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关键词: 

1、世俗谛菩提心——度脱一切众生胜义谛菩提心——在空上度众生

2、世俗谛菩提心的入手(基础)修法

修四无量心: 慈无量心、 悲无量心、 喜无量心、 舍无量心

修四无量心的次第:

首先应该修舍无量心——平等

 修舍无量心的要害:平等对待怨和亲

第二步,修慈无量心——施与众生以快乐

第三步,修悲无量心——度一切众生脱离苦难

第四步,修喜无量心——持续地让众生得快乐、脱苦海

世俗谛菩提心:度一切众生走向究竟的解脱——涅槃

3、  修胜义谛菩提心——观世间万法(五蕴)是空。

五蕴:色、受、想、行、识。

性空: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


《金刚经》导读正文: 

上一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了大乘佛法修行的一个核心,就是发“菩提心”。在《般若经》,在佛陀的二时教法当中,佛陀把“菩提心”分成了两个部分,就是“‘世俗谛’菩提心”和“‘胜义谛’菩提心”。


什么是“‘世俗谛’菩提心”呢?就是一个修行大乘佛法的人,一定要发一个要“度脱一切众生”的心,这就是“‘世俗谛’菩提心”。什么是“‘胜义谛’菩提心”呢?就是在度众生的同时,要生起一个了悟世间万法是“空”的心,在“空”上度众生,这就是“‘胜义谛’菩提心”。当“‘世俗谛’菩提心”跟“‘胜义谛’菩提心”都生起的时候,叫生起了“菩提心”。


上一次课,我们也讲了一个修行“‘世俗谛’菩提心”的一个修法,但这个修法是给那些大根器的众生所讲的修法,因为它直截了当。但对于多数修行者来说呢,也许大家都没有勇气、胆识来修这样的法。


那有人就会问,那能退一步,讲个我们大家都能接受的修法?有没有大家都能接受修“菩提心”、修“‘世俗谛’菩提心”的修法呢?有的。在我的佛法传承里边,老师告诉我说:修“‘世俗谛’菩提心”入手有一个很重要的修法,就是修“四无量心”,修四个无量的心。
哪四个无量的心?就是慈,“慈悲”的“慈”,慈无量的心;悲无量的心;喜,“欢喜”的“喜”,喜无量的心;舍无量的心。“慈”、“悲”、“喜”、“舍”。就是要对众生生起无量的“慈”、“悲”、“喜”、“舍”的心。


哪什么是“慈”?就是愿一切众生都得到快乐,就是予众生于乐,这叫“慈”;那什么叫“悲”呢?悲,就是愿一切众生脱离苦难,拔苦脱苦,叫“悲”;喜,就是令一切众生欢喜;舍,是平等的意思,是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那么,修这个四无量心,是修行“‘世俗谛’菩提心”的入手修法,是修行“‘世俗谛’菩提心”的基础。


从“四无量心”的表达上,它的排列的顺序是“慈”、“悲”、“喜”、“舍”。但是,我的传承,老师告诉我,其实修“四无量心”首先应该修“舍”,就是修平等的心。因为只有你只有把平等的心修好了,你的“慈”、你的“悲”、你的“喜”,这些“无量的心”才能够施予一切众生而无有分别。


所以,首先要修“舍”,要修平等,而在平等当中要抓住一个要害,就是我们这些凡夫,在我们的心中最不能平等对待的是什么?就是“怨亲”的平等。什么叫“怨亲”不能平等?怨,就是怨恨的人,一个伤害过你的人,一个打击过你的人,在你心中对他充满了怨恨的人;而另一方呢?是你的亲人,关心你,爱护你,疼爱你的人,那么对于我们凡夫来讲,我们最不能做到的平等,就是对“冤”、对“亲”这两类人能够平等对待,所以修“舍”、修平等就抓住这个要害去修。


怎么修“舍”?要做这样的观想,在你面前左边跟右边站着两队人,左边这队人你要把它观想的都是那些个亲人,你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老公、妻子、情人,就是你心中最喜爱的人、最疼爱的人,也是最关心你的人;而右边呢?是你这一生最讨厌的人,他伤害过你、他迫害过你、他欺骗过你、他打击过你,你不要说见到他,想到他我心里都冒火,见了面我恨不得揍他一顿,就是让你心中充满着嗔恨心的人,噢!站在右边。


