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01 为啥积善之前要改过

原文: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开讲之前,先聊出处。这一篇“改过之法”和下一篇“积善之方”其实都来源于了凡所著的《祈嗣真诠》。原名叫“改过第一”和“积善第二”。问题出来了,为啥“改过”一定要放在“积善”前面呢?了凡先生是怎么想的呢?

“改过之法”开篇,讲的就是这个重要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春秋时期的很多士大夫,都有一个大本事,就是通过观察人的一言一行,大体上能推测这个人今后的吉凶祸福,大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小到一个人的祸福。不但能预测兴衰祸福,而且测得那叫一个准。不信?《左传》、《国语》等古籍里都有大量记载,你自己可以去看。”开篇就很霸气,直奔主题。

春秋时期对于国人来说,非常特殊。为啥?因为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那个时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辉煌的时期,用群星璀璨,气象万千一点都不过分。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家家兴盛;老子、孔子、韩非子、墨子,子子争鸣。这还只是代表人物,其他的名家、名人多如星斗,这要全写上,绝对的大咖聚会。

为啥他们能推测准确呢?“所有的吉凶祸福都有前兆。这种征兆一定是先在心里萌芽,然后从说的话,做的事上反映出来。一个人如果心地善良、待人厚道,能处处为别人着想,此人必有后福;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对人刻薄,凡事都只顾着自己,此人离惹祸就不远了。普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就像眼睛得了白内障一样,自己看不清楚,还到处说我咋没看出来呢。”好神秘呦。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

啥道理?说白了,就是大家常说的“相由心生”。咱得把话说明白了,这个“相”指的可不是长相,人长得好看不好看那是爹妈给的,与你是善是恶没一毛钱关系,不然大家都整容去了。

这个“相”指的是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心的外在表现。咱们常说的某某有富贵气,某某有书卷气,说的就是这个。当然了,有一种特殊情况,某些人掩饰得特别好,你短时间内还真看不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伪君子”了。伪君子就是小人,不过这种人比“真小人”还可恶一万倍。

看气质而知内心,断其善恶,是一门大学问。能去看别人,当然也能看自己。怎么掌握真才实学,不被人骂成江湖骗子呢?那要做到“至诚合天”。直译是用志诚之心去合于天道。我认为不如解释为用最真诚的本心去看世界的本质。更好理解一些。本质都看破了,征兆啥的自然不在话下。

这点做到后,“当你看到一个人言善、行善,判断他是否心善,就可以推测出他的福报就快来了;同样的道理,当你看到一个人言行不善,进而判断他心恶,就可以推测出他的厄运就快来了。”

大道至简。其实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大到宇宙奥秘,小到家长里短,看起来特别复杂,复杂到一想就脑袋疼,但当你把它理顺以后,就笑了,哦,原来这么简单,因为一切都是取决于你的心。举个不恰当的小例子,你的爱人冲你发火。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她怎么这么可恶呢;当你心情好的时候,再一看,哎呀,她怎么连发火都这么可爱呢。

推而广之,你的心向善,自然气质上体现出一脸的祥和,你的心向恶,脸上自然会带出阴暗。老百姓常说的这人“挂相”、“一脸的贼像”就是这个道理。其实,现代心理学对微表情的研究,对言谈举止对应心理状态的研究,包括测谎仪的发明,基于的都是一个原理。至于准不准,那完全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还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问题了。

好了,讲到这里,如果你接受了“立命之学”的理念,想改变命运,也知道了修养心性,行善积德是重要途径,那在积善之前要做哪些准备。了凡给了答案,来学习一下。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现在你要是想获得福报,远离灾祸,在准备行善之前,必须先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只有通过改过,才能把自己的“俗眼”变成“慧眼”,有了这个本事,才能认清善恶的本质,为自己的积善奠定基础,不然因为分不清,本是一件恶事却当成善事去做了,那就悲催了;第二层,通过改过,获得新生,免得自身的善恶交织在一起,做起事来不果断、不通透,不纯粹、不光明,好事做成了坏事,那更悲催。这就是积善之前,必先改过的原因。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才舒服,事要一件一件地做才顺溜。了凡先生为了我们大家能生活得更幸福,那真是操碎了心,就怕大家听不懂,走错了路。开篇写的就是行善之前为啥要先改过。

后面更是掰开揉碎地讲如何改过?如何树立信心?这里先剧透一下,了凡把改过之法分为两步,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耻心”“畏心”“勇心”三心,才能下大决心;然后从“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三条途径实现改过自新的伟大目标。那么具体怎么做呢?咱们下节再讲。



风无迹1

感谢主播感谢喜马拉雅

回复@风无迹1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听友262873626

知错能改,可心念都是负能量的事,请问怎么能守住心意啊

家风研究院刘博士 回复 @听友262873626

知错了就改,循序渐进,一点一点来,急不得

卓讯智源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过本就是善。

家风研究院刘博士 回复 @卓讯智源

书友评论的透彻

家风研究院刘博士

大家好,我是作者刘宏伟,这一讲是了凡四训第二篇改过之法的第一讲,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没有做善事之前,先要改正自己的错误,您认同这句话吗?如果不改过会有什么后果呢?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答案!欢迎书友加入了凡四训书友群,一起交流探讨!VX:13102265076

石顺心

不思过不改过,善恶相抵,或以恶为善,就像现在流行的说法,假装努力是没有用的。

t6fa0cud3l987ystau9u

想改过,也做了,但是屡改屡犯,怎么办?

家风研究院刘博士 回复 @t6fa0cud3l987ystau9u

坚持呦!另外事上改,理上改,心上改,还要注意方法

当前评论用户

007

简介:感谢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