗?这是什么意思?是说你本来可以让他丰衣足食,结果你这边打仗那边打仗,你这边抽税那边抽税,抽得他们肚皮都饿得扁扁的,然后没有耐性,不听你礼义廉耻了,然后他就为盗为虐,然后你再把他抓起来。这个始作俑者也是你,后来把他抓起来,把他判刑都是你。那你不是当这个国君是当什么?你是当猎人是不是?

焉有仁人在位,民而可为也?哪里有仁人在上位,然后设陷阱来罔民?好像当猎人一样,可以这样干吗?不能这样干的,那是暴君而不是明君。

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所以你既然问我怎么治国、经营国家,那我得告诉你,一个贤君要非常地恭敬节俭,不是百姓都要养你,所以你就非常奢侈。不是因为你在上,所以你就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是的。你应该非常恭敬,因为你是被养的嘛,对不对?被百姓养的嘛,要非常节俭。礼下,对大臣要非常的有礼貌。“取于民有制”,抽税一定要符合先王的制度,先王制度是什么呢?大概十分之一,古圣先王都是差不多十分之一。

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阳虎是谁呢?一个奸臣,是季氏的家臣,一个奸臣为什么要他举的话呢?奸臣虽然是奸诈,但是一辈子竟然讲出一句还像样的话,这句话还不错,所以这个我们古人说不以人废言嘛,对不对?不因为他不好,就把他一辈子说的好话都给废尽,不是的。阳虎曾经说过一句非常像样的话,说“为富不仁矣”说一个积聚财富而富裕的人,他好于积聚,所以他不仁。“为仁不富矣”,一个好仁的人,他喜欢施舍,所以不可能富的啦,对吧?这两个是相反的。他是要告诉这个世子什么事?他说你今天为君,你问我治国,你是个君,你到底是为富还是为仁啊?你得要先弄清楚。如果你要为富,你肯定要当个不仁的暴君,那会死得很难看;那如果你要为仁,做个仁君,人人所称赞,可是你就是要怎么样?财富不可以抽这么多,税不可以抽那么多,财富要散出来,这肯定的嘛。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十一也。我告诉你夏、商、周三代他们的税赋是怎么样的,其实都是差不多都是十分之一。怎么样十分之一?“夏禹他是五十而贡”,五十就是百姓耕五十亩,然后上贡贡五亩,就是十分之一。“殷人七十而助”,殷人给一个农夫耕七十亩,比以前还要多,然后拿出七亩,就是十分之一拿来助给公家,叫做助。其实就是税金,贡也好、助也好、彻也好,都是税金。“周人百亩而彻”,周人,当时配给一个农夫是百亩,然后彻取十亩来作为他的赋税,其实都是十分之一。

彻者,彻也。助者,藉也。就是通于全国,都是这个税赋,都是这个彻,彻彻底底都是这样。“助者,借也”,“助”就是说借助他们的力量,然后耕种十分之一的稻米给国家。这个意思是夏、商、周,三代抽赋税一年,没有再别的税了,没有加什么名目、加什么名目、统统都没有,就是十分之一,他们耕种十分之一所得。

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古代的贤人龙子说:“抽税最好的就是助的政策,十分之一,最不好就是贡。”

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贡虽然也是十分之一,但是贡的制度不好,为什么?它是用几年的平均收成的量来计算,然后几年平均下来之后十分之一应该多少。那定好了之后呢,这么多年都是收一样,当时做好的平均值,这个不好。为什么不好?

