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先王之道尽善尽美

2023-05-23 09:59:3225:02 1.8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孟子
声音简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凡事要做好,必须掌握根本。先王之道之所以能够治国安天下,因为其立于根本、权变智慧,完美地符合各种时代,后世的我们 又何须费心变革呢?


离娄上·第一章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今天我们讲离娄(上),现在我们看本文。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离娄就是在庄子里面说的离朱,他是黄帝时候的人,他有特殊才华,他能够在百步之外可以看得到秋毫之末,就是一根马的毛还是畜生的毛的末端长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他看得很清楚,在一百步之外,所以他可以说是世上眼力最好的人啦。公输子什么样的人呢?公输子就是鲁班,我们说鲁班面前耍大刀啊,就是他,是一个很巧很巧的工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就是说世上即使是最巧的人、最有智慧的人,他凡事要办好呢,他还是根本要有一个标准,如果你没有掌握到这个标准或根本的话呢,其实它事情也做不好。就像公输子那么样的巧,他不用规矩的话呢,他也没办法把圆或把方做得方方正正、圆滚滚的,这个规呢就是圆规,矩呢是矩尺。再怎么巧的人,他不用圆规、矩尺的时候,他要去做一个真正的直角或真正的圆,实际上他是做不出来的。那么,这是一个比喻啊,比喻说我们要把我们的本性修得圆满的话呢,你不借用一个东西呢,恐怕也很难圆满,那什么东西呢?他比喻的是礼法,这个规矩就是讲我们为人行事的一些礼法。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这个师旷是晋平公的一个乐师,叫做太师,太师就是所有的乐官之长,乐官里面都是很有才华的,精通各种音乐的,而里面最为精通的就叫太师,那么他的名字叫做旷,所以叫做师旷。那么这个师旷能够辨各种音乐正不正,比如说现在我们耳力比较好的,也可以听到一些音阶,可以知道说哆嘞咪哗嗦啦西哆是哪一个音,那正不正、准不准他一定是知道,那师旷呢他能够辨一个音的吉凶,比如说一个人说话的语调、口气等等,或者是动物的一个叫声等等,或者是一个伴奏的乐曲等等,听他的音呢就知道事情的吉凶,就是他非常非常细腻的意思啦,所以叫做聪,他的耳朵非常敏锐。“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那么六律呢其实它指的是律吕,有阳律跟阴吕,就是把声音分成这十二等分,那么阳律里面包含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黄钟等等,这些这几个音都叫做阳律。阴吕有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仲吕等等这些,那么这个器具是略似于我们现在的调音笛,各位看到的调音器就差不多是这一类的东西,它是黄帝时候林伦所做的,把这个竹筒截为一节一节有长有短,然后去吹的时候它的音阶就有高有低,就别出清浊高下,那么其它的所有乐章乐曲呢,它的音都以这个律吕为准,所以这个六律其实就是指这些调音的基础工具,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工具的话,他也不能够正五音。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那么要学习尧舜的道,要像尧舜一样的伟大,流传于后世,如果不用仁政的话,他就不能平治天下。像要调音他要有一个标准呀,叫调音笛;要画一个方方正正的形状,那要一个工具,那就是矩尺,叫曲尺;要画一个圆必须要有一个规尺,叫圆规;那么凡事要做得好,必须要有一个可以印证的工具。那么要平天下要治国,做得最好那是以什么来印证他呢?那个工具就叫做仁,仁心。什么事都一样,都要掌握到一个根本。世界上看起来虽然大,事情虽然是多,这个心法虽然是远,但是要做好的话,其实你只要掌握到那个简单的根本,你就能够把它给做好,那么仁这个字就是治国平天下的标准跟根本。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那么仁既然是这么重要,现在也有部分的人、部分的诸侯,他有仁心他也有声闻,这个人心很好很善良,那么大家呢也都知道他很善良,有仁心能闻的,但是百姓却得不到他的恩泽,“而民不被其泽”,百姓却没有得到他的恩泽。