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小棋

这怎么感觉是自打自脸的一章,各种认知理论还是要读原著的,本书是作者深度学习的成果,不是一手资料。

听友326198798 回复 @迷路小棋

我也觉得是呢

Helenpence 回复 @迷路小棋

我觉得吧。工具书,它是可以改变你的认知的,也是值得你思考的,但是他的内容一天听一点,最重要的是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成为你内化和运用的东西。而他所说的原著,则是可以花一整天去细致了解的。

鲜鱼丶 回复 @迷路小棋

高开低走的一本书,前言说得很好听,实际上就是一本叫你努力勤奋的书,很多人有自己懒惰的认知,但是就是不愿意改,说难听点这就是一本心灵鸡汤,而且是​垃圾鸡汤畅销书,包含了伪科学nlp,被证伪的积极率,过期的三重脑模型,以讹传讹的费曼技巧,坑爹的学习金字塔等等,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学了一堆垃圾只能写出一本垃圾

DEYFR 回复 @鲜鱼丶

就你天天看的那些没有营养的武侠小说爽文就不是垃圾请问你有什么资格去指责这本书啊

听友463420689 回复 @鲜鱼丶

你可以不读,但是请你不要把话说的那么难听

光明度母 回复 @鲜鱼丶

机缘很重要,同频更重要。不适合自己不代表不适合所有人,积极鼓励来这里提升自己的人多好。

听友257024081 回复 @鲜鱼丶

如果这些是垃圾的话,那在你看来什么是精品呢

Fox4u 回复 @鲜鱼丶

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鲜鱼丶 回复 @迷路小棋

说是工具书也不知道这人咋想的,​总体感觉是一篇泛泛而谈、东平西凑的一本成功学书籍。而且作者很浅显且不全面的引用一些研究成功,让人误以为科学。仿佛是高中写论述文,为了写自己想些的内容而引用、拼凑、宽泛谈意义,给一些小白的感觉就是醍醐灌顶,好像踏入新世界的大门,实际上也只是三分中热度给你们带来短暂觉醒

洛米_luomi 回复 @鲜鱼丶

你可能对心理学不感兴趣,这本书里面包括了大量的心理学的一些知识,确实是很多心理学著作的理论的一些总结,还有作者自己的一些阐述,如果有一定的心理学的背景的话,可能对这本书就会理解的更深刻一点,我没有批评的意思,只是单纯的回复一下,我也不喜欢那种假大空泛泛而谈的心灵鸡汤的内容,但是这本书对我帮助还是挺大的

鲜鱼丶 回复 @洛米_luomi

我对心理学感兴趣极了,因为本人属于是讨好型人格,很早就开始接触心理学从而摆脱讨好型人格!

听友400456007 回复 @迷路小棋

u er de

阳光手背温暖手心 回复 @迷路小棋

确实觉得作者是有真实的经历,有第一手资料,很真实

愚人哲 回复 @迷路小棋

这本书是作者,深度学习以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可以理解是一个深度学习的典型示范。更难能可贵的事,他的观点经得起推敲,值得细品。同时,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讲述的方式,也是由浅入深,人人都能听得懂很关键。门槛很低,道理和原理也分析的很到位。 不但不是,打自己脸。而是,一种对自己的所学所得的一种展示,从评论和在喜马拉雅这么多书中突围而出,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十三月先森_8r 回复 @迷路小棋

我觉得讲的很好,这是一本工具书,我认为是真正的学习方法论,不是所谓的广泛的其它“书” 因为你所读的《认知觉醒》不是其它什么书的二手内容,是集作者思考,实践之后的书籍,你说是成果也罢,但这已经是一本书,前后贯通,环环相扣,而不是简要的写写这,写写那,(我想你非要说这个是二手资料的话,在我的认知里,估计没什么不是二手资料了吧,就算是小说,也是作者的学识,经验什么的,金庸写小说,早已熟读历史,你会说他写的小说不是原著吗)。 这里说的第一手资料,举个例子,意思是,比如你要读《认知觉醒》这本书,就应该读它的原作,而不是,哪个公众号,视频的简要二手内容,删删减减,就几条罗列那种。

回复@迷路小棋
表情0/300

其他回复(15)

听友326198798

我也觉得是呢

Helenpence

我觉得吧。工具书,它是可以改变你的认知的,也是值得你思考的,但是他的内容一天听一点,最重要的是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成为你内化和运用的东西。而他所说的原著,则是可以花一整天去细致了解的。

鲜鱼丶

高开低走的一本书,前言说得很好听,实际上就是一本叫你努力勤奋的书,很多人有自己懒惰的认知,但是就是不愿意改,说难听点这就是一本心灵鸡汤,而且是​垃圾鸡汤畅销书,包含了伪科学nlp,被证伪的积极率,过期的三重脑模型,以讹传讹的费曼技巧,坑爹的学习金字塔等等,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学了一堆垃圾只能写出一本垃圾

DEYFR

就你天天看的那些没有营养的武侠小说爽文就不是垃圾请问你有什么资格去指责这本书啊

听友463420689

你可以不读,但是请你不要把话说的那么难听

其他用户评论

月下眉梢

原来听书是最浅,最底层的阅读啊

听友482317670 回复 @月下眉梢

我在听书的时候,可能只能接受全文的十分之一。 我还要再看一遍,再看得过程中感觉像一本新书一样,听书和看书的感觉真的是完全不同,尤其是像这种需要思考的书。

闲坐不如读书1 回复 @月下眉梢

不可妄自菲薄!听书可以释放双眼、双手。可以开车、做家务、散步、锻炼等一切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并不影响咱们认知的思考

他123 回复 @我的铅笔被谋杀了

我也需要读甚至做笔记写下来才能记住,真的是一本特别好的书,一句话都不想错过那种

新新棉花糖

好书听第二遍了,书也买了,打算再看一遍书,把听到的看到的固定下来。

有光的buck 回复 @新新棉花糖

听第二遍了,还没买书

艾沫孋

找到自己能坚持做下去的方式(拉伸区域-舒适区边缘),不要急于求成。

黄冈0海风

低水平的勤奋,勤快的偷懒。远望困难区,留在舒适区,忽略最近发展区,用所谓的勤快和量的积累自我安慰。

愚人哲 回复 @黄冈0海风

很感谢这本书,让我真正理解勤奋。确实豁然开朗,有时候表现的勤奋,只是为了逃避。逃避思考,用舒适区的工作,假装勤奋取代思考。原始人还真是给我们留了一个难题呢。理智脑在思考的时候,到底有多费能量呢? 从此时起,主动思考,避开舒适区的“勤奋工作”,主动挑战拉伸区和困难区的任务。 脑中突然闪现,电视剧的情节。领导走进办公区,现在有一件比较难搞定的客户,你们谁来?突然,空气凝重,大家突然开始假装忙碌。这才是,他们原地踏步的真实原因。

小月每文_c2

听的很有感触,差不多快3遍了,要是能吸收并且改变自己就好了

自言自语自悟 回复 @小月每文_c2

有感触就说明你己经在改变了,化冰总是需要过程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