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乐岁”就是丰收的年,丰收的年你按平均值算,那么平均值比较低,那今年丰收比较多,结果“粒米狼戾”,“狼戾”就是说到处泛滥啊。那么收成的米粮太多了,到处泛滥,没有缴给国家到处泛滥也是吃不完啊。“多取之而不为虐”,那个时候国家如果多拿点,也不算是对不起他们。“则寡取之”,那么算起来是今年就变成是少拿了,对于平均值来说,当然是拿平均值是那样而已。但是如果我们不按平均值的话,百姓丰收的时候,国家多拿一点储存在仓库。等到有一天干旱什么的,缺粮了,再发出来,就好了呀。那税收百姓如果是种得收成少,我们的税收相对就会少啊。如果不要以平均值来算,是以实际税收的十分之一来算比较好。贡不好,他是用平均值。

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那么凶年的时候,是干旱年,欠收的年,欠收的年就“粪其田而不足”,收成的根本就不足以耕种的成本,然后还要缴给你平均值那么多。“则必取盈焉”,那就会代表你拿百姓太多了,为什么说太多?百姓会饿肚子啦。

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做民的父母,“使百姓盻盻然”,“盻盻然”就是非常辛勤不得休息的样子,叫做盻盻然,很疲惫啦。“将终岁勤动”,一整年都在疲于劳动,还没有办法养他的父母,为什么?因为你算平均值,我已经收成够少了,还要缴给你这么多,我连我父母都养不起了。

又称贷而益之,还要去跟别人贷,借贷来缴给国家,补足这个不足的数。

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那么这一下来,欠收了,饥荒了,老的小的,都死在沟壑里面了,死在山沟里面。那么作为一个人民的父母,让子民死在沟壑,饿死在沟壑,你还是一样抽那么多的税。你高高在上,你高枕无忧,因为你每一年都有那么多的税。可是百姓收成多的时候,掉得满地都是,吃也吃不完,你也不拿去仓库囤起来;少的时候,你还是要跟我要那么多,那个叫做贡。贡虽然也是十分之一,对国家看似有保障,可是对百姓来讲,非常非常暴虐的一个制度。所以最不好就是贡,最好就是助,助是依照实际的收成的十分之一。

这个意思是在劝滕文公,你问我为国,我要告诉你,第一个要改正的是税制。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在孟子的年代的战国,抽税已经抽到五分之一左右了,五分之一是很可怕了,就是百分之二十,你赚一百块拿二十块出来交。那么在古圣先贤的时候是一百块拿出十块钱出来交,已经贵了一倍,甚至有的已经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了。

夫世禄,滕固行之矣。什么叫世禄呢?古时候,诸侯、卿大夫或者是士人,他们有对国家有功,那么国家就把他的先人的俸禄赐给他的宗族子孙,叫做世禄。那做官有世功的,他的儿子虽然没有做官,可是他的父亲的食禄也会给这个贤者的子孙,必定会赐给他有土地,叫做世禄。“滕国行之矣”,说滕国本来就是行这个道啊,是应当用这种体恤百姓的弟子的道,让每个人对国家有贡献

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雅·大田》篇,里面有这段话,说这个天公下雨,下下来,先下在公田上吧,公田浇水浇完了再浇我的私田没关系呀。这个是什么意思?想一想古代人的民心真是令人感动,这个是古代的百姓非常拥护他的王。他的圣王有德,所以这些井田制度领到田的人,各位知道井田吗?井田制度一个井字,旁边八块是八家的人耕种,中间有一块叫做公田,那一块公田的收成就是要给公家的。那由于百姓非常爱戴他的君王,所以一下雨的时候,那八家的人双手合十,祈求上天说“:哎,老天呐,先下在公田没关系,先把公田的谷子先让它长肥了,我这边少一点没关系,等到有多的雨水再下到我的私田。”这个是心意啦!你会想说,公田有这么大嘛?那下雨的话还分公田私田?下下来,不就大家都有了嘛。我们现在说的是百姓的心呐,就希望公家更好。那个时候的井田制度,各位相不相信?他都会想说连雨都会下在公田,各位他收成私田的时候会不会拿一些凑在公田里给国家?你想一想会不会?那是会的啦。不像现在我们,我们斤斤计较,如果现在国家给我们公田,各位你相不相信?我们从公田挪一点到私田来,你会不会相信?