他有爱心,他是诸侯啊,他可以施政啊,为什么我们大家得不到好处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可法于后世者。他有仁心为什么百姓得不到他的恩泽,因为拿不出具体落实的办法,差这一丁点,他即使有仁心能闻,他也不能做后世的榜样,这个充其量就是一个善人,不配做先王的,不配做一个圣者。“不行先王之道也”,他说不可法于后世是因为不行先王之道,为什么这里提到先王之道呢?先王之道就是具体落实这个仁心仁政,把它落实在天下国家的一个具体办法所在,就是先王之道,那么你会说那先王之道是什么东西呢?就是《诗》《书》《易》《礼》《乐》《春秋》,所谓的大六艺,在《诗经》里面把先王怎么施政的那些逻辑里面,他的存心都在里面呐;在《尚书》里面,把先王怎么施政、怎么赏罚的这些规矩,怎么样取舍都在《尚书》里面;怎么权变就在《易经》里面;怎么样调和人的心就在《乐》里面;怎么样让有规矩就是在《礼》里面;那么人,一个人行事是对是错,君子怎么看待,就在《春秋》里面. 就是当你读完了这大六艺,那么整个先王的施政里面具体的落实办法,权变活用的办法都在里面就有了。所以他是在批评说,在战国时候并不是没有好心的人呀,好心的诸侯也有啊,为什么百姓得不到他的恩泽呢?就因为少了具体落实的办法,那个办法被部分有私心的人给隐藏起来了,而那个办法就是先王的典章。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这个徒就是只有了,只有空空的仁心呐,而没有具体落实的办法,那依然不能成为一个善政啊;或者是说徒有先王的办法,可是呢你知道怎么做怎么做,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可是你却没有先王的仁心为皈依,也没有先王的变通的智慧的话,那么他还是不能够成为一个善政啊,少一个都不行,就是说有一个仁心跟好的办法跟权变玲珑的智慧这三者都要兼具,他才成得了一个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呀。好像这个《淮南子》里面有一段,他说,“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说如果立了一个法立得很好很严谨,能够把不孝的做错事的人都捉来杀了,可是不能够使人像孔子一样、像曾子一样有耻且格,没办法。“法能刑盗窃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我们现在的法律法权书很严谨能够把窃盗的人拿来刑罚,可是我们没有办法用法律把人教得跟伯夷一样、跟叔齐一样,那么样的高尚廉洁,没有办法。所以,这是在说法必须还是要以仁义为依归。那么现在的人,我们的失误就在这里,我们以为办法定得非常严谨、细密就行。那没有错,那个百姓可以免去刑戮,但是却无耻,我们就不能够像这个古圣先贤一样有耻且格,这有一段很大的差距,所以不能徒善也不能徒法,这两个都要配合。那么,只有善良的心就想要为政,这个是不够的,善良很好,但是善良的心就能够为政吗?那是不对的,因为为政办事要有条理分明啊,决策不能够婆婆妈妈的,不能妇人之仁,要果断坚决的,赏罚呢要善恶分明的,不能跟你说唉呀大家都一样,没这个事情的。然后,实施一个事情还要因时权变,要符合情理,要有这个智慧才行,所以不是只有善心就行,要是只有善心就行,我们请个出名的慈善家来当总统不就好了吗?当总理不就行了吗?这是不够的。那么所差的是什么呢?就是先王典章,而这些先王典章早就全部都说明白了,就是一个善心,赏罚分明,决策果断,条理分明等等这些权变玲珑的智慧都在里面,这个先王典章,它的权变活用可贵处正是以仁义为一切的根本所制订的,就是为人好的心叫做仁,而裁制这个为人好的心使它真正能够为人好那个叫做义,去裁制它,不是为人好一直好好到底的那个也不一定能叫做好啊,给太多也不行,那么要去裁制它这个叫做义。所以先王之道也就是体用非常完整,它也就是一个尽善尽美的道,在哪里呢?就是在《诗》《书》《易》《礼》《乐》《春秋》,然后,很多同学听到这里会怀疑说,那些老八股的东西能够用在现在吗?你记得一句话,先王之道里面并不止有仁义,不止有办法,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一个时间改变之后它如何权变玲珑的一个办法,权变的办法都在里面,那你说它完不完整? 非常非常的完整。先王之道是非常及时的,先王之道永远不离开仁义的,先王之道永远有一个落实的具体先后大小的办法,这个才是先王之道尽善尽美的地方,我们不能只是会批评,批评是大家都会,你应该把这些六艺读完之后再来批评,可是我相信读完的时候嗔目结舌无法批评,你已经知道说那个是最为圆满的东西。

