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丨“中国”两个字出现在3000年以前

2023-06-06 22:32:5815:11 6.4万
声音简介

本节概述 

        1963年陕西宝鸡一位农民偶然发现了国宝何尊,上面有迄今见到最早的“中国”两字。中国在原意是数以千计的国中最重要的、最高统治者所在的国,到秦始皇统一后成为朝代范围的代名词,1912年后成为国家的名称。无论政权如何更迭,无论统治者来自何民族,无论如何分裂,坚持中国的称号是合法性的保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维持统一的基础。


本节内容 

        今天我们都知道啊,中国是我们国家的名称,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是这两个字,以及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一开始它什么意思呢?怎么发展到今天,成为我们国家的名称呢?这还得从1963年发生的一件事说起。

        那一年,在陕西宝鸡县贾村的一个农民家里面,一场大雨过后,他走出家门,看见前面的土垭上面有个地方在太阳光底下闪闪发光。他过去发现,泥土冲掉以后,下面露出一个青铜器,还比较大。他把它抱回家,洗干净以后用来放粮食。过一段时候,他没有钱花了,他想起来这个东西还有点分量,就送到废品回收站,以废铜的价格把它卖了。

        幸亏文物工作者从这里面发现了这一件器皿,把它抢救下来,经过鉴定,现在是我们国家的一级文物,考古学家把它命名为何尊


图:何尊

        在这件青铜器上面,我们找到了“中国”两个字最早的史证。在青铜器上有一篇铭文,这篇铭文的大概意思是说,在武王攻克了商朝的首都以后,他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向上天报道,说我现在已经把中国当我的家了,我统治了那里的民众。根据这篇铭文下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断定,这篇铭文包括这尊何尊铸造的时间,那是在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年间。也就是说,何尊以及上面的“中国”这两个字,肯定是出现在三千余年前的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后期,因为除了这以外,我们现在看见的“中国”这两个字,都只出现在传世的文献中间

        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不是就是今天中国的意思呢?因为毕竟铭文里面讲,周武王是在攻克了商朝的首都以后,认为他已经把中国当他的家了,也就是说,中国在那个时候是指商朝的首都,也就是商朝最高的统治者住的那个城。


        那为什么把它叫做中国呢?

        我们从这两字里分析一下,繁体字的“國”啊,大家看到,中间有一个口,这个口呢,原来就写成像人的嘴巴的形状,用它来代表人。下面呢,有一横杠,意思就是这个人所居住的这片土地。旁边有戈,因为土地对这些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们就要拿着长兵的武器守卫着它。以后的国的写法,在外面又加了一个框,那就表示,在它外面还要建一道围墙,也就是城墙。

      

图:“国”的写法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国”原来的意思,就是一个有城墙包围、有人守卫的一个一群人居住生活的地方,这就是国

        那“中”什么意思呢?“中”我们看到它原来的形状,就像一面飘扬的旗子,上下面还有流苏装饰着。据专家考证呢,这个中,原来是商朝人用来召集他的部队和民众集合的一个符号。做一面大的旗,什么时候这个旗插在那里,他的部队和民众就明白有事要召集他们集合了。所以集合的时候,人们就包围在这个中的旗子周围。时间长了,中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意思,那就是中间、中心、中央,引申出来就是最重要的

        这样连起来我们就明白了,国也就是当时集中的居民点,一座座城。这样的国有很多,所以还有个词叫万国,万并不是确切的讲一万个,而是很多很多。比如说,春秋时候记下来有名的国还有一千多个,那么也许还有没记下来的小国,那反正就是很多。

        这些国中,哪一个有资格叫中国呢?那就是最高统治者,他住的那个国这叫中国。所以周武王攻占了商朝的首都,也是商王住的地方,那么他就去跟上天报告,他成了中国的主人,把中国当他家了。那当然,在周朝,那就周天子住的那个国,那个城,叫做中国。


        为什么后来中国范围不断的扩大呢?

        我们知道,到了东周的时候,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成了一个摆设。而诸侯通过兼并,大的诸侯越来越强大,统治的范围已经不是原来的城,或者原来给他们的那几个城。

所以在春秋阶段,国的数量很快的减少,因为很多的国,被诸侯灭了以后、吞并了以后,就不再当它(是)国了。所以,那几个大的诸侯,统治的国的范围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而国的总数却减少了。


图:战国七雄

        到了战国的时候我们知道,主要的诸侯国就剩下了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还有几个不太大的小国。那么这种情况下面呢,你周天子原来住的地方叫中国,那么诸侯们呢,纷纷把自己的国都,诸侯也称吾王他们住的地方,自己也纷纷作为他们的中国,这样中国就不止一个了。你可以叫中国,我们就不是中国吗?甚至认为自己本身这个中国,本国国君住的地方,甚至比你周天子住的地方更重要。所以这样呢,纷纷把自己的最高统治者住的地方都称为中国。

