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怎么过元旦?

2024-02-06 04:01:5605:39 7.3万
声音简介

唐朝人怎么过元旦? 

 唐朝人怎么过元旦,他们到底放几天假?他们吃些什么?他们喝酒吗?有什么讲究和仪式吗?

今天,一起来看看大唐的长安人是怎么过元旦的。

其实啊,唐朝人的元旦指的是农历的元月一日,和咱们今天的阳历新年元旦不同。

唐朝人的元旦应该指的是咱们今天的春节。

不过在唐朝的时候,还没有“春节”一说。

农历的大年初一,唐朝的时候叫做“元旦”、“元日”或“元正”等。

当时就已经有了“黄金周”了:唐玄宗《假宁令》中记载——“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

唐朝的元旦“黄金周”一共七天,是除夕前三天,除夕,和初一(即元日)、初二、初三。

当时五十三岁的白居易,写给同僚:“共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频” 。

因为唐朝假期多,所以白居易才有“假日频”之说。


作为一年Zui隆重的春节,宫廷更是一派肃穆而忙碌的景象。

元日,认为是“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三元,在古人的时间序列中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

一众官员在拂晓的时间,已经按照品阶方位列队等候,烛火通明。

唐代礼部规定,元日大朝会在太Ji殿举Xing,后改在大明宫含元殿举Xing

这一天,皇帝穿着衮服,头戴冕旒,来到前殿,皇后、百官、朝集使以及皇亲国戚都身着朝服一同参加。

四方恭贺的诸多礼仪,凸显皇权的至高无上,以及中Yang对地方所拥有的控制权力。

李世民《正日临朝》中写道:“百蛮奉遐赆xiá jìn,万国朝未央。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天子的雄心与骄傲,跃然纸上。

 大年初一,一大早,作为普通老百姓的大唐人喜欢在院子里竖起长长的竹竿,竿顶飘悬着纸或布做的长条型旗子。

风来抖动,称为“幡[fān]子”。

这种风俗后来传到日本,演变成“鲤鱼飘”。


这一天,人们在路上互相见面的时候说的节日贺词:不是节日快乐。而是彼此一见面,互道“万岁”

白居易写“逢迎拜跪迟”,就是——逢人拜年,右膝下跪。

吃不消的白居易,发出“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衰”的感慨。

 

唐人喜欢大家族聚居,若辈分高的老人在,除其直系儿孙外,可能连已成家的弟弟、侄儿、出嫁的妹妹、外甥皆团圆守岁。白居易曾写:“弟妹妻孥[nú]小侄甥,娇痴弄我助欢情” 。

 

当时,火Yao鞭炮是在北宋才有记载,唐朝只有“爆竹”或称“爆竿”。

除夕之夜的子时,拿出准备好的竹竿:因竹节中有空气,被火烧爆的时候会噼里啪啦地响。

就跟咱们今天放鞭炮一样。

 

唐朝人除夕和元旦这两天,一般不往家外倒垃圾,说是会流失家产。

若有用坏的扫帚之类,在子时到来之际扔进院里“庭燎”的大火堆,即可“令人仓库不虚”。

穿破的鞋子,要在院子里挖个坑埋掉,家里会出“印绶之子(当大官的儿子)”。


我们现在过春节,走亲访友家家备有茶点。

千年前的唐人早已如此。敦煌文书Ji“岁日赏屠苏酒、五辛盘、假花果,胶牙饧[táng]

 

长安,是“佛教D二故乡”。圆仁和尚大唐之行的记载里,唐人新年有许多与佛教相关的场景。

 

公元八四二年正月一日,他在长安见“家家立竹杆悬幡子,新岁祈长命,诸寺开俗讲。”

俗讲,是以通俗讲唱形式,吸引士庶,传播佛经奥义。新年里开讲的有《华严经》、《法华经》等。

会昌寺法师文溆[xù],被认为当时长安城中俗讲D一人。

新年假日里,人们入寺听俗讲。

在大德们吟哦的经声中,感受到九天佛国的无上美好,惊叹行善积德的诸多神迹。

 

新年,是四季轮回中的起点

唐人欢乐的新年宴会上,屠苏酒饮下的是对时间延续的美好祝愿

祈盼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映日_YR

传统民俗文化里的讲究都很环保

回复@映日_YR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赵赵525

我好喜欢你的声音

蓝天_o0w

继续打卡

北北说事儿

太好听的声音

赵赵525

每天伴随着我 既可以听历史 还可以声音伴随治愈心灵

当前评论用户

544477

简介:我就是我,真实的存在,不为物喜,不为己悲……

TA的其他评论