《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这个诗是《诗经》的大雅里面的篇章,“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他说不敢有过错也不敢有遗忘,那个愆就是跟先圣先王不一样的过错叫做愆,不敢有过错也不敢有遗忘,一切遵循先王典章的精神叫做率由旧章,旧章就是由先王所订定下来,由周公所订定下来的这一些治国办法。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在这个战国时代,跟现在我们的科技时代还是不同的,在战国时代能够遵先王的法、能够行仁义的法、以仁义的精神来行法而有过错的呢,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啦。这一段呢是在强调说凡事要做好必须掌握到一个根本。那么治国要治好,天下要能够平定,那个根本是什么呢?就是先王之道,不能只是善心而已啦。那有了先王之道之后呢,去具体去落实它,然后时运改变的时候呢,先王之道也教你怎么样权变玲珑,这个先王之道呢就可以落实在任何时代而不会有过差的,就算现在拿来用还是非常尽善尽美的。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说这个圣人,他用觉察力最好的人去观察民情,“继之以规矩准绳”,再加上一些先王的礼法的约制,去启发他并且约束他,“以为方圆平直”,这样子要来画方画圆,意思是说要让百姓呢能够仁能够义,“不可胜用也”。他可以用在任何地方,他只是用这个简单的规则,他就可以放诸四海皆准。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然后他用音感最好的人去听那声音正不正,那他很清楚,然后再用这个律吕来验证这五音对不对,音感已经够好了,还用一个调音器作为凭依,那么这个音的清浊正邪也逃不掉他的耳朵啦。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那么思考到一个恰到好处的仁心,怎么样恰到好处呢?恰到好处才叫做仁呐。竭心思就是要想多一个事情,怎么样过与不及都能够避掉,恰到一个最有利益的中点上,一个中庸的点上,当然如果不断地给予呀,很多很多的福利一直给呀,这个看起来是仁,但是最后会无法收拾,那无法收拾的时候反过来看呢,哦!那叫不仁,叫不智嘛,对不对?所以“既竭心思焉”就是想得非常非常长远,端端正正不论多远,他就是可以得到最大好处,然后继之以不忍人之政,再用先王的典章、制度、方法,那么而仁覆天下矣,就能够让这个国家、天下都能够太平。他的好心、他的善意真正能够为天下人带来益处啦,所以凡事都要仔细地去洞察,采用最有洞察力的人,但是还要有那个善心,还要有那个办法,这是先王典章的价值啦。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所以想要弄个东西弄很高,那么你如果从深谷里面开始弄,那就非常困难啦,那如果你找一个丘陵找一个高山上面再叠上去不就很简单了吗,对不对?“为下必因川泽”,想要弄一个东西很低,比如说你挖一口井,你从高山顶端一直挖,要挖到有水不是很困难吗?那你必因川泽,从山谷里面再往下挖不是非常简单吗?这两句是说,一个事情只要顺着时势、顺着地势,因势利导那他就事半功倍呀,你花的事情很少、时间很少、精力很少,然后你得到的效果非常大,他在说什么呢?他是说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这每一个诸侯、每一个国家都想要治理好他的国家,可是却放着先王之道不用,把它藏起来,这样算智慧吗?这不智慧,为什么?因为先王之道尽善尽美,因为先王之道符合各种民情,符合各种时代,不论时势怎么样转变、时空怎么样转变,他永远有一套变化之道隐印在这里面的,但是其精神不会背离仁义的精神,不会背离人性的本质啊,这么完美的道你不去使用它,把它给藏起来,然后自己再设计一套,已经做对了、做好了、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了何必改变,各位对不对?现在的人动不动就喊改革,动不动就要改革,每一个上来的都还在改革,你有没有听到烦了,然后有改比较好吗?不一定的,对的就不用改,不对的才要改,不是为高唱改革就好了。那先王之道已经非常完美了,听说每一个人,在那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有工作,只要实施一个简单的井田制度,每个人都有工作,而且很公平,你要收入多少跟你自己的付出绝对有关系,然后呢每一个人缴的税呢差不多是十分之一,任你怎么取差不多十分之一,国家呢很有良心,怎么取都不超过十分之一,再多呢也不行。那讲到这个十分之一,你说是尽善尽美了,在孟子里面有另外一段,我举个例子给各位听。有个人叫白圭就跟孟子说,我想要采行二十分之一的税赋,你看怎么样?你说尧舜他们那么爱民他取十分之一,白圭说,我想要采行二十分之一,那意思就是说,他采的税赋比尧舜要低很多,那我岂不是比尧舜更爱民了,对不对?