左边是一排你的亲人,右边是一排你怨恨的人,把这两排人观想成就,然后,进一步观想,说我这一生一世有这么多疼爱我的人、关心我的人,可是还有这些个我的冤亲债主,他们打击我、迫害我,我们一定要从三世因果、多生累劫、生生世世去观想,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的业力所感。


这些疼爱过我们的人,那往昔我们也疼爱过他,而那些伤害过我的人,其实,是还债,我往昔一定是伤害过人家,所以这些爱我们的人跟恨我们的人,其实都是我们多生累劫的、相似相续过程当中的业报而已,而且是无常的,而且它要变。


今天是你的情人,那可能明天就变成你的最讨厌的人;可能今天是一个你很记恨的人,也许明天一个什么因缘,他又对你做出了重大的付出,成为了你的恩人,这都是有可能;也许今生是你的亲人,来生也许是你的敌人;今生是你所恨的人,也许来生就是你疼爱的人,所以,我们把时间尺度拉长,从多生累劫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生生世世的、相似相续的过程来看待这件事情,其实“冤亲”是平等的。


所以,要把这两队人观平等。我们不能过度的对我们的亲人具有更多的贪爱,我们不能够对我们怨恨的人施予嗔恨,要把这两队人观成平等的,这就是修“四无量心”的“舍无量心”—— 修平等。然后,修“慈无量心”,慈,就是施予众生于快乐。


那么“慈无量心”的修法,就是你要观想一位在这一生一世当中对你施予了最大慈爱的人。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母亲,可以观想自己的母亲,观想这一生一世给你带来的最大慈爱的人,要观想她对你种种的爱,给你带来的种种快乐,对你的关怀,内心生起对她的知恩、念恩、报恩之心,这是第一。


当这个观想成就以后,把她扩大。其实,你想一想,我的母亲对我有着巨大的慈爱,那天下的母亲不都是对自己的儿女有着巨大的慈爱吗?即便在我们人类的心中,我们看起来很恐怖的老虎,那老虎妈妈对老虎的儿女也是充满着慈爱。

所以,要把这慈爱的心扩大,这是第二。第三,再转而观想自己,其实生生世世众生都是互为父母,天下众生都做过我的父母,我也做过天下众生的父母,这种慈爱的心要遍及一切众生,要把母亲对我的慈爱的心,把它遍及为我对一切众生慈爱的心,这就是修“慈无量心”。

”慈无量心”修好了,修“悲无量心”。悲,是脱苦。怎么观修?观修我们世间一个极其苦难的众生,比如说,观修乞丐,甚至观修屠宰场里边即将被屠杀的那些个众生,它们的痛苦,生起你对它们无限的悲心。那我的一切的修行,我当下一切的努力,我的功德都要施予这些众生,令这些众生离开这些苦难的状态,这就是修“悲无量心”。

那么“慈悲无量心”修成就了,那么修“喜无量的心”。喜,就是令众生欢喜,也就是我们修“慈无量心”的时候,把快乐施予了众生,众生很欢喜,我们修“悲无量心”的时候,我们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海,我们把我们的修行功德施予众生,让众生脱离苦难,而脱离苦难的众生生起了欢喜,我们要把我们修习“慈无量心”、“悲无量心”而给众生带来的欢喜要让他持续下去。

其实,一个修行大乘佛法的人,他每时每刻的发心都是“慈无量心”,都是“悲无量心”,而且都是“喜无量心”。也就是令众生得快乐,令众生脱苦难,把这个“喜无量心”持续下去,保持住。哦,这就是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法。那么,在传承里讲,这个修四无量心的修法是修“‘世俗谛’菩提心”入手的基础法。“四无量心”修成就了,那么就要把它进而观想成“‘世俗谛’菩提心”。

那作为一个大乘佛法修行的人,我们在做什么呢?其实就是在做一件事,就是度一切众生走向究竟的解脱。你说施予众生的快乐,令众生脱种种的苦难,让众生有种种的欢喜,那施予众生的究竟的快乐,令众生脱离究竟的痛苦,给众生于究竟的欢乐是什么?就是“涅般”。所以,修好“四无量心”,进而就能够修“‘世俗谛’菩提心”。

这是我继上一次课讲的修“‘世俗谛’菩提心”的修法之外,我又讲了一个入手修行佛法、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一个修“菩提心”的方法,这是修“‘世俗谛’菩提心”的方法。在修“‘世俗谛’菩提心”的同时,还要修“‘胜义谛’菩提心”。