那么,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把其他诸侯国都灭了。当然,秦朝的首都咸阳是名正言顺的中国,但是原来那些地方,大家还都认为自己也是中国,再加上秦始皇他自己成了皇帝,他认为他超过以前所有的三皇五帝,所以又叫皇帝。那这样的,实际上,就把整个他统治的地方都看成中国。这个概念,以后的各朝代都延续了,所以从秦朝以后,中国也就成了中原王朝的代名词

        比如汉朝,符号是汉,大汉,但是大家从皇帝到臣民都认为自己这个地方也叫中国。他们认为,在自己的统治范围以外,那叫蛮夷,相对于周边来说,他们就是中国,这个也符合中国人一贯认为自己在天下之中的概念。

        所以从汉朝一直到清朝,中原的王朝,特别是统一的王朝,都认为自己就是中国。当处于分裂的状态下面,都认为自己是中国,如果他还想今后统一的话,他就认为自己是中国,对方就不是中国。等到重新统一了,当然大家都是中国,又合在一起了。所以中国的这个概念,一直这么维持的。

        但是直到清朝,它还不是这个朝代正式的国号。

        比如清朝,它正式的国号还是清,大清,所以我们看到,清朝和外国签的条约,大多自称大清国,大清,还不是用中国的。那同样的以前的朝代,像明朝,他正式国号就是明,大明。


图:写有“大清”字样的《马关条约》

        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尽管法律上,没有规定中华民国有什么具体的简称,但大家习惯用的简称,那就是中国、中华,在正式的场合更多的就是用中国。所以这样呢,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中国就成了这个国家正式的名称,我们一直沿用到现在。

        所以中国这个词,在政治上面讲,它长期是中原王朝的代名词,往往指政权有效统治的范围,周边呢往往就不认为是中国;在民族上面,往往就是华夏,我们近代才开始叫汉族了,以前叫华夏,就是华夏居住的地方我们视为中国,周边呢,就视为蛮夷、夷狄、戎狄,就他们居住的地方;在地理上面,中国往往是中原的代名词,比如史记里面,司马迁记到“中国人民”,这不是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民,就是中原的人,中国和中原往往是通用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往往不同的情况下它指的范围不同;在文化上面,以前的中国,往往也就局限于华夏,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汉族的文化,华夏文化的范围

        总而言之,我们“中国”这个名称,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它在三千余年前已经形成并且一直延用,但是直到近代,它才成为我们国家正式的名称。正因为这样,在历史上面,中国也就代表了正统,所以政权它要维持,它一定要把自己作为“中国”的代表,特别是在分裂的时期,中国代表了正统。也正因为这样,即使是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如果他想入主中原,要统治整个中国的话,他也要自认为中国,这样呢他才能争取到他的合法性。

        好,今天,这个概念我们就讲到这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V提醒幸福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第一次在对外正式文书中实行“中国”,葛教授说清朝不是中国,我特别不同意。

艸槑

所得思嫩

一品食疗

我又双叒叕来了

猜你喜欢
两个冬天两个女人

有冬天,有女人,其实书中还有个最要命的男人……本书是一部令人心理震撼的长篇小说,作者写实写得很到位,人物刻画得细腻动人;议论则有哲理,闪动着泥土一样的智慧;抒情...

by:佳音100

两个少年,两个世界

克隆人,人类,不同的世界,情感能否互通...

by:于无声处听道

两个少年 两个世界

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克隆的自己,他们流着相同的血液,却过着不同的生活,各自不同的思想会造就怎样的人生世界呢?

by:青禾大姐

中国地理丨52讲趣味中国地理知识

趣味52讲中国地理,走遍华夏大地,探寻地理奇迹。52期高清动画视频,趣讲中国地理四大区域。涵盖中小学108个语文、历史、地理知识点。每天10分钟,足不出户,领略...

by:圆柱文化

两个意达

关于一只会说话的椅子以及1945年8月6日的广岛。奇幻又发人深思的故事。记忆中,一把小椅子总是边走边呢喃着:...

by:繁华灼灼

两个P人

这是一期两个P人(enfp和isfp)预想了很久,但并没有做计划,突发奇想所聊的第一期播客,本期播客聊了做了半个月自媒体的感想,以及对于MBTI的讨论,花迎大家...

by:Small_白

两个意达

昨天踢倒的那把椅子是躺在院子里,还是等直树他们离开以后又咯噔咯噔地跑进了屋里呢?这正是直树昨天晚上就想弄明白的事情。假如那把小椅子会走……假如……松谷美代子是日...

by:会飞的猫毛

两个两个人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他们于火车上相识,那时,七月是背着行囊四处为家的倔强孩子。孟是以画画糊口,却梦想着要在全世...

by:齐民文化_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