各位,很多人一定都有这个想法,如果那个当时是用票选的,然后白圭就提出一个论调说我只要取你们二十分之一,你们来选我吧,那我相信白圭是会当选的哦。可是孟子怎么说呢?孟子说你想要税赋比尧舜轻的话,这个大貊、小貊,那个貊就是北方的蛮夷之邦啦,他们不需要国家有什么开销嘛,因为他们只是穿着兽皮拿着那个利剑在野兽里面,丛林里面去打猎,他跟中原不一样,中原的话呢人口多,政府的体制就大,里面有大官小官都要被人民养,如果你税赋真的很少的话呢,养不起的时候人民将会乱,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说,现在的国家人口这么多,警察太少的话一定会有大问题,对吧?或者是说,军队太少的话,以后也会有大问题。那么你想要维持一定的国家制度跟平安的话,那么税赋太少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那个情况之下提倡得太少,根本不可能存在,连架构都无法存在的,就叫做哗众取宠而不叫做仁心仁政,这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个节度上呢怎么样是刚刚好,先王之道已经说明白了,尽善尽美了,而你为政不因先王之道算是有智慧吗?你要重新创一套,然后呢经过十年百年终于印证说是不行的,行不通的,那你算是有智慧吗?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所以只有真正有远见的仁者适合居在领导众生的地位上,什么叫仁者?时时怀着真正能够给众生好处的那样的心,什么叫真正给众生好处啊?就是不哗众取宠的,不哗众取宠、不施行小惠、不收买民心。现在的世界经济乱象,就是自由世界的选举制度,那些被选举人因为想得到选票而用了很多很多哗众取宠的方式,不断给予百姓很多很多的福利所造成的这个恶果,就是现在各位所看到的。所以当有一个人提出一个减税、增加福利的政策,百姓当然说这个人是好人,因为他给我们这么多好处,可是你没有想到,你举债,你凭什么拿子孙的钱提前来花呢,各位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想不到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说管他的,他能够现在给我他就是好人,这个国家起了非常大的动乱,可它的祸首就在于当时这个哗众取宠的人、假仁假义的人,然后他骗到了选票,他很成功的,可是恶果谁来承担呢?后面的人来承担,那么就不仁,不叫做仁。所以,为仁者宜在高位,你有远见,你有爱心,而你提出的政见是长远真的会有好处,而不是仅仅只是短暂的好处,那个才叫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如果他没有远见,而他空有仁心,造成恶果也是相当可观的,那个叫不仁,那更何况是像桀纣那样的人,那当然叫做不仁呐,不仁就会把错误的方式让大家去吸收,叫做播其恶于众也,包括哗众取宠的也算,骗选票的那些都算,那一些桀纣就更不用谈了。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说一个上位者不以义理来度量事物的话,度量事物该不该做就是以义理来度量叫做道揆,揆就是量度,上位的人不用义理来度量一个事情应不应该,他口里所说的都是我国的利益、我方的利益,这样是不对的,因为居于上位的所要示范给天下国家看的是:他是大公无私的,他是成人成己的,他不是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自私自利那叫霸道不叫王道。所以在上位的也要去思考,我做这个事情是不是有符合义理,而不是一个对我国家有益处就行,那不对的,因为对我国家有益处对别人国家没有益处,你可以做对你国家有益处的事,可是你不能伤及别人的利益,吃别人的生命吃别人的血,然后呢来成为我自己国家民族的英雄,这也是不对的,就是说做事情都要合理。“下无法守也”,在下位的人,他也要守法度,他要守他的职权,他要奉命行事,如果下位的人不去守这些法度的话,“朝不通道”,朝就是在朝为官的,在朝为官的没有义理,“工不信度”,在下做百工的、做百业的,不信规矩,说天下没什么规矩的,这种话在新时代你常常会听到,这是不对的。“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君子所行非义,小人有任何的行为,自私自利的啦,触法的啦,叫做小人犯刑。如果是这样的话,“国之所存者幸也”,国家还能够存在,那只是时间未到,时间一到这个国破要家亡的,现在还存在你不用高兴太早,那只是幸运罢了,还没有烂到底,所以暂时可以存在罢了。这一段是在说,上梁如果不正,下梁也歪了,上下会互相交征利,只有看个人利益的时候,那么这个风气呢一开始出来的时候,国家还能够存在,长此以往还能存在的,那实在是太侥幸了,那是不可能一直让你永远存在的事情。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s://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綢缪缱绻