“‘胜义谛’菩提心”就是观世间万法是空,比如,佛教对世间的一切的万法、万事万物有一个分类方式,就是把世间的一切的万事万物分成了五类,也叫做“五蕴”,“蕴”就是“聚合”的意思,就是缘起、缘生、聚合的我们世间万事万物的五种状态,起名叫做“色、受、想、行、识”—— 五蕴。在这“五蕴”当中,这个打头的“色蕴”跟结尾的“识蕴”是两个极端。

什么是“色蕴”?“色蕴”就是那种纯粹的物质存在形态,比如说山河大地、桌椅板凳、日月星辰,这是色法,比如对于我们人来讲,我们这个有形的肉体就是我们生命“色”的状态,所以,色是纯物质的存在形态。那么另一个极端就是那个“识”,是纯精神的存在形态。

也就是我们是众生,我们不是桌子,因为我们有“识”,有这个能动的精神状态,“识”就是那个纯粹的、不掺杂任何其它东西的那个“识”的状态,而中间的“受、想、行”就是这个内在的纯粹“识”跟这个外在纯粹的“色”产生相互作用的时候产生的三种状态,而偏于“色”的那个“受”,那这种状态偏于客观、偏于物质;而偏于“识”的那个“行”,就是偏于主观,偏于心识。

我通俗地解释一下,比如桌子上放着一杯水,你过去就把这水端起来了,那么,首先就会有感受,一下就把这手烫了,你有一个被水烫的感觉,这个就是“受”。那通俗地讲,什么是“想”呢?你有了“受”,马上就会产生一个分别,唉!谁放在桌上这样一杯热水,也不告诉我是杯热水,我过来一端,你看把我手烫了,“想”。

那么“行”是在“想”基础之上的一个更严重的分别,就会想了:这人太讨厌了,我一定要把他查出来,见面把他揍一顿。哦!产生了严重的分别,“受、想、行”,这是我通俗地解释,佛教把我们凡夫世间的万事万物就归为这五大类。

世间的万事万物归为这五大类,那么我们怎么修“‘胜义谛’菩提心”呢?我们今天的课程讲到这儿,我们所讲的“空”是“性空”,大家一定要注意,“性空”。什么是“性空”?就是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说的空,空就是没有,什么没有,那个凡夫境界上的一切存在的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没有,“性空”。

这是我们课程讨论到今天我们在教理上讨论的境界。那我们怎么修“‘胜义谛’菩提心”呢?那我们要坐下来认真的观想“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这五种状态背后有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比如说,我们总认为“我”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我”的肉体可以变,“我”的思想可以变,但背后总有一个没变的“我”吧。

那我们就要观想,这个“我”有吗?外在的物的世界,这世界有一个东西它能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吗?这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有吗?在我们的“受、想、行”这些精神活动的背后,有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呢?要观!找!找到最后你会发现,真的没有!

世间一切万事万物,“色、受、想、行、识”背后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它们不过是种种的、缘生的事物,是种种的缘的临时的聚合,所以,佛教才管它们叫“五蕴”,所以我们修“‘胜义谛’菩提心”就是观这“五蕴”是空。

在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这个层次上,这个“空”是“性空”,也就是世间万法,这“五蕴”的存在都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存在,把它观成就,这就是“‘胜义谛’菩提心”的修法。



查阅佛学文章、收听更多课程、免费结缘梵汉对照版经书讲义。欢迎关注【净名精舍】公众号




adbErica

别人把你灭了,然后你就不用辛苦赚钱了,难道别人发了菩提心

回复@adbErica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1536072zlnb

于老师,您好!您有微信群吗?我能进群吗?

于晓非_ 回复 @1536072zlnb

在喜马拉雅“于晓非《楞伽经》导读”课程里,从第8讲开始,每集音频下面的文字资料中都有入群二维码。

幸福无国界昊霖居士

我有疑问,众生体验到苦才能升起解脱之心,如果我发愿把众生的苦都放到我的身上,岂不是阻碍了众生解脱之路

于晓非_ 回复 @幸福无国界昊霖居士

您多虑了,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

一门深入 回复 @幸福无国界昊霖居士

随喜老师功德! 我也有这个疑问,呼吸间的发愿,令众生种恶得福报真的有利于众生解脱吗 感谢于老师!

居安布衣

听着会泪流满面

娃娃_n5m

讲的太好了,总会感动于佛的慈悲心。我愿意跟着您一点点的学习。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