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从《诗经》的这段看,它里面有谈到公田,只有助,就是井田制度这个助才有公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知道,周朝、周公以下,一样在实行井田制度。这井田制度是个非常完美的制度,不过现在因为不是以农立国了,就没办法。

刚刚讲了那么多,统统都是在讲说,滕君你应该减百姓的税,最多最多我们抽十分之一。我告诉你这很重要很重要!为什么很重要?因为全天下的人都抽百分之二十、三十甚至到五十,只有你抽百分之十,而且完全吻合先王之道。你想想看天下想要实行王政的人会不会来到这里效法呢?你想想看会不会?是极其聪明的做法,而且你绝对不会饿死,但是为仁不富,你知道你不应该积聚财富,肯不肯?他一定会很犹豫。孟子前面不是说了吗?说“药不瞑眩,厥疾不瘳”,对不对?这一贴药给你吃下去肯定要头晕脑胀,你的下面的群臣肯定大家要头晕脑胀,你信不信?因为他们也没得贪的,也没多少钱可以赚的,全部回到古圣先王纯朴的世代。你只是当官办事而已,没得贪污了。肯不肯呢?肯的话你要跟群臣讲好,你虽然是滕国很小,不然你滕国是很难存在的,你可以行先王之道。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等百姓富足了,然后我们就要开始教化他了,设庠序学校来教导他。“庠”是什么意思呢?庠者,养也就养他们的品德。校者,教也学校的校,“校”是什么意思?教育的教意思。序者,射也。序”是什么意思?序就是射,射就是射箭。发于身而中于远叫做射。从我的身上,从自身上来,而放到极远处,竟然能够中目标。在说什么呢?是说德性立于我的身,远到三皇五帝也是这个德而已。在后面再看百世,圣贤还是这个德而已,要从自己身上做起。然后,远到国家的最边缘,百姓还是效法你的,那个叫做射。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他说夏朝叫做学校;“殷曰序”,殷朝的学校叫做序;周朝叫做庠。学则三代共之,都称作学,学问的学,学习的学,三代都是一样的名称。皆所以明人伦也。这都是明人伦。为什么?三代所设的学校,其最重要的宗旨就是教什么?人伦。人伦是什么?就是五伦而已。君臣、父子应该怎么应对,对不对?夫妇怎么应对,朋友怎么应对,长幼怎么应对,不外乎是这些而已。把人伦的次序阐明了,古圣先王修身立德就学这些东西,他们教的不是技艺。技艺不必到学校,技艺自己到民间找一个师父,拜师三年十个月,好好学,大家都有技艺。学校专门讲人伦、讲道德的。现在反过来了,各位现在的学校都是教技艺,有没有哪一所学校,是教人伦呐?你会笑掉大牙的呀,那怎么赚钱?对不对?门可罗雀。有没有哪一个学校教道德呢?没有的。在正规政府可以办的学校,没有教道德的,没有教人伦的,很可悲很可悲的。所以我们只好变成怎样?像这样的私塾,私塾也都盖不起,我们现在就用网络,有没有?慢慢地讲,古圣先贤他们教什么?就是这些东西,最根本的东西。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说你滕国很好,怎么很好?很小,很小为什么好?好治理。只要你愿意,人伦马上明于上,用我的方法,百姓看着上面的君是这么有德,为什么他知道你有德?很简单,因为举天下都是那一些积聚财富的暴君,竟然有一个人仓库打开放出来,而且只收我们十分之一。百姓马上眼睛会发亮,我们何其有幸在这样的国家,对不对?互相奔走,互相告诉,全天下的人引颈伸盼。“有王者起”,说有想要行王者之道的人,想要效法王者之道的人或支持王者之道的人,“必来取法”,一定到你这里来观摩。观摩什么?观摩很多,我先不说,最主要是哪件事?第一个是税法,第二个人伦,就这两个。只要你税法减下来,百姓松一口气,人伦赶快实施,让我们的君臣有义,让我们的父子有亲,让夫妇有别,有没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然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定来取法,大家都来取法。请问你滕国虽小,你是什么身份?你就是王者的师父,对吧?所以各位这个很重要,成王的不必大,大了不好成王。为什么?因为大了很难管理,大了要教到能够明人伦,能够下亲于上,很久啦!那个时间比小国还久。各位知道吗?所以小国特别适合成王,平天下不用武力的。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之谓也。《诗经·大雅·文王》篇里面有这么一段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说周朝,周虽然从后稷以来他都是旧的诸侯,一直都是周,但是到了武王的时候受天命,一统天下,却是天命维新,是新的。那是怎么样维新法呢?靠的是谁呢?“文王之谓也,就是文王的德,能够修治他的礼义,能够行他的仁政,关心百姓的利益、百姓的肚皮。文王因为修这样的德,所以使得武王能够一统天下“其命维新”。