班门弄斧

觀丨自在

这章字幕错了

听友185198775

字幕错了啊?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罗特小说集3•先王冢

【内容简介】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罗特广受赞誉的代表作《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姊妹篇,是罗特的又一代表作。《先王冢》写了特罗塔家族的另外两支,从《拉德茨基进行曲》中...

by:道法自然_Dy

先王正典:《尚书正义》绎读

本专辑是《尚书正义》读书会的现场录音,领读人李竞博,通过对《尚书正义》重点的逐句研读,来共同学习《尚书》文本,领略注疏思想及演变脉络。读书会所用读本是《尚书正义...

by:国学新知

天之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by:晓远1

驾之道

咱们开车在路上面对的危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少雍经常提醒大家要珍爱生命,不出事,才是最节约时间,最利人利己的方式,安全才是最好的驾驶之道啊!

by:梁少雍

狼之道

要想成功,我们不但要学习狼的品性,更要学习狼的智慧。从狼身上,我们能找到人在世界上生活、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素质,比如坚韧、顽强、耐心战斗、牺牲精神等等。通过对狼群...

by:铛铃个铛郭小刚

兽之道

继续坏女人系列

by:JunJun讲故事

生之道

“起居有常”,仅此中医养生之道一条,不知已难倒多少英雄好汉了……我们自然无法对现代人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等做出评判。白天工作压力大,晚上夜生活解放...

by:冰瑶_2s

迷悟之间-快乐之道 生活之道 成功之道

愿通过虔心诵读星云大师的文章,让我们抚慰浮躁的心灵,内观心境,修正自我,传播正能量,学习大智慧,做一个明白通透的人;祈愿每一位听众都能够受益匪浅,拨开迷雾。

by:匀曦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