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听《世说新语》,品人生智慧,欢迎收听开浩御书房制作的世说新语新解,我是开浩。

 

接着上期来说元方,最近集中在讲元方的故事,相信有小伙伴也挺喜欢元方的,这个孩子才思敏锐,应变问题也擅长抓住重点,做事得体,懂得大义,从小到大都是如此,今儿的故事要从夙惠开始,讲到政事,都是元方小时候的故事,元方的故事有个特点,放在哪个部分都能说得过去,之前讲元方怼大人,虽然放在了方正篇,但是依然可以放在夙惠里。

 

关于夙惠和政事,之前咱们说过,夙惠是天才儿童的故事,政事,讲政务处理的,咱们直接上内容。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箄,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箸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第一篇故事出自夙惠篇,说有一天有人拜访元方的爹,也就是陈太丘,陈仲弓,或者陈寔都行,就都是这个人,然后陈太丘就让自己的儿子元方,和元方的弟弟季方去备饭给客人吃,结果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原文写的是: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zhe]箄[bì],饭落釜中。就是说:客人和陈太丘聊的太开心,内容太精彩,这俩娃娃把饭放在锅里,然后点着火就偷听大人聊天了,本来饭应该是放在笼屉上蒸熟的,结果忘了搁笼屉了,仓皇放进去的饭掉在蒸锅的水里了。

 

有点烹饪常识的人都知道,米饭放水里,那不就成了粥了吗?结果肯定是只有粥吃,没有饭吃,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多数家长第一反应就是一顿削,熊孩子就是欠打,但是人家陈太丘可是以教育子女见长的,他怎么做的呢?

 

原文写的是:太丘问:“炊何不馏[liú]?”就说为啥你们做饭不用蒸的方法呢?其实这句话并没有责怪孩子们的意思,而是直接告诉孩子们怎么做是对的,这就显现出陈太丘高明的地方了,错误教育方式一般是征服孩子树立权威,或者批斗孩子,否认孩子行为的正确,而陈太丘却是直接以正确的方式来教育,不可谓不高明。

 

当然元方不是不知道做饭要蒸的,他跪着就跟爹解释了,当然,现在我们不兴这个了,古代给爹妈跪是正常现象,你可以理解为说话的时候正襟危坐,表示态度端正,他们说啥呢?说,爸爸你和客人聊天的时候,我们在偷听,听的太入神了,所以忘了放笼屉了,现在就是一锅粥。

 

陈太丘一听来兴趣了,唉,既然你们听了,那感情好,你们说说听了多少,于是: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就说俩人互相补足对方遗漏的部分,叙述自己记忆比较完整的部分,最后竟然也说了个完整,太丘一听很开心:“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就说我有这么好的儿子,吃粥就挺好的,干嘛要吃饭呢?听到这,可能有家长就不乐意了,我就不爱让我孩子偷听大人说话,这个陈太丘咋回事嘛?当然,大人不希望孩子偷听,是怕孩子听歪了学坏了,但是元方和季方认真聆听,复述完整,表达逻辑清楚,就不存在这样的顾虑了,同样也说明陈太丘这人光明磊落,有没有儿子在场,都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继续回来说故事本身,正确的方法,往往都能教导出好孩子来,这没什么可说的,陈太丘对于子女犯错的行为可谓是十分理解的,人犯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犯错后对待错误的方式,就体现出家长的水平高低了,陈太丘的角度也非常有意思,犯错不要紧,只要获得一点什么,那这错不白犯,不吃白饭也行。

 

在这样教导下,元方长得很好,稍微大一点就可以谈论政事了。那么第二篇故事,就出自世说新语政事篇,说的就是元方十一岁时,对于政策的见解。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说元方十一岁的时候,有位姓袁的大人就问他:你爸爸当县令的时候,都干了点啥呀?百姓们都称赞他,那都快赶上网红了。

 

小元方有板有眼的回答道: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就说是:对有势力的强者,要用恩德感化他们,对于弱小的平民,要用仁义来保护他们,说直白一点就是不和强者妥协,不和弱者蛮横,那么自然大家都能安居乐业,尊重规则,久而久之,他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姓袁的一听马上提出疑问:你爹这套可不是原创,我以前做县令的时候,也用的这一套做法,你说到底是你爸学我呢?还是我学你爸呢?

 

要说这姓袁的也有点蔫坏蔫坏的,我们日常交往中也有个忌讳,比如尊敬某人,你不能说你像我,好像你比我小似的,你要说我像你,就是你比我大的意思,在我们社会中,这种规则有时候挺难把握的,儿子才像爸爸,你不能说爸爸像儿子。

 

元方肯定知道对方这个问题的坑在哪,于是回答道: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就说周公和孔子,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他们二人的很多做法都一致,周公也没效仿孔子,孔子也没有效仿周公。言外之意就是,你俩见解都挺高明,干嘛非要分出个高低呢?你俩都挺厉害,我不得罪你,你也别贬低我老爹。

 

生活里经常有这类的情况,有人就好话里话外占点便宜,其实说话占便宜是一件收益小于损失的事儿,你话头上占点便宜,无非就是显得你比较高明,实际上又不会涨粉,真正涨粉的东西,不是你某个表达占了谁的便宜,而是你用一种积极的,客观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附带上自己最真诚的努力,这才吸粉儿,还是那句话,说话的分寸,明显比说话的内容,更重要。

 

好了,今儿聊了两个元方的故事,下节我们把元方的故事和另外一个高人放一起比对比对,其实天才元方也不好混的,世人对天才有点过分苛刻的,好了,我们今天就讲到这儿,下期节目,再见。

43146

古代的跪和坐区别是腰板有没有挺直,放松是坐,挺直是跪。开浩用“正襟危坐”形容很形象生动。

回复@43146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杜星兲

听完你叫故事,我也照着书上再读一遍👍

开浩御书房 回复 @杜星兲

读一遍加深印象,而且文言文干练,想象空间很大

听友267456002 回复 @杜星兲

我也是边听边看书

方_83

肯定没有碰到真正的熊孩子,小孩知道错的依旧执行错误的行为,不打,还能怎么办?

听友393482563 回复 @方_83

你有没有想过熊孩子是怎么产生的?

兮梦_sp

💟💖💖💖💖💖🎈🎉✨✨👑

听友414982183

肯定没有碰到真正的熊孩子,小孩知道错的依旧执行错误的行为,不打,还能怎么办?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