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你滕君,滕国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国,定公已经不在了,你现在文公才刚上任,你有一个绝佳的机会,凡事可以重来,甚至于你可以平天下,你虽然这么小,我要勉励你,古圣先王都是这样平天下,你不要怀疑。“子力行之,亦以心之矣”你好好地做,你真的有心,还叫人来效法井田制度,不是很有心了吗?“亦以新子之国你将让你的国家焕然一新,并且可以成为王者师,我们不要说成王,成功不必在我,何必一定我成王?但是你可以示范出那样的行仪出来。

前面这段听起来,各位一定会觉得乏味没兴趣,因为他在讲治国,治国关我什么事?我以前读这些书的时候都会想这样,我又不治国,我又不是君,我学这些做什么?他跟我们其实际上是息息相关的,因为他讲的是一个根本的道理、根本的办法,大的做得来,按照这个根本办法都有办法可以做得来,把这个精神移到小的地方,那更是无往不利,重点是这个意思。

凡事都有把它做好的一个根本办法存在,古圣先王所谓的道德,就是凡事都掌握那个根本,枝叶自然不会偏差多远。那如果你根本没有做好的时候,德性没有立好,那么枝叶没有办法求它的,它会偏差非常远的。好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s://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积_德

恒心原来是忠信孝悌之心

听友371737412

腾 国😁如何啦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731再来一遍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古今笑

王志国,河南省濮阳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喜马拉雅万粉资深创作者。2019年以来已陆续创作完成《东周列国志》、《两汉演义》及部分明清小说的全本录制改编。截止目前全网...

by:龙都一笑缘

【精品多播】 行舟记 | 玄幻奇幻 | 贯通古今

【精品多播】行舟记|玄幻奇幻|贯通古今少年马十一在因缘巧合下误入了一艘行走于六界之外的奇妙大船。这艘大船徘徊在如雾似幻的十方海上,船...

by:江问寒

大小姐

《大小姐》永远是那么的温婉文雅,举手投足间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by:华语音乐

大小电波

《大小电波》是一档大小咖啡咖啡馆里孵化出来的播客节目。我们的话题不止有咖啡,还探讨精品吃喝有关的生活方式。节目每周三更新,欢迎收听订阅。「大小咖啡」创建于201...

by:大小咖啡大师傅

静看古今

静夜史全新节目《静看古今》,为你带来独特的历史解读,剖析历史,以古鉴今!专辑每日更新,细说中国上下五千年灿烂历史

by:静夜史

古今谭概

古今谭概又名《古今笑》或《笑史》。笑话。明冯梦龙撰。二册。梦龙有《古今小说》已著录。此编为冯氏辑纂的讽刺小品集,或曰笑话、故事集。前有梅之熉小序,谓此为不得志者...

by:虹雨书库

古今事通

作者:佚名老圃云:“芙蓉花根三年不除,杀人。”李白诗:“昔为芙蓉花,今为断肠草。”

by:善意流传

古今杂谈

谈古论今,包罗万象,奇思妙想,无所不及!在这里咱们想聊什么就聊什么!

by:出窍的Soul

古今奇谈

本专辑收录各种古籍文言给大家带来一个个古今中外的传奇故事

by